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第三帝国-第5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恩!这个事情,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吧。给临近的部队发电报,告诉他们我们这边已经击溃了敌人的进攻。”这名师长背着手盯着地图,然后不知道因为什么,突然开口对要走出指挥车的参谋长说道:“刚刚国内的无线电台公布了消息,说是前任帝国总理奥古斯于昨日病逝了。”

第924章925不同

一队党卫军的礼仪兵双手持枪,如同松柏一般站列成两排,他们每一个人的身高都有严格的选拔标准,每一名士兵都拥有最纯正的雅利安人血统。他们的长相是最中规中矩的日耳曼面孔,所以在m35钢盔的衬托下,显得帅气挺拔。

在他们的中间,穿着黑西装还有黑色党卫军军服,以及穿着陆军灰绿色礼服的人低着头站成了一个巨大的方阵,他们的最前方,是瘦高的元首,那个孤独的背影。

他只是那么安静的站着,仿佛一尊雕像一样树立在那里,而他的前面不远处,是一口打磨精致的棺材。这具棺材里躺着的就是曾经这个帝国的总理,那个曾经被称作帝国宰相的奥古斯老爷子。

阿卡多站在这里,他想起了这片墓地落成的时候,奥古斯还曾经和他在这里有过一番谈话,这位老爷子曾经对阿卡多说过:“他们在这里躺着,是一种幸运,因为我们还活着,只能背负起他们没有完成的理想,继续走下去。”

作为这个帝国最高的独裁者,阿卡多很想和躺在棺材里的奥古斯说:你躺在这里确实是一种幸运,可是将这个帝国里乱七八糟的事情留下来给别人背负,是不是一种懦弱的逃避呢?

他真的很想冲上去,把那具枯瘦的尸体从棺材里拉出来,然后揪着尸体的领子,大声的吼叫:“你给我赶紧起来,那么多破烂事情等着你去处理呢!这个帝国需要你!我……也需要你。”

……

“我的儿子!”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上,一名妇女哭嚎着将自己的手努力的伸向自己的儿子,而那个躺在一堆破裹步里的尸体,再也没有机会听到自己母亲的声音了。

几个破衣烂衫的平民男女用力的拉扯着这名发狂的妇人,不让她干扰这个简易的葬礼进行下去。几名好心的邻居正在帮忙挖一个浅浅的墓坑,好用来安葬这个死于非命的可怜孩子。

就在几个小时之前,这个活蹦乱跳的小男孩还在给附近驻扎的德军士兵擦皮靴赚钱。很多乌克兰士兵还有德军士兵都有高昂的薪水,他们用巧克力还有一些罐头来付账,让这些苟且生活在占领区里的苏联平民们帮忙,洗衣服或者是擦鞋子。

不过现在看来,又一个手艺不错的擦鞋匠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他不再为了肚子在危险的阵地上奔波,也不用再窝在废墟角落里捂着耳朵度过炮火连天的夜晚。死亡对于这个城市里的人们来说,似乎真的是一种解脱,一种除了让亲人伤心之外,美好到极致的愿望。

“上帝会与他同在,在美好的天堂里,他将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那边,客串神父角色的,是一名留着胡子的老者,他是附近占领区德国人任命的“保长”,一个类似管理者的角色。

不过显然他并非经常干这种主持葬礼的活计,所以他的台词有点儿太不像样——当然,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一场葬礼了,毕竟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里每天死去的人,99%都不会有这么一场属于他们自己的葬礼。

……

“鸣枪!”随着礼仪主持的一声高喊,整齐的仪仗队举起了他们手中的钢枪,仿佛是被克隆出来的一样,这些士兵用同一个角度同一个动作完成了举枪口令,衣服摩擦的声响汇聚成“呼啦”声,传出好远。

人群中开始略微躁动起来,不少穿着黑色裙装的女性开始用白色的手帕擦拭着自己眼角的泪痕,军官们夹着自己的帽子,大多都略微低着头,整个气氛悲凉到让人情不自禁摇头的地步,隐约的哭泣声更是让人心酸。

