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第三帝国-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公寓走去。

销毁密码本,毁掉电报机!这是毒药格瑞夫心中想的事情,只要把证据毁灭掉,他就能够逃出生天,安全的避开所有人的怀疑。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自乱阵脚,而是要沉着冷静,如果直接逃跑,他绝对会在加拿大被人抓住,没有什么其他的可能。

走到了自己的公寓附近,格瑞夫觉得自己马上就要脱离危险了,所以也就加快了自己原本就已经急匆匆的脚步,只要毁灭了证据,即便是被人重点怀疑,只要他自己不再露出破绽,就能够保住性命。

走到街口的时候他突然停下了脚步,因为他看见公寓门前的乞丐不见了,那个他每天都要给钱打发的乞丐今天并没有站在他应该站在的地方。格瑞夫一愣,他知道自己确实已经暴露了,而且自己的公寓也已经被英国的情报人员占领了。

苦笑了一声,格瑞夫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去,他站在十字路口上,发现乞丐就在不远处伸手找路人要钱,一边要钱,乞丐一边逐渐的靠近避让汽车的格瑞夫。

被一辆公共汽车遮挡,格瑞夫看不见自己家的窗子了,而正好这个时候,乞丐走到了他的身边,向格瑞夫伸出了自己的手掌。那句经典的台词“行行好吧”,换成来了简单明了的词汇:“快给我!”

格瑞夫的手早就已经伸进口袋,这个时候掏出了一本小巧玲珑的笔记本,直接塞给了那名走上来的乞丐。两个人的眼睛对视了一瞬间,就各自拉开了彼此的距离。

公交车擦身而过,靠在窗帘边的英国特工看见乞丐追在格瑞夫身旁要钱的画面,而格瑞夫挥了挥手,拒绝了那个脏兮兮的可怜人。他看起来急着回家处理他的电台还有密码本,没有时间理会一名讨饭的乞丐。

很快格瑞夫就穿过了马路,走到了自己房间门口,他微笑着从衣服内口袋里掏出了小巧的手枪,然后用钥匙打开了自己的房门。

他知道今天自己必须要死在这里了,战死在这片敌人的土地上。自己的灵魂一辈子也回不到自己的家乡,而自己为祖国做出的一切贡献,今后也不会再有人知晓了。

为了保全整个加拿大甚至是美国境内的德国间谍网络,他不能逃跑也不能被活捉,曾经有那么一瞬间他想到过背叛德国成为英国或者美国的双面间谍,不过他想起了自己在国旗下面发下的誓言——当年还是魏玛共和国的国旗呢,现如今都已经是万字旗了,还真是岁月如梭啊。

屋子里可真热闹啊,好几名英国特工,他顺势开枪结果根本就没有击中任何目标,子弹打在了沙发上,打出了一个大洞然后掀飞了里面的棉花碎屑。

早知道就应该多练练枪法的啊。格瑞夫在脑海里苦笑了一下。文职间谍其实根本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杀人放火偷取情报甚至还能飞天越墙——美国队长穿西装,代号叫007么?

绝大多数间谍其实很朴素,他们有可能是某个机关的文员也有可能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头子,这些人提供的情报五花八门需要分析和处理,当然这些人如果暴露了身份往往也没有什么自保的手段,他们锒铛入狱哭得寻死觅活,为了活命往往会出卖自己原本的组织。

所以不要去羡慕什么间谍,这种人现实生活里一抓一大把,生活的一点儿也不刺激,过程一点儿也不浪漫。他们可能骑着自行车背着个破书包再往里面塞一个傻瓜照相机就成了刺探军情的敌军间谍,然后把某地军营里囤积了3吨豆油可能要发年货这种情报卖给境外的敌对势力——报酬肯能有50,也可能是100,这么说你还向往间谍这份工作么?

一枪没有打中任何目标的格瑞夫手腕就被门后面伸出来的一只手按住了,他也就再没有机会开枪。作为一名老牌间谍他也知道,如果这个时候还不死的话,等着他的就是无边的摧残还有虐待了。

下颚用力,上楼的时候压在舌下的氰化钾玻璃容器被咬碎,一股难闻的味道就出现在了嘴里。格瑞夫突然觉得自己的一生可以写一本小说,十多年了,自己在一个满大街都是敌人的环境下生活了十多年了,这期间经历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谁能知道呢?

“吐出来!”已经把格瑞夫压倒在地面上的英国特工惊恐的看着格瑞夫,看着他那开始急速扭曲起来的面部表情,大声的吼叫道:“他服毒了!快把他的嘴撬开抢救!”

