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魏文魁-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趁机就砍下自己的脑袋,并吞了整个部族。

想来想去,无计可施,最后他只能一拍大腿,罢了,先下手为强,冒把险吧!他想诓是勋出城相见,先当面苦苦哀求,若能将此事糊弄过去,那就最好,若然对方不肯原谅自己,干脆,当场劫持是勋,直接跟朝廷换单于他们回来!

他可知道,是勋是朝廷重臣,又是掌权的曹操的亲戚,作为人质,作用还是挺大的——至于是不是能够大到换回单于……不试怎么知道呢?反正情况也不可能更糟了……

所以刘靖今天就带着五百骑约谈是勋。他知道是勋也不可能孤身前来,可是没想到,是勋带来的竟然都是当日借出去的那些匈奴兵,而且一个个瞧着自己的眼神儿都不善……刘靖心说这位是大人真如此了得,自己花了那么长时间,还未能彻底收拢族内人心,他领走五百人才几个月啊,就全都给收服了?碰上这样的敌手,那还怎么战啊?!

双方隔着一箭之地,全都勒停了战马。是勋遥遥望着刘靖,也不言语,也无动作。就这么着僵了好几分钟,刘靖先扛不住了,只得翻身下马,按照匈奴的习俗,摘了皮帽子,单膝跪倒,双手张开,俯首道:“小人刘靖,拜见使君。”

是勋微微冷笑,一扬马鞭:“近前说话。”刘靖苦笑道:“小人不敢。”是勋“哼”了一声:“汝若心中无鬼,如何不敢近前?”

刘靖听了这话,当场就把手里的帽子给扔了,双手撑地,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哀声道:“小人受单于所托,护育本部,实不敢从使君之命,还请使君大人大量,千万宽宥!”

是勋知道刘靖怯懦,可是也没想到竟然怯懦到这个地步,见了面先磕头,然后苦苦哀告。他原本是带着杀人的心来的,打算就跟当日除刘宙那样,用刘靖的人头来威吓、收复呼厨泉部,所以身边不仅仅带着五百匈奴兵,还特意带上了孙汶孙毓南,只要刘靖胆敢靠近,那便当场拿下,一刀两断。

两人的想法原本非常接近,然而五百对五百,实力相当,不管是刘靖想劫是勋,还是是勋想杀刘靖,都不可能太过轻易,而必要拼上一拼。是勋是有拼杀觉悟的,终究自家已将麾下这五百匈奴兵全都收服了,而对面刘靖所部,按照刘虎等人所说,却可能尚有离心,未必全都愿意为了刘靖冒险。再说有孙汶在侧,自家还有啥可怕的呢?刘靖最多就敢挟持自己,真要是一个不慎落在他手里,只要不死,也总有后招可想。

刘靖则不同,一则虽为胡人,但因为平素体弱,很少亲自上阵,恐怕临敌经验还没是勋多呢——呼厨泉、去卑用他,也有这方面的考量,真要换一个有勇力、能服众的上来,自家离开一两年,还不知道部族属谁呢,这在胡人当中也并不鲜见。二则,刘靖远远的就察觉到是勋的杀意了,他根本就不敢跟对方火拼,那又岂敢靠近前去?

所以只是远远地跪着,磕头哀告。是勋撇一撇嘴,用鞭子指着他半秃的脑袋:“汝好大胆,如何敢囚禁某的部曲?彼等为单于相赠于某,从此不归匈奴统辖,汝竟囚之,难道欲作乱么?”

刘靖继续磕头:“小人何敢作乱?为彼等煽惑族内人心,此必非使君真意也,故而暂且囚下,便将送还使君……”

是勋也懒得跟他绕圈子了,当即打断话头,冷冷地问道:“汝怎知非我真意?倘若彼等所言,实我所教,汝又待如何?”

