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魏文魁-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报工作不过关啊。

贾诩暗中苦笑,心说咱们一门心思都在对付荆州刘表,孙权突然派周瑜来插一杠,那也就最近几个月的事情,我怎么可能把相关周瑜的情报全都打听得那么清楚呢?而且就算真的深刻了解了周瑜的能量,在此之前,我即便向您禀报,您能信吗?哪怕郭奉孝复生,恐怕也不会做得比我更好吧……

可是不管再如何腹诽,他还必须得站出来致歉:“料敌不明,为诩失察,请丞相责罚。”曹操淡淡一笑:“周瑜诡谋,非外人所能知也,文和何过之有?”曹操这人疑心病很重,就怕别人对他不忠诚,所以你若犯了过失以后肯老实承认,他便不为己甚,甚至还会站在你的立场上帮你开脱——人孰无过啊——倘若砌词狡辩,那你在曹操心目中的印象分便会瞬间滑落啦。

对此,精明如贾文和,哪有瞧不透的?所以赶紧认错道歉,他就知道曹操不会真的责怪自己。

随即曹操再次把目光投向马良,问他:“蒯异度欲降,乃为嫉恨周瑜否?”

马良先点一点头,然后又摇头:“蒯公心向朝廷,不敢抗拒王师,此前亦曾多次进言刘牧,请遣质子,以免生灵涂炭,惜乎为刘磐等所阻……然蒯公安有嫉恨周瑜之理耶?实周瑜所为,欲为孙权并吞荆州也……”

马良说了,我本来在宜城隐居,是蒯越向刘表建议,请我出山,前往江东去游说孙权,说以“唇亡齿寒”之理,求孙权发兵相助——蒯越虽然不欲抗拒王师,终究他是刘表的臣属,深受大恩,刘表一心想打,他也只好为之细心谋划。可是不想周瑜率军到了南郡,不肯诚心合作,联兵拒敌,反倒厚买人心,还利用刘表的子嗣之争,把刘琦、刘磐给拉下了水……

自从拘押蔡瑁、张允以后,周瑜就把这二人的兵马基本上给吞并啦,刘琦、刘磐挂着一个虚名,实际掌控不了军队,黄祖则彻底上了周瑜的贼船。如今江陵城中,就是周瑜一人独大,刘表已遭软禁,荆州将佐多被架空——黄祖还在江夏,倒是仍掌兵权——如此下去,即便击退了王师,甚至收复襄阳,那这荆州也是孙家的啦,说不定还出一个新的周家,却肯定不会再落回刘表父子手中。

所以蒯越才写下求降的书信,派马良悄悄潜出江陵城,来至曹营——孙、刘两家本有怨仇,这回不得已才勉强联手,倘若荆州归从朝廷,刘表以宗室的身份必不会受到严惩,而倘若荆州落到了孙权、周瑜手中,到时候过河拆桥、上屋抽梯,刘氏恐无孑遗矣!

——“荆州士人皆慕王化,愿同降丞相,以灭吴寇!”

第二十八章、真书伪书

马良赍了蒯越的求降书来见曹操,还说:“荆州士人皆慕王化,愿同降丞相,以灭吴寇!”曹操听了,不禁暗喜,微微点头。

荆州主降派的绝对数量要大过主战派,这点曹操是知道的,昔日是勋出使襄阳,回来也跟曹操禀报过相关内情。本来他率军南下的时候,甚至还存有一丝幻想:或许不必真的动兵,刘表就会心生怯意,并且在主降派们的劝说下,主动卸甲来降呢。

理由很简单,其一在刘表身上,此人不过一介儒士,又届暮年,本非宁死不肯屈居人下的枭雄,再加上即便归降,以其旧日声望亦足可位列公卿也,性命终究无虞,所以主动认输的可能性很大;其二则荆州与江东不同,蔡瑁、黄祖等领兵大将亦多有降意。

想到这儿,曹操突然眉头一皱,啊呦,我这儿可还拘着好几个江东谋士哪,差点儿把他们给忘了……江东最大的问题,就是文臣皆欲降也,但手头无兵无卒,不似周瑜、程普等武将,可以更大程度影响到孙权的决策。按照曹操原本的想法,是要寻机大胜一场,摧破南军,然后再把张昭、张纮他们放回去,或能一举说动孙权俯首——所以才一直拘着那几位。可是如今看起来,局势并没有自己最初预想的那么轻松。何不趁着周瑜被牵绊在荆州的机会,把那几人放回江东去呢?或可说动孙权,召唤周瑜回师。周瑜若是走了。荆州人还有继续抵御自己的勇气吗?

