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魏文魁-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少受汉恩,再加上是曹家姻戚,以这个时代普遍的社会道德而论,即便助曹篡汉,也并不会引发太多的恶评。刘歆为什么遭人骂?因为他本汉之宗室,结果胳膊肘往外拐了。李儒为什么遭人骂?因为他董卓女婿的身份只是小说家言,其实为汉之博士、郎中令,此外他还直接鸩杀了少帝刘辩。是勋只要不亲自动手废皇后、杀天子,不至于会跟那俩货并列。

从汉臣摇身一变成魏臣的家伙不要太多,后世骂过几个?也就华歆、王朗这票老官僚而已,连刘晔都没几个人骂。

——荀彧可算明白了,是宏辅为什么要拼命地哄抬孟轲,就连立建安石经,都要把原本上不得台面的《孟子》给硬塞进去。因为孟子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还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完全可以当作改朝换代的舆论依据嘛。

是勋不怕助曹篡位是为虎作伥,荀彧却不同。荀氏为颍川世家,“家世衣冠”,也就是说连续好多代都做汉朝的高官,以后世的话来说:深受国恩啊。所以倘若帮助曹操篡位,荀彧的名声必然大臭,也就比刘歆强点儿,说不定比王朗、华歆更容易遭人骂。荀彧为此而惶惑、彷徨,所以最终才只好一死了之。

可是死有什么用啊?是勋戳破他的幻想,说你以为自己只要死了,不看见曹操那最后一步,身上的污点就能够彻底洗清吗?请别再掩耳盗铃啦!

其实后世声名这玩意儿,关键不在于本人怎么做,而在后世有何需要,时人是绝对说不清、道不明的。诸葛亮辅佐刘备,割据一隅,后人乃谓其不识天时也,谁想到东晋偏安一隅,跟蜀汉的遭遇有点儿相象,于是因为政治需要,孔明的形象瞬间便又高大了三分。更别说苏定方、潘美之流,纯因民间平话就莫名其妙地给一棒子打成奸臣了……

所以,荀文若的遗名其实不错,死也死得恰是时候,但这事儿是勋知道,荀彧可不是穿越客,他想不到啊,当场就被是勋给唬住了。惶恐之下,狼狈问计,是勋趁机就说啦,你不要死,但是一定要退。

因为就凭你跟曹操的老交情,当理念逐渐不合的时候,激流勇退,曹操不但不会羞恼,反倒会对你心存愧疚,那你就有机会在他肆意妄为的时候提出某些谏言,收一收他的笼头啦。比方说加九锡和建藩国之事,你根本拦不住,但可以从中斡旋,把对国家和曹操本人的损害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再比方说伏后书信之事,你不肯亲自主持,但亦可以利用自己在朝中的政治影响力,尽量减轻对伏氏的惩罚——等曹操一年半载以后回来,你再多劝几句,说不定彼等皆可免死呢。

再往远了说,曹氏迟早要篡汉,连刘协都担心“废天子可得活耶”,但只要你还在,拼了命劝谏曹操,就有可能留下那孩子的小命。这才是你对汉朝、对刘氏所能做出的切切实实的最大贡献哪。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上,曹丕篡汉以后也并没有杀害刘协,而是好好地供了起来,本意是为了彰显禅让的正当性。但这是一个先例,谁事先都料想不到——刘备为什么在成都悍然称帝?就是因为到处都传说刘协被曹丕给谋害了呀。所以是勋用这个虚假的理由来劝说荀彧,精神已经极度紧绷,神智也因此而骤然昏聩的荀文若当即就听进去了。

是勋趁机再加上一句:“若得存刘氏裔,乃可稍减令君之罪愆,使后世知令君之忠悃也。”要是能够通过你的努力留下刘氏的正支血脉,那你的忠汉之心便能为后世所知,恶名或许亦可做一定程度上的挽回。

荀文若就这么着被巧舌如簧的是宏辅给说服了,当即称病,上表请辞。荀彧一走,是勋乃可把废后的重任交到郗虑、华歆肩上了。

当然啦,即便并非自己亲自主持,是勋倘若仍然留在许都,那也肯定会受到一定牵累的,他的名声不会因此大臭,但多少会受点儿挫伤——况且那俩货,尤其是郗鸿豫肯定会来找自己商量啊。这个烫手山芋,曹操扔掉了,荀彧也扔掉了,按照是勋的计划,抛给了急于向曹氏币心的郗、华二人,但难保中间不过自己一道手,把自己手上也燎出几个泡来。既然你们都闪了,那好,我也走人得啦!

