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枭臣-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好!”顾悟尘委实难以决定,心想让赵勤民走一趟,能劝林缚暂时放弃谋海陵知府的心思最好;林缚年纪还轻,有封侯拜相的机会,不应该急于一时。

卷九逐鹿第二十一章断粮

朔风劲吹,赵勤民掀开车帘子,雪花直往车厢里灌,刮到脸上生疼。

大堤那头有一群人走来,衣裳褴褛,在风雪交加的大堤上,就像一群乞丐。扞海堤这时候自然不会有大群乞丐出现,赵勤民只当是修堤的苦工,不在意的将车帘子阖上,心里想着怕是到夜里才能赶到盐渎县见到林缚,盘算用怎样的说辞,才能劝说林缚放弃焦急取海陵知府官位的心思。

“赵先生在车里?”

马车又沿堤内道前进了一阵,给人挡下来,赵勤民听着有人站在大堤大声问,他听着声音有些熟悉,掀开车帘子里探头看去。

那一群乞丐的人群里,为首的不是别人,却是淮东军司工辎营指挥使孙敬堂。

看他此时的样子,怎么也无法将他跟手握数万辎兵的大人物联系在一起。

“啊,原来是敬堂,我还以为是谁呢,”赵勤民诧异的问道,“你怎么这般样子?”

孙敬堂看了看自己,棉袍子从泥地里滚过似的,乌漆抹黑,腰间系了草绳,头发也散发,跟乞丐似的,笑着回赵勤民:“跌了一跤,滚下大堤,弄得一身泥水,赶着过来见赵先生你,没来得及回去换一身干净的衣衫,让赵先生看了笑话了!”

孙敬堂是河帮出身,自幼习武,孔武健壮,身边又有侍卫相随,大堤顶上的道路虽然还不能算平整,但也有三步多宽,孙敬堂竟然从堤上跌倒,可见他有多不小心……

赵勤民也不再细问,看着孙敬堂从堤上半走半滑的下来,也忙下马车,问道:“制置使可在盐渎县里!”

“真是不巧,崇州派人报信来,大人已动身去山阳。我派人去追了,也不晓得能不能追上,”孙敬堂说道,“怕赵先生走冤枉路,我先赶过来。要不先在延清休息一夜?明早应该能知道确切的消息。”

这么大的风雪,除了扬子江,淮水这样的大河没有结冰外,淮东境内中小河流大多结了冰,行不了船,传信都是靠快马。也幸亏沿着扞海堤先修了一条大道,能从鹤城直接北行,不然要走更多的冤枉路。

“那就在延清歇一夜吧,”赵勤民也是客随主便,这时候追赶去山阳县,太辛苦,他坐在车厢里,也觉得腿脚冷僵,辛苦得很,又问孙敬堂,“大雪天气,这造堤事怎么没有停下?大冷天,土都冰实了,眼睛看着都觉得辛苦,这大堤上辎兵与力工会不会有怨言?”

“还行,倒也没有大碍!”孙敬堂轻描淡写的说道。

实际情况却非如此,崇州今年是少有的大寒。这样的风雪天气,他这副经年苦熬的身体都觉得辛苦,才不小心失足跌下大堤。

北线危急,谁晓得什么时候突然间就大厦倾坍。扞海堤早一日修成,数万辎兵就能早一刻脱身——眼下的局势,什么都不好说,再辛苦,也要想尽办法能提前准备好一切。

对于普通将卒来说,只要官员,将领都能同甘共苦,只要物资供应能够保证,能吃饱饭,能穿上足够的御寒衣物,辛苦一些,倒也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

泥土冻实了,冬季的干草也多,烧热水浇透,取土也方便。再说崇州再寒,也要比北方好许多,只要御寒衣物穿足,食物充足,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冻伤。

也不单是这边辛苦,淮东诸人,有几人在这时候能歇下的?还不都是在跟老天爷争时间!