曹孟德的思路瞬间飘远,然后又匆忙绕将回来,于是询问马良:“蒯异度欲降,将如何做耶?”其实不仅仅蒯越,你们这些不愿继续兵戈争锋的荆州士人,下一步打算怎么办?你们原本的计划不过是劝说刘表遣质认输而已,可如今刘表已被周瑜等人幽禁。就算劝服了也终究无用,那你们是想高举双手,排成队到我这儿来吗?还是能够打开江陵的城门……

马良微微摇头。略带惋惜地说道:“江陵恐难取也……”我们倒是也想直接打开城门,迎接丞相您入城的,只可惜如今兵权都控制在周瑜手中,此人防备严密。我好不容易才混出城来。蒯公等并无兵马在手,没法向您献城啊。然而——“江陵难取,而西陵易得,丞相可遣军东进,蒯公等可买通黄祖部下,给以接应。若得西陵,沿江筑垒,则不惧南军北进。丞相乃可全力谋攻江陵也。”

江陵城内的将领,全都换上了周瑜信得过的人。我们没法往里掺砂子,可是江夏的西陵不同,黄祖虽然暂时党同周瑜,他部下可还全都是荆州人,我们施加影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您不妨先去攻打西陵,乃可断周瑜之一臂也。

曹操说行啊,我可以派军先去攻西陵,问题到时候再如何联络呢?马良答道:“蒯公已遣韩德高、刘始宗往江夏去也,密为布置,且待丞相大军一到,自当往见。”

韩德高即韩嵩,刘始宗是刘先,亦皆刘表心腹谋臣,执掌机要。有趣的是,这两位都曾经奉命出使过许都,韩嵩跟曹操交谈甚欢,回去后就在刘表面前大说朝廷好话,差点儿让刘表给宰了;刘先则在朝堂上当面顶撞过曹操,驳斥荆州欲反的传言,拼了命地为刘表洗地,曹操倒是也不责怪他,反倒称赞说:“此纯臣也。”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二位后来都跟着蒯越降了曹,韩嵩当即受拜大鸿胪,刘先则在魏朝一直做到尚书令的高官。

所以马良说了,韩嵩、刘先,在荆州威望很高,智谋也深,蒯公秘密地把这二位派去西陵了,只待朝廷大军一到,便可从中取事——您请放心吧。

正事儿就此基本道毕,曹操好言抚慰一番马良,完了问他可肯留下来出仕呢?马良说:“良奉蒯公之命前来,当往复之,若即留存,恐为周瑜侦知,反害蒯公也。且待荆州底定,愿为朝廷效力。”趁着天色将黑,立刻就要返回。

曹操亲自把马良送出大营,然后再回来继续开会。杨修表示怀疑:“马季常匆匆而遁,道可相应,却又不约日期,得无诈乎?”曹操先不回答他的问题,却微微转头,望向荀攸:“此果蒯异度亲笔否?”

荀攸双手一摊,说我跟蒯越来往,那也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对他的笔迹虽有印象,却也记不甚深,况且——“安知江南无董公仁耶?”说不定还有谁跟董昭似的,擅长模仿别人的笔迹哪,我又不是鉴定专家,我可瞧不出来。

曹操轻捋颔下长须,这才回复杨修:“马良不肯久留,恐为周瑜侦知,此亦有理。所约者非当面也,远在江夏,吾兵未动,何以定期?德祖过虑也。”嘴里虽然这么说,但语气分明还有些犹豫。

程昱进言道:“吾观马季常应对丞相,其色不挠,似为真心也。则此事七实三诈耳……”起码有七分象是真的——“今吾正欲谋取西陵,乃可用之。然彼真伪不明,变化必多,非智谋之士不能临机而断者也。”咱们不正商量着要去打西陵吗?倘若马良所言是实,正好趁机夺取江夏;就怕其实是诈降的诡谋,那智商不够的将领领兵前去,可容易上当受骗啊。