“来不及了!这股味道,是氰化钾!”站着的英国特工皱着眉头看着地板上腿还在不停抽搐的格瑞夫,叹了一口气。这名老人曾经还是英国功勋的亲属,好多勋贵都认识他,关键的一点是,这个老人已经超过六十岁了,如今就这么死了难免让人有些唏嘘。

格瑞夫最终一动不动的躺在了地上,压在他身上的英国特工无奈的站起了身子,毕竟他没有喜好压着一具男人的尸体。这一次捕获工作进行的非常不顺利,目标自杀成功,后续的审问工作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了。

“这个家伙有密码本,也有电台,说明这个人在他们的网络里非常重要。可能是一个联络节点,也有可能就是最高指挥者。能够抓到这么一条大鱼,情报局已经算是功不可没了。”这是英国的现任首相给这一次行动的评价,他觉得有了这一次行动,至少可以打击到大部分在加拿大境内的德国间谍行动。

他的分析确实有理,因为如果一个间谍网络的重要人物被逮捕,那么这个网络短时间内也就不会再被启用了。毕竟没有人敢轻易铤而走险,谁知道暴露的人会不会供出自己?另外失去了信任的情报网络也不会再有人传递有用的消息,因为这些消息不辨真假,无法作为参考使用。

在十字路口,乞丐就那么孤零零的坐着,向路过的英国特工伸出手来乞讨,他面前放着一个破帽子,看上去可怜兮兮。英国特工抬着格瑞夫的尸体从他身边经过,老格瑞夫那张扭曲的面孔,还吓得他连滚带爬的逃远,这种慌张的举动逗笑了周围警戒的英国情报局特工。

“叮当。”一名断后的英国特工上车之前将一枚最小面值的便士硬币丢进了乞丐面前的破帽子里,撞击上原本就在里面的几个硬币,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响动。

然后紧跟着就传来了汽车引擎的轰鸣声,一辆跟着一辆的汽车离开了这里,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

乞丐看着这些人离开,然后起身向另一个方向走去,他走的非常随意,还向每一个经过的路人伸手讨要。他就这么一路消失在马路的尽头,任谁也想不到这一走之后,他再也不会出现在这里。

回到自己昏暗的小屋里,他从角落里取出了一台小型无线电。德国的西门子公司电子科技部门这些年在无线电小型化这个课题上颇下功夫,现在德国特工们使用的无线电台只有折叠起来的国际象棋棋盘一样大小,非常容易携带和隐匿。

打开了无线电设备,将毒药遇害的消息传回到柏林,然后他就关闭了自己的电台,借着烛光翻看毒药留给他的那个用暗语记录下了名单的小笔记本。

这就是毒药多年发展起来的间谍网络,这个网络可以说就是毒药格瑞夫一生的成就。现在这个成就转交给了乞丐,他有责任把这个网络接过来继续经营下去,如果有可能的话甚至还要扩大规模。他们是生活在刀尖上的人,死亡的恐惧无时无刻不笼罩在他们的头顶,但是每天日出,生活依旧还要继续下去,不会间断。

叹了一口气,乞丐合上了笔记本,格瑞夫留下的这个间谍网络太过庞大,接手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事情。看来英国人这一次确实占了便宜,德军在加拿大境内的敌后情报工作,至少要有小半年的时间要处在瘫痪的状态下了。

把用密语写的笔记本放进了抽屉里,在合上抽屉的一刹那,乞丐的动作停顿了下来,他看见了放在角落里的一个纸盒子,于是伸手将这个盒子拿了出来。

打开已经磨损了许多的盒子,里面是一个大约两厘米长一厘米直径的类似子弹弹壳的小铁管。这个小铁管保护着里面的玻璃容器,里面装着足够杀死他几十次的氰化钾。

乞丐想起了他看见的毒药那张扭曲痛苦的脸——原来,吃这个东西的下场,就是那样的啊。

第502章502密码

英国人在毒药的住处找到了德国的一台袖珍电台,这种先进的装备让闻讯赶来的美国还有英国技术人员目瞪口呆。这款在外包装盒子上印有西门子公司字样的小型电台设备,比英国特工使用的电台设备的单独一个电池大不了多少。

这是什么样的差距?这简直就是天差地别的差距。当英国还在费尽心机想尽办法把电台拆分,分批冒着危险送进德国境内的时候,德国间谍可以拎着一个装着电台的手提包大摇大摆的走在美国或者加拿大的大街上。

仿制这种电信设备的工作可以说在几天后就立刻展开了,现在绝对不是好脸面的时候,该认怂的时候一定要夹起尾巴来做人。美国专家们甚至依靠这部电台上那块小巧玲珑的电池设备,大概推测出了德国潜艇的潜航时间。

“你是说德国潜艇依靠这种电池一次上浮就能在水下停留那么长的时间?”一名英国技术人员惊讶的看着美国的工程师,开口问道。

那名美国的工程师点了点头,一脸的朝圣表情,似乎也在为德国技术工艺的超前惊叹不已。他看了看英国人员,开口回答道:“如果他们潜艇上的电池都按照这种电池的标准来制造的话。”

“我们能不能……”英国间谍显然动了心思,开口问道。

“完全可以用在我们的潜艇技术上,不过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这方面的工艺。”美国工程师点了点头说道:“不过我更看好的是他们在精细加工方面的成就,这些细碎的零件是在是太标准了,完全不是普通工人可以加工的……”

确实不是普通工人加工的,而是一种机械编程机器人来完成的加工,这种加工零件的“原始机器人”在几个德国工厂里已经开始普及开来,为生产发动机零件还有精密电子仪器设备服务。而这些模拟熟练技术工人工作的机械编程加工设备,生产出来的标准零部件,要比老技术工人制作的零件还要标准几分。

