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枭臣-第5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淮东在北线的精锐,超过四万精锐都聚集在麟州,距离寿张不足一百五十里,要是将董原,陶春,梁成冲等部兵马邀过来,就能凑出十三四万的大军出来。虽以步卒为主,但借徐州大捷的余势,完全有可能一鼓作气将在寿张集结的七八万虏兵击退,顺手解了东平之围。

卷十权倾第四十五章功高震主

十一月上旬,江宁也是连续几天大雪飘扬。大寒天气,屋前宅后,房檐下的冰溜子跟刺矛似的一根根杵挂在那里,为防着冰溜子断下来砸到人,三五孩童拿着长竹竿四处乱跑,去打冰溜子,玩得十分高兴,也不顾大雪打在身上将衣袄濡湿。

一队官兵手执刀枪,押着十数辆囚车,冒着风雪,从东华门驶进城来。囚车里有男有女,想必关押的是重要囚犯,在囚车之后,还用绳索串着一长溜的人犯,单是临押的官兵就有两百多人。

江宁如今是新京,这么多囚犯给押解进京,也甚为引人瞩目——这天气是极寒,平日子自然是少了许多热闹,这押解人犯的队伍刚进东华门,街道两侧就挤满看热闹的市井之民。

当前的囚车附有告示牌,写明这一干人犯所犯罪行,有识字者摇头晃脑读来:“原徐州制置使陈韩三惘顾皇恩,心存叛念,欲献城于胡贼,又与贼勾结,欲诱淮东军而伏之,事败奔逃。陈韩三在徐州公然举军叛反,证据确凿,虽首贼事败脱逃尤为可惜,但擒其家小递解进京受审……”

陈韩三在徐州叛变,与燕胡勾结,五万兵马在徐州城下给淮东军两万精锐打得连内裤都输掉的消息早在江宁城里传得沸反盈天。破冰陷敌的细节,在江宁也是传得神乎其神。为正视听,赵舒翰还特意在河口草堂演示撒盐融雪,撒炭化冰之术,以宣扬杂学。

士子清流恍然大悟,明白就理,但贩夫走卒那晓得这些道道,该怎么传还是怎么传。

徐州一役,虽说鲁国公梁习还给困在东平,但明白形势者,心里总是松了一口气,消除了陈韩三这个隐患,又有淮东精锐挡在前,总算是能安心的渡过这个冬天。

陈韩三叛变之时传扬开,但到今天才看到有人犯押解进京来受审,当世素来有“一人犯法,殃及家小”的传统,街巷之间,自然不会吝啬拿泥雪,口水,烂白菜等人照顾他们,更有甚者冲上去挥拳就打,或用砖石相砸。押解官兵费了好一番力气,才将拥上来的人群推开,往刑部大狱而去。

经过秀白楼时,楼里的酒客也是凑热闹,有好事者端来一盆冷水,从二楼当头浇去,使边上的官兵也要牵累,给浇湿了身子。

这北风如刀的寒冬,身子给冷水浇湿可不是好玩的事情,官兵怒目瞪眼,要闯上去找闹事者。领头的军将也晓得市井之民是怒陈韩三叛反之事,喝止手下擅自离队。

这时秀白楼上有客出言:“得罪,得罪,这里有几壶酒请军爷喝去御寒,算是傅某人赔罪,也请淮东的诸位军爷在战场多杀几个胡狗叛贼!”

众人皆赞,更有人将裘袍丢下来,说道:“淋湿了淮东军爷,大罪,大罪,一件皮袍子请军爷披上御寒……”窗阁之间更有歌伎舞姬以及卖皮肉的妓女探出头来,将香帕抛下来,媚眼横生,更有豪放者声称免费招待淮东将卒,也惹来一片叫好声,没有人理会囚车里给浇湿冰水的女犯瑟瑟发抖,几将冻死。

在这秀白楼的一间小阁子里,有两人站在窗前,冷眼看着街上的一切,待押解囚犯的队伍渐行渐远,才转身将窗户关上。

这酒阁子里烧着脚炉取暖,用上好的木炭,撒上檀香沫,馨香溢室。

喝酒的两人都穿着一领青衣袍子,一人白面无须,一人脸膛黝黑,长须及颈。

热闹看过去,颔下无须的男子执壶给另一人倒酒,说道:“如今淮东在麟州集结的四万精锐,又邀董原与陶春率兵过去,欲在麟州与寿张之间,跟燕胡一决雄雌,岳相以为如何?”

