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枭臣-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河淮无险可守,除第一道防线外,江宁还打算在淮河北岸构筑第二道防线。

陈韩三守徐州,招安红袄军守淮阳,但原河南制置使司所控制区域,是个极大的空当,江宁决定调登州军过去补足。

登州军则是江宁能掌握另一路镇军。

在李卓治蓟期间,登州军是李卓除蓟镇军之外,重点加强的第二支兵马。

郝宗成代李卓为帅,调登州军从辽东南角金州登岸,打辽东的侧翼。登州军未发挥作用,蓟镇军主力便在辽西惨遭覆灭,登州军仓促想退出辽东,给衔尾追击,损失惨重,但还保存水步军万余人。

登州偏于山东一隅,这时候江宁彻底放弃从海路打辽东侧翼的心思。除了登州水军仍留驻原地外,打算将登州镇五千甲卒调到许昌,鄢陵进行加强,与淮阳,徐州,构造第二道防线。

利用两淮盐银在河淮地区构筑两道防线的思路大体如此,但盐银如何分配,谁多谁少,是各家争夺的焦点。

也许每年一百八十万两的盐银能让河淮地区多招募十万八万的兵卒,但这两道防线,在林缚看来,漏洞百出,没有根基,彼此间又勾心斗角,相互提防甚至敌对,实在无法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一旦东胡能集中十万兵力,攻其一路,一路败,就可能导致整个河淮防线的崩溃。但就眼下的形势,这个四不像的东西却是各家唯一能在短期内妥协而接受的方案。

卷九逐鹿第七十三章青州军

顾悟尘的意思,还有就是想将柳西林从徐州调去青州辅助顾嗣元。

柳西林有治军之才,调往徐州后,在张玉伯及淮东的支援下,很快就拥有千余亲信精锐,让张玉伯在徐州独木难支的局面稍稍好看一些。

但在陈韩三的压制下,张玉伯,柳西林短时间里想在徐州扩张很难,而陈韩三真想搞什么动作,张玉伯,柳西林靠手里这点人手,还分城而居,也难有效牵制陈韩三。

“西林去青州帮你也好……”林缚点点头,认可这样的安排。

淮东如今在北线主要依靠红袄军防备陈韩三有什么异动,柳西林留在徐州,实际上处境很凶险,还不如去青州。林缚倒更希望张玉伯能一起调出徐州,只是在这桩事上,张玉伯的脾气很倔,让人劝无可劝。

除了柳西林自身有治军之才,所部也有千余精锐外,柳家是东阳系里罕有的将门家族,柳西林加入青州军,能帮顾嗣元招揽一些武官过去,这是青州军眼前所迫切需要的。

由于流民的大规模涌入,青州的丁口充足。除了顾嗣元所部,柳西林所部,胶莱河运军以及阳信县兵外,还将从地方招募一些健壮,将青州军撑到三万人。

当青州军想要分得两淮盐银,就必须北进到阳信建立防线,与守平原府的梁成冲以及守清河,安阳的陶春,共同抵御已经在燕南方向的东虏锋锐。

崇观九年林缚率江东左军北上勤王,最辉煌的一战就发生在阳信。在阳信战事期间,张晋信任阳信知县,张晋信离开阳信之后,就是由程唯远任知县。虽说后期梁家拿到临淄的控制,但始终没能将势力渗透到阳信去。

陆敬严亲卫营指挥楚峥等人,在战后留在阳信,协助程唯远负责阳信地方兵备。

阳信县兵人数虽少,不足千人,但都是经历战事残酷考验的精锐老卒,兵甲也好,实在是山东北部除梁家,长淮军之外唯一能用的精锐战力。

阳信战后,城防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还储备一些兵甲,这在当世甚是难得。

实际上,林缚也很难说服程唯远,楚峥等人放弃阳信南撤,将阳信城丢给梁家防守。

林缚对阳信也是鞭长莫及,更是只能支持顾嗣元去整合阳信的势力,实际也为顾嗣元接管临淄,在阳信建立相对较稳固的防线,提供很好的基础。

防线稳固或者说城池坚固与否,与东胡人的用兵方向是密切相关。

拿津海打比方:只要东胡人打津海的兵力不超过四万,津海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雄城。但当东胡人在津海外围集结十数万兵马,津海在城防上一些致命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

