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枭臣-第4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缚派吴齐亲自到北面来,就是要准确的掌握北地的形势。虽然两百多哨探放出去,但随着战事的深入,东虏凭借骑兵的优势,对野外地区的控制力会越来越强,吴齐要知道更多,更准确的消息,还要与朝廷的信报,塘抄结合起来。

“今天刚到的消息,有一支约五千人左右的虏骑,跨辽东湾奔袭宁津,”林续宏说道,“当时临渝近万余援兵刚到宁津,在宁津堡外,与虏骑仓促相接,打了一仗。临渝援兵力战不敌,有一部分人退进宁津堡,有一部兵往临渝撤——往临渝撤的人马伤亡惨重,仅有数百人逃回,具体伤亡不晓得——朝廷已经决定调宣府军进来御敌,还没有命令辽西蓟镇军北撤……”

吴齐蹙着眉头,东胡人已有精锐骑兵切入辽西的退路上,就算朝廷当机立断,蓟镇军想退回来也很难,更不知道郝宗成有没有断臂退兵的勇气跟能力。

宣府是燕北三镇之一,近年来所受打击不大,但兵马实额仅有三万人不到,也不晓得朝廷到底调了多少兵马进来。看朝廷当前的部署,仍然是希望这边能咬牙坚持住而辽西能攻克辽阳夺得大捷。

吴齐对元氏朝廷只有仇恨而无情义,心里冷笑:此时燕南与京畿,蓟州等地还有抵抗的意志,一旦等蓟镇军主力在辽西覆灭,这点抵抗意志也将跟着崩溃——这跟朝廷能调多少兵马无关,在困难时刻,将卒的抵抗意志更为重要。

吴齐随林续宏进了官厅,官厅里除了林续文,孙尚望,马一功等人之外,户部右侍郎,津海总领司总制司黄锦年及户部员外郎,津海仓监事官张文灯等人也在场。

黄锦年的品轶比林续文还高,他实际掌握津海仓及京畿漕粮输运诸事,林续文掌握津海军,河间府军政大权及漕粮进入津海仓之前的输运事务。在津海,林续文的权柄更重,但时局危难,津海城里名义上还是要以黄锦年为首。在官厅之前,黄锦年坐左侧,林续文坐右侧,张文灯,孙尚望,马一功等人坐在下首。

“吴将军,还打算派人将你请回来呢!”黄锦年看着吴齐抬步跨门槛进来,站起来相迎道。

吴齐微微一怔,以往在黄锦年眼里,吴齐只是一个干瘦的淮东军汉,对来津海公干的他可是连个正眼色都不屑给的。

转念间,吴齐倒是想明白了,就算朝廷对辽西还存有幻想,这种情形也应该考虑万一辽西崩溃的严重后果了。此时能来援京畿的,除了陈芝虎部,长淮军,梁家外,就是淮东军了。

再者,若是燕京最终守不住,朝廷仓促间要迁都的话,也只能先退到津海来,从津海走海路去江宁。

卷九逐鹿第三十八章臣子忠心

“吴将军,你刚从西面回来,西面的情形如何?

林续文指着身侧的座位,请吴齐坐下说话。

吴齐是在淮东军情司总制——这个将职没有给朝廷正式承认,但不管怎么说,吴齐都是淮东在津海的代表,林续文是绝不会轻慢他的。

黄锦年不求人时,看吴齐黑瘦干瘪似田间老农,没有一点武将的气概,十分的瞧不起他;这时候有求到淮东的地方,脸色跟变戏法似的换了样,竟然是等吴齐入座后,才笑盈盈的坐下。

吴齐手撑着桌案坐下来,朝林续文说道:“西面的情形怕是不容乐观,我建议林大人,将肃宁,河间两城的守兵撤出来,全力防守津海外围的砦寨!

林续文脸有苦色,他与吴齐,杨一航每天都会通两三回信,对肃宁外围的严峻情势是了解的,他问吴齐是问给黄锦年看的。听吴齐这么说,林续文看向黄锦年,问道:“黄大人,你怎么看?