奥古斯老爷子一生都和国防军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所以除了东部前线的将领之外,大部分有头面的将军都赶来参加了这场国葬。更可贵的是党卫军的高层也将这位老者当成最好的朋友,所以参加葬礼的党卫军将领密密麻麻看上去就好像是倾巢出动一般。

因为奥古斯拟定了各种稳定国家的优秀政策,这些政策让德国的经济振兴起来,这些政策让德国的百姓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所以一路上,柏林的平民百姓们夹道送葬场面十足,在墓园内的葬礼更是规模浩大到让活着的人都有些羡慕的程度。

元首亲自扶棺,超规格的礼仪队伍,数百人的葬礼名单,甚至连英国占领区总督都赶回来。安葬奥古斯老爷子的那个墓地的位置,是整个墓园里最接近中央的地方了,而大家都知道,这里的最中央,那可是元首自己的“位置”。

“呯!”随着一声整齐划一的枪响,硝烟的味道弥漫开来,胸口上带着巨大银质十字架的神职人员轻声朗诵着哀悼死者的经文,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奥古斯的葬礼流程甚至请教过罗马的大主教,谁能想到一个半夜三经的电话横跨数千公里,叫醒教皇厅里最有权势的神棍,仅仅是为了咨询如何埋一个死人才更合理一些?权势到了一定程度,就连神都要敬畏三分。

……

面无表情的中年男人用力将冰冷的铁锹踩进了瓦砾与泥土中,然后奋力的向前撬动,挖起一锹乱七八糟的泥土。他扭动身子,将这一锹泥土甩进墓坑中,盖在了那团包裹着小男孩尸体的破布上。

天空阴沉沉的,似乎要下一场大雨,不过没有人在意那个,因为天上依旧还能看见寻找目标投弹的斯图卡2型轰炸机,依旧还可以听到隆隆的炮声以及遥远的地方,那连绵起伏的机枪扫射之音。

孩子的母亲依旧哭喊得撕心裂肺,因为她的男人已经在一个月前战死在了阵地上,留下了她和一个独子,在斯大林格勒艰苦的生活。原本她对德军的到来显得不怎么友好,毕竟她的丈夫就是被这群外来者打成了筛子的。

可是生活还要继续,再如何苦大仇深,她还要养大她的儿子,所以最终她在家做一些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的活计,而年幼的儿子就和附近的几个小孩一样,为德国占领军擦皮鞋贴补家用。

谁知道好景不长,一枚苏联人打出的炮弹砸在了她儿子的身边,附近根本没有德军的影子,所以死的只有几个十几岁的孩子。附近的平民们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就这么曝尸荒野,所以就举行了这么一场简单的葬礼。

在这么一个地狱一样的城市里,没有人知道自己下一秒会不会死去。可是大家还在努力的保持着自己那最后一丝体面,坚持着划出自己与野兽的分别。参加葬礼的人虽然都破衣烂衫,可是能够看得出来,他们整理过自己的着装。

铁锹再一次被甩了过来,又一些土壤被盖在了孩子的身上,那张苍白稚嫩的脸孔上溅上了些许泥土,看上去让人心疼万分。大家都不再说话,女人哭泣的声音就更显得尖锐起来,刺破人心。

……

“他就好像我的父亲那样……”阿卡多用颤抖的声音对着麦克风诵读着那张写好的悼词稿子,他没有让别人修改这份他亲自写的悼词,仿佛是一名正在悼念自己长辈的孩子一样哀伤。

葬礼的最后,所有人都抬起了自己的右手,密密麻麻瞬间形成了一片海洋。虽然没有那句地动山摇的呼喊,没有那句耳熟能详的口号,可是大德意志礼依旧是那么庄严,依旧是那样激昂。

