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魏文魁-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船可烧。可是没关系,周公瑾可以直接烧你的陆营。

南军七到八万,其中屯驻江陵的不过五万,曹军却有近二十万众,即便曹仁带往竟陵四万,那也还有十五万啊,足足是南军的三倍。以一敌三,想要靠通常方法极大杀伤敌众,迫其后退,那是极不现实的,而最取巧的方法便无过于——放火。

只要火烧了曹军营垒,焚其辎重、挫其士气,那曹操还敢继续顿兵江陵坚城下吗?

可是放火得有两大前提:一是风向合适,因风纵火,乃可建功;二是你得有机会接近敌营。好,你这边士兵冲出江陵城,或者从舟船上登陆,无遮无掩的暴露在曹军面前,即便只是远远地射火箭,那对方既可以对射,也可以派骑兵冲杀出来,瞬间就能把你给蹉踏喽。就算有几支火箭落入敌营,以这年月引火药的燃烧水平,又能济得甚事?

军中防火,本为一大要务,只要火势不大,曹兵很快便能扑灭,不足为害。周瑜倒是也通过奸细窃得了曹家的火药配方——那年月根本就保不住密——只可惜原料不足。制备数量很少。再加上南方潮湿。火药也容易失效,故此也很难提升引火的效率。

但就算他火药充足吧,又都达到了曹军的较高制备水平,倘若不能靠近曹营,这火仍然放不起来。

周瑜久在江南,身旁又是一票荆州人,对于江边气候那是很熟悉的,他确实预估到了这数日间将会骤起南风。所以预先做好了准备。演义上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今的情况亦然相同。所不同是时间比较紧张,不象原本历史上,两军隔江对峙,曹操要想过来只有靠水战,可是荆州的水军又打不过东吴水军——乃先有三江口之败也——所以周瑜派黄盖献了诈降计以后就可以安心等着,什么时候风起了,什么时候再放火。

如今的时间却相对紧迫,因为惑敌之计只能拖延一时。不可能瞒对方一辈子,曹操也不可能一直试探没个完。他迟早还是会发兵江夏去的。若等到那个时候,即便风向合适,烧了曹营,那边曹操拿下江夏,也仍然是个平局啊。

好在周瑜运气不错,才两三天的功夫,就有南风骤起。他一觉得风向变了,立刻派兵登陆,趁夜向北方运动,从江陵以西涉渡南漳水,以接近曹营。

想要靠近敌营,最佳的时间是在晚上,也即发动夜袭。因为这年月的士兵也大多营养不良,不堪夜战,又没有足够明亮的照明设施,所以一般晚间都会力图镇之以静,能不动尽量不动。倘若没有预先的细密筹划,匆促而动便可能造成混乱——所谓“营啸”多在夜间,即为明证。

加上周瑜又玩儿个花,故意让士兵举着火把前进,那么在曹操看来,此必惑我之计,或者扰我之策也,只会下令各营严密防守,而不会轻率出营来打反击。周瑜便利用这个机会,借着风势,逼近了曹营,随即也不进攻,却四面放起火来。

这火先从西营放起,最初是以火箭攒射,致敌混乱,然后步兵即以长钩挑翻砦栅,冲入营内,各处抛掷火把。立砦的木料大多是才刚砍伐下来的,尚且潮湿,轻易难燃,但营帐多为布制或者皮制,却要好烧得多。西面火头一起,估计曹操必要派兵前来相援,于是几乎同时,江陵城亦大开北门,无数南军各执火把杀出——曹操你怎么办?救还是不救?

曹操没有办法,只好放弃西营,不予救援,下令军士们聚集在栅前放箭,不可使敌军靠近。若是别的日子,曹操这番应对颇为得法,也肯定有效,最多西营被焚,受不到太大的损伤。问题此刻南风大起,南军因风射箭,可以及远,四面营垒,就此亦陆续燃起了火头。

只见风助火势,蓬勃而起,烟焰障天。曹兵大多还在睡眠之中,仓促被召唤起来防御,才刚穿戴好铠甲,拿上武器,自家的营帐就给点着了,又要忙着救火,又被哨官喝令去栅前放箭,或者整列准备反击,当即乱成了一团。仓惶之间,这火就扑不大灭,逐渐延烧,曹兵狼奔豕突,哭爹叫娘,喧嚣声把传令的呼喝都给淹没了。