刘靖闻言一愣,双手撑着地面,缓缓抬起头来,双眼直直地盯着是勋:“使君,我匈奴奉汉正朔,亦与使君无仇无怨,使君何故必要族灭之?小人不敏,还请使君解惑,若所言有理,小人便将首级双手献上,复有何恨?!”(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敝帚自珍

刘靖故意拿话堵是勋——我匈奴本为汉臣,又跟你没啥仇怨,你为啥一心想消灭我们呢?你说个理由出来先?他本来以为,汉人虽多诡诈,但崇尚儒学,讲究大义名分,有很多事情干得出来,但是说不出口,或许被我这么一噎,是勋就此犹豫、退缩,暂息奸谋,给我留下点儿喘息的时间,那也未为可知啊。

是勋总不能说,我就是要灭了你们匈奴,哪怕没有朝廷的诏旨,哪怕匈奴并无失德之处,也不容你等再存于天地之间。一则是勋那也是当世大儒,他说不出这种无耻的话,二则是勋身后也全是匈奴兵啊,不管究竟怎么煽乎的、收服的,匈奴人终究是匈奴人,若明说要族灭匈奴,他们还肯跟着是勋一条道走到黑吗?

刘靖当然想不到,是勋脑袋里装着两千年后的见识,再加两千年间的诡辩,随口一番貌似堂堂正正的大道理,还不伤害身后匈奴兵的民族感情,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说,其实并不烦难。

于是是勋反问他:“何云我欲族灭匈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故欲匈奴归从王化耳。”

刘靖抗声道:“我匈奴起自草原大漠,以放牧为生,如使君前日所为,拘我平阳四县之老弱,而驱之耕作,假以时日,乃为汉人,非匈奴也。则匈奴虽生犹死,传承既绝,则部族不灭而灭矣!此非使君所谋者乎?!”

是勋闻言不禁一愕,心说瞧不出来,这家伙还挺有脑子的。竟然能够猜中我的策谋。那好吧。我就跟你好好掰扯掰扯这件事。说你个心服口服——

“刘靖,据某所知,曩昔之匈奴,不过若鞮氏一族而已,乃吞东胡、并丁零、驱月氏,灭族无数,得而兴盛。即汝身中,亦未尝无丁零之血脉。未尝无汉人之血脉也。强而兼弱,世事之常,我今使汝族人入汉,不但得保首级,亦可如汉民般沐浴王化,汝不感恩,而反抗拒,何也?匈奴不过浮名耳,匈奴人之性命乃为实也,匈奴若欲自外王化。异日必遭族灭,何如今日入汉?”

刘靖摇头道:“我命。天所与也,天欲夺之,我不敢辞。匈奴,乃历代单于胼手胝足,奋斗而来,岂可使其统断绝?若将来别族强盛,入于中国,汉人舍其衣冠,从彼之俗,乃可活也,则使君亦将此言以说汉民乎?”

是勋不听这话还则罢了,一听之下,不禁一道青气浮上额头,双眉倒竖,怒不可遏!

换了别人,大概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可是勋是两千年后的灵魂,他就不禁想起了那场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来——日军进入东北,进而杀入中原,进行奴化教育,跟如今刘靖所言何其相似乃尔?中国人要敢反抗,必遭杀戮,要想活下去,只有当顺民……可是谁愿意当异族的顺民呢?!生命和国族相比,究竟哪个更加重要?!

难道自己是侵略者,对面这个半秃的小老头子倒是他匈奴的民族英雄?岂有此理!

是勋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略微整理一下思路,这才缓缓地开口,教育刘靖:“中国,自与匈奴不同。何谓也?中国人务耕织,所获既丰,乃不别求于外;匈奴人务畜牧,所获既寡,乃以侵杀为念。昔汉与匈奴之战,是匈奴先侵汉境,还是汉人先入草原?汉无求于汝等也,是汝等横挑强邻,乃至丧败。自呼韩邪单于入塞,汉乃置之美稷,待汝等不可谓不薄也,然而天下动摇之际,於扶罗单于又蹂躏平阳,以汉民为奴——则若匈奴不亡,汉何得安寝?”

刘靖冷笑道:“是故欲族灭我等也。”

是勋大喝道:“乃欲灭汝等之族,而非族灭汝等也!於扶罗、呼厨泉践踏平阳,汝今又胆敢囚禁我之部曲,即当上奏朝廷,犁庭扫闾,犬马不留!是某心慈,不欲杀戮过重,乃指汝等一条生路——孰料汝之不悟若是!”要是换了一个人,干脆领兵过来把你们全都杀光,那不是踏实省心多了吗?我留下你们的活命,你反倒认为我不怀好意?!