林续文掌握河间府的军政大权,津海军回不回撤,他都能一言决之。但黄锦年是朝廷在津海的最高官员,林续文除非打定心思做军阀,不然不会轻易的独断专行。很显然,林续文还没有做割据自立的心思,也没有这个基础。

黄锦年迟疑不定,主动放弃除津海,沧州之外的其他城池,这可不是普通人能够有的果断。

虽说朝廷已经要求他考虑最坏的后果,但在他看来,只要郝宗成先一步攻克辽阳城,情势自然也就能转危为安——弃守城池的罪名,也不是黄锦年能承担的。

“津海军吃朝廷俸薪饷粮,当思为朝廷效力。再说守住河间城,也能为津海分担压力,怎么不战就弃城呢?”黄锦年犹豫再三,说到最后语气缓了缓,说道,“我看还是先守一段时间,看看形势再做决定!

“马都尉,你怎么看?”林续文又问马一功,津海军诸将以马一功,杨一航,吴天三人为首,如今杨一航在河间,吴天在沧州,林续文询问马一功的意见也正常。

孙尚望心里微微一叹:林续文还是缺少决断力,更没有视朝廷如无物的勇气,黄锦年如此表态,他就很难果断的将杨一航部从河间,肃宁撤出来,顶多命令外围的兵力都集结到河间城里固守。

马一功什么意见,林续文怎么可能不知道?事先大家都充分交流过意见,林续文这时候在黄锦年面前再问马一功,也是没有将一切都担当下来的决断。

马一功微微沉吟,说道:“津海军仅有六千战兵,集主力守津海足矣。分兵守河间,沧州,虏骑若主攻方向不在河间,勉强能守之;若虏骑大部过来,要同时守住三城,就困难了,津海都可能守不住……

这两三年来,河间府主要的资源都集中在津海。

除了以涡口寨改建的津海主城外,在涡水河南岸,在津海以西,以北,都修筑了多座坚固的砦寨,使津海形成一座外围长约二十里的坚固城垒。

津海军主力都撤到津海来,差不多有六千精锐的津海军主力,守住津海是没有问题的。

要是在分兵守沧州的同时,还要再守河间,兵力本就有限的津海军在任何一处都捏不出一只强大的拳头出来,将会彻底的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相比较之下,河间县这两年来不仅仅不再是府治所在地,也不再有首县的地位,城池残破,近两年仅仅是恢复版筑外墙,又深入腹地,离海岸线最近也有两百二十余里。

一旦紫荆关给虏兵攻克,在大同外围的虏兵主力就将涌进来,一旦虏骑大规模涌入河间府,津海与其他池城的联络就会给切断,河间将成孤城。

届时津海这边组织不了援军,杨一航仅两三千精锐在手里,守河间能守多久?要是河间府失陷,杨一航所部被歼,津海军的实力将大损,守津海就勉强了。

林续文看向黄锦年——黄锦年有些迟疑了,如今有确切的消息能证实从井陉漏进来的虏骑超过两万精锐。

林续文,吴齐,马一功他们还能确认东胡人前期的主攻方向不会是河间府,阳信城下所吃的大亏,东胡人不会轻易忘记的。前期他们进入燕南的兵力本来就有限,还是以骑兵为主。派兵封锁,割断津海与外围的联络是可以的;集兵来打津海,除非叶济多镝吃错了药或烧坏了脑子。

黄锦年却无法确认这点。

如今能确认的,冀西地区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力,要是虏骑全力打津海,怎么办?

津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津海若陷,京畿的咽喉就给掐断了。要是东胡人盘踞津海的时间超过半年,京畿都不用打了,会直接崩溃掉。

黄锦年满脸的纠结,他一介文臣,军事战略上的事情要他拿主意,还真是为难他了。

黄锦年求援的看向张文灯等官员,张文灯等人对军事也是一摸黑,他们自然是更多考虑自身的安危,以这个角度来看,自然是全力守津海。

张文灯犹豫了半晌,说道:“津海对朝廷来说绝不容有失,也许应该派人请示朝廷,也耽搁不了几天!

虏骑渗透的程度还不深,这时候与京畿的信路未断。张文灯不是一个有决断的官员,黄锦年也是,他听张文灯这么说,点点头,说道:“这事还是等朝廷决断……林大人,请你派人去告诉杨将军,要他务必在河间多守几天!