曹操无奈之下,只得下令诸将推开鹿砦,冲杀出去驱散南军。此举正中周瑜下怀——曹军是仓促应战,阵列不整,南军则有备而来,占据上风,各挺长矛,人人奋勇,甫一接触,曹军立刻落在了下风。恶战将近一个时辰,曹操见到四面火头越来越大,心知大势已去,只得下令弃营后撤。

可是北军终究数量庞大,曹操完全可以顶住呼呼上蹿的伤亡数字,勒束各部陆续后退,退至营后再重整队列,然后顶上去换下败散之兵。就这么着交替而走,大约又过一个时辰,终于逐渐止住了败颓之势。

周瑜一见胜负之势将易,一面暗赞曹操确会用兵,一面急忙下令后撤,缓缓退回江陵城中和停泊在长江上的舟船之内,曹军也不敢远追,赶紧回身来扑灭火头,抢救物资。

一直忙活到天亮,曹操计点伤损——好惨啊,被南军杀死或者烧死的士兵足有两千多人,伤者数倍,高迁以下偏裨将校竟有十一人没于阵中。

照理说十五万大军,死个几千人算不了什么——倘若不计伤亡地猛攻江陵城防,有个一两天,也肯定凑够这点儿数了——问题营垒多被破坏,辎重焚毁无数,士气因而受到极大的挫伤。再要逼城下营,没个三五天恐怕立不起来,要重振士气,再攻打江陵,又得十天半个月的准备——真熬到那时候,估计粮草就跟不上啦。

你合着不能等粮食都吃光了再临时后撤吧。

干脆,曹操江陵城下也不呆了,退返当阳县城,再谋后举。

这仗跟原本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很象,但结果不尽相同。其实赤壁之战曹军折损数量同样不算很大,真正烧死和被杀的也就几千人而已,关键曹操后来经华容而遁,那地方正在云梦泽的北端,密布沼泽,史书上说了:“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为什么这么仓惶呢,就是因为败兵收束不住,被孙刘联军咬着尾巴猛追,不敢不逃啊。

而且估计北军还则罢了,荆州降兵即便侥幸逃生,那也收拢不起来,肯定都各回各家去啦,曹操这才只得被迫退回中原,光留下曹仁守备江陵。

而在这条时间线上,没有华容道的败逃,曹操的处境相对要良好得多,即便撤退也肯定从容得多。只是,咱要不要就此退兵呢?

刘放计点清楚残存物资,建议曹操还是退兵吧——“若待粮尽而退,必为周瑜所趁。”顶多也就再支撑大半个月,您真有把握靠这点儿时间就能攻得下江陵城吗?对于没有胜算的仗,不打也罢。

贾诩却说:“江陵必不可下也,然若遽退,则襄阳亦不可久守……”那咱们这趟不几乎是白来了吗?尤其,“今江陵军尽入周瑜、刘磐之手,则荆扬合纵势成,恐日后益难图也。”瞧上去那俩货还挺合作无间的,就此长江中下游联为一体,一旦退兵,短时间内咱们恐怕再也杀不动啦。

曹操一拍桌案:“岂容周瑜小辈猖獗?吾当往攻西陵也!”

这江陵我暂且不要了,可是为了保障襄阳,我必得把西陵给攻下来。如今我兵马尚存,只是士气低点儿——不要紧,竟陵不还有曹仁完好的四万兵马呢吗?还有粮草物资紧张点儿——我削减人数,肯定能多吃个三五天。一个月的时间打江陵打不下来,打西陵未必为难啊。

于是下令,将负伤兵卒,以及那些被打散的营头都陆续北还,挑拣得精锐五万,再在荆州多呆些日子。曹仁立刻涉渡汉水,直取西陵,曹操留下高顺守备当阳,自己亲率大军继踵而东。

我现在要跟周瑜抢时间,看谁动作快!从江陵到西陵,长江蜿蜒曲折,比陆路长了将近一倍距离,即便周瑜你有舟船可以载运兵马,可是只要反应慢上一拍,我肯定比你先到啊。就黄祖那两万多人,我拼了多受死伤,也要将其彻底击溃!

