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58-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心而论谢洛夫自认为还算仁慈,至少没有一脚把这些犯了错的人一脚踹到地狱里面,不然的话记录在档案之中,可以轻易的让一个人一辈子都翻不了身。

“局长,把士兵交给所在国审判,目前还没有先例!”第一红旗近卫坦克集团军克格勃驻军代表轻声的提醒道。

“没有是吧,那从现在开始有了!要不要我现在回莫斯科召开第三总局全体会议表决一下?”谢洛夫眯着眼睛阴沉沉的说道,“这次清查就从你们回到驻地开始,祖国有法律、红军有军纪,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有着崇高的使命!不是殖民军,其他兄弟国家配合苏联完成军事需要,不代表你们可以把兄弟国家的人民不当回事,好的不学,学驻日美军?”

“去食堂吃饭吧,一个星期内我要看到效果!”谢洛夫说完话首先离开了会议室,留下这些军事管理总局的干部面面相视,就像春天第一颗钻出地面的嫩芽,会议室的凝重气氛终于解开了,不得不说谢洛夫这个总局局长给了他们太大的压力。

“这样红军指挥官可能会对我们不满的……”第十六航空集团军驻军代表无奈的说道。

“那怎么办,如果我们不执行,老大年底就让我们转业了!其实局长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我们是克格勃,应该是红军军官怕我们,我们有什么可怕的?”第二十近卫集团军攥紧了拳头道,“老大以为我们的工作很顺利,没想到让民主德国捅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这次谁也躲不过去,哪个红军指挥官要是抗议,直接让他们找老大来吧……”

离开会议室的谢洛夫连续做了几个深呼吸,才把胸中的郁结之气化解干净。

“谢洛夫同志,开完会了!”近卫65坦克团团长奥列格上校好像刚刚从哪里回来,裤子上还蹭了一块明显的油迹,但显然他本人对此并不介意。

“完了,奥列格同志!”谢洛夫拿出一根烟给这位上校点上说道,“是不是安逸的时间长了,哪怕最为深刻的信仰也会随之消失?我真希望红军能像在国内一样,把盟国的人民当做是同胞一样对待,我们不是殖民军!”

“会的!我的部队绝对没有这种事情……”奥列格上校带着厚道的笑容吐着烟圈道,“我先去食堂吃饭了,下午要去师指挥部!”看着和自己同龄的上校离去,谢洛夫笑了,凭借第一感觉这个指挥官相当不错。

五月份的柏林气候很好,非常适合郊游,这也是很多德国人出行的日子。二战的伤痛虽然没有完全遗忘,但已经不是最为深刻的回忆。人要向前看,民主德国的民众也接受了苏联驻军的事实。

回到各自驻地的驻军代表们,马上就召集了自己下一级的师级的代表开会,师级代表找齐了团级代表,一级一级的传达总局局长对西方集群中克格勃工作的不满。

“国家有法律,红军有军纪!你们立刻将所属作战师的问题查清楚……”这是集团军级别驻军代表的话。

“犯错误就是犯错误,我们不闻不问就是渎职,老大下令了,所有今年发生和德国民众的摩擦事件全部要调查清楚,误会就去解释,错误就检讨、犯罪分子移交给当地内务局!”师级代表对着团级办事处的克格勃喷吐沫星子。

一时间,整个西方集群中所有克格勃的人全部闻风而动,从蛰伏的状态中苏醒过来,拿着从谢洛夫那里取回来的文件开始调查,绕过当地部队指挥官直接上门找人。仅有的几例涉及到刑事犯罪的士兵,直接被当场抓捕送到当地的德国内务局。

军事管理总局的人成群结队的在各地的军营中行动,抗议电话从团到师、一直到集团军、最后打到了马特维·瓦西里耶维奇·扎哈罗夫大将那里,这些军事管理总局的特工也多了一个外号,谢洛夫的狗。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五十一章 四大集群

小城措森在柏林南部,哪怕把范围仅仅局限于民主德国,措森也算不上什么有名的地方,这里的出名是从今年年初开始,苏联驻民主德国西方集群指挥部,从柏林搬到这里。这才让措森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至少在军事价值上面出现在了一些人的眼中。

西方集群在苏联红军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装备最好人员最整齐,处在冷战第一线的他们规模庞大,人数足足有几十万。远远比后方第二序列的部队人数要多得多。更不是现在苏联国内只有几万人规模的军区可以相比。

执掌西方集群的马特维·瓦西里耶维奇·扎哈罗夫大将,手上拥有着苏联最为善战的部队,手下五分之四的部队都以近卫或者红旗作为前缀,每一只部队都有着光辉的历史。不论从任何方面来讲,西方集群都远远比任何军区的部队都要光辉,哪怕是莫斯科军区。

而从今年年初开始,就有消息说扎哈罗夫大将将会在年底之前被授勋成为元帅,成为和国防部的将帅相提并论的一员,如果把军人也作为一个行业,扎哈罗夫大将毫无疑问已经到达了这个行业的顶端,比起已经在两年前去世的另外一位扎哈罗夫大将,他已经非常幸运了。