赵勤民冒着风雪,随着孙敬堂登上大堤。

大堤上风雪更大,但视野更远,能远远看到堤上堤下辎兵,力工无数人在正在风雪下干劲正足——这样的气象,谁看了都心生豪气,赵勤民心里感慨:大概也只有淮东能有此等气象吧。

这时候有数骑快马从北面驰来,看衣甲是林缚身边的骑卫,孙敬堂与赵勤民往前迎去,领头的却是军情司指挥参军张苟。

“大人得知江宁来人到北面来汇合,他随后便会赶来。大人要我先行一步,希望孙大人派人截住江宁来人,免得错过去!”张苟下马来,手脚并用上的爬上大堤,跟孙敬堂汇报道。

“这位便是从江宁赶来的赵先生……”孙敬堂替赵勤民,张苟互相介绍。

赵勤民看张苟穿着厚甲爬覆了冰雪的大堤,手脚十分的敏捷,就知道是一员武将,听介绍才知道是淮泗战事期间归附的降将,心里暗想:林缚用人怎么不提防一些,淮阳正打得紧,就不怕这些降将跟红袄女暗中勾搭?

看到赵勤民对张苟的态度有些冷淡,孙敬堂也只是笑一笑。

淮东能如此局面,有大半都是林缚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功劳。不要说其他的,按照官场上那一套,即使西河会不犯事,孙敬堂一个帮会出身的人物,便有天大的才干,也至少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风雪簌簌的打着车厢,林缚这时候唯有在路途上才能抽出些时间来休息。

用车太勤,路况又说不上好,出来时三辆马车,北行巡视大半个月,这时候又只剩一辆马车完好。

林缚与宋佳挤在一辆马车里,百余骑卫冒着风雪护卫马车南行,赶去跟赵勤民汇合。

林缚肆意的躺着,看着掀开帘子的车窗外,风雪狂乱,就像眼下的时局,让人看不透!

宋佳拘束的坐在角落里,要是睡熟了,她也许会放肆些,这时候倒是怕贴到林缚的身子上——看着林缚脸上愁云似阴。

赵勤民为何而来?这不难猜——顾悟尘不支持林缚这时候去抢海陵知府的官位,所以才会派赵勤民过来劝说,不然的话,他们翁婿二人之间派人互通信函即可。

然而林缚此时十分迫切想得到海陵知府的官位,越快取得,对淮东的形势将越有利!

但林缚这时候要取得海陵知府的官位,必须要得到顾悟尘的支持才行;强取的话,事情很可能会变更糟糕。

很显然,顾悟尘对北线形势还存在一丝侥幸,所以不愿意林缚这时候一而再的去试探朝廷的底线。

宋佳心里暗道: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给赵勤民开口的机会,但是也避免不了会让淮东与顾悟尘之间产生隔阖。

宋佳胡思乱想着,很快就有骑卫回禀,孙敬堂陪同赵勤民在前面的工棚等候。只用一炷香的时间,骑队快马打鞭,便拥着马车抵达延清南面的工棚,与孙敬堂,赵勤民汇合。

“赵先生一路上辛苦了,”林缚整了整衣裳下马车,跟赵勤民寒暄,没有等赵勤民开口,便问,“关于辽西大捷,江宁有什么风议?”

宋佳不愿意给外人看到她与林缚同乘马车,特别是赵勤民要算夫人的娘家人,她便留在车里不出来;也许赵勤民根本就不会在意林缚身边有个女扮男装的女子陪着。

赵勤民见林缚脸面粗糙,唇上蓄了短髭,也许是没有时间打理,却有一股子彪健之气,见林缚抢着说话,便知道林缚应该是猜到自己的来意,抢着说话来堵他的口舌,心里有所不悦,也只能先回答林缚的问话,说道:“江宁风议有些轻狂,非持重之道,听听便罢……”

“嗯,”林缚应了一声,压着嗓子悲声说道,“若仅仅是士子风议也就罢了,可惜朝廷诸公也多顽固不化,死到临头,却听不进旁人半句话——如今看来,北线局势已无挽回的可能!”

“或许不需这么悲观……”赵勤民说道。

“赵先生觉得我是悲观?”林缚反问道,没等赵勤民回答,又说道,“最好的结果,就是李兵部能在松山城坚持到明年春后,淮东水师北上接援;最坏的结果,燕京这次都未必就能保住!”