在前去游说荀彧之前,是勋就得到消息,济南、乐安黄巾残党再起,攻破了济南国治东平陵,杀死济南王刘赟。于是等到游说荀彧回来,那边荀文若还在跟朝廷就辞职的问题三推四让呢,相府群僚开会商议平定此乱,是勋主动站出来,一拍胸脯:我去!

想当年青州黄谨力杀入兖州,被曹公所围,就是我从中牵线搭桥,说动管亥投降的呀,如今管亥还在我城外的庄院里住着,我家仆役中也有不少是旧日的黄巾党徒——那平定青州黄巾残党之事,还有比是某更合适的人选吗?

是宏辅就这么着,施施然闪了人,等到郗虑、华歆接到那个烫手山芋,想找他给帮忙拿主意都找不着人。二人密会商议,最终横下一条心:倘若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知道了,若不能为,将来曹公归来,会如何看待我等?只有干了!

于是尚书制诏,废皇后伏氏,并命卫尉马腾率兵包围了伏完的府邸,举族皆捕。荀彧即时运用自己的影响力,警告郗、华二人,说伏氏虽有怨谤之言,但反形未彰,不宜显戮,以坏曹公之至德也——况且真要杀了皇后和国丈,你们俩只怕曹公之怒,独不惧天下人悠悠之口耶?

终究曹操并没有直接给二人下令,二人的腰杆儿还不够硬,真怕犯了众怒,于是借机下台,将伏后幽于冷宫之中,伏氏则皆判流刑——留下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正在北上途中的是勋听闻此事,不禁长长松了一口气,低头瞧了瞧自己的双手:乱世之中,两手不染鲜血是不可能的,但终究能少则少吧,自家的良心比较过得去一些。况且,自己是想辅佐曹操成就千秋伟业的,不是光想建个短命的魏朝出来就完,那就有责任帮忙抹去开国雄主的身上某些非必要的污点……(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超愿弃父

“一举两得”出自《晋书》,“一箭双雕”出自《北史》,“一石二鸟”……貌似是英文转译过来的,总之,这年月完全没有合适的词汇来形容是勋的此番壮举。而且,他这一举非二得也,简直就有四得。

首先当然是解决了曹操遗留下来的伏氏问题,相信卢洪会将前后经过备悉靡遗地禀报曹操,当曹操知道了自己在整个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以后,将不会有丝毫怀疑自己的忠诚心。至于未能诛灭伏氏满门,那也理由充分啊——是宏辅文士也,其心不忍,故乃手段虚软。真要麾下出一个跟自己一般心狠手辣的家伙,说不定曹操心里还要哆嗦一两下哪。

其次是救下了伏氏满门,既对得起自家良心,也能避免曹操遭致千古唾骂。政治斗争中,一派打倒另一派,本是司空见惯之事,只要没往死里整对方,后世的小清新们未必有精神头揪住不放。

第三是保下了荀彧的性命。话说在原本历史上,荀文若死于五六年之后,导火索就是反对曹操加九锡,而在这条时间线上,曹操加九锡之事提前了,那么按理来说,荀彧一只脚就已经迈进鬼门关啦。尤其此番曹操特意不肯亲自主持处置伏氏,很明显就是为了试探荀彧,就跟某种说法他以“空器”赐彧,迫其自杀是同样的道理。要是没有是勋云山雾罩地一顿胡侃,迫使荀彧去职隐居,这位“郁郁乎文若”还有可能活得下去吗?