……

两条普通的木头被捆绑成十字架,插在小小坟墓的前方,上面没有墓主人的名字,也没有精致的花圈。不过谁都知道这是一座墓地,因为这座墓地的后面,是整整300个同样的目的,大部分上面都挂着破损的钢盔,有德国人的,也有苏联人的。

旁边的建筑物墙根,一群德国士兵靠在自己的背包还有杂物以及弹药箱上面,冷眼看着苏联的平民们埋葬着死去的孩子。不少人互相交谈,但是却没有再发出往日的调笑声。这些军人说话的声音都降低了几分,钢盔下深邃的眼睛盯着那些仿佛在做弥撒一般虔诚的人们。

一名年轻的德国士兵从看热闹的一群德国士兵中央站了出来,看衣装他应该是隶属于n集团军主力部队第14装甲军的掷弹兵部队。这名背着g43半自动步枪的年轻人走到了刚刚想要散去的苏联人旁边,用俄语喊住了沉默的人们。

“您的儿子给我们很多人都擦过鞋。我们很喜欢和他一起聊天。”这名年轻的德国士兵将自己手里的口袋递给了死者的母亲:“我们这里有一些土豆粉,可能不太好吃……但是,请您收下我们的心意。”

德国人杀了自己的丈夫,苏联人杀了自己的儿子,这名妇人已经不知道该不该拒绝敌人的施舍了,她麻木的接过了那个袋子,踉跄着走向自己住的那片废墟。



第三帝国讨论群280015943,最近大家都在问,所以就又发了一遍,喜欢这本书的朋友,或者喜欢侃大山的朋友,都可以加进来哟!

第925章926态度问题

德国损失了一位定海神针一样的总理,这件事的影响不会就那么随随便便的淡去。至少德国内政工作的交接,就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奥古斯不愧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他在生前就在极力分散自己所要过问的事情。他将工业方面的事情都交给了施佩尔,事实也证明了施佩尔不愧是组织工业生产的高手,他一个人就挑起了德国工业重组的担子,并且将整个欧洲的工业都繁荣了起来。

而外交部分,里宾特洛普接手了德国的外交,随后德国与北部英国完成了一系列的条约交换,其中包括边境确认与勘定,以及北海矿物归属德国,德国在国防上支持北部英国等一系列盟约。

剩下的内政方面,多米尼斯也不愧是奥古斯的学生,从他接手奥古斯留下的工作这方面看来,这位新任的帝国总理开拓虽然不足,但是守成绝对可以说是有余。所以内政交接虽然问题多多,却也波澜不惊,没有出现不必要的混乱。

不过现在的阿卡多可没有办法再赶回东部前线去了,毕竟少了一位坐镇柏林的定海神针,阿卡多就必须要在自己的老巢里,好好稳一稳后方的具体形势了。毕竟现在是过渡时期,核心巢穴里有阿卡多这个元首亲自坐镇,能够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而奥古斯留下来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轴心国外交口径出现差异这件事情。多米尼斯还有里宾特洛普两个人因为这件事情正在元首府邸面见阿卡多,并且把这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汇报给了元首。

“我的元首。半个多月之前,美国部队登陆澳大利亚,现在正在澳大利亚西部与日军残余部队作战……”多米尼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情况,这些来自国外的情报整个帝国都在收集,有些来自敌人的电台,有些则来自间谍的定期汇报。

“问题是,在美国登陆澳大利亚的时候,我们作为北部英国的坚实盟友,对这件事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里宾特洛普手里拿着的是当时阿卡多在狼穴发表的一份简短的声明:“您当时表明的帝国立场是:从现在起,美国部队不从轴心国盟友的领土上离开,战争就永远不会结束!”

他一边说一边放下了手里的文件,然后捡起了另一份文件,对阿卡多说道:“可是我的元首,意大利的领袖墨索里尼并没有表明意大利的态度,他们在这件事情上选择了沉默,这并非是一个好消息。”

“墨索里尼……我还真没看出来,他现在还有这样的本事!”阿卡多冷笑了一声,然后继续说道:“这件事和意大利的大使馆沟通过了么?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么?”