阳信也是如此,只要东胡人的用兵方向不在阳信,顾嗣元守阳信抵抗东胡人两三万偏师不成问题。

林缚支持青州军多争两淮盐银,支持调柳西林北上,支持青州军整合阳信势力,顾嗣元,赵勤民对此甚是满意,这些也是顾嗣元亲自赶来淮东的主要目的,没想到没有为这些费多少口舌。

“青州想要成军,兵甲,弓弩匮缺,仍是要命的弱点……”顾嗣元手撑着案台,将青州军当前最困难的一桩事说出来。

青州运军是在汤浩信手里组建起来的,主要是负责维持胶莱河运务,配兵械者不足两成,全军加起来铠甲不足百。

江宁工部辖管工坊规模极大,但每年所造兵甲,远远不足满宁王府卫营,江宁守备军,长淮军,徽南军,浙北军等部扩编所需。

河淮防线再重要,董原,邓愈等人所承担的南线难道就不重要?

顾悟尘能争取到的兵甲很有限,顾嗣元只能跟淮东求援。

“淮东能挤出多少来?”林缚问林梦得,随便将包袱踢给林梦得。

“这得找敬轩来问一问才知道。”林梦得随手再将包袱踢给不在场的孙敬轩。

之前几桩事支持青州军,毕竟不直接占用淮东的资源,林缚也是慷他人之慨。淮东的兵甲资源也不宽裕,虽然能挤出一部分给青州,但就不会无偿了——这种事林缚亲自跟顾嗣元谈有些伤感情,自然是踢给林梦得,孙敬轩他们去处理。

这会儿外面有侍卫递来一张纸条,林缚展开一看,与顾嗣元说道:“我还有事要离开下,让梦得叔留下来陪你们。有什么未尽事谊,就让梦得叔替我拿主意……”也不跟林梦得说什么事,便先离开。

林梦得心想,算着时间,多半是红袄女刘妙贞到了。

刘妙贞此行的消息比顾嗣元还走漏不得,甚至不会安排刘妙贞进崇城以免走漏了风声。

这边是林缚处理公务,会见官员将领的场所,林缚离开,林梦得便派人去请孙敬轩,一起去城里,移到安排给顾嗣元等人在崇州暂住的园子里谈事。

顾嗣元的行程非常紧,孙敬轩也料到今夜会谈到兵甲军械等事,在宅子里也没有睡下,等到林梦得派人来请,便赶到城中园子里汇合谈事。

浙东战事,淮东军先后或歼或俘,共消灭浙闽及明州降附军约一万四千余人。这一万四千余众,浙闽精锐占不到半数,缴获铠甲不足四千套,一起给了浙东行营军还有所不足。

长山营,凤离营,崇城步营都在短时间里大规模扩编,使得淮东军的兵甲精良程度在短时间里大幅下滑,使得淮东军战力水平也随之下滑不少,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补不足。

“枪矛稍宽裕些,能匀出三千件来,刀械护盾也能挤出千余件,”孙敬轩说道,“缺就缺弓弩及铠甲。要晓得淮东军里敖沧海,周普,宁则臣三人都不是好惹的主,都派人在我家宅子门口蹲点,大人出面协调也不管用,监库里稍有些存货,各军都不停的派人来催要。我现在就是把监库的存货统统都给青州,铠甲也不过两百套,步弓三百张……”

就算只给都卒长以上的武官备甲,三万人编制的青州军也需要七八百套铠甲,披甲率少说要达到三成,才能称得上甲卒精锐。今后的战事,将以守城为主,尤需强弓劲弩。

一张步弓虽说成本不是特别高,但弓材的制备复杂,整张弓的制作周期长,所以产量也受到严格的限制。

“那铁料呢,淮东能匀出些精铁来?”赵勤民问道。

青州也有铁作及工匠,只要有精铁料,就能打造兵械及简陋铁甲。

“这也能匀出一些来,”孙敬轩说道,“不过淮东冶炼精铁也不易,粮价波动得厉害,淮东各坊司,都是以米粮实数支付工价,精铁以及刀矛,铠甲,步弓,淮东每月都能挤出一些给青州,但希望青州能用米粮核算……”

