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第三帝国-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这个叹息着的男人,在两天前的一次平原交战中,在1300米距离上打出了10炮6中的惊人命中精度,一战击毁对方冲锋的坦克部队13辆,让英国最后一点装甲部队夹着尾巴灰溜溜的退出了战场,也将这辆007号虎式送上了战绩过百的神坛。

“换成是你,连续几天进攻受挫,你还来?”魏特曼的身后不远处,是刚刚被德国占领的英国重镇剑桥,伦德施泰特预感到英国人会不计代价的反击夺回这个战略要地,所以提前让501营在前线附近埋伏,等着英国人自投罗网。

不过两个小时的等待没有等来英国人的反击,似乎前几天的损失让英国装甲部队流干了鲜血。

魏特曼已经被晋升成德国装甲部队中尉,领子上的骑士铁十字勋章也加挂上了精美的像树叶,这枚在整个德军序列里也寥寥无几的勋章是伦德施泰特亲手挂在他脖子上的,这让魏特曼很是自豪,他现在已经在各个方面都名副其实的成为德军坦克指挥官第一人了。

“知足吧!我们至少还有仗打,雷恩还有卡尔尤斯现在才是真的无所事事。他们只能在波兰喝咖啡看报纸,带新人胡闹,然后看着我们的战绩哭笑不得。”魏特曼得意的说道。

“卡尔尤斯一定会后悔没来英国。”炮长呵呵一笑:“不过那个雷恩,估计看着你的战绩也就是笑笑。”

“你还别说,真的只会笑笑。”魏特曼无奈的说道:“那个小鬼年纪轻轻,比我还老气横秋。真是个让人觉得有意思又挺可怜的孩子……说他是孩子还有点不妥,这家伙那身戾气我是觉得挺可怕的。”

这条道路是英军反击的一条必经之路,而道路的两边,德军已经埋伏好了十几辆坦克,战斗到最后也没有能够发生,因为期待中的英军反击根本就没有到来,魏特曼在当天下午的时候奉命离开,本来应该充满了死亡的道路依旧宁静无比,似乎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什么一般。

而就在同一天的同一时刻,几艘在港口内卸下了粮食还有武器的英国运输舰,奉命开始装载一批独特的货物。这是一支原本被部署在多佛尔的英军主力第3步兵师,这支部队大多数由老兵组成,战斗力在英国剩下的部队里稳居榜首。他们现在奉命登船前往加拿大,为英国皇室撤退加拿大铺路,也为大英帝国继续与德国血战到底做准备。

第438章438兵败如山倒

似乎德军统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打顺风仗的时候,用装甲部队打,好钢用在刀刃上,一进三千里侵略如火;打最艰苦的恶仗,用掷弹兵顶上,又脏又累又憋屈,却是鲜血浇筑成的不动如山。掷弹兵,就和当年拿破仑的禁卫军一般,虽然不好看,却有着一股舍我其谁的吞天气势。

和另一个时空的德国陆军不一样,这一时空里阿卡多早早就让德国工业体系开足了马力,又发掘出了奥古斯这么一个当世“首辅”,手里杰林耐克?卡西亚还有施佩尔等人都是一等一的工业整合奇才,所以德国掷弹兵的家底也比另一世的同行们雄厚了许多。

伴随着一辆接着一辆的突击炮在道路两侧缓缓前行的,是德国最精锐的步兵师a集团军第1机械化军下辖第1步兵师,这些满身灰尘的德国大兵可以说是整个德国陆军的骄傲。

与那些一打起仗来就高呼着元首万岁,虽然战斗力顽强到匪夷所思但是却损失惊人的党卫军比起来,国防军的部队就看上去聪明的多。如果说党卫军作战依靠的是对元首阿卡多个人的忠诚,那么国防军打仗依靠的就是融入到他们骨髓里的“技术”。