“意大利大使馆的人员也不知道他们的领袖究竟在搞什么名堂,我们在里面有自己人,所以可以确信这种外交动作,是他们国内的人自己搞出来的,没有找他们的大使馆商量过……”多米尼斯很是遗憾的说道:“现在看来,他们在这间事情上,可能做出了一个非常不理智的决定。”

意大利在巴尔干战争结束之后,就开始对扩张兴趣缺缺。他们更热衷于开发利比亚的油田,然后陶醉在自己吞并一部分巴尔干这种开疆拓土的事情上。墨索里尼对于现阶段意大利得到的好处非常满意,他不愿意再进行高风险的扩张,转而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将既得利益变成“既成事实”。

利比亚的油田让意大利找到了未来经济的支柱;前线意大利部队的损失,还有作战不利让意大利人不愿意再相信他们的军队战斗力。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一直在单方面谋求边缘化,墨索里尼觉得让德国自己去和美国苏联战斗符合意大利的国家利益。

所以这位领袖现在对轴心国的事情不太感冒,他更愿意谈论的是意大利的经济问题,还有更长远的殖民地开发与一体化进程。

也正因为如此,意大利海军封锁地中海的行动迟迟无法展开,原本计划进入地中海的德国分舰队反而因为意大利的抵触只能留在维希法国的港口内等待。从意大利到黑海之间的航线也达不到德军降低运输成本的要求,这在另一方面也拖累了德军在高加索地区的行动计划。

其实早在2个月前,意大利就已经开始鼓吹停战义和这件事情了,墨索里尼的想法就是“丢了远征军,保住非洲,与美国议和。”

具体的操作流程就是:这边给德国提供几十万的远征军作为买平安的保险钱,然后巩固自己在利比亚埃及的既得利益,最后与美国达成停战协定,彻底结束这场世界大战。当然,德国人那边结束不结束不关意大利的事情,只要意大利这边结束了就行。

不得不承认意大利的这套外交政策确实非常具有吸引力,秉承了意大利一直幻想的出力最少实惠最多的核心理念,至少很符合意大利人自己的胃口——把全世界都当成傻子,然后只有意大利一个人聪明着。

“墨索里尼把我当成了傻子了。而那个我从未谋面的罗斯福总统,也把我这个元首当成了蠢货。”阿卡多看了一眼多米尼斯还有里宾特洛普,开口缓缓的说道:“党卫军那边早在6个月前,就在拟定相应的对策了。莱因哈特那里建议我们使用颠覆手段,必要的时候干掉墨索里尼。”

“意大利国王那边的态度很暧昧,我无法判断对方一旦恢复自己的权力,会对意大利的外交政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里宾特洛普叹了一口气说道:“在没有一个指定的亲德继承人出现之前,我建议最好不要轻易颠覆墨索里尼政权,那样会给我们自己造成麻烦。”

阿卡多点了点头,在这种国际问题方面,自己即便是hi再怎么厉害,也厉害不过眼前这些天才,所以至少在听取意见方面,阿卡多并不抵触对方给他提供更多的建议。所以他又说出了一个备选的方案:“事实上我们在非洲,一直在重点培养意大利的加里波第元帅。希望他能够成为意大利的新领袖。”

这个加里波第元帅,就是一直和隆美尔搭档,任意大利北非总督兼北非意大利部队总司令的那个加里波第将军,他因为功勋被晋升为元帅,成为意大利的民族英雄。而这个元帅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超级背景,那就是他和那个朱塞佩?加里波第是亲戚。

这位加里波第元帅一直为隆美尔马首是瞻,在立场上是亲德并且相信德**事实力天下无敌。正因为如此他在北非一直和德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也让德国人很喜欢和这位意大利将领打交道。

隆美尔能够在北非安心的组织进攻,囤积物资,都是因为有这么一个意大利后台的支持。毕竟德军打着加里波第的旗号讨要东西,意大利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