乱象已呈,银铜跌价,粮铁盐布及骡马,成为诸势力之间彼此争夺的物资,物资交换,也多以粮铁作比价。

在确知顾嗣元会来崇州之后,淮东诸人就商议好这些事情。

“这是当然。”赵勤民说道。

顾嗣元想要凭借青州军自立,不想成为淮东的附庸,自然也没有白拿的意思,这是赵勤民在迎接顾嗣元的路上就商量好的。

山东东部地区近年来未受战事的祸害,水旱灾虽说不断,但情况要比河南等地好得多。以往津海粮道要从山东抽粮,造成青州粮食紧张,津海粮道一停,青州的粮食供应倒是缓了一口气。

当然,米粮成为当前最重要的物资,顾嗣元真要据青州以自立,就不能随便允许青州的米粮外流。

一石米换三斤精铁或十二斤糙铁,这还是看在淮东与青州同气连枝,是郎舅关系的份上,换作别的势力,一石米粮仅能换两斤精铁或十斤糙铁。

其实,包括青州在内,山东东部的米粮余量也有限,但淮东政事首要任务,就是不断的增加米粮储备,能从青州得一些好一些。当然跟青州的交易,淮东不会亏本就是,跟红袄军的交易,才是彻底的赔钱买卖。

红袄女此来崇州更见不得光,甚至怕给顾嗣元,赵勤民撞到,林缚特意指示孙壮护送刘妙贞走北官河南下,避开不走捍海堤大道,故而在路上耽搁了一些行程。

崇州这边将苏媚原先在紫琅山北麓居住的北苑雅舍清出来,安排刘妙贞过来后入住;护卫之事,也由孙文婉率一部女营负责。

林缚与顾嗣元在东衙谈事时,接到纸条子,是刘妙贞已经住入北苑。刘妙贞也不想在崇州久留,行程甚紧,希望当夜就与林缚见面。

秦承祖留在淮阳为质,林缚在崇州手忙脚乱,忙碌得不行,也希望与刘妙贞见过面,早日换秦承祖回来,接到纸条子,就与宋佳往北苑雅舍赶去。

林缚与宋佳相对坐在车厢里,帘子挑起来,还有些微的雨沫子飘进来,打在脸上,微有凉意。

“听说红袄女可是绝色佳人呢,只是这些年来见她相貌的真没有几人,”宋佳身子依着车厢而坐,神情慵懒,举手投足间有着别的女子不及的媚姿,拿刘妙贞的相貌说事,嘴唇带着浅笑,说道,“当初刘安儿有意拿红袄女的婚事招揽秦子檀,倒不晓得出了什么变故,最终倒没有能成……”

秦子檀如今还在东阳县替奢飞虎谋划,要说谋算,当属与高宗庭同一级数的谋士,背就背在跟淮东为敌上。也不清楚秦子檀为何对奢飞虎如此忠心耿耿,要是当初秦刘联姻,刘安儿不急于攻徐州,而是率主力从东阳府寻求突破,向南威胁江宁,也许整个战局会有不同的变化。

比起刘妙贞的容色,给林缚印象更深的,是刘妙贞那般娇躯里竟有比周普,敖沧海,孙壮等人都要强一筹的武勇。要不是他一直坚持打熬筋骨,勤习刀术,说不定在睢宁城外一战就给刘妙贞斩落马下了。

卷九逐鹿第七十四章顾虑

雨刚歇,檐头还有滴雨淅沥而落,未尽断声,乌云散开,天际露出几斑星辰。

刘妙贞站在窗前,若有所思的望着仿佛静伏在院墙之上的黑森山崖,这会儿有辚辚车辙声传来,从这边窗户看到前院的情形,屋里一个身强力壮的健妇听着声音,说道:“许是那人过来了……”

“马家婶,你帮我将脸罩子拿来……”刘妙贞说道。

刘安儿当初转战天下,没有什么根据地,家小也随军而走,各部皆设眷营安置家眷。

刘妙贞起初随军从征,除贴身随侍皆用健妇外,其他都与男将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才穿多重甲,戴脸罩子,以免影响身为将帅的威信。

淮泗战事之后,刘妙贞给尊为红袄天女推为淮泗流民军的共主,才正式的从眷营挑选精通武艺的健妇编女营。马家婶,马氏,是马兰头之妻,本是洪泽浦里一个湖盗的女儿,父亲给官兵杀死,马氏女承父业,早年是颇令官府头疼的女水贼,后招马兰头入赘为婿,将部下让给马兰头统领,她居于幕后,才默默无闻起来。