“啊……”赵勤民心里虽然觉得林缚多少有些危言耸听,但过来时也没有想到林缚会说这么重的话,想劝他放弃谋海陵知府官位的话反而给堵住嘴里说不出口。

气氛有些僵硬,这时候北面有一队骑兵拥着一辆马车打马过来,马队行速很快。

不管是不是在淮东境内,有陌生马队如此快速接近,林缚的骑卫都会做出反应,周普带着人迅速驰过去拦截。

宋佳也好奇的下了车走到林缚身边,与林缚,孙敬堂,赵勤民等人站在工棚前,看着马队驰来方向。过了片刻,却见周普陪同曹子昂先骑马赶来。马队拥着马车缓行过来。

曹子昂脸色憔悴,一看就知道他是风雪兼程,赶了很久的路过来,中途没有休息过。

赵勤民心里一惊,在淮东,曹子昂与傅青河,秦承祖,林梦得三人并立,是林缚的左膀右臂,此时应在山阳替林缚主持北线的军务,他如此仓惶的赶来见林缚,莫非是北边出了天大的事情?

曹子昂跟赵勤民拱了拱手,说道:“赵先生来淮东做客了……”也不顾赵勤民在旁,就附到林缚身侧耳语。

赵勤民看到林缚脸色大变,心里更是吃惊,能令林缚脸色崩变,绝不会是什么小事。

林缚顾不得跟赵勤民解释什么,只吩咐孙敬堂:“敬堂陪同赵先生先去延清,我稍后就会过来。”

赵勤民心里十分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林缚如此明确要将他支走,他也不能赖脸留下来,坐进马车,在孙敬堂的陪同下,先北行去延清堡。与马队相错而过时,赵勤民掀开车帘子,看了马队簇拥的那辆马车一眼,心里想:堵得严严实实,里面坐着是谁?

林缚也万万没有想到高宗庭会从辽西赶来见他,高宗庭这时候来淮东的消息绝不能泄露出去,不然李卓有一百张口也分辩不清楚,难道曹子昂会亲自护送他过来。

周普率领骑卫散开警惕,将无关人等都从工棚驱走——一路南行吃尽苦头,已是十分疲弱的高宗庭衣裳褴褛,比流民,叫化子好不了多少,便是给别人看到,也多半认不出他便是高宗庭。

高宗庭看到林缚第一句话便说:“李帅托我捎封书信给你。”从怀里掏出一封叠得整整齐齐的白绢布。

宋佳站在一旁满心狐疑,任她机智过人,也猜不到高宗庭此时来淮东的用意,但看高宗庭神色,辽西应该还没有大变。就算有什么大变,高宗庭只身潜来,也不可能比驿骑传信更快,却见林缚打开白绢布,仿佛给蛇咬了一口似的,将白绢布丢掉。

宋佳看到落在地上的白绢布,上面只写着两个刺眼的血书大字:“断粮!”

卷九逐鹿第二十二章君王天下事

骑兵在风雪里散开警惕,简陋工棚的茅草顶给大风吹得吱呀作响,不断有茅草给吹起,夹在无边风雪里向远处飘去。

那方白绢布就落在雪地上,“断粮”二字血书,格外的刺眼!

高宗庭一路南行,吃尽了苦头。大腿因骑马给磨得血肉模糊,直到山阳才上了伤药,换坐马车过来。他此时须发凌乱,衣裳褴褛,容貌比乞丐好不了多少,体力更是透支得厉害。要不是曹子昂在山阳拿老参给他喂药,他能不能支撑到延清还是两说。

此前京师就传有谣言说李卓意图不轨,近来因松山之捷而告瓦解,但要是高宗庭此时秘密来淮东的消息泄露出去,李卓有一百张嘴都洗不清意图不轨的嫌疑。

林缚没有去捡地上的血书,甚至没有看高宗庭那憔悴不堪而将期望都寄托在淮东身上的眼神,他负手望向工棚外的鹅毛大雪——视野给风雪遮住,望不出三五十步远,甚至外围的骑兵只有模糊的影响在晃动。

曹子昂欲言又止,颓然放弃,站在一旁不语片言。

宋佳看了看地上的血书,又看了看林缚稍显削瘦的背影。

断粮,怎么断?

