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组织豪杰去抗日-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破路就是将原来平坦的道路挖成深沟,使东西南北各条道路纵横交错,沟沟相连。这样,既可以阻挡日寇机械化部队的通行,又便于广大群众避开敌人进行转移时不暴露目标。各村男女老少齐动手,手握锄头、铁铣,每天汗流浃背,挖沟不止。

敌伪白天出来骚扰时,群众便夜晚挖,各村分片包干。沟深两米,宽三米,工程进展很快,大致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破路活动便完成了。

在聊城县境内的运河以东和东南方向,即在李海务以东、周店、魏庄、杜庄、八大寨以北,于集以南,顾官屯以西,将原来的道路全部挖成了沟壕。

在同聊城县接壤的东阿县境内的西北一带地区即秦老庄以西,曹孟庄、西程铺、坡里、官庄、赵寺以南,孙郭、刘集以北,一大片道路也都挖成了沟壕。在阳谷县的东北地区即七级镇以东,阿城镇以北一带地区的道路,也全部挖成了沟壕。

这样一来,沟沟相通,村村相连,四通八达,聊阳阿三县结合在一大片,地区的路沟连成了一大片,既便于我们部队的活动,又增加了敌伪军外出窜扰的困难,还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从此以后,运东大队的威信大大提高,白凤仪的名声也大振。

聊城的敌伪军对运东大队更加愤恨,他们有时联合东阿和阳谷的鬼子,不断地分进合击这一片的村庄,在扑了几次空后,他们歇斯底里大发作,便扑到了白凤仪的家乡大白村,烧毁了他的全部房屋,还殃及了全村。

敌人的野蛮行径,更加坚定了运东大队的抗日决心,也激发了广大群众支援运东大队的积极性。部队到处袭扰敌人的据点和盘踞在城内的敌人,派小部队破坏敌人的电话联系,锯电线杆,拖走敌人的电线,使敌人的通讯中断,修复了再破坏,修复也修复不起来。

花牛陈据点的陈二虎过去是到王官庙捣乱,这一时期好了,他们远离县城,而自身的力量又比较薄弱,唯恐受到运东大队的袭扰,所以只好闭门不出。就是出了门,也只能在据点周围转悠,不敢远行。

敌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一计也是比较毒辣的,那就是想把据点修到抗日的中心区去,那就是二区的孙堂。

当时的聊城的抗日区政府一共建有三个区,一区在二区的西面,而三区在二区的东面。聊城县委和韩行商量着,如果敌人将据点修在了二区,不但二区不便活动,就连县委、县大队也要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坚决打击敌人在孙堂修据点的阴谋。

这次来孙堂安据点的正是伪县长李瀚章,带领着聊城县伪军大队的300来人,领队的是伪县大队副大队长赵振华。他们还带来了从聊城占领区押来的1000多个民工,

由于聊城县不断受到八路军的蚕食,所以实际的控制区域是越来越小,因此,李瀚章受到了鬼子大本司令长官的严厉训斥。这一路上,李瀚章也是心情很不爽,内受小鬼子的气,外面还受到八路军的压制,自己还曾经因为北杨集的事情,欠下了八路的一颗人头。

八路军说得到做得到,真要是要自己三更死,真怕自己活不到五更呀!

而赵振华却没有自己这样的世故,他还想着为鬼子立下一点半点儿功劳,以后好有个高升的日子。所以他一路上是非常的兴奋,高兴地对李瀚章说:“大本司令长官就是厉害,这一招叫什么,这一招就叫中心开花。八路军不是厉害吗,就在你的中心村里安上炮楼,他们要是在炮楼底下过,那就打他们,看他们还猖狂不猖狂。”

第1回 奇袭南镇震鲁西(一) 第91回 运东大队(五)

李瀚章劝他说:“老弟呀,你认为在孙堂安上炮楼,八路能不能限制住?”

“我看差不多。”赵振华信心满满地说。

李瀚章却没有这么认为,他忧心忡忡地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为填新赋强说愁。”

赵振华对李瀚章的这句话没有听明白,问:“李县长,你说得是什么意思啊?”