这些德国掷弹兵们作战英勇顽强到了极致,他们以打最艰苦最没有胜算的战斗为荣,他们以能够成为德国元首最信赖的部队而欢呼雀跃。

不过最近这些天来英国人的反击实在是让这些德军士兵有点莫名其妙——与之前在诺里奇地区相比起来,英国最近的抵抗或者说反击简直就可以用弱小来形容了,那种寸土必争的气势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溃千里的软弱。

伦德施泰特在拿下了剑桥之后,让德军原地防御等待英军的反击,结果等了整整一个下午,英国人都没有拿出勇气来从德**队手中夺回剑桥,而德国a集团军也迎来了一个短暂却又宝贵的休整时期。

他们也好好整理了一番这些天来缴获的英国物资。与蒙哥马利的稳扎稳打相比较,戈特的被迫进攻事实上是自己卖了一个巨大破绽给伦德施泰特,而这个阿卡多非常中意的a集团军司令显然绝对属于那种有真材实料的“狠角色”,他抓住了英国强行反击的漏洞,一口气吃掉了英国部队的有生力量。

而且他用快速突击配合上特种部队的斩首行动以及后方破坏,将蒙哥马利不曾大规模丢失的后方补给物资夺下了大半。这些物资包括在诺里奇附近储备的少量粮食,还有油料以及弹药,甚至还包括一些机场还有来不及破坏的被英国人自己抢修出来的铁路公路。可以说蒙哥马利离职之后的英国部队,简直就是半个德军后勤运输大队。

这些物资的丢失也让英国伦敦方面的物资分配更加捉襟见肘,也就造成了现如今这种没有兵力反击的窘迫情形。英国人不是不想反击,而是根本没有办法反击。它就像是1945年的德国一般,只能被动等着盟军的进攻,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反击手段。

英国空有几十万的部队,却要守住更大片的土地。为了防止德军渡过乌斯河北上,彼得伯勒方向上的10万大军根本动弹不得分毫,而为了防止德军西进,贝德福德方向上的5万人也同样动不得。漫长海岸线上还要部署数万人的岸防部队,伦敦地区也要迎战德军至少还得10万人,现在这个阶段英**队不仅仅是兵力质量上严重不足了,甚至连兵力数量上也已经开始出现短缺。

现在别说是丘吉尔这个早就该被国王陛下罢黜的英国首相,就是连国王都不相信什么把德军赶下海这类的鬼话了。英国人守不守得住伦敦,似乎都已经成为一个疑问句了。动员百姓玉石俱焚的计划闹得整个伦敦人心惶惶,现在英国皇室已经取消了所有的公开场合巡视演讲计划,生怕有英国民众把手榴弹丢上演讲台。

印度那边的殖民地蠢蠢欲动,日本在香港附近虎视眈眈,澳大利亚为彻底摆脱英国控制正在和美国眉来眼去,连一向被英国视作命脉的北非地中海地区也是战火纷飞——现在英国不得不看好自己唯一一块还算安静老实的殖民地加拿大了。

当然英国西渡加拿大这件事上,其实是触犯了美国逆鳞的,作为北美得天独厚的唯一大国,美国不可能让英国在加拿大坐实统治继续生存下去。所以英国皇室西渡加拿大的事情,英国方面一直在和美国苦苦商量,甚至连亚洲的利益都送给了美国,对澳大利亚的事情也是视而不见。

而就美国来说,德国统一欧洲也不过是多了一个竞争对手,但是英国西渡加拿大则是准备睡到美国的卧榻。所以罗斯福这一次是无论如何都不松口了,他在公开场合发表了讲话,希望英国可以在本土与德军血战到底。

不过血战到底毕竟是需要有“血”才能战的,英国的海上运输线维持空战消耗还有本国的正常生存还算是勉强可以满足,现在改成了大规模的陆地会战之后,可怕的消耗也就让那条脆弱的运输线彻底崩溃了。

邓尼茨才是德国海军最后的杀手锏,这件事美国罗斯福总统早就已经判断出来了,只不过这个美国总统不会说,而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不敢说——2月14日开始,到3月1日这短短半个月内,英国海军被德国潜艇击沉的舰船总数,即便是决心咬牙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丘吉尔看了之后都觉得天旋地转。