这时候门外守值的武卫进来禀报津卫岛派人过来有急事找孙尚望,孙尚望作揖道了歉就出去。

黄锦年与张文灯面面相觑,津卫岛能有什么要紧的事情竟然打断这边的军议,看林续文也是满脸的不解。过了片刻,孙尚望就走了回来,附到吴齐的耳畔说了几句。

看到吴齐脸色大变,黄锦年,张文灯等人更是疑惑,就怕津卫岛传来什么坏消息。

“我家大人刚刚抵达津卫岛,想请林大人,马将军过去议事!

吴齐一句话便如投到平静湖里的一块巨石。

林续文,马一功自然是欣然大喜,黄锦年,张文灯脸色骤变,一时也不知道如何评价此事——林缚来津海了!

这简直比虏骑再入燕南的消息,更令人震惊。

林续文也是又惊又喜,他对眼前的情形多少有些应付不过来,林缚能亲自来津海,那是再好不过,说道:“一定是林缚看到虏骑有再入燕南的可能,提前过来支援了!黄大人,你觉得……

“哦!”黄锦年骤然回过神来,林缚是来勤王的,虽说未奉诏,但这点是确定无疑的,黄锦年也不相信林缚这时候还能有什么坏心……

虽说有些不合规矩,虽说有些急躁,争勤王的功绩,是正常人都会做出的选择。

不过林缚是帅兵大臣,未奉诏公然就进入津海——上一回他偷偷摸摸的过来,可没有公然宣扬啊!

“林制置使是在津卫岛!”张文灯小声的提醒道。

“哦……”黄锦年给眼前的情形搞得焦头烂额,把津卫岛与津海的区别都忘了。

严格说来,津卫岛是朝廷封赏给林缚的永业田,是林家的私产,林缚回到津卫岛,不能算逾越规矩。这也是林缚到了津卫岛之后,请林续文,马一功到津卫岛议事而不是他来津岛的原因,不是林缚在拿架子,而谨守规矩。

林缚上回偷偷摸摸的来津海,也是留在津卫岛,没有踏津海的土地半寸。

虽说朝野对林缚看轻者多,但更多是看轻林缚的人品,没有几人会看轻他的能力。在帝国有数的名将,帅臣里,林缚是不落于人后的。

林缚此时来津海,只要他不存异心,对给当前形势搞得焦头烂额的黄锦年来说,无疑是溺水时看到一棵大树漂来。

燕南情势危急,黄锦年也顾不得身份,他对林续文说道:“我与张大人随你去津卫岛见林制置使,只希望林制置使莫要觉得太唐突就行。

“请……”林续文请黄锦年在前面先行。

林缚穿着青袍,袖手看着冰寒冷冽的蔚蓝大海。

今年真是好险,海冰封冻边缘,离津卫岛就三四十里的距离,要是天气再冷几分,津海就要给海冰封住。如今虽说津海岸缘有些地区给海冰封住,不过冰层不厚,用人力打砸以及土制的破冰船,倒是让航道通畅如故。

“如今你抢着过来做大越朝的忠臣,倒不知道朝廷是欢迎呢,还是暗地里骂娘呢?”宋佳也学林缚穿青袍,身材要比林缚矮一些,脸蛋娇嫩,一看就是个雌货,她说到“忠臣”二字时,却刻意的咬重了音。

林缚笑了笑,又轻叹一声,远远的看见黄锦年,林续文他们坐船过来,说道:“这时候元家还有资格挑肥捡瘦吗?

“也是!”宋佳微微一笑,说道,“元家即使给打肿了脸,对你这样的‘忠心臣子’怎么也要笑脸如春啊!不过北线形势还没有到最后崩溃的时刻,你还要在津海多住几天才能要到你所要的东西!我想啊,这世间能看透你布置的人,也许真的只有李卓了!要是崇观帝起用李卓为燕京留守使,果断南迁,你又要如何应对?

“没可能的,”林缚摇了摇头,说道,“我宁可李卓来做这个留守使,我去做这个南迁首功之臣,这个局面其实也不赖——可惜啊,不可能的,时间也来不及!