“草原之上,以力为恃,东胡强乃逼匈奴,匈奴强乃灭东胡,今匈奴复弱,乌桓、鲜卑崛起,异日杀来,匈奴欲不族灭不可得矣!而今我使汝等入汉,从先圣之教化,去恃强凌弱之心,使与汉人共享太平,共御外侮,何乃强留虚名,而实致祸?汉家文化,自夏而商而周,传承千载,博大精深,匈奴则甚鄙陋,以低就高,人之常情,世之常理,有何可惜?!”

他唾沫星子喷了一大堆,然而刘靖仍然梗着脖子:“使君为汉人,自爱汉俗,小人是匈奴人,敝帚自珍。匈奴之俗陋也,鄙也,自不在使君眼中,然而小人独爱……”

是勋打断他的话,转过身去询问身后的匈奴兵:“继为匈奴人则死,为汉人则活,汝等欲为匈奴而死也,欲为汉人而活耶?!”象刘靖这么热爱匈奴传统文化的,想要保住族属的,是勋相信数量绝不会多——这又不是两千年后,这时候有几个人觉醒了民族意识啊?

果然,那些匈奴兵纷纷表态:“小人欲活,若为汉人可活,则为汉人。”其中也夹杂着几句犹豫:“但不知如何才能为汉人?小人但识放牧,不懂耕作啊。”

等再转回头来的时候,就见刘靖面如死灰。是勋胸中豪气顿生,竟然一催坐骑,大大咧咧地便驰至刘靖身前——他眼角瞥到刘靖所部也有不少表情动摇的,不信他们胆敢挟持自己,至于刘靖,他还没把这瘦小老头瞧在眼里——一鞭子轻轻抽到他肩膀上:“若汝爱匈奴,何以取汉名?若汝爱匈奴,何以欲使族人伴汝同死?实言告汝,今与汝会之于此,而使张将军率军袭汝后矣,肯随某征美稷者乃可生,不然则死,就汝计之,从者几成?”

不等刘靖反应过来,是勋又是猛然一声大喝,直摄对方心魄:“汝道我言有理,即将首级献上而无恨。今我言有理否?”抬起头来望向刘靖所部:“刘靖或以为无理,然则汝等以为,有理否?!”

话音才落,身后先响起一阵呼喝:“有理!”随即便是那些已被收服的匈奴兵呼朋唤友,要他们舍弃刘靖,都来投靠是勋——“是大人待我等甚好,酒食亦足,但从征战,必有赏赐。何必再受穷苦,何不相投?”

刘靖跪在地上,耳听得自家阵营中亦多应和之声,面色愈加灰败,当下直起身子,缓缓地就伸出手去,缓缓地从腰间拔出刀来。孙汶见状,急忙催马驰近,就待飞扑过去擒下刘靖,却被是勋摆摆手拦住了——是勋盯着刘靖的动作:“我等汝自献首级。”

刘靖握刀的手一直在颤,颤了好一会儿,才突然一用力,竟然把刀给远远抛开,然后扑上来抱住了是勋的小腿,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道:“使君所言确实有理。小人也不想死啊……只是受单于重托,不得不抗拒使君……”

是勋撇嘴微笑,再次把鞭子横在对方肩膀上,柔声道:“昔单于亦不能敌我,自让平阳,又何面目责汝?从我归汉,举族皆生,单于亦可安居许都,享其富贵,又何得遽返责汝?”刘靖这一认怂,是勋心中杀意顿消——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很好杀的人——心说暂且留下此人也未为不可嘛。

就这样,顺利地收服了南匈奴呼厨泉部——张郃率军偷袭群龙无首的匈奴驻地,确实也有人奋起抵抗,但等张郃把那些是勋的匈奴部曲全都解救出来,振臂而呼,倒有超过七成部众愿降,剩下的杀死百余人,擒获千余,还有千余逃往美稷去了。

事后张郃前来交令,并且请示如何处置那些俘虏。按照张郃的意思,干脆全都杀了,以震慑余众,刘靖在旁边苦苦哀求,请求是勋网开一面。是勋捋须而笑:“好,那我便放他们一条生路……然而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他前几天就收到过曾二狗从壶口煤矿捎来的信,说矿场劳动强度太大,见天儿死人,自己虽然也花钱买了些奴隶来填补,终究来的比去的少太多啦,眼瞧着产量逐月下降,恳请是勋降低点儿税收额度——这壶口煤矿,是勋还没有交公,也没来得及出卖,仍然算在自己名下,所得七成留给曾二狗,三成收入自家腰包。