失去了平原上的屯粮还有前线军队的部分战略物资,失去了全部的精锐部队,英国政府现在剩下的东西已经完全无法影响到登陆德军的进攻大局了。

而且随着德军南下的攻势越来越犀利,整条战线越来越接近英国南部地区,德国的轰炸机可以更加频繁的从敦刻尔克地区起飞支援英国境内的德军作战。随着德军控制的前线机场越来越多,德国空军的支援也变得越来越及时,那百十架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飓风战斗机没有损失在拦截屠夫战略轰炸机的战斗中,而是与驾驶着从英国本土起飞的fw…190d战斗机的德国王牌飞行员的空战里被慢慢消耗掉了。

美国人给英国人的承诺很简单,那就是只要伦敦可以坚守三个月,那么美国的战略物资将会源源不断的运往英国,无数战斗机和坦克将帮助英国淹没本土的30万甚至50万德军,英国将最终赢得对德国战争的胜利。

不过就连最乐观的丘吉尔,都没有把握将伦敦守上三个月,他甚至不知道如果把英国打成一片废墟,如果把英国的殖民地都打成美国的,这场战争还算不算英国赢了。

最让英国皇室还有丘吉尔本人害怕的,还不是那越来越多的数十万德军登陆部队,而是北面的两个越来越响亮的声音。爱尔兰正在抛下英国北部的皇室还有丘吉尔政府,全力与北部山区的苏格兰掌权人接触,准备和德国三分英国本土了。

事实上德国元首正在对英国北部的苏格兰大抛橄榄枝,声称愿意和“识时务”的英国人还有爱尔兰人共同统治英国本土,未来的英国本土将被分为爱尔兰、苏格兰英国、德控英国南部三部分,而新英国和爱尔兰都将是德国“欧洲钢铁轴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德国元首拿出来的诱饵不多,不过在德国掷弹兵的枪口下以及德国装甲部队的履带下实实在在打出来的军事优势,可比美国那苍白无比的保证来的有说服力。这些人也都在等待一个时机,德国兵进伦敦的那一刻,也就是他们走出幕后登上前台的时候。他们如同法国维希政府一般,准备两面下注为自己博一个前程了。

而这些人才是真正要英国皇室和丘吉尔老命的人,这些人一旦站出来就会分化英国的殖民地,让整个大英帝国成为一盘散沙,虽然这些人在德国阵营里帮不上什么忙,却可以实实在在祸害英国,让英国吐出最后一口鲜血。这些人是真正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是丘吉尔比恨德国元首还有痛恨的一撮渣滓。

现在英国的掌权人中,一部分人开始后悔,他们后悔在敦刻尔克惨败之后没有立刻和德国握手言和,他们后悔稀里糊涂的让英国皇家海军参战,丢掉了本土舰队的优势。但是这种时候没有人敢第一个站出来否决皇室国王的决定,也没有一个人敢挑战离死不远的首相丘吉尔。他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德军攻占伦敦的那一刻。

不过现在丘吉尔还有英国的国王陛下都没有心情去管这些墙头草的想法了,他们正在冒着和美国翻脸的危险,将一个精锐师运往加拿大,交给在那里刚刚站稳脚跟的蒙哥马利,他们帮着调遣仅剩的英国皇家海军,准备组织一次对丹麦属冰岛的进攻,将3万英军送往那里,用来做自己最后的赌注。

第439章439众生相

这些天里,伦敦的民众可谓是乱成了一团。有门路的,都在想办法离开这个城市,往乡下逃去。很多有钱人都在逃往北部地区,很多人都在赶往利物浦的途中,他们希望能够在那里搞到一张船票,一张前往加拿大的船票。

这种逃难类似于偷渡,因为英**方是有明文禁止英国平民逃往国外的,不过既然都是一些有本事的人才能逃到利物浦,那么也就没有多少人去管那些所谓的禁令了。

美国的船只是万万不会将普通民众送往美国或者加拿大的,因为美国政府绝对不希望看到英国人在美国北部建立起一个“日不落帝国”,从而打破美国的地理优势。不过美国人对一些有能力的英国人前往美国还是喜闻乐见的,他们欢迎有高级技工证或者有真才实学的英国人前往美国成为美国公民。