李瀚章叹了一口气说:“现在你还悟不出来,等过了这一阵子,你就悟出来了。”

聊城离着孙堂也不算远,没有半天他们就到了。到了孙堂后,他们就圈定了位置,哪里修炮楼,哪里修营房,哪里修壕沟,哪里修院墙。

至于建筑材料呢,那还用说吗?就是强拆孙堂的房屋呀。

老百姓除了土地就是房产,虽然房子不算太好,但那也能挡风遮雨,一但没有了房子,人简直就和丧家之犬一样,心里没有了着落。再说拆房子也不管穷富,谁家的房子越好,那就越有盖炮楼的价值。

所以孙堂的男女老少一齐反对,群众与伪军的对峙,就和现在的拆迁户和强制强拆的斗争是一样的,那也是针锋相对,你死我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只闹得是大人哭孩子叫,犹如翻了天一样。

赵振华年轻呀,仗着有日本爹为他撑腰,又带着荷枪实弹的伪军,所以有恃无恐地和孙堂的老百姓打了一个下午。

晚上的时候,这伙伪军带着民工也不回去了,伪军呢,就在强占的这块地方住上了。要是一回去,这些民工谁管呀,还有,刚刚占领的这个地方说不定又被老百姓给破坏了。

折腾了一天,赵振华也累了,在刚刚抢了的一间房子里就睡下了。他还对李瀚章说:“李县长啊,累了一天啦,也该歇歇啦,早点儿休息吧!”

李瀚章心里明白,八路军和老百姓绝不会这么舒坦地让他们呆在这里,对赵振华说:“赵团副呀,我估计今天晚上素净不了,你安排好了部队了吗?”

赵振华说:“早就安排好了,还是双岗,各个中队枪不离身,严加警戒。真要是八路军来了,那就开打呗!”

李瀚章没有说话。但是心里想,八路军打仗的那一套战术,你能应付了吗,连皇军晚上都不敢在外面过夜,咱们呆在这个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可要小心了。

还没有半夜的时候,就听到了东南面是响起了一片枪声。吓得赵振华一个激灵就从床上爬了起来,赶紧问:“哪里打枪?哪里打枪?”

这时候一个通讯员过来报告说:“报告大队副,不好了,不好了,八路从南面和东面攻过来了。”

“他妈的,”赵振华骂了一句,“有什么可惊慌的,多少人,都是什么部队?”

通讯员报告说:“看那样子,好像是聊城县大队的人,人数吗,天黑看不清。”

“真是的,一个县大队就那么几个鸟人,有什么可怕的。告诉一中队长,叫他顶住,我这里给他撑着呢!”

通讯员赶紧到一中队复命去了。

李瀚章紧张地站到赵振华的身边,出主意说:”赵团副,趁着八路还没有包围我们,赶紧撤退吧!要是撤晚了,八路要是给堵上西面就麻烦了。”

赵振华觉得,八路也就是一个县大队,要是不打一下,没法交待。再说,好不容易折腾了一天,要是一撤,民工咋办,盖炮楼的事儿咋办?

正在这个时候,西面的枪声又响起来了。赵振华一听,是大吃一惊,西面的枪声一响,那就是说,回去的路被堵上了。李瀚章也是吓得脸上变了颜色,惊慌失措地说:“我说了吧,撤晚了吧,回家都回不去了。只有北面一条道了,要是北面的路再给堵上,真把我们包了饺子了。”

这时候通讯员来报告说:“报告大队副,大事不好,西面的八路又上来了。”

“多少人,都是哪里的部队?”赵振华赶紧问。

通讯员说:“多少人看不清,看他们那个样子,像是二区队的人?”

“抓紧,”赵振华对通讯员下了命令,“叫二中队顶着,不能后退。”

通讯员赶紧到二中队复命去了。

李瀚章这时候不得不出来说话了:“赵团副啊,命可是只有一条啊!要是命没了,还修得什么炮楼啊!?”

