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第三帝国-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回去吧……”隆美尔唉声叹气的说道:“毕竟我已经犯了不止一次错误了,也不在乎多这么一次了。”

他这一次自作主张进攻托布鲁克,显然是获得了非常有利的作战时机的,弗里德里克也同意了这一次的进攻计划,说明这个时机还是非常诱人的。

到底是什么情报让两名德国将军下决心共计托布鲁克呢?因为巴顿手里的第8集团军退回到了埃及休整,整个托布鲁克地区就只剩下了英国人的第9集团军,这么一来前线的英军差不多减少了一半,这足以让隆美尔鼓起勇气第一次挑战托布鲁克的防御体系了。

不过可惜的是,很明显他失败了,他的正面进攻完全没有让英军陷入危机,那么他在侧翼准备的德军的突击也就根本派不上用场:人家的预备队根本就没动呢,侧面的攻击也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与其白白浪费宝贵的德国装甲力量还有精锐的德国掷弹兵部队,倒不如赶紧停止这一次昂贵的试探,也算是没有给轴心国的北非部队带来什么灾难性的后果。损失虽然巨大,但是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大约1200名意大利部队阵亡在英军的阵地前。

“给柏林发一封电报吧,第一次进攻托布鲁克地区的尝试失败了。”隆美尔开口说道:“如果有必要的话,我可以立刻动身返回柏林,向元首亲自陈述这一次失败的原因……”

“不好吧?还是我回去一趟吧,你是这里的军事主官,在这种交战状态下离开前线毕竟不太好。”弗里德里克将军想了想说道。

一个小时之后,柏林,元首府邸,阿卡多把来自北非的电报丢在了桌子上:“这个隆美尔,就喜欢在这种时候给我找事情!”

“帝国正在和美国修复关系,缓和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这个时候他竟然发动了对托布鲁克的进攻,就不知道配合一下最高统帅部的决策么?”外交部的默克尔正好在元首府邸汇报工作,也就看了一眼来自北非的作战情报。

“暂停北非的一切军事行动,让隆美尔回柏林述职!”阿卡多想了想说道:“不能再这么不闻不问了,他毕竟是帝国的将军,总是擅自做主也不是办法!给他安排专机,我在柏林等他。”

看来元首真的生气了,默克尔很为这个元首心腹隆美尔捏一把汗。安娜已经出去发布元首的命令了,这一次隆美尔要回到柏林,面对积攒起来的元首怒火了。

第543章543南下

“左满舵!航向正南!”一名大副军官站在舰桥上大声的确认口令。德军的远洋舰队第一次大规模进入南大西洋海域,为40艘大力神运输舰组成的庞大运输舰队保驾护航。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海军行动,德国从南美洲国家一口气进口了大量的橡胶,然后编成船队在德国公海舰队的护航下返回欧洲港口。那些需要橡胶的化工企业还有生产厂商们早就已经望眼欲穿,他们期盼着天然橡胶物资的到来,期待着质量上好的橡胶制品可以提升他们产品的质量。

天然橡胶在这个时期还是无可替代的工业原材料,虽然说法本公司已经研制出了人工橡胶这种替代品,不过抡起质量和特性,人工橡胶都不如天然橡胶。

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德国坦克要在前世采用交叉负重轮这种复杂的设计?因为坦克负重轮的边缘要包裹橡胶,但是德国人工橡胶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于是只好采用小直径负重轮或者交叉负重轮来增加单位长度上的接触面积,来缓解橡胶质量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

那饱受诟病的德式坦克行走机构竟然主要目的竟然是为了橡胶性能不足做出的妥协,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任何一块技术上的短板,都会在应用上给设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工业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穿越者不可能让唐朝军队用上后装填榴弹炮。

