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枭臣-第7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源,私茶就会遭受彻底的打制。

以往浮梁茶税一度就高达四十万两,但全国所能征的茶税最高时也不超过八十万两银?难道说除浮梁府之外,其他府县的产茶总数也就只有五百万斤?时人饮茶成风,士绅官宦更是无茶不成宴,亿万丁口,一年饮茶没有万万斤,三五千万斤还是有的。

在淮东对外公布的数据里,仅通过黑水洋,南洋船社,去年输往海东及南洋的茶叶,就高达五百万斤;而对此,淮东则征收高达两成的关厘。

再以盐事为例,旧制私盐泛滥,使得两淮盐铁监控制的两淮官盐年产不过十五万石;而林缚大减盐场税,使地方参与分利,小比例的征收市商税,再配合打击私盐,使得两淮官盐的年产量在短短两三年间骤升十倍。在使盐价持续下降,不足旧时官价三成的同时,中枢及地方能征得的盐利,总数实际比以往翻一番还不止。

南朝旧势力给林缚压制抬不起头,而新势力的眼光给吸引在海贸上,茶盐之利相对变小,不那么吸引人,故而南朝根本就没有力量能阻止林缚实施新税政。

卷十二(终卷)定鼎第三十章以缓待急

在甄封,佐贺赖源,近江津野辞行离开海州的前夕,北燕任命大皇子叶济白石为统领率兵援高丽的消息也通过情报网,传到海州。

“叶济白石乃叶济尔之嫡长子,叶济尔卧病多年,却拖延不立叶济白石为储,据传是叶济罗荣,叶济多镝二人从中作梗,使叶济白石对罗荣,多镝二虏心生怨恨,”高宗庭得信便到林缚跟前相告,此时军议,先将基础情与参加军议的诸人粗略解说一遍,道,“其未经挫败,锐气还盛,不留在叶济尔身边,而去高丽领兵,应是想用战功压过罗荣,多镝二王,铺开他登上燕虏储君的道路……”

林缚抚着额头,不吭声。

他已经养成军议开始时不发言的习惯,就怕他先说话,别人慑于他的权威,接下来就顺着他的话往下说,反而叫他听不到其他方面的意见。

随林缚在海州,军事参谋部及枢密院也就高宗庭,孙尚望,王成服,周普等人。

周普对战略方面的事情不敏感,也知道慎言的道理,闷头坐在那里看椅下铺地砖上的浅雕。

刘妙贞,宁则臣,马兰头,李良,葛存信,杨释,罗艺成,李卫,陈渍等徐泗战区的主要将领跟官员外,还有陈恩泽,周广东以及新组建的陆七零三镇师主要将领列席军议;林缚也特意邀甄封,佐贺赖源,近江津野等人一起讨论如何应对燕虏将派兵援高丽的新局面。

“叶济白石入高丽,必会轻敌冒进,请国公密遣精锐,挫其锋芒……”事关切身利害,甄封也顾不得避嫌,当即请林缚调整之前的部署,直接调派精锐兵力,进入高丽参战。

“在海州闷出鸟来,”陈渍手撑在长案上,请战道,“二胡子组建新镇师,需要时间,不到秋后无法投入实战;我部多是直接从旧部抽调的精锐老卒,拉上战场就能直接开打,主公,让俺率部去高丽吧!”

陈渍也看准了,燕胡在山东的防御完备,徐泗这边不经过充分的准备,不会大规模的北击。真要留在海州,轮到登海镇师出战,说不定就是在两三年之后,哪里及得上此时调入高丽参加痛快?

诸多将领也都认为叶济白石去高丽之后会急于求胜,这也是淮东与甄氏在高丽国内能捕捉到的一个良机。

佐贺赖源也紧跟着表态,说道:“崇国公若有差使,佐贺氏当责无旁贷……”言下之意,只要林缚此时决意在高丽展开会战,他不惜暂停对北条氏的挑衅,首先将精锐兵力调到高丽,参与会战。

“宗庭,”林缚看向高宗庭,“你以为呢?”