荀彧那也是是勋前一世非常佩服甚至近乎于崇拜的汉末名人啊,即便此世因为种种原因而逐渐站在了对立面上。终究同属曹营。算“人民内部矛盾”。他还是不忍心看着荀彧去死——而且还是毫无意义地自尽。“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在美学范畴里说得通,在人道主义范畴中,那可真是屁话中的屁话。

此外还有第四点,那就是迫使荀彧去职,等于极大地削弱了汝颍集团的实力,有利于谯沛集团掌握更大的主动权。虽说代替荀彧担任尚书令的华歆本是平原人。却天然偏向汝颍派,终究他的能量和影响力跟荀彧绝不可同日而语——荀文若是曹操的股肱之臣,华子鱼不过一条忠犬而已。

汝颍派多文吏,而谯沛派的中坚则大都是武夫——倘若没有他是宏辅,以及被他救下性命来的曹去疾,那几乎就是一彻底的武人集团了——世乱乃用武,等到天下平靖,很自然地文吏将掌大权,换言之,汝颍派将会占据压倒性的优势。所以若此时不加以削弱。恐怕再过几年就难得下手的机会啦,那票文吏大多代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则是勋拱寒门上位的契机将会微乎其微。

一举而四得,况且还全是自家的主意,事先没跟关靖商量过,是勋心中难免泛起一丝得意之情。看起来,只要自己肯动脑筋,这官场也并没有那么难混嘛……

不过在折冲官场的同时,是勋还必须照管战场——这回黄巾残党的死灰复燃事出突兀,很难说背后没有隐藏的黑手。正如同他当年骚扰吴会的时候,“吴四姓”与之勾结,暗中煽动各处盗贼纷起,牵制了孙权的兵力一般,若无地方豪强相助,很难解释为啥这回的乱子竟然闹得如此之大,竟然连国衙都攻破了,连国王都给宰了。

不过是勋并没想着深挖其根源,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青、徐是他的基本盘,真要得罪光了四州显族,对他的事业造成的损害必然甚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力破巧,你们不是闹腾吗?我直接给按下去,杀鸡儆猴不就完了?

是勋从都中调取了五百精兵,途径兖州,又搜罗了郡兵三千——新任兖州刺史乃司马朗是也,最近司马家跟是勋走得很近,自然甘心从命。然后才入青州,臧霸臧宣高即率万余海州军前来相合。

是勋跟臧霸曾有过一面之缘,相见唏嘘,回顾往事。随即是勋就说啦,我对军事也就二把刀而已,平定青州之乱,必然全靠臧将军主持。他率领兖州军进入济南,屯驻在历城,然后就不动窝了,自由藏霸领着海州军顶到第一线去。

可是才在历城住下,还没三天,突然有快马从都中而来,呈上关靖的书信,是勋展信而观,不禁大惊失色——“吕布反矣!”

关士起不但为是勋关注朝中动向,在政争方面出谋划策,并且逐渐地去了郭嘉、贾诩在曹操麾下的角色,帮是勋搜集各地情报。如今是勋掌握着一张巨大的情报网,东到海滨,西至关中,北抵辽东,南达吴会,到处都有他秘密安排下的眼线。这么大一张情报网络,当然并非刻意为之——是勋没那功夫,也没那么大野心——而主要来源于他与各地豪族合资的作坊,或者依靠技术转让获得的少量股权。这跟专业的情报系统自然天差地远,但在这个时代,威力也并不亚于曹家校事了。

情报网无形中建成以后,自然需要一人掌总,是勋本来属意于诸葛亮,只可惜那小年轻对此却兴趣缺缺——孔明自然明白情报的巨大作用,但他无意隐藏在黑暗之中,光搞情报汇总和分析。关士起及时接过重任,这家伙虽然在战略方面能力平平,但掌握一张非常粗疏的情报网也已经足够用了。

所以这回关西闹乱子,是勋比正式的军报更早就得着了消息。

其实正经说起来,吕布并没有反,反的是在原本历史上就脑后有反骨的马超马孟起。且说曹操率军西征,以援张鲁,乃命屯兵槐里的马超先发,马超得信,不禁心中忐忑,就此打起了小算盘——老爹已经落曹操手里了,老曹是不是打算把我马家军彻底吞并掉啊,所以才让我顶到前面去当炮灰?我前脚一走,他后脚进入槐里,我根基已失,从此就得彻底仰其鼻息啊。怎么办?要不然反了吧!