可是周公瑾反应一点儿也不慢,他这边火烧了曹营,退返江陵城内,马良等文吏已经准备下酒宴,打算庆功了。周瑜说曹军虽受重挫,尚未退兵,有什么好庆祝的?马良笑道:“今虽杀伤不众,吾观曹营多为火焚,恐辎重多坏,料曹操不敢再攻江陵也。”周瑜说他是不敢再攻江陵了,可他还可以去打西陵啊!

且暂歇一晚,明日一早我便要登船,前往江夏去救援黄祖。

话音才落,刘琦匆忙摆手:“不可,不可。”(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海船入江

周瑜紧着要去救西陵,刘琦赶紧拦阻,说将军你计破曹兵,功劳既大,亦且疲惫,救援江夏之事,不如交给我们兄弟吧。周瑜还在犹豫,刘磐暗中踢了刘琦一脚,随即拱手:“吾弟所言是也,然曹军虽退,却未远飏,江陵城防亦不可轻忽。吾久镇此地,地理稔熟,合当留下,只有再辛苦周将军了。”

散了会刘琦就悄悄地问刘磐,说你干嘛还让周瑜去救西陵?他立此大功,威望大涨,就怕黄祖压不住啊,万一趁机吞并了江夏,那可如何是好?刘磐说我也正在担心此事,但我更担心的,是你我一旦离开江陵,往救江夏,周瑜趁机把整个江陵城都掌控在自己手中,那不是更糟糕吗?大不了咱们江夏不要了,江陵可万万丢不得啊!

终究刘磐久守江陵,这儿是他的基本盘,岂能放心周瑜一人呆在城内呢?

于是第二天一早,周瑜就统率着三万江东兵登船东下了——他本来还想问刘氏兄弟借点儿人马,但刘琦以守备江陵也很重要为由,婉言相拒。周瑜说曹操士气已堕,就算现在来打江陵,以城防之严密,江上还有舟船遮护,有个一万多人也足够守个把月了,我不信曹操的粮草还能吃那么长时间,多留兵没有意义啊。可是刘氏兄弟坚决不允,并且把关羽所部也留在了江陵城中,不许带走。

周瑜没有办法,只好提出建议,说一旦我跟曹操在江夏接了战。消息传来。你们就出兵北上去袭扰当阳。为我牵制西线,刘琦随口应允了。

周瑜反应虽快,终究水路曲折漫长,还是没能在汉水和涢水之间堵住曹操,曹兵前锋曹仁所部顺利渡过涢水,很快便杀至西陵城下。黄祖才跟曹兵在城外接了一小仗,周瑜的水师就赶到了,即在江岸下砦。与西陵城犄角相护之势。曹仁不敢妄动,只好立下营垒,以静待曹操的到来。

随即曹军九万与黄祖、周瑜所部共五万人便开始了连番恶战。双方数量差距不算很大,尤其南军有城池和江船为依靠,专备守御,曹操连攻了七八天,虽然损失惨重,却并未能同样予敌以重创,眼瞧着军中粮草将尽,却只能徒唤奈何。

好在这个时候。逐渐地感觉到江陵城内的反攻力道有所减弱——说白了,黄祖有点儿出工不出力。曹操也不知道是黄射的劝降信起作用了呢。还是黄祖跟周瑜之间起了矛盾,于是召聚诸将商议,大家都说那咱们便把主攻方向放在南线吧,只要击退了周瑜,则西陵外无救援,可一鼓而下也。

他们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周瑜军也已得到了增援——文聘率军南下长沙,威胁长沙太守韩玄,终于迫使韩玄出兵北援,于是文仲业并黄汉升共率万余兵马,陆陆续续开到了长江之上。周瑜遣人传信给黄祖,说此后几天您悠着点儿,遇到曹军进攻,只要固守即可,不必奋力反击,且待曹军将主力向我的时候,您再突然出动,兜抄其后路。

黄祖览信而笑,正是得其所哉。一方面儿子黄射的劝降信送过来,他心中颇有些动摇,另方面能够把压力引往南线,使得自家的江夏兵少受折损,那又何乐而不为呢?至于日后是不是要去袭击曹军后路——到时候看情况再说吧。