现在德国因为法本公司的技术革新,在战前囤积的橡胶眼看就要告罄——原本橡胶不能大规模的囤积,会因为时间导致变质,不过法本公司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可以通过加工,从变质的橡胶里提炼出新橡胶来,虽然这个技术有着大约15%的浪费,不过却可以让德**方神不知鬼不觉的在战前囤积橡胶物资。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时空中,阿卡多敢于让德国坦克装备单排负重轮行走机构的重要原因,也是为什么德国坦克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的原因。

击败英国海军,并且没有和美国明面上翻脸,这就让德国可以在南美洲地区采购数量庞大的橡胶原材料。美国为避免德国彻底与其翻脸,经济制裁德国的内容里并不包含橡胶这个重要的工业原料,相应的德国海军也没有南下攻击南美到北美的航道——双方明显在敌对的时候互相打着默契牌。

而且美国现在也实在是没有能力阻止德国从南美采购橡胶了,这和双方的海上实力有着明显的关系。比如美国可以叫嚣着禁运武器给伊拉克,这大家都觉得没什么不妥,可是有一天伊拉克叫嚣着要制裁美国对美国实行武器禁运,这完全就是搞笑的节奏了。

美国航母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在珍珠港被击沉,导致美国海军的实际作战能力已经受到了致命的影响。被美国视作自家澡盆的太平洋上美国海军尚且被日本海军追着跑,何况是在没有多少力量的南大西洋海域。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历史遗留问题了,事实上并非美国海军不想发展它的大西洋舰队,而是大西洋海域历来都是强大的英国海军禁脔。无论是谁想要在大西洋上发展自己的海军,都要先过了英国海军这一关再说。

但是,这个蛮不讲理却又曾经天下无敌的英国海军在短短的时间内被新崛起的德国海军击败了,这一下子就造成了北大西洋海域的力量真空,而德国海军正在努力的弥补这块真空地区,所以后知后觉的美国政府反而在北大西洋上落后给了原本并不强大的德国海军。

美国为了应付德国海军制造的大西洋危机,正在建造的航空母舰还没有下水,英国在加拿大造船厂和美国建造的航空母舰也同样没有下水。现在美国完全没有做好两线作战的准备,所以他们正在执行先太平洋后大西洋的作战顺序。

不过与此同时,英国海军却和美国海军想的并不一样,他们在南大西洋海上准备了大量的袭击舰队,以巡洋舰为核心,拦截德国的商船,给德国海军造成了很多麻烦。

上个月,他们击沉了4艘往来于德国和巴西之间的船只,这4艘船分别属于维希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德国海军当然不能容忍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条运输线受到英国海军的干扰,于是立刻挥师南下,寻求南大西洋附近的英国海军舰队决战。

5艘航空母舰,17艘各种型号的装甲舰和巡洋舰,25艘驱逐舰组成的德国公海舰队,对阵1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和20艘驱逐舰组成的英国南大西洋分舰队。英德南大西洋海战于1938年5月22日爆发。

两天之后,意大利的1艘战列舰带着3艘巡洋舰以及5艘驱逐舰赶到附近海域,轴心国海上力量更加庞大,而英国海军则有两艘驱逐舰离开交战地区,前往太平洋协助兵败如山倒的美国海军防御澳大利亚。

紧跟着维希法国的舰队也进入战区,1艘法国战列舰和1艘巡洋舰来到南美海域调查本国运输舰被击沉的事件,事实上他们虽然没有接到与英国海军交战的命令,不过英国海军却已经把他们列为了可以击沉的敌国海上力量。

5月23日上午,德国海军舰载机发现了英国一支驱逐舰舰队,随后第一批舰载机展开了攻击,双方不停的开火,到来下午的时候,英国驱逐舰队仅有的3艘驱逐舰全数被击沉。不过噩耗传来,英国海军舰队主力已经北上,重创了意大利海军舰队。

意大利的战列舰被重伤,一艘巡洋舰被击沉,2艘驱逐舰也被击中沉没。意大利海军遭受到了开战以来最沉重的损失。不过他们的损失换来了重要的情报,德国海军舰队固定了英国海军南大西洋分舰队的大概位置。