阿卡多的“新工业革命”可不仅仅是改进生产流程而已,确切的说改变生产流程只是整个新工业革命的第一步而已,而后面紧跟着的,就是通往信息化革命的每一步。

等到阿卡多完成德国工业的新发展,那么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基础到底有多么雄厚的数据,就不是由多少技术工人了,而是拥有多少台精密加工设备。他比美国更早也更快开始了这个进程,这就在另一方面打破了美国在工人数量上和机床设备上的绝对优势。

避开敌人的优势项目,进入到另一个领域打败自己的对手,这就是阿卡多准备用来对付美国的最巧妙绝招。他不和美国去拼资源拼消耗拼生产,而是和美国拼科技含量——不要笑,确实是拼科技含量。

在1938年美国的技术储备并不比欧洲领先多少,可以说是完全持平甚至有很多技术都落后欧洲。比如说被人称道不已的美国野马p…51战斗机其实使用的是英国的发动机技术,而战后腾飞的美国航天技术其实是抄了德国的家底。

所以阿卡多很自信的和美国拼起了技术,他拼着伤亡惨重拔下了英国本土这颗钉子,目的就是把美国引上一条无法比拼绝对产能的道路上来。差不多独霸两大洲资源并且拥有英国海外殖民地支持的美国,是德国无法超越的庞然大物,但是隔着大西洋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只要德国大西洋上的公海海军舰队不被美国全歼,那么美国登陆反攻欧洲大陆就只是一个梦想。这个时候就算美国的陆军有超过德军的实力,美国也不敢发动一次针对欧洲大陆的作战。

原本美国远离欧洲大陆的优越地理条件,成了它无法插手欧洲战争的可悲桎梏。事实上美国在1900年之前并不是世界的中心,相反它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小角色。两次世界大战打烂了欧洲,拼光了列强的积累,加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发展,才让美国逐渐成为了这个世界的焦点。

但这一切都发生在德国打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这之前,阿卡多惊讶的发现,美国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神,欧洲很多国家还没有滋生“恐美心理”,美国也完全不是一个无法超越的神话。

至少很多人说英国海军是世界第一海军,法国陆军是世界第一陆军,却唯独很少有人觉得美国的陆海空三军有什么特别之处——至少在陆军方面,德国国防军现在才是世界公认的比较厉害的“狠角色”。

现在英国人手里拿着的,不仅仅有一部电台那么简单,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德国人的密码本。这是一个让英国和美国欣喜若狂的消息,通过这个密码本,可以破解很多之前无法破译的德国密码。

比起一个电池技术来说,这个就可以说是足以影响很多关键点的重大消息了,英国部门联合美国情报部门立刻就展开了对德军密码的破译工作。

仅仅一天,几份重要的情报就被摆在了两国情报人员的办公桌上。一份是最高统帅部发给法国境内德军的粮食储备消息,证实了德军食物储备略微出现了一丝问题,正在紧急进行这方面的调整。一份情报就更加重要了,就是最高统帅部严令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近期内不得进攻的电文。

看来德国的物资储备出现了一个非常重大的缺口,让这部庞大的战争机器出现了运转不良的情况。至少在北非德军开始被迫进行了紧缩,这符合战争开始时美国对德国的战争潜力分析。

根据美国能够掌握的德国战争储备来看,德国现在确实已经快要到本身的战争潜力的极限了。德军大约有500以上的部队,这些部队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物资,包括石油在内的各种储备都已经枯竭了。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反应到正面战场上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德军的进攻速度放缓了下来——这已经得到了各个方面的证实:德军在东线乌克兰境内的进攻速度突然放缓,装甲部队开始减少穿插突击动作;而北非方面已经停止进攻了。

“这份电文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不过以此来推断德军物资储备枯竭有些草率了。”一名英国的情报人员提醒说道:“我们在罗马尼亚的情报机构证实,德军对罗马尼亚油田的技术支持和控制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所以他们的石油资源,一直到目前为止还是比较充裕的。”

“在鲁尔区,德国人一直在进行煤转油实验,他们的化学工业非常发达,主要集中法本公司的技术研发一直非常高效。”另一名情报人员无奈的说道:“当然,德国人在波兰法国和我国本土上掠夺的资源也没有计算在内。”

“说白了,他们的战争物资有可能还剩余很多,他们的入侵步伐太快,以至于很多国家的战略资源都是完整无缺的落入到他们的手中。”一个美国的情报人员感叹道:“闪击战,在快速掌握对手资源的方面来说,无疑是成功的。”

“不过既然知道了德军在北非的行动受阻,后勤压力比较大,那我们就利用一下这个情报吧。”一名将军看着手里的情报,对自己的副手说道。

“我已经下令给巴顿,让他和蒙哥马利在今天后组织一次试探性进攻,在德军的中继站附近进行一次有限的攻势,看看德军到底有还剩下多少底气。”副手低声对这名美国将军回答道:“巴顿将军得到了90辆坦克的补充,正在准备一次夏季攻势,希望可以彻底解除德军对托布鲁克的威胁。”

“德军的反应是非常迅速的,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