卷九逐鹿第三十九章虚实相机

“淮东甲骑五千,戎卒一万五千,水军万余,正磨刀霍霍,枕戈待旦,”林缚慷慨激昂的说道,“甲骑已在海州集结,可以从破车砚关北上,自青州,经阳信,北上河间;戎卒,水军及海船百余艘已经集结于崇州——只待朝廷一旨令下,旬日间便能北进燕地勤王,以抗暴虏!

林续文,吴齐,孙尚望等人听了心里暗想:淮东能抽出这么多的兵力北上勤王?

“好,好,好!”黄锦年却不晓得淮东的实力到底如何,连说三声“好”。

按说淮东兵员实额应不能超过两万人,但是这年头谁还管得了这些。再说紧急之时,募兵,扩兵,都是可以权宜从事,只要养兵之饷,养兵之粮不要朝廷拨给就行。

林缚来争这护驾勤王的首功之臣,在黄锦年看来他的功利心甚重,但这个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要是林缚一样不求,带兵进燕南勤王,谁能放心?

当然了,要不要召淮东军进燕地勤王,远不是黄锦年能做决定的事情。

“本官立时派使者快马直赴京中呈禀此事,”黄锦年之前给虏骑寇燕的危急形势搞得焦头烂额,林缚一来津海,顿时间一扫颓色,热切的挽着他的手臂,说道,“要是天下臣子,都如你我这般效忠朝廷,为君担忧,天下难事何愁不平?不管朝廷怎么决定,对林制置使的忠心,一定会大加奖赏的!”

朝野诸人对淮东的争议很大,但不容质疑的一点,就是近年来唯有淮东军在野战中取得对东虏铁骑大创近歼的胜绩。以往觉得淮东恃兵骄纵难容,黄锦年这时候却觉得淮东可爱之极了。

“……”林缚哈哈大笑,又谦逊的说道,“你我臣子,为君分忧是理所当然。有奖赏固然是好;无奖赏,难道还不为朝廷效力了?”又说道,“听言李兵部已卸职返回京中待命——李兵部伐辽西不力,然朝廷善守伐之臣,李兵部之外也廖廖无几……”

黄锦年听林缚的话音有保荐李卓之意,心里有些不悦。不过李卓已无兵权在身,林缚说这样的话也不犯忌讳,至于朝廷会不会采纳,那是另说。

“河淮流寇剿而难清,年前又东进再犯淮泗。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我欲建议朝廷暂行招抚,以为缓兵之计。不知黄大人以为如何?”林缚又说道。

红袄军东进之事,刘庭州,黄叔恩的参劾折子包括林缚的请罪折子,都送到京中。

如何处置红袄叛匪,是剿是抚,朝廷里也是争议不休。户部官员的主流意见还是以抚为主,毕竟人杀光了,田地让谁去种,户部跟谁去征税粮?主剿官员倒是便利,直接质问:要抚,拿什么去抚?

不管怎么说,这时候朝廷是不会轻易处置帅兵大臣的。宿豫,睢宁二城失守,也不可能将责任追究到林缚头上。万一将林缚逼急了,逼得他狗走跳墙,这个后果是大越朝此时无法承担的。

“林制置使若有此议,或可呈折子向朝廷以抒己见,”黄锦年说道,“我想圣上以及朝廷诸公会考虑林制置使的意见的。”

“好。”林缚点头说道。

按照规矩,林缚不奉诏不能踏入津海的土地,所以还要在津卫岛等候朝廷的命令。黄锦年先告辞离开津卫岛,回衙署安排派人进京报信一事;林缚将他事先写下的折子交给黄锦年,要黄锦年派人一并送入京中。

黄锦年,张文灯等人离开,津卫岛上已没有外人,林续文问道:“淮东到底能抽出多少兵卒来?”

林续文对淮东情况还是颇为熟悉的。

淮东总兵力也许要超过三万,但要防备奢家的浙东水师从海路突袭,淮东在嵊泗诸岛到包括江门,鹤城,崇州在内的内线,都要留下足够的守御兵力……能抽出北上勤王的兵力远没有林缚刚才对黄锦年所说的那么乐观。

“真能调来勤王的兵力,半数左右,”林缚说道,“淮东骑兵就算全调过来,也就三千人左右。崇州以长山营为主,上个月才扩编到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