当世女子抛头露面是惊世骇俗之举,但江湖女儿哪有这么多讲究?刘安儿被陈韩三伏杀,护送刘安儿两名幼子逃出徐州的恰也是老营的几名女兵。

孙文婉敲门进来,看到刘妙贞正将那张青铜面具覆在脸上,她说道:“我家大人已到前厅,恭候刘将军过去……”眼睛却瞅着刘妙贞腰间的佩刀。

刘妙贞武艺之精湛,早在淮东军里传遍,睢宁城外一战,林缚涉前阵督战,虽说有惊无险,但周普与宁则臣事后都受了训斥——林缚或许不在意,但孙文婉早得父亲及林梦得等人叮咛,绝不能让刘妙贞及身边人有带刀的机会接近林缚。甚至在孙壮护送刘妙贞到崇州后,找借口先将孙壮调走。

害人之心要视情况而定,防人之心是绝不能丢掉的。

孙文婉的眼神望来,刘妙贞便知其意,将佩刀解下,搁在案头,长身立起,与马家婶随孙文婉往前院走去。

前厅里插了七八支巨烛,将厅里映照得通明如昼,林缚一袭青衣,坐在楠木长案前,仅宋佳侧坐着陪在他身旁——待孙文婉将红袄女带进来,林缚与宋佳起身相迎,说道:“刘将军过来,消息泄漏出去,对淮东,淮阳皆是不利,有怠慢的地方,还请海涵。”

刘妙贞还以为林缚身边会刀卫环立,没有想竟只有一名艳色清媚的女子陪他而坐,而林缚郑重其事的语气让她晓得,林缚是认真的对待这次会面。

“林制置使客气了,该是我冒昧来访,给淮东添了许多不便才是。”刘妙贞在林缚对面的长案前坐下,马家婶站到她的身后,孙文婉站到林缚的身侧。

林缚笑了笑,刘妙贞身穿宽敞红衫,乌黑的秀发拿红绸带随意的束在肩后,当青铜面具覆住她艳如桃如的脸蛋,使她不管拿什么语气说话,都让人有一种沁寒的感觉。

也许是戴着青铜面具的缘故,使得刘妙贞的眼睛看上去格外的深邃,清澈。即使不看她的脸,仅看到这双眼睛,也会倾向认为她是一个倾城倾国的绝色女子。

说起来真是奇怪,要不是睢宁一战劈开她的面罩,还真没有想过面罩下是怎么的一副容颜,一直以为是个胖丑女子呢。大概是此前的交集,红袄女给人太过凌厉的感觉,令人忽视掉她的容貌。

淮东开始根本就没有想到过刘妙贞会亲自到崇州来,在接到消息后,消化这个消息倒是用了好些时间。

很难从刘妙贞身上看出什么野心来。

在睢宁一战之后,淮泗流民军之所以推刘妙贞为主,因素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刘安儿死后从徐州逃出的二子,当时年纪都小,远没有到能站出来主持局面的年纪。

当时的情况下,若不想流民军彻底崩溃,就必须推出一个人来,即使刘妙贞是女人,也没有旁人比刘妙贞更合适去坐那个位置。

到陈芝虎任河南制置使,流民军诸部在淮阳一带给打得连半条命都不剩,流民军将卒只救能保一命,根本就没有争权夺势的心思。东进后,淮泗流民军给拆散,近十万兵马,最后也就以刘妙贞,马兰头等所部精锐组成的红袄军得淮东默许,以完整编制在淮泗地区休养生息——刘妙贞的地位反而稳固起来。

这世间有野心的女子也非没有,但刘妙贞既没有招揽一个有能力而无势力的男人为夫婿辅佐自己,也没有屈身附从哪方枭杰,迄今都还小姑独处,那更可能是她想将局面支撑到刘安儿两个儿子长大成人接掌兵权。

“刘将军亲自过来,乍接到这个消息,淮东也是诧异不小,我在崇城犹是担心,难道秦司马代表淮东去淮阳,让刘将军觉得淮东的诚意不足?”林缚问道。

“有几点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