在原本的历史上,马超就是这样反的,不过就连熟知史事的是勋也没料到他会故伎……后伎先施。因为原本关西地区除了马家外,还有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总共十部兵马,于是马超从中斡旋,组了个十部同盟,共拒曹操。如今韩遂基本上被吕布给打萎了,缩在金城不敢挪窝,杨秋、李堪等早就被是勋镇抚关中给玩儿残了,你马孟起就算想反,能去联络谁人?你有反叛的实力吗?

所以是勋没跟预言家似的事先警告曹操,要他当心马超,本以为马家就此彻底落到曹家掌握之中,其半独立性地位恐怕还不如臧霸呢——其实在这条时间线上,因为青、徐问题解决得法,臧宣高等“青徐豪霸”的独立性也大大缩水了。可是做梦也想不到,突然间跳出来一个张叔威,促使马超不得不反。

张叔威名猛,乃桓灵时征羌名将张奂之子,是勋牧守幽州的时候,他曾经做过上郡守,不久前被平调为扶风郡守。同时邯郸商代严象为雍州刺史,二人素来不合,于是张猛才一到任,就突然发兵攻杀了邯郸商。邯郸商曾向马超求援,但马超不救,随即张猛即为郡中所攻杀——这时候曹操都已经过了雒阳,接近长安了。

马超本来就害怕被曹操铲除了根基,如今不救邯郸商,这把柄落到了曹操手里,那还有不造反的道理吗?于是他思前想后,竟然单骑前往榆中去见吕布,约同共反。

在原本历史上,马超跟韩遂的说词是:“前钟司隶(钟繇)任超使取将军,关东人不可复信也。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这回他跑去找吕布,那无耻的风采是一样一样的:

“朝廷使将军镇凉州,而今张鲁被难,不使将军救之,反自许派大军来,此明援张鲁,实图将军也,乃知关东人不可复信。今超愿弃父,以将军为父,可共拒曹操也!”

好在吕布跟韩遂不同,一则对朝廷仍然秉持着一定(绝非彻底)的忠义之心,二则实力雄厚,也没有原本历史上韩遂所遭受的压力——曹操真想来打我?那就来吧,他敢动手我就敢把他给揍得满地找牙,WHO怕WHO啊!

所以吕布并没有当场答应马超,还想继续观望形势,可是陈宫坐不住了。吕布跟曹操恩怨纠缠,未必没有相互妥协的余地,他陈公台不同,那跟曹操可是仇深似海啊,好不容易躲到凉州,离曹操远了,怎么,你小子又想跑过来杀我?!

于是陈宫一方面怂恿吕布上书朝廷,说丞相你不必亲自前来,我们帮你解决汉中问题得了,同时暗自调动郝萌、曹性所部,会合马超,屯兵郿县至槐里一线,塞断了曹操西进凉州和南下汉中的通道。

曹操被迫在长安停留了三天,在跟马超解释外加封官许愿,要他让路,全都说不通以后,干脆挥师挺进槐里。城下一战,马超、郝萌大败,退至武功。陈宫这回有说辞啦,急遣快马禀报吕布,说曹操果然是来打咱们的,郝萌欲为曹、马两家解斗,反而遭到攻击,损兵折将。

吕布耳根子软,又最为护短,闻报大怒,不及细查,当即就放弃了正面的韩遂,调动各路兵马齐入雍州,来跟曹操见仗。事态发展到这一步,曹操始料未及啊,只好一方面遣贾诩前去相劝,一方面抽调河东、冯翊等周边屯军,严阵以待,做好打大仗的准备。

是勋得到情报,当场就蹿了,心说马超是反骨崽,陈宫是搅屎棍,好好的统一之势就这么着被你们俩生给毁了呀!(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关中之战

济南国内的战事进展得挺顺利,臧霸仅仅用了七天的时间即复夺东平陵,斩杀敌酋司马俱,另一名黄巾魁首徐和被迫率领残部东向乐安流蹿。在此期间,济南王子刘开在几名亲信侍卫的保护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逃入历城,求见是勋。是勋乃上奏朝廷,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