黄祖镇守江夏已经十余年了,究其实质,他跟死去的张羡一般,都是刘表大割据势力下面的小割据势力,只不过张羡反刘,黄祖附刘而已。刘表遭到曹操的讨伐,出于多年恩遇,黄祖必要助守,可倘若要他为刘表殉葬,或者拼尽身家性命救刘表一命,那是杀了他头也不肯干的。况且儿子黄射还在曹操手里,南北形势晦暗不明之际,他自当拥兵而守,与曹军对抗,万一胜负天平向北方倾斜,那必然降曹没有二话啊。

因为黄射信中已经带来了曹操的承诺,若愿放弃刘表,俯首称臣,则允其长镇江夏也。

对于各地的割据势力,曹操必然是要逐一铲平的,但因难易程度而可定先后次序——说白了,先捏大的,再灭小的,先捏不恭顺的,再灭还算恭顺的。在原本的历史上,青徐之地便长久半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但因为态度恭顺,在外敌犹在的情况下,曹操尽量容忍——臧霸就一直被容忍到曹操挂掉,才由曹丕夺其兵权,召还中央。

倘若伐荆顺利,曹操自然希望顺便也捏了黄祖,但如今进展不顺,江夏又成为阻隔襄阳和淮南的战略要冲,故此曹操便做了一定妥协,让黄射去给黄祖封官许愿,要他及时倒戈。真等平定了荆州,灭掉了刘表,那黄祖还足为患吗?想捏灭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黄祖不傻,自然也怕曹操过河拆桥,而且跟着新主子,总不如跟着旧主子来得踏实——互相都知根知底啊——所以他一直犹豫,表面上则坚决主战。倘若曹操久攻江陵,南军困守而无反击之力,或许黄射书信一去,黄祖就投降了,问题如今曹操在江陵城下遭受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挫败,因而黄祖就继续慎着,继续观望风色。

当然啦,观望归观望,该打的仗一样要打;打仗归打仗,能够让别人扛在前面,自己跟着捡漏,保存实力,那就最好不过。

所以黄祖回复周瑜:“诚如君命。”

其实周瑜只要深沟高垒,顽强防守,多耗一点儿时间,曹操粮草不继,必然退兵,只是周瑜也有点儿耗不起了。前数日孙权突然派了骑都尉严畯前来,说是勋率幽州水师南下,已破鄞、鄮,蹂躏会稽,孙权被迫收兵赶回吴县去了,也要周瑜尽快结束在荆州的战斗,赶紧撤回去守老家。周瑜当场就惊了:“得无妄乎?安有自幽州放船南下,千里而能袭人者耶?!”

严畯说若无确切消息,吴侯也不会命你寻机退兵的——已然都打听清楚了,是勋所部海船四十余、战兵七千,于路又搜刮了登、海、徐等州的海船和水手、兵卒,乃更倍之,以长江口外岛屿为前进基地,来回吴会间已经好几趟啦。吴侯本来正在整备粮草物资,并新募兵士,要船运过来支援你的荆州作战,但主要港口遭到是勋的破坏,被迫打开府库赈济,日益捉襟见肘。加上鲁肃还横在彭蠡,不时出击,骚扰咱们的粮道,将军你在荆州,等于已成孤军,若受挫折,则东吴必亡矣。所以既然已经打了个大胜仗,足灭老贼威风,那还是见好就收,找个机会赶紧闪人吧。

周瑜匆忙复信给孙权,说一旦被曹操攻破了江夏,则江北再无我等立足之地,荆州亦难久守,假以时日,仍然只有灭亡一途。所以我这会儿不能退啊,总得把曹操彻底逼回北方去才成。

因而周瑜也急了,不敢再跟曹操长期对耗——尤其从江陵运来的粮草是越来越少,刘氏兄弟对此的解释是放弃襄阳而南迁的户口太多,江陵府库也不充裕,请周瑜千万体谅——就急着要跟曹操来场大决战,彻底解决荆州问题。

曹操方面,自然也收到了是勋卓有成效地骚扰吴会的消息,他知道周瑜迟早都是要退兵的。倘若自家粮秣充足,自可以等到周瑜退了,再取江夏,问题是原本二十万大军已经把南阳和南郡的存粮吃得差不多了,只好千里迢迢从中原转运,今年秋天中原的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