“叶济白石急于求胜是肯定的,但他也是燕虏之宿将,少年时便随父兄从征军中,有十六年之久,治军经验也是老道,”高宗庭说道,“特别是眼下,高丽形势并不有利于我们,即使有战机,我们也未必就能捕捉,我以来,眼下当以柔克刚,以缓待急……”

眼下在高丽汉阳郡以南一线,高丽国相左靖所部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叶济白石率燕胡援军进入高丽,就算是急于求胜,也有急于求胜的基础;相比较之下,海阳甄氏手里只掌握有六万兵马,在兵力上所处的劣势很大,即使将陈渍所部登海镇师调往海东,也没有办法立即改变双方的兵力对比——真要立时改变之前拟定的军事部署,将陈渍所部调往海东,倒显得这边急躁,冒进。

高宗庭的意思是即使有战机能够捕捉,也应缓一缓,不能跟敌人犯同样的错误。

“那我们这边既定的计划就不作改变了,”林缚没有给更多人发言的机会,就将这事敲定下来,说道,“叶济白石进高丽,应会锐意南进,海阳军方面则要多加防范,防务上有做什么调整,或需要添加更多的物资,可与马一功及恩泽,广东商议,可否?”

林缚也是正式将海东的具体事务托交给海东行营军,济州都督府及黑水洋船社分别处置。

林缚的话一锤定音,虽说诸将都觉得有些可惜,但多少也觉得立即调精锐战力进行高丽有些仓促,未必大佳。陈渍只是撇撇嘴,怕林缚又一下子捋掉他的将职,使他彻底没战可打。

军议过后,林缚就为甄封,佐贺赖源,近江津野等人设宴饯行,宴后又将原东州都督迟胄单独召来行辕商议。

这次与甄氏,佐贺氏,近江氏签署密约,甄氏,佐贺氏,近江氏都将在返回海东后正式承认松浦,平户,五岛列岛以及济州岛整个的并入济州都督府,但林缚想要济州都督府永远的成为新帝国在海东的海外领土,还是需要迟氏进一步在济州扎根下去。

虽说林缚在中原努力消弱宗族的势力,消除底层民户对宗族的依附,但济州属于海外飞地,又立强藩之侧,要是一味的压制宗族,反而会削弱济州的凝聚力,不利济州从扶桑,高丽彻底的脱离出来。

故而林缚有必要在济州扶持三五家汉族世家,以凝聚在济州的汉人,待时机进一步成熟,才会再封藩于济州。

在海州数日,林缚还没有单独召见过迟胄,迟胄也是心思惶恐,不知道他早年下海为寇的事情,会不会影响他迟氏在新帝国的前程。

迟胄早年家穷,学人下海为寇,多年拉出一票人马纵横南洋,后与广南大族王家以及安南国结仇,无法在南洋独存,而中年之后又想着找一块落脚之地,才远来五岛落足。

迟胄到五岛列岛之后,就放弃劫掠的营生,收容流民事渔商等业以固势力,十数年来成为九州岛诸藩平衡海寇势力的一枚棋子,但从来都没有叫扶桑诸藩国认同过,不过是海盗与扶桑诸藩势力的夹缝里求存。

林缚海外殖商之举,在江淮等社会风气相对开化之前,犹叫世人难以接受,但也许迟胄大半生都在海上飘荡的缘故,对淮东行海外殖商之战略则尤其的认同。这些年来也看着淮东一步步的壮大,一步步的形成新帝国的雏形,迟胄从早初的被迫合作,到认可淮东操纵东州事务,一直到极力想融入淮东,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

迟胄叫侍卫领进明堂,看到在座还有南洋船社掌事,参知政事孙尚望。

“微臣迟胄,叩见主公……”迟胄端端正正的在堂前屈膝行礼。

林缚在迟胄跪下后,才说道:“我早就有心叫枢密院将跪礼废掉,迟公以后不必再拘俗礼,”请他起来,与孙尚望对坐,说道,“迟公早年纵横南洋,对南洋风土人情熟悉,南洋船社初立,以后专辖南洋商事,找迟公过来,还是想迟公对南洋商事有所指点,推荐几名人手过去,好解尚望的燃眉之急啊……”