“皇上是什么心思?”另一人问道。

“青州事败,梁国公又给围在东平,什么前仇旧怨都谈不上,河淮惊变就足以叫人将心提到嗓子眼。那会儿大家都担忧陈韩三不稳,这事也不能怪到岳相你头上,皇上心里也是有数的;陈韩三这颗钉子超乎想象的顺利拔掉,不解东平之围,似乎怎么也说不过去呀?”无须男子说道。

这两人不是旁人,正是受柳叶飞降敌事受诛连而辞相的岳冷秋跟支度使兼盐铁使张晏。陈韩三这档子事出来之后,岳冷秋起复归朝的日子更是遥遥无期。

永兴帝不便将岳冷秋召入宫中问策,怕给其他大臣诘问,便要张晏与岳冷秋相见,询问国事。

岳冷秋也不晓得新帝是真的对他信任有加,重视有加,还是意在安抚,但听张晏这么说,便晓得皇上的心思并不想真的去解东平之围,想必是记恨拥立之事,更是不愿意梁家还能在鲁国公梁习之下抱成一团。

比起梁家在鲁国公梁成之下抱成一团,让梁成冲,梁成翼两兄弟分开来领兵,对江宁的威胁也要小得多。

想是这么想,但皇上要是将这个念头暴露出来,就是失德,就是对臣下寡恩,对朝野,对天下,也根以无法交待。而就岳冷秋了解的情况,陈西言等人都是支持去解东平之围,这使得皇上更无法表态他的立场,怨只怨,陈西言等人不会揣摩上意,偏要张晏跑过来问策。

岳冷秋稍稍沉吟,跟张晏说道:“张大人去找陈相,就问他诸军会于麟州,该以何人为首,总不能乱糟糟一团,各打各的……”

张晏说道:“我也是此意,这淮东的声望如今快要撑破天了;徐州之捷,朝堂之上就有议论要给林淮东加郡公,国公,这要是再获大捷,还要封什么好?林淮东年纪轻轻,总不会愿意进朝为相操劳的,那就没有什么好赏的了。自古以来,功高震主可不是什么好事,你说陈相怎么就一时糊涂呢?再说,徐州胜得侥幸,可一不可再。就我的意思,还是照着之前的安排行事合适:鲁国公自行突围,长淮军应趁着这有利的时机退下来,保存实力,而不是冒失会战,将那么点家底都赌上去。”

岳冷秋心里轻轻一叹,他晓得自己刚才那番话是白说了,张晏也是精怪似的人物,领兵打仗不行,文斗却是极精的,淮东势头如此之猛,张晏要是看不见那简直就瞎了眼;怕是陈西言心里也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徐州大捷,人心振奋,朝廷这边要是要谁说不打,多半背上畏敌怯战,见死不救的卖名——皇上不想背这个,陈西言自然也不想背这个,只怕是董原也不想背这个,但真正打下去,无论是胜是负,结局都不是皇上或陈西言等人希望看到,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有个人能站出来背黑锅。

岳冷秋黑锅已经背得太多,这个黑锅他现在也没有资格背,那能让谁来背?

只要陶春率长淮军从大梁退下来,就场战就没法继续打下去,畏敌怯战的罪名要陶春来背。但是陶春未必肯背,陶春一介武将,求军功名利,谁愿意没事给打上畏敌怯战的印迹?

再者“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即使朝廷下旨,令长淮军撤下来,陶春仍可能受林缚的诱惑,鼓动,合兵去打寿张的虏兵——所以需要岳冷秋来做这个说客。

“为人臣者,为君上解忧排难,陶将军对朝廷忠心耿耿,皇上不会为他一时怯战而责罚他的;此外,奢家在西线也有蠢蠢欲动之迹,皇上的意思,是想有个能放心的大臣去西线看着,不能让所有事情都让淮东扛着。”张晏见岳冷秋陷入沉默,便晓得他窥破自己的来意,便索性将话点透:皇上不想梁习舒服的逃出东平,更不想淮东再建功绩,功高震主。

岳冷秋心里微微一叹,心想林缚集兵于麟州,未必真有把握将集帮于寿张的敌兵赶走,但这时候也不好说什么,徐州一役,怎么看都是淮东军九死一生,偏偏能用奇计获胜。眼下的情况,他短时间里没有再度出相的可能,但外放为疆臣,总要比赋闲在宅子里好,点头说道:“为君上解忧,乃岳某本份,城里雪下得这么大,想必城外的雪景更值得一看,我就出城走一趟!”