是勋给曾二狗回信,一是警告他不得涸泽而渔,多少改善一下矿工的生活,尽量少死点儿人——当然啦,以这年月的采矿技术,想保证安全生产,把死亡数控制在一个可以忍受的范围内,那是相当不现实的;二是自己既然不在河东了,也不大好管理这煤矿,干脆卖了得了,让曾二狗就近寻找些愿意接收的大户。

如今得了千余匈奴囚犯,是勋干脆大笔一挥,全都发到煤矿上去劳作——这些都是匈奴人当中的顽固分子,累死就累死吧。是勋虽然心慈,“闻其声而不忍见其死”,但只要不闻其声,只是一些账面上的数字,那心还是硬得起来的。

而且这招确实不错,胡人若能真正融入汉家最好,融不进来的,还不如死了算了,与其大肆杀戮,既污自己的刀,也污自己的名,那还不如让他们去煤矿上做点儿贡献再死呢。日后征伐美稷,或许再打鲜卑、乌桓,所获亦皆可照此办理。胡人青壮,手上罕有不沾汉人之血的,坑死亦不足惜也!(未完待续。。)

第十五章、重修长城

匈奴极盛之时,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以户出一兵计,大概总人口在一百五十万左右——当然啦,这是指匈奴本部,还不包括那些被征服但仍然保有一定独立性的周边部族。但其后为汉所败,继之五单于争立,直到南北分裂,人口数量直线下降,跟随呼韩邪迁入并州的不过数十万而已,此外漠北还残留了数十万。

此时漠北匈奴,大多已为鲜卑所并吞,就此也产生出了“鲜卑父而胡母”的铁弗部和“胡父鲜卑母”的拓拔或者秃发部。南匈奴亦遭鲜卑、乌桓侵扰,其势日蹙,无论美稷的单于庭,还是跟随於扶罗、呼厨泉南下平阳的,都不过两三万落而已。

是勋这回一口气吞了呼厨泉部将近两万兵马,而这两万人还有双倍数量的家眷都留在平阳,早就被贾衢肢解了,本来便是无根之草,吃下嘴一点儿都不为难。然而美稽周边十余万众,胜兵亦可两到三万,真逼急了甚至老弱、妇孺皆可能抄家伙上阵,想要兼而并之,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啦。

所以先得召集诸将吏会商。

会上,张郃首先提出问题,如何处置这刚收服的两万匈奴兵呢?是仍旧允许他们自成体系呢,还是分拆开来,融入汉军?张郃本人是支持分拆的,但问题汉军只有五千,要融合两万匈奴兵,此非一朝一夕之功也。

是勋干脆直截了当地问他,你能够吃得下多少?张郃回复说最多五千,拨五千匈奴精锐给他。他将之与汉兵杂编。争取在三个月内完成统合。是勋捋须沉吟:“无奈太缓乎?”北地苦寒。冬季漫长,但最多也就五个月,必然开春了,开春以后耕地需要播种,马力需要休养,那就不可能再大规模向美稷动兵啦。

最后商量来去,把拨给张郃的匈奴兵降低到三千,统合时间缩短到一个半月。

剩下的匈奴兵。是勋打算沙汰体弱者,仍由贾衢带回平阳去,编户齐民。已经被自己收服的那五百人,就跟自家的部曲混编,由郭淮、秦谊、孙汶负责训练。最后一万上下,只好暂且还给刘靖,但由刘虎等数名匈奴部曲监护之。

解决了呼厨泉部以后,是勋向郑浑详细打听相关美稷的情报。据说美稷周边各县,城池皆已残破——反正匈奴人也压根儿不会守城——匈奴人十余万,此外还有数万汉人和杂胡受其驱使。单于早已不置。逢有大事,由族内五位长老会商而决。

跟南下平阳的同族相比。美稷的匈奴兵战斗力更强,一则战马充裕、牛羊易殖,二则常年与周边的鲜卑、乌桓争斗,不象於扶罗、呼厨泉他们,只好打打白波贼,所以作战经验也更丰富、战斗意志也更高昂。倘若正面相敌,按照张郃的说法:“汉兵一万,可当胡骑三万,若一万五千,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