随后展开的追杀比所有人想象的还要艰难,英国海军舰队竟然在当天夜间迅速向德国海军靠拢,逼退了德国海军公海舰队整整30海里之后,又拉开距离继续北上,一股铁了心要北上返回加拿大的架势。

而根据情报部门的显示,英国唯一一艘可以使用的航母皇家方舟号带着本土舰队残余部队倾巢而出,看来是要确保自己的分舰队绝对安全了。但是拥有海上绝对制空权的德国海军没有给对手机会,第二天的上午双方就再次接触,德军舰载机击沉了4艘巡洋舰,重创了英国南大西洋分舰队的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

英国的南大西洋舰队至此只剩下了2艘巡洋舰(另一艘巡洋舰被意大利人击伤,因为速度下降向另一方向逃跑,最终回到了加拿大进行修理)。战斗力下降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德国南大西洋上的航向也恢复了通畅。

只不过英国的潜艇实在是不容易绞杀,毕竟反潜护航是一份长期的工作,不像对海作战那样可以毕其功于一役。所以吕特晏斯奉命返航,随后德国南大西洋舰队成立,由两艘铁甲舰和两艘导弹驱逐舰以及两艘防空驱逐舰组成,开始长期游弋在南大西洋海上,为德国舰队提供护航。

就在德国和英国为了南大西洋制海权展开战斗的时候,日本海军正可谓是春风得意,他们和德国海军一样,正在执行自己的南下计划。他们一口气打垮了美国的舰队,全面占领了马来西亚还有菲绿宾,把美国陆军赶到了澳大利亚。

大东亚“联盟”俨然一副天下无敌的姿态,竟然凭借着日本一个国家的海军,打出了独霸亚太地区的气势。加上随后德国海军在南大西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时间三个重要的集团竟然重新排了名次:轴心国已然是世界第一,所谓大东亚的“联盟”在第二位,同盟国竟然垫底。

这个局面其实并不复杂:曾经一度天下无敌的英国海军被德国海军击败,美国海军又意外的在珍珠港损失惨重,加上两国工业才刚刚开始发力,损失的舰船还没有弥补过来。所以才在海上节节失利。

不过这并不代表美国和英国一年之后依旧会如此狼狈,阿卡多知道,只要熬过了这艰难的第一年,即便是轴心国已经掌控欧洲,也不一定能压住同盟国,更别说一个区区日本了。

他现在感觉到了有些力不从心,很多事情已经不是他能够掌控住的了。依靠援助或者暗中插手已经不能对局势产生足够大的影响,也无法改变一些事件的结局。如何在今后将手伸进东亚地区,对中国产生强大的影响,改变战后世界格局——这一切都需要现在就着手去准备了啊。

“挑起世界大战这么一个技术活,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玩得起的啊。”阿卡多把南大西洋海战的作战报告放在了一边,苦笑了一声感叹道。

第544章544道歉

一架德国产的人员运输机在首都柏林的机场缓缓下降。跟随着这架运输机一起降落的,还有两架护航的fw…190d战斗机。引擎轰鸣,不远处的德国民用航空运输机正在装卸信件还有特快邮递物品。

不过近处的一架军用运输机上卸下的东西更加触目惊心:从前线上运回国内的士兵遗物。一摞一摞浆洗好的衣服被士兵搬下飞机,还有一些来不及寄出的信件以及前线士兵获得的奖章。

人员运输机的舱门被缓缓打开,第一名士兵跳下飞机,固定好了悬梯。隆美尔弯着腰钻出了飞机,他的脸上还挂着一丝疲惫。他从前线赶回突泥斯,又从那里一路飞回罗马,紧接着从意大利的首都又马不停蹄的飞回到了柏林。