赵振华觉得,此时不能再打了,万一要是八路再从北面打过来,那自己这三百来人可就真完了。于是他下了命令:“告诉三中队,跟着我往北面撤。等我们撤了,一中队和二中队再撤。”

北面有一条路沟,李瀚章、赵振华领着这路伪军也不敢走大路了,直接下到了路沟里,从路沟里往北面撤退。

李瀚章和赵振华让一个排的伪军在前面开路,二个排的伪军在后面掩护。自己骑着两匹马,和营部的几个军官,六七匹马一块儿向北撤退。

刚刚走了没有二里地,北面不远的地方枪又响起来了。李瀚章一听是大事不好,对赵振华说:“我说吧,八路打仗向来神出鬼没,北面一定也有他们的兵,果不其然。”

赵振华心话,你只说是要从北面撤退,什么时候说过北面有八路来。但事到如今,也不好和他争辩,只好停住了队伍,观察着北面的枪声变化。

这一听不要紧,一听是脸上吓得变了颜色,这才是八路军的主力来,听那枪声,响得和炒料豆一样,持续不断,根本就没有停过。而且那都是连发,不用说,这是运东大队了,只有运东大队才有冲锋枪(他们把突击步枪说成了冲锋枪)。

北边是不能走了,赵振华、李瀚章赶紧折向了向西的一条壕沟。

这个时候,天刚下过雨,壕沟里非常泥泞。那些马匹身子沉,哪一个也得四五百斤重,身子沉,蹄子又小,当然是这一蹄子刚拔出来,那一蹄子又陷进去了,这哪是给人助力呀,直接就是一些累赘了。

枪声已是越来越近了。

李瀚章一看,这样别说走了,直接就叫马给坑了,急忙和赵振华是弃马而逃。可是穿着鞋,在这泥泞地里也是不好走,这一脚可拔出来了,那一脚又陷进去了。李瀚章和赵振华急了,把鞋扒下来一扔,赤着脚落荒而逃。

逃着逃着又发现问题了,穿着一身黄呢子大衣,也是极不方便。黄呢子大衣上粘满了黄泥,又湿又沉,就和穿着一个大包袱一样,两个人又脱掉了大衣,穿着黄皮,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向着聊城是拼命地逃去。

当然,那些军官们和他俩是一样,什么马匹呀,呢子大衣呀,统统不要了,还是小命要紧啊!

这一仗,县大队、区小队、运东大队是大获全胜,以极小的代价,缴获了不少的马匹、呢子大衣,还有敌人的子弹及一些俘虏。民工呢,当然也全部释放,各回各的家。

在抗日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各个根据地的村庄又搞起了民兵联防工作。由于环境的日益恶劣,聊地县的抗日民主政府也不得不迁移到筑先县的边缘地区——东西太平庄一带活动。

运东大队也把东西太平庄当做了自己的一个基地,常在这里驻扎。韩行呢,也当然常来这个地方光顾。

东西太平庄的地形简真是太好了。

由于黄河经常在这一带决口泛滥,所以形成了一个个的黄沙地带和高岗。在这一带,有一个像嘴唇一样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为3公里的高岗,包括东西太平庄、孙庄、新丰、齐庄。

作为军事上来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在这个高岗上是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

东西太平庄又位于筑先、阳谷、东阿的三县交界处,处于三不管的位置。村子不大,只有**十户人家,三百多口人。村南不足三里地,便是阳谷的孙庄、陈庄。东面穿过黄河故道一片沙滩,越过四新河,便是东阿县的梁庄、任庄、赵寺。北面二里多路便是位庄。西面的前后刘皋、裴王寨都不过三五里路。

这里村落稠密,交通便利,形成了筑先县坚强的联防区之一。

并且,这个庄子南面有一片近二里方圆的灌木丛生的碱土岗子,大的几丈长,丈多高,小的七八尺长,两米多高,象一座座小山头。这些碱土岗子高低起伏,犬牙交错,外人进来了摸不清东南西北,是一个打麻雀战、游击战的好地方。