“迟胄当年还是愣头青,瞎闯南洋,倒是有十七八年未再踏入南洋的水面,实不敢在孙大人面前胡乱说话。”迟胄谨慎的怕说错话。

“呵呵,”林缚微微一笑,与孙尚望说道,“迟公与江淮走动少,在我面前还局促得很,却不晓得我这人是顶好相处的,看来以后还是要迟公多来走动,”又与迟胄说道,“也是尚望想你了解南洋之事,希望你能推荐些熟悉南洋事务的族中子弟进入南洋船社任职。公府治政以来,新制,新政频出,才是初步,此外各个方面都需要大量能做事的人手。科考也许要过个十年八年才会再开,眼下只能依赖各家推荐些优秀的子弟出去任事……”

新政废除传统士绅阶层大量的特权,而此时重开科考,只会叫大量的旧儒补为官吏,那是自找不快;林缚故而将战事未靖,无暇虑及其他的理由,强行将科考关闭。

科考终究还是要开,科考的形式并不坏,但科考的内容要革故鼎新。

传统的事事皆奉圣人言,诸事万物都四书五经里找依据,找根源的那一套,要废除掉,林缚需要的是有专业技能的官僚,而不是专门宣传圣人言的假道德官僚。

即使以官吏为诱,迫使那些想做官的士子去接触,接受杂学,想要杂学科成为科考之显学,至少需要十年八年时间的铺垫才够。林缚就打算压后到杂学至少能叫读书士子们能普遍接受之后,再开科考。

迟胄心有忐忑,林缚则推心置腹的跟他说及在科考改制,邸报改邮报等事上的一些设想,想希望将迟胄拉新帝国的群体中来。

话叙许久,迟胄也渐渐放开,将要告辞之时,忍不住问道:“叶济白石率兵援高丽,甄督言其急于求胜之心能用,迟胄看主公似乎意动,但佐贺赖源称将出兵助战,主公反而打消了念头,迟胄百思不得其解……”

“哈哈,”林缚心想迟胄看人真是厉害,他的确开始是颇为意动,有意利用叶济白石的冒进轻敌在高丽组织会战,只是后来打消了这个念头,没想叫迟胄看了现来,笑道,说道,“佐贺赖源也是一雄主啊,他不称出兵相助,我确实有心调陈渍部去高丽抓住战机,但佐贺赖源声称出兵助战……”说到这里,林缚停顿了一下,再接着说道,“佐贺赖源没安好心啊。你想想看,此战,我们要是胜了,佐贺赖源跟着有战功,得战利;要是失利了呢,佐贺氏会跟着损兵减卒吗?我看只怕佐贺氏能从战败里得到的利益也不会小………佐贺赖源如此热情,我偏偏要泼他一盆凉水。”

“主公英明。”迟胄心悦诚服的说道。

调其他精锐进入高丽作战,胜则罢,不胜将极大消弱对海外的控制力——细想想,迟胄也是怀疑这是佐贺赖源站起来表示要助战,来以此促进淮东军精锐直接进入高丽的主要原因。

真正叫迟胄叹服的,是林缚此时身居高位,就差半步之遥废元自立,却还是如此谨小慎微,别人摆下哪怕多么小的陷坑,都不伸足踏入,这恰恰是其他开国帝王所不具备的特质。心想,也许这么一来,佐贺赖源更不敢奢望脱离新帝国的控制了吧?

卷十二(终卷)定鼎第三十一章济州新世界

新编镇师要在海州集训,等过了风暴季之后,才会渡海赴高丽参战。

不过,罗文虎等十数名新编镇师的参谋将领,则赶在风暴季之前,随陈恩泽等人先往海东,熟悉高丽战场的方方面面,以便等新编镇师调来之后,更快,更好的适应战场。

参谋部门在辅佐主将进行军事调动,指挥上,越来越发挥出重要作用来,分担主将责任与负担,减少决策失误率的同时,也很好的限制住将领对兵权的专擅。要说有什么负面作用,就是中高层将官编制大规模的增加,同时也必须要有陆海师指挥学堂一整个完善的体系,负责参谋及主将官的培养工作。