曹操点头,当即表态:“吾当自往。”

于是商量定了,江陵城下仍然虚张曹操的大旗,同时让曹仁改扮成曹操的相貌,隔天去各营巡视一圈,用来麻痹城内守军。曹操本人则于三日后亲率四万人马,虚打曹仁的旗帜。分道而进,去取西陵。

话说曹操曾经和是勋谈论过史事,说到长平之战。是勋就问曹操啦:“吾有一事不明,主公教我。”曹操说但问无妨。是勋乃道:“马服子在长平,不知当面者白起也,误为王龁,乃至丧败。若其知之,可有胜算乎?此战秦胜,胜在斗兵耶。胜在用谋耶?”

是勋一直认为赵括并没有传统认为的那么不堪,还什么“纸上谈兵”,仿佛除了吹牛啥都不会似的。他所以在长平遭逢惨败。一个原因出在自身,正如同其父赵奢所言:“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就是说自信过度。用兵不够谨慎。第二个原因在于秦人的保密工作做得好。赵括要到被围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当面的敌将不是王龁,而是威震天下的白起。

所以是勋就问啦,倘若赵括早就知道了敌将是白起,他会不会更持重一些?会不会有打赢的可能性?

曹操微微而笑:“将略因敌势而变,若知起在,赵括或敢不冒进也。然其人轻易,未逢挫败。即正面以敌白起,亦无幸理。”从两个方面来看问题。一是赵括必然会因为面对不同的敌手而采取不同的策略,二是即便他改变了方略,也仍然不是白起的对手,可能输得没那么惨,但赢是铁定赢不了的。

是勋向曹操道谢,完了总结说:“乃知名将之不可为人所料也,藏将为高。”他本意是想提醒曹操,你别因为周瑜等人并无显赫声名,就轻视了他们,那将来是肯定要吃亏的呀。可是曹操从中领会到的含义却是:若藏我将,乃可破敌——隐瞒自家真实主将的身份和位置,也是取胜的一条策略。

你瞧,当日袁绍在修仁别立大纛,不就差点儿把我给骗了吗?这条经验可以汲取。

所以曹操今天就特意玩儿个花,把自己跟曹仁的旗帜给换着用。

一切商议妥当,正要发动,可是突然之间,巡查军校却又擒了一个人过来,是名普通的荆州军士。此人自称乃是蔡家死士,携带蔡瑁的密书冒险而来,当下呈上密书,曹操展开来一瞧,不禁双眉紧锁。

信内言辞简练,但话说得很明白,江陵城如今已经被控制在了周瑜和刘琦、刘磐等人手中,自己已遭幽禁,故此愿意降曹。可是虽然想要降曹,这会儿却压根儿办不成什么事情,只能开列一张名单,向曹操禀报江陵城中谁人不与周瑜一党,战时可以利用,战后应当留任。

当然啦,为了稳妥起见,这份名单并没有落于笔头,而是命死士记熟了,当面背给曹操听——包括蒯越、韩嵩、刘先、傅巽等共十七名荆州人士,却并无马良之名在内。

最后蔡瑁还说,他虽然被幽禁了起来,但在军中还有一些老部下,偶尔能够密通消息,听闻最近周瑜有将兵力向江夏调动的意图,恐怕会西守东攻,在江夏发起一轮反击,请曹操千万留意。

曹操按老规矩,读完了信就交给荀攸,然后再由荀公达向后传,遍视诸将。然后他询问这名死士:“蒯异度何在?”死士道:“亦为大公子所囚也,不得外通消息。”

王粲当场就惊了:“如此说来,昔马良所……”结果被曹操一瞪眼,把话给堵了回去。随即曹操命人将那死士领出大帐,好生款待,自己又掏出前日马良送来的书信,跟荀攸等递回来的蔡瑁之信摆在一处,反复对照,沉吟不语。

杨修就说啦:“必有一诈也!”反正他前日已经怀疑过马良送来的信了,于是顺着这个思路再详加分析:“后书云蒯异度为囚也,不得外通消息,则恐无以遣马季常来投书也。马季常为荆州名士,虽无职司,亦当为周瑜所防,安能轻易遣出?如今遣死士来,乃合常理。”

周瑜不可能不提防着城内的荆州投降派跟曹操暗通款曲,所以但凡有点儿名气的人,他都必然牢牢看住,马良能够跑出来的机会微乎其微啊。至于蔡瑁手下一小兵潜出城外,那就不易防备啦。所以后一封信是真的,江夏那里必有陷阱——“丞相不可亲往!”