事实上美国工业从经济危机的30年就一直没有能够缓过气来,先是被德国以大规模超低的手段弄走了大量的人才还有战略物资,后来又被迫对英国输血影响了美国本土的工业发展。即便是这样,一路走来美国依旧正在恢复其工业潜力世界第一的强国风范。

阿卡多想要抢在美国真正苏醒之前干掉英国,罗斯福何尝不是想用英国拖住德国让美国安心崛起?两个巨人都在拼命的抢时间,而抢来抢去却是在抢一个别国的领土——作为英国人,他们终于体会到了日俄战争里中国人的心情。这还真是风水轮流转,谁说不是现世报呢?

逃难的英国人堆满了街头,因为伦敦四面八方有英**队的把守,所以整个城市都显得拥挤不堪。约翰走在许久没有如此热闹的大街上,如同一个游魂野鬼一般带着失去灵魂的眼神去看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群。

前些天那名靠山军官对他说的话他一直埋藏在心里,也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妻子提起过,他不知道如果这件事真的成功了,他要选哪个孩子离开英国,他也不知道如果选了一个孩子跟着玛丽太太离开,剩下的一个会不会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死去。

有的时候事情就是这么残酷,虽然深爱着每一个孩子,可是约翰必须要在事情来临之前作出一个最好的选择。他不知道该选择谁,也不知道另一个会不会觉得自己不够爱他。

这些天来德国空军对伦敦的轰炸几乎停止,偶尔几次光顾也只是象征性的投下几个炸弹了事。所以作为防空救灾的协调军官,约翰的工作最近并不忙碌,他有很多时间发呆,也有很多时间去想自己必须想清楚的事情。

“嘿!约翰!”那名骑着摩托车的通信兵看见了在街道上游荡的他,一边喊了一声,一边驾驶着摩托靠了上来:“怎么这样一副表情,难道说被调到前线去了?”

“没有,还是老工作,你呢?不是有当官的爷爷么?怎么没离开?”约翰笑着摸了摸口袋,掏出了一个干瘪的烟盒,发现里面只有一支烟了,只好抽出来递给年轻的通信兵。

那通信兵掏出了自己的香烟,整包都丢给了约翰,才从约翰手里接过了那根已经有些弯曲的香烟,叼到了嘴上:“过几天走,去利物浦!别以为我走的多风光,我这么一走,我爷爷就得死在战场上,有时候觉得那群高高在上的混蛋们真是一帮婊子养的,为什么就不和谈呢?”

“你就别不知足了,好歹能去加拿大避一避,到时候也许还能回来。”约翰笑着也点起了一支烟,无奈的说道:“如果你还抱怨,让我们这些小人物怎么活啊?”

那年轻的通信兵吸了一口烟,眯起眼睛来叹息一声:“我也有我的圈子啊。几个一起喝酒的朋友有的在敦刻尔克进了集中营,有的在诺里奇战死了,昨天我亲手送的唁信。剩下我一个,孤零零跑到加拿大去混日子,你以为那么好混呢?”

“我家两个孩子,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我就是个小喽啰,就这么大本事……只能走一个。”满脸风霜的男人叼着香烟,眼里似乎有什么落下。

“……”通信兵一愣,然后就是长久的发呆,最后他苦笑了起来:“总以为我自己已经算是不如意的了,没想到还真是各有各的悲哀啊。不说了,认识一场,车上东西都送你了。这几天别吝啬了,给孩子吃点好的。”

一边说,年轻的通信兵把车上仅剩下的一点儿面包递给了约翰:“我也不是什么好人,实话实说你多吃一点就是别人要饿一顿肚子,不过那些人呢我不认识,所以也就心安理得一些。”

约翰也不说谢谢,只是接过了那些面包,然后拍了拍年轻通信兵的肩膀:“到了加拿大,好好活着,如果这一次不用死,我有机会就到那边去看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