但现在扎哈罗夫大将心情不能算好,各部队驻地传来的消息,让扎哈罗夫大将不由得抚摸起来自己硕大的前额,让额头本就已经非常稀疏的头发看起来更加的稀少。

“从昨天开始,各驻地的部队指挥官电话已经把总指挥部打爆了!军事管理总局的特工在军营中横冲直撞,不经过当地的指挥官就就对士兵进行询问,甚至还有几个士兵被抓捕,被送到了当地民主德国的内务局,军事管理总局的行动也不通知一声,现在在军中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西方集群副总参谋长索科洛夫上将一脸为难的介绍道,“我现在最害怕的就是接到下面指挥官的电话,扎哈罗夫同志,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办法……”

“想办法?想什么办法?让我用军衔压住谢洛夫么?”扎哈罗夫大将冷晒道,“谢洛夫是克格勃的人,就算名义上也是军人,也不归我们管。就克格勃主席谢列平那种作风,谁能让谢列平去处理他?而且从工作性质上,只有谢洛夫找红军的麻烦,红军一点办法都没有,二十年了有的事情变了,有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变……”

扎哈罗夫大将显然意有所指,二十年前亚戈达、贝利亚一系列的内务部部长掌控内务部期间,红军在内务部面前就像是待宰的羔羊一样,不论有多高的军衔、多崇高的地位。在内务部面前绝对是平等的,将军的命一点都不比士兵的命更加值钱,军衔高更加危险。

现在时代不同了,但作为继任者的克格勃和内务部一样,仍然有对其他部门指手画脚的权利,红军看起来强势,但谢洛夫一年之内用波拿巴份子的名义拿掉七十多个将军的帽子之后,除了国防部那群高高在上的将帅,一般部队的首长还真的不愿意和谢洛夫作对。

索科洛夫上将犹豫了一下说道,“可这样对我们西方集群的声誉有一些影响……”

“早知道有影响为什么不严肃军纪?我以什么名义让谢洛夫停手?我说军事管理总局无权对红军战士处罚?还是说处罚和德国居民搞摩擦是不对的?”扎哈罗夫大将狠狠地把内部参考文件仍在桌子上道,“人家按照规定对有问题的战士处罚,你用什么理由阻止?”

扎哈罗夫大将不是没有保护西方集群名声的想法,在昨天晚上他就已经给莫斯科的克格勃主席谢列平打电话了,把谢洛夫在西方集群清查的消息告诉了克格勃的掌控者,到现在他都记着谢列平的话,“尤里一旦查出问题,在克格勃里面没人能阻止他,如果尤里认为自己是在为了国家清除一些问题,那连我都阻止不了!如果在国内我还可以调他回来,但在德国我也没有办法,事实上尤里本身是在高加索进行清查工作,是我把他安排到柏林的……”

“扎哈罗夫同志,如果你和巴格拉米杨元帅私交还不错,倒是能让尤里不那么光明正大的清查,否则的话,可能现在你面对的问题才刚刚开始!”

脑海中回想着这些话,扎哈罗夫大将无奈的说道,“谢洛夫不是没有在档案上进行记录么?这说明他已经在手下留情了,如果我们强行阻止军事管理总局的清查,里海虎发起疯来,搞不好又有几个将军因为是波拿巴份子提前退休了……”

“如果换成刚刚建国的时候,谢洛夫说不定是捷尔任斯基同志的得力助手!”索科洛夫上将的自语让扎哈罗夫大将脸色一变,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玩笑。

前方捷报频传,在近卫65坦克团的谢洛夫,源源不断的接到各地克格勃驻军代表的电报,在总局局长亲自督阵的情况下,军事管理总局的特工发挥出来了百分之二百的效率,体现了克格勃这个机构本来应该有的面目。

可是这种效率实在让谢洛夫高兴不起来,磨着牙评价道,“一群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王八蛋,早有这个效率,会被我亲自找上门么?平时哪怕拿出现在十分之一的热情,也不会五个月就有两百件摩擦事件记录在案……”

“通知军事管理总局驻北方集群、南方集群和中央集群、中央集群就算了!在西方集群的清查行动在北方集群和南方集群同时展开,一定要在兄弟国家的国土上刹住红军士兵一些落后的风气,好了,让十一司的同志们去联系波兰和匈牙利内务部吧!邀请两国内务部一起参加清查行动,解决苏联驻军和所在国居民的纠纷!”中央集群只是名义上还存在指挥机构,具体的部队已经被撤销了,谢洛夫口中的四大集群是按照传统的说法,事实上中央集群除了指挥机构,其他部队已经分散在其他三个集群之中,自然没有部队让谢洛夫去查。

“匈牙利和波兰?我们和当地的内务部关系还算不错,相信这不是问题!”伊塞莫特妮所指的是三年前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当时她也和谢洛夫在两国奔波了很长时间。谢列平是非常了解谢洛夫的,他猜的一点都没错,在西方集群的清查只能算是开始,谢洛夫的目标是整个苏联在国外的驻军。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五十二章 低风险高回报