“有劳岳相了。”张晏说道。

这边说完话,张晏与岳冷秋分别带着扈从离开秀白楼。

在风雪里,数十骑簇拥着一辆平实无华的马车出江宁渡江北上,从东阳经濠州,渡淮河北上涡阳……

岳冷秋虽说辞相,但他的行踪,无时不牵动着诸多人的心思,林续文也是很快就知道岳冷秋离开江宁北上。赶着张玉伯回京述职,在林续文府上赴宴,得知岳冷秋离京北上的消息,恨得将酒杯摔掉:“大好河山,大好河山,有机会夺还而不取,竟然要拱手让给胡虏,天理何在!天理何在!”

普通官员不论在职或致仕,离京要告诸有司;岳冷秋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随随便便离京?没有皇上的默许,岳冷秋私自离京,必然会搅起滔天大浪——一切都悄无声息,说明岳冷秋的离开是皇上默许的。

朝廷要想打,一道圣旨勒令董原,陶春,梁成冲诸部受淮东节制即可,在麟州能凑出十四万大军来,何需要岳冷秋这个赋闲在家的旧相离京办事?

这几天来,几道圣旨都是奖励北部诸军的功绩,但迟迟不肯授权林缚全权主持北线战事,这会儿岳冷秋又神秘离京——张玉伯不是糊涂人,林续文以及在场的黄锦年都不是糊涂人,都能猜到:皇上不想再打下去,但又好面子,不想他亲自下旨将北线诸军召还,要岳冷秋北上,说服董原或陶春当这个替罪羊。

张玉伯真是怒火填胸,林续文与黄锦年对望一眼,附和张玉伯说了些话,但心里倒真没有多少气愤——林缚的心思,其实也不想打,淮东才懒得理会梁习的死活。

卷十权倾第四十六章缓兵之计

十一月中旬,富阳也是连续数日大雪,今年冬天,浙东地区也遭遇极为罕见的大寒天气。

富阳百姓对这样的极寒天气是措手不及,缺衣少食,城池内外,每天都有几十上百号人冻伤,冻死。

东闽地处南纬,北面又有高崇险峻的闽浙丘陵挡住北方的寒流,冬季向来温润,绝大多数人常常是一生都没有机会看到雪。去年两浙冬天温润,跟东闽相差不多,但到今年,入浙征战的八闽战卒,首先要经受的是寒冬的考验。

在会稽战事之后,奢文庄亲自潜来浙东,进行军事部署调整,奢飞虎给捋夺兵权,奢飞虎返回浙西之后,田常就留在富阳,主持军政。

淮东军攻嵊州时,田氏负隅顽抗,最终给破城,除守城战死外,田氏宗族给押往江宁受审,在刑场给枭首者有六十七口——除了随田常从军的田氏子弟外,田氏宗族便算是给连根拔起了。

谈不上什么仇恨,即使咬牙切齿也没有用,下手灭人家,亡人族,田常也未曾手软过,只是眼下除了一条道跟奢家走到黑之外,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至少在东线,眼下已经不能奢望能展开反攻;相反的,受徐州战事的影响,孟义山在杭州变得蠢蠢欲动。

进入十一月中旬以来,孟义山就不断增加午潮山营寨的兵力,还抽调民夫,在午潮山西麓的上燕坞增筑营垒,有意从西北方向,增加对富阳外围的军事压力。

董原北上淮西,将浙北军的兵马都留给孟义山,与原宁海军,海虞军及白淖军统统编入御前杭湖军,总兵力多达六万余众。而田常在富阳等地也就仅有不到四万兵马,还要兼顾临水,独松关等地的守御跟军事牵制重任。