鲁西北有很多有碱土地,这些地方真是白茫茫的一片,寸草不长,但是长红荆条。这些红荆条一墩一墩的,宽半米多,高一米多,极其结实和有韧性,正是编筐编篮子的好材料。要是打游击战的话,这也是理想的一个个好掩体。

这一带还有一个好条件,那就是党的组织健全,党员数量多、质量高,联防队实力强,神枪手也特别多。男女老少都有和汉奸、土匪做斗争的经验。尤其是太平庄和裴王寨的自卫队,都是一些39年前的老党员建立的,已有两年多的斗争历史,多次击溃过敌人的骚扰和进攻。

也可以说,太平庄又是筑先县一个负有盛名的堡垒村。

第1回 奇袭南镇震鲁西(一) 第92回 运东大队(六)

筑先县为了加快武装各村的联防队,还在西太平庄建立了一个小型兵工厂,负责翻新枪支,制造弹药,并且具有日产手榴弹300枚的规模,也可以说,这里是县武装的军工生产基地。

因此,这个太平庄就成了敌人心里的眼中钉,肉中刺。

已经到了1941年的冬天,韩行正在和县长兼县大队长张侠研究兵工厂的事情。韩行的意思是,是不是可以扩大一些工厂的生产范围,生产一些新式的武器。张侠听了是大为高兴,对韩行说,只是缺乏技术和设备。韩行说,我们地区的兵工厂王兵器厂长可以来一下,支援一下设备和技术工人。

正在这个时候,通讯员来报告说:“刘道之、周店、谭庄、高香坊等周围据点里的伪军正在集结,准备合围扫荡太平庄。”

听到了这个消息,张侠是一脸的严肃,这个时候,县大队和区小队加起来不足一百人,联防骨干村不超过20个,一个村10个人的话,那也就是200人,说白了吧,也就是一些老百姓拿着一些杂七杂八的枪。运东大队也在,当时只有两个中队,不到200人。

以这样的队伍和敌人上千人的队伍相比,确实处于劣势。

韩行对张侠说:“我这里还有几十个人,也配合着,就请张县长做决定吧?”

张侠想了一会儿,立刻叫通讯员说:“马上通知县大队、运东大队、区小队和各村联防队的人都来开会。”

通讯员答应一声,一溜烟跑出去下命令去了。

不一会儿,县大队的副队长兼公安局长李诚、运东大队的白凤仪,各区小队负责人,联防大队长吴老三和东西太平庄的几个干部陆续来到。两间小屋里挤得满满的,大家都知道汉奸要来扫荡了,所以气氛是相当的紧张。

好大一会儿,没有人吭声,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县长张侠的身上。

张侠沉思了片刻,严肃地说:“同志们,据可靠情报,谭庄、刘道之、高香坊、花牛陈据点的敌人,在汉奸队长谢金銮的带领下,就要合围咱们太平庄了。咱们目前只有两条路,打还是走?打,怎么个打法?走,往哪里走?小兵工厂怎么搬?群众怎么转移?还请大家商量一下。”

韩行没有言语,人民战争还得人民打,看看大家有何说法。

县大队的副队长李诚想了想说:“我们只有几百人,而汉奸们怎么说也有上千人。要是打的话,我们是绝对劣势。可是要是不打的话,队伍好说,可是兵工厂转移,老百姓撤退,可就有些麻烦了,要是叫敌人追着腚地打,那可是很被动哟。”

白凤仪说:“运东大队目前虽然只有200人,可是我已经命令剩下的那个中队火速增援太平庄。目前虽然我们的人数不占优,可是我们人熟啊,地理也熟啊,再说,要是不刹刹这些汉奸们的威风,可就叫他们涨了脸啦。人可鼓不可泄,我还是主张利用我们的特点和敌人打一仗。如果实在打不了啦,再说撤退不迟。”

这个时候,西太平庄的老村长周茂铎站起来说:“张县长,我们村三百多口人,最起码有二百口子能拿家伙的,你说怎么个打法吧!”

韩行听了这话,觉得甚是新奇,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