第二十七章、东吴骁将

曹操先后接到两封求降信,一来自蒯越,二来自蔡瑁,其中细节颇有龃龉。比方说,蒯越的信中(也包括马良所言),他虽然没有兵权,但还可以自由活动——要不然也不可能密遣韩嵩、刘先到江夏去啊;但蔡瑁所派来的小兵却说,蒯异度也已经沦为阶下囚了。

再比方说,蒯越(马良)一方说江陵城内的兵权全归了周瑜,就连刘琦、浏磐也被架空,但蔡瑁信中,却说城内如今还是三驾马车在共同执政。

本来蔡瑁、蒯越,起码前者遭到囚禁,相互间消息难通,因而各自遣使来降曹操,那也是说得通的,但既然有那么多异论在内,便可见其一必为诈降。究竟何者为真,何者为伪呢?杨修本能地怀疑马良所言。

不仅仅杨修,谋士们反复商议,也皆认同后者而怀疑前者。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后者仅遣一小兵来,又不能言,又不善道,纯粹就一送信的,若为诈降,何得如此轻易?况且蔡瑁信中也并无一言一字提及内应,光给开列了一份名单而已,这符合他遭到囚禁,再无能量的状况。而蒯越呢,即便还能够自由活动,那也必然为周瑜所暗中监视啊,就那么容易派个名士马良潜出城外,潜入曹营?

别听马良嘴上说得天花乱坠,有时候越象是真的事物,反倒越可能是赝品。

那么倘若确实马良是来诈降的,他鼓动曹操去打江夏。那便必有图谋,暗藏了陷阱。所以谋士们都劝谏,说您不可轻动。攻取西陵的计划还是暂且搁置,再做商议吧。

曹操沉吟良久,最后终于下了决断:“乃可试之也。”他的计划,是先派曹仁率兵离开大营,假装向东方开拔,其实并不走远,只是攻打汉水西岸的竟陵县。然后便屯驻在城内——反正本来竟陵在江陵正东,威胁曹家侧翼,也迟早是要拿下来的。

曹仁所率四万兵马。离开大营的行动不可能瞒过江陵守军,曹操要以此来探查南军的举措。倘若对面只是小规模调动,肯定为了助守江夏,此乃题中应有之义。倘若对面的调动过于频繁。或者规模较大,就很有可能是周瑜在江夏设了圈套,想趁机予曹军以重挫。

到时候何者真,何者伪,可能就瞧得比较清楚,而非仅仅向隅猜测啦。

于是按照原定计划,翌日曹仁即率军东进。曹操在江陵城外已经陆续建起了不少营垒,将城北牢牢锁住。营内密布高橹,日夕布置视力好的兵卒远眺。果然就得到禀报:“平日江上。樯橹密布,往来巡弋,今却沿岸一字布列,却不行驶,未知何意。”

曹操仰天大笑,说那还有何意啊,分明是阻挡我军视线,遮掩周瑜向东面调兵呢。他命令士卒计点敌军战船数量,发现列在岸边不动的只有三十多条大船而已,南军起码还有十余条大船,并数百小船,全都未曾出现。谋士们统计了半天,回复曹操:“若未见之船皆以载兵,恐不下二万……”

曹操还在犹豫,说不妨先试攻江陵城,再细查动静。于是排开十多具霹雳礟,一连朝城上打了数百发石弹和火药球。以这年月抛石机的准头来说,其实也伤不了多少人,但将城上临时搭起的木橹击破了数十座,城外的羊马墙也轰塌多处,就见上下南军全都肩扛大楯,搬运土石,往来抢修,忙得是不亦乐乎。

曹操说啦:“凭坚但守,不可久也,兵法之常,必要寻隙反击。吾即示彼以隙,若不来攻者,主力必往赴江夏去也。”

从来守城战并非简单的躲在城堞后面固守,倘若始终被攻方压着打,士气将会逐渐跌落,直至全面崩溃,到那时候,就算城防再如何坚固,粮草再如何充裕,那也是守不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