甚至还要考虑淮东在萧山,会稽,山阴诸县的兵马,跟富阳也只有山水之隔,田常肩上已经承受极重的压力,但是他眼下最极紧的,还是要筹出一万套寒衣出来,但是谈何容易。

今年冬天的酷寒,田常印象里也没有遇到过,饥民冻毙寻常见,但将卒缺少衣物御寒,已有许多的人冻坏手脚,严重影响到战力。

比起天气的寒冷,最令人心寒的,无过是徐州战事的结果是那样的叫人难以置信,是那样的叫人震惊。

阴霾的天空像倒扣在富阳城头,雪花飘下来,田常衣不解甲,手按着腰刀在城头巡视,丝毫不畏酷寒,看着城内外银装素裹,人行如蚁,心里感慨万千。

“这鬼天气,富阳怕是有三五十年没这么冷过!”方振鹤手拢在袖子里,抱怨着鬼天气,说道,“便是富阳的溪河结冰都近一尺来厚,说来真难叫人相信,徐州的天气要比富阳冷得多,河冰怎么突然就会破开,将徐州兵都陷了进去?”

田常严禁底下将卒私自谈论徐州战事,但徐州战事的影响在军中影响还是极大。

当初正因方振鹤率众献方家埠,又当先锋攻陷临水城,才使得浙西军顺利聚得富阳等战事大捷,故而方振鹤颇受奢飞熊的重用,田常禁言禁不到方振鹤头上去。

田常抬头看了方振鹤一眼,说道:“兵行诡道,淮东好此术,实不足为患。”他嘴里虽这么说着,但是他自己心里都不信,更不指望方振鹤能信。

永嘉,会稽战事相继受挫,他们被迫放弃永嘉,回浦,温岭,横阳,平阳,瓯海,会稽,山阴,萧州等县,被迫在东线全面收缩——即便在那一刻,田常仍认为奢家还是有希望的。

一旦北燕兵马横冲直撞,将河淮防线悉数摧毁,将迫使淮东与江宁在北线投入更多的兵力,届时在南线决一胜负,必能叫淮东,江宁首尾不能相顾。

谁能想到徐州战事竟是这样的结局,仿佛一只巨拳,狠狠的打在他们的胸口,叫他们好几天都喘不过气。

徐州大捷不仅替淮东,江宁彻底解决掉陈韩三这个隐患,将地处淮泗要冲的徐州城掌握在淮东手里,使得淮泗防线形势完备起来,还重挫燕胡南下的锐气——在这种形势下,只要淮东,江宁诸部退守徐州,淮阳,涡阳,濠,泗及寿州等地,将构成坚固的守淮防线,势难给燕胡一鼓作气的捅穿。

拖延下去,田常实在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在哪里。

方振鹤最近牢骚颇多,田常猜测他心里也许隐隐约约有些后悔当初的冲举。

方振鹤献方家埠,而甘为前驱率众谋夺临水,是奢飞熊当年能在独松关,富阳等地取得一系列大胜的关键性原因。

然而这一耀眼的功绩,没有给方家带来太多的实惠跟利益,反而使方家跟杭湖地方势力彻底决裂,试想杭湖有几个人不想生吃了他方振鹤?

一旦奢家守不住富阳,临水,世代在临水城东郊方家埠耕作经营的方家宗族,必然会受到残酷而严厉的报复。

眼下林缚亲率数万淮东精锐,集于麟州,还邀董原,陶春,梁成冲过去,欲与燕胡战于寿张,以解东平之围——此战要是淮东受挫,或者跟北燕拼个两败俱伤,他们在南线还能有机会;要是淮东再获大捷,田常心里也会有内裤都输掉的错觉跟沮丧。

当淮东在麟州,寿张再获大捷,燕胡南下的锐气必将给彻底的挫败,淮东就有余力回过头来,重新将注意力放在南线,其第一步就会与杭湖军合兵强攻富阳。

最好的结局莫过是淮东军跟燕胡在麟州,寿张拼个两败俱伤,田常心里这么想着。

这时候有扈从登上城头来,禀道:“大都督行辕急函!”

田常拆开信函,看过后跟方振鹤说道:“大都督召我去议事……”召见甚急,田常将富阳军政事务稍作安排,便连夜乘船出发,逆水赶往淳安,经过桐庐时,与从东阳而来的苏庭瞻遇上。

苏庭瞻从东阳到桐庐是乘马而行,与田常汇合后,便一起乘船赶往淳安。

“徐州出了这个状况,大都督在淳安紧急召诸部议事,是为哪般?”田常邀苏庭瞻到船上来议事。

“怕是要对赣州动手了!”苏庭瞻说道。

田常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