元首亲自下命令让一名前线将领回国述职,这还是第一次。他知道自己在北非的独断专行已经让军方高层非常不满。他当然也知道北非作战连连受挫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一直在进攻。如果他能在合适的时候防守一下,那么局面似乎会比现在好上很多。

“元首阿卡多?鲁道夫万岁!将军,接您的汽车已经等在那边了。”一名站在飞机不远处的少校军官上前一步,站在隆美尔的面前立正敬礼。他是总参谋部派来迎接隆美尔的,按理说迎接一名上将的规矩要隆重一些,不过看起来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总参谋部只给隆美尔安排了一辆汽车。

“元首阿卡多?鲁道夫万岁!”隆美尔立正回礼,非常的标准而且正式。他是被元首提拔到现在这个位置上的,如果再不对元首表现出忠心耿耿来,他距离万劫不复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他回礼之后把没有清洗干净的风衣丢给了后面的助手,笑着和少校一同走向远处那辆军方高层专用的奔驰汽车。一边走一边还开口调笑道:“我还以为我要自己走回去,没想到你们还能派车来接我,真是让我感到意外。”

“将军,您说笑了。元首亲自下令,您到了之后就要赶去元首府邸,请问您还需要我帮什么忙么?”少校为隆美尔打开了后排的车门,立正问道。

“这么晚?我还没洗澡,也没有换一身干净的衣服……”隆美尔看了一眼手表,时间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这个时候往往是吃晚饭的时间,赶到元首府邸少说也要6点了。于是他看了一眼少校,皱着眉头说道。

“元首的命令。”少校也很无奈。

“那……就走吧。”隆美尔钻进了汽车,随后,这辆奔驰汽车就发动了起来,向着远处的柏林的市中心开去。道路的两旁开始出现高楼大厦,柏林比隆美尔上一次离开的时候更加宏伟壮观了。这是德国的中心,也是轴心国的中心,当然,也是整个世界最有规模的城市之一。

一道接着一道的哨卡,通往元首府邸的道路上,距离核心部分越近,受到的盘查就越严密,背着步枪的士兵站在哨卡两旁,看上去庄严无比。

检查完隆美尔和少校两个人的证件之后,哨卡的执勤军官把两个小本子递还给了他们:“将军,欢迎您来到元首府邸。汽车请停放在指定位置等待,司机不要随意下车走动。”

他可不是在开玩笑,克虏伯的司机在元首府邸的停车场附近抽烟,被执勤的党卫军当成是纵火爆破按在了地上,一直到克虏伯和阿卡多两个人赶到现场,才解除了误会。因为没有人知道你掏出打火机究竟是要干什么,所以元首附近从根本上禁止此类危险动作。

“元首万岁!”汽车刚刚在元首府邸挺稳,两旁的党卫军士兵就立正敬礼。隆美尔钻出汽车,一步一步走上台阶。他走的并不快,甚至有些缓慢,上一次他来这里是4个月前,那时候他奉命组建非洲军团,来到这里可谓是春风得意。现在他被元首从非洲前线召回,却带着一丝指挥不力的凄凉。

“隆美尔将军,元首在会客室等你。”在一楼的大厅里,隆美尔竟然见到了安娜,显然这个元首秘书是被阿卡多派来迎接他的,作为元首的“女人”,否则她可没有站在元首府邸一楼等人的习惯。

隆美尔自然是认识安娜的,而且还算是老相识,他们差不多都在阿卡多年轻的时候就认识了现如今的元首,也算是“旧人”了。只不过他们两个一个一直跟在元首的身边,一个外放成了统兵将领。

“安娜小姐。感谢你能亲自来迎接我。”隆美尔用手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毕竟这套将军常服已经在非洲的前线穿了一天并且一路陪着他来到了柏林。他的领口挂着铁十字勋章,看上去英武不凡。

两个人客气了几句,就这么一前一后走向3楼的一间会客室,而那名来自总参谋部的少校在一楼保安室里抽烟等待,他一会儿还要送隆美尔回住处。第二天还有非洲前线的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