林缚崛起于江淮,利用十余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建立起来的军政体系,完全颠覆了罗文虎等降附将领的传统认知。

上一回适应海航,战船编队仅在济州驻泊了半天,罗文虎等人也没有时间登岸进入济州城,故而等到这次,才有机会好好的看一眼这座海东商路上最为核心的中转港城。

谁都难以想象,济州城在十年之前,还仅仅是一座面山临海的荒滩。

就是在早初,也仅仅是从儋罗国租借三百余亩荒滩建成一座临水的小寨,利用岬山环护的小岬湾充当海港,陆上外围还只是砌石墙以为防御。

济州城的真正发展,是在崇观十一年获得西归浦战事具备决定性意义的胜捷之后。

不仅原济州寨外围石墙环护的区域,正式划为济州的港埠及城区,更租借外围广达数万亩的山丘,平原,以为济州的外围延伸。

而济州于海东商路的核心中转港地位确立之后,每年差不多有两百余艘大型海商船,会在济州船驻泊,驻船舶驻泊费数年来累积就有数十万银元。

大量海商船的驻泊,贸易,使得济州城的人口也随之迅速扩张。

从早初的两千人不到,不到七八年的时间里,迅速增涨到四万定居人口,同时又有差不多数量海民,水手及外来雇工聚城而居的局面。

仅从人口来说,在当世已经是少有的繁荣。众多的丁口以及新兴的工贸商等业迅速繁荣起来,为济州城提供充足的税金收入。

崇州为淮东早期经营的核心之地,为经营崇州,在城池,港口的建设上,林缚累计投入也不过上百万银元;而济州这些年在城池,港口建设上的投入,已经远远超过此数,其来源绝大多数都是船舶驻泊费及城内市商税的收入。

繁盛的海贸,聚集起来的群体,也大概是当初风气最为开化,最能接受新事物的人群。

除了北崖岬上那座比崇州更为壮观的灯塔为济州城标志性建筑外,下船从港口坐马车进入济州城,已是日暮时分,罗文虎等将领这才发现济州城铺石大街两侧,每隔五六步就立有一盏铸铁柱琉璃街灯,这时叫点灯人点燃起来,近两千步的长街,入夜后仿佛星河,使济州城夜晚变成不昼之城。

扑面而来的繁华气息,叫罗文虎等将领如置新世界。

参谋将领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后勤钱粮安排。

看着长街两侧三四百盏琉璃大灯,琉璃灯的造价且不去管,仅这些琉璃灯一夜要烧去多少灯油,一年要烧去多少灯油,计算来也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据;没有极为廉价的婆罗火油的输入,济州城再富庶,也承受不起这样的消耗。

无论是崇州,还是江宁,都受着传统的强烈影响,完全新建的济州城,其繁荣以及与旧世界绝然不同的面貌,才是林缚新政思维最为核心跟集中的体现。

林缚在公府治政之后,将林景中从济州调回去,出任江宁府尹,成为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在很多人看来,林景中是沾了跟林缚故旧,又最早追随林缚的光。

这些话罗文虎在江宁也听了许多,将信将疑:林缚要全面将元越架空掉,掌握军政大权,江宁府尹这么一个关键官职,自然不能落于外人之手,任用嫡系亲信,那是再自然不过的。

罗文虎此时随同众人站在济州城的长街之上,才能深刻的感觉到林缚起用林景中为江宁府尹,不完全是故旧之因。

济州城历经几任官长,早初是禁营军指挥使赵虎,其时以军防,打击海寇势力,保护海东商道为主。待到林景中赴任济州巡检使之后,济州进行军政分离,济州城才正式开始大规模建设。此时展开在罗文虎等人眼前的济州城,实际是在林景中手里成形;陈恩泽代表林景中,出领济州都督府,还不到半年时间。

“营城在旗桅山北面,不过主公的意思,是要你们先来济州城里住上几天,”陈恩泽在马车里,对着罗文虎等人笑着说道,“感受一下济州城的气息,但不可沉迷其中;三天后会有巡船送你们与宋学士去福江,你们去福江回来,就要住进营城里去了……”

陈恩泽还兼着海东行营司参谋军事的职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