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三总局局长令,所有苏联驻东欧红军部队中第三总局驻军办事处在命令下达第一时间,开始清查四大集群中以下问题,着重调查当地红军驻军和所在国居民的关系,秉承着公正的态度对红军和当地居民的摩擦事件进行调查。第三总局所有驻军特工有责任刹住这股落后思想对红军的腐蚀,纠正红军一些不正之风。清查行动代号,东风西进。五月十三日于柏林、第三总局局长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

在下达局长令之后,谢洛夫将局长令备份通过电报发给莫斯科。将行动禀告给了现今克格勃主席谢列平,对于这份报告谢列平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暗叹一口气在报告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再稍早的时候,也就是谢列平接到电报之前,波兰内务部部长科尔津斯基和匈牙利内务部部长拉萨克已经接到了谢洛夫的电报,电报的内容两人只是匆匆的扫了几眼,其中的内容对于两人来讲,其实远远没有谢洛夫的落款签名有吸引力。

科尔津斯基和拉萨克分别是本国的内务部部长,互相不是没有见过面。但要说两人之间的共同点,那就只有一个在三年前波兰和匈牙利风起云涌的时候,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岗位上配合过谢洛夫行动,最终让谢洛夫成功平息了影响十分恶劣的骚乱。

以他们对谢洛夫的了解,接到电报之后马上召开会议下达了配合第三总局工作的命令,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这次的清查对他们两国的居民来讲,都是一件好事。甚至好好包装一下,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政治成绩。

就这样在谢洛夫的严令之下,这场纠正红军错误思想的运动迅速从驻德西方集群中波及到了整个苏联驻东欧的部队中,由驻集团军代表带领,第三总局特工两千克格勃工作人员全体出动,掀起了这场遍及三国四大集群的风暴。

由第一总局十一司遍及东欧的顾问人员剧中联络,第三总局的驻军特工具体执行,当地内务部系统的本国人员作为支援力量,第三总局和第一总局的联手,立刻起到了无往不利的效果,第一总局顾问人员把档案从当地内务部调出送到第三总局驻军特工手上,第三总局特工立刻按照档案上的记录寻找涉事士兵。

四大集群中,中央集群只剩下空架子,北方集群和南方集群兵力不多,最为难搞的还是西方集群,这里的部队众多,每个部队都有着光辉的历史,所以谢洛夫的目光主要是盯着这里。谢洛夫清查红军的行动从一开始就显得不同寻常,在局长令的严令下,第三总局的特工在没有平时的慵懒,像是饿狼成群结队的在草原上游荡一样,突然以极大的密度出现在普通士兵的视野中。

说实话一般的普通战士,基本上一年都不会见到这些戴着蓝色边框大檐帽的克格勃人员出现,很多士兵还是第一次见到军营中还有这么一只力量。

但一般头一次见到克格勃特工的士兵印象都不好,因为很快就看见自己的一个战友被这些蓝色大檐帽的克格勃人员叫走,考虑克格勃工作的性质,这些士兵很难对这些特工有好印象。但第三总局的动作却能赢得当地民众的好感,尤其在拉萨克和科尔津斯基的引导下,波兰和匈牙利的舆论很快就被第三总局动作吸引过来。华沙青年报和匈牙利首都报从一开始就进行了跟进报道。

“一直以来苏联驻军和我们国家当地驻军的民众之间,确实有些摩擦,有些驻军地附近的居民也非常困扰,对此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是为了目前的形势和资本主义国家对抗,我们给予接受,也都尽力采取协调的态度。但现在苏联国内显然已经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类的问题!”华沙青年报这么说道。

“作为这次运动的发起人,现今第三总局局长我们并不陌生,三年前匈牙利面临全国对抗的时候,当时的第三总局局长谢洛夫就曾经来过匈牙利,协调过我们国内的对话,才没有让匈牙利落入思想分裂的险境……”匈牙利首都报则将主要目标放在了行动的发起人谢洛夫身上,还配上了谢洛夫身着中将军服的照片,标注道,“苏联国内最年轻的中将……”

目前这位最年轻的中将,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近卫第七十九坦克师副师长崔科夫少将送走,这位少将是来走后门的,驾驶着装甲车把当地农民土地破坏的那个少尉,是崔科夫少将哥哥的孩子,至于他哥哥在卫国战争时期阵亡了。对这个侄子崔科夫少将十分照顾,这次刚听说第三总局开始清查,还有自己侄子的档案所以才急急忙忙的找上门来。

面对着比自己小了十几岁的谢洛夫,崔科夫仍然不敢怠慢,毕竟在红军眼中,这个手上倒下了不知道多少将领的总局局长,已经形成了一种天然的畏惧。

“小孩子嘛,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向那个农民道歉一下,陪点一些象征性的钱就行了!”岁数不大的谢洛夫一本正经的和崔科夫少将在这里装同龄人,至于那个二十多岁的少尉,立刻就变成了谢洛夫的侄子,要知道谢洛夫的儿子还在瓦莉娅的肚子里面孕育,还不一定是儿子。

送走了崔科夫,谢洛夫狠狠地揉揉脸才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这次的清查在一些人眼中他可能又在作死,平白得罪了一大批人。但实际上并没有报纸上渲染的这么严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