津海粮道维系京畿命脉,即使因为“意外”而中断,京畿储粮及设在昌黎,给郝宗成掌握的蓟镇军领司所掌握的粮草,尚能支撑一两个月。

朝野内外,绝大多数人认为一劳永逸的解决辽地边患是唾手可得之事。若仅仅是因为“海难”,“粮商哗闹”或“高丽人袭击”等等意外事件而造成的粮道中航,朝廷在要求淮东军司及登州水师协力恢复粮道畅通的同时,多半会更加迫不及待的催促李卓从松山对辽阳用兵。

即使淮东提出种种要挟也不成。

不要说江宁这边了,燕京那边都很可能会捏着鼻子先认了淮东所提出任何条件:便是粮价涨三成,五成,一个月多出来的粮银不过十几二十万两。户部撑不过一年两年,一两个月还是能撑住的。

即使林缚这时候以津海粮道来要挟裂土封王,朝廷也可能会先答应下来——但是朝廷更会将所有的希望都压在辽西一战上,希望彻底解决辽地边患之后能腾出手来收拾淮东这些尾大不掉的权宦军阀。

除了淮东干脆利落的切断粮道,明确要挟朝廷放弃在辽西的军事冒险。

淮东这么做,也许能从覆灭的边缘挽救蓟北军,也许能避免燕北防线在顷刻间崩溃,但是淮东将承担怎样的后果?

千夫所指之国贼也!

撕破脸,津海粮道无法维持,李卓退兵之后,朝廷熬过这个冬天的第一桩事很可能就是迁都江宁。

淮东将是帝都南迁之后,元氏第一个要拔除掉的军阀势力。

林缚要想保命,只能率众人撤出淮东,退到海东去——啊,海东!

宋佳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海东是林缚给自己留的退路吗?

难怪李卓这时候竟然认为林缚会配合他行釜底抽薪之计,天下间能看透林缚布局的,还真没有多少人。

林缚会做什么选择?会为元氏江山,会为天下苍生,放弃好不容易经营到如此规模的淮东基业吗?

傅青河,林梦得,秦承祖,曹子昂等人会怎么看这事?他们会认同林缚做出的任何决定?

也不晓得过了多久,林缚缓缓转回身来,看着高宗庭,问道:“高先生,你告诉我:我从淮东撤走,元氏有机会恢复中兴之治吗?”

“断粮”二字血书包含的信息太多,但对于林缚,高宗庭,曹子昂等人,已经不需要用过多的语言去解释什么。

宋佳知道林缚不会为腐朽的元氏牺牲什么,元氏能恢复中兴之治,天下苍生则能不受离乱之苦,为天下苍生计,林缚倒是愿意先断粮再退出淮东——李卓有把握助元氏恢复中兴之治吗?

高宗庭嘴唇嗫嚅着,手搓着绽露絮头的棉袍子,林缚的眼神锐利,深邃,与问题直接压在他的身上,有如千钧之重,他艰难,无法回答,喉咙子里吐出几个无意义的音节,却终于说不出一句话来。

“麻烦高先生带三个字给李帅!”林缚盘膝而坐,将白绢布捡起摊在膝上,拔出腰间短刀,割破右手中指,歪斜写下三个血字:“清君侧”!

比起“断粮”二字,“清君侧”这三个血字更让人触目惊心!

“清君侧!”高宗庭没有接林缚递回的血书,看着白绢布三个血字,脸上露出的不是惊讶,而是苦笑。

宋佳心里暗自盘算:林缚立时放弃南线攻势,从淮东集结精锐北上,与津海军合兵,可得两万精锐步卒,三千精骑。

虽说燕京大营有八九万兵马驻防左右,但只要李卓肯配合,以攻打辽阳为名,调出部分京营兵马去加强大同,临渝方向的防守,林缚率精锐兵马从津海登岸,成功进入燕京“清君侧”的可能性不低。

李卓再迅速囚禁郝宗成等人,掌握蓟北军——淮东迅速将工辎营编伍成军,兵马能迅速扩充七八万之多,彻底控制包括维扬府在内的淮东局势;顾悟尘控制江宁水营,林庭立控制东阳军;董原,陈芝虎都是李卓的旧部,他们即使不会立即做出选择,也多半会选择观望——那岳冷秋,张希同就没有在江宁另立新帝的可能。

接下来就是跟梁习,曹义渠进行妥协……

当然了,这只是理想状态,也许突然性大厦崩倒,不过也不会比“断粮”的后果更严重。

宋佳见高宗庭不接血书,心里一叹。

曹子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