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魏文魁-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嘶谱妫蛔钪昭A正平就死在了黄祖手下。可有一点,他不是一见黄祖就被杀的,终究那大老粗也想装文化人,就不愿意真收拾了个狂士,给自己脸上抹黑。袮衡要不是三天两头地给黄祖找不痛快,估计还能在江夏多活个好几年呢。

我这回去冀州呢,就光见袁绍他们一面。我就不信这一面的杀伤力比祢正平好多天都强。再说了,我好歹还挂着个外州属吏的官身,只要别当面把袁绍骂狠了,他应该不会杀我。

所以是勋今天就苦心打扮,打算扮一回狂士啦。狂士的仪态好说,只要跟陈登学那四十五度仰望星空的feel就得,可是狂士的衣着该怎么搭配呢?是勋原本是打算“羽扇纶巾”,学足戏台上过江东游说孙权的诸葛亮的,但问题是他想来想去。就根本想不出来这“纶巾”究竟是啥玩意儿了。

按照传统的说法,“纶巾”又名“诸葛巾”,因为诸葛亮开始戴,就此流传开来。也就是说。如今诸葛孔明还是个小屁孩子,所以纶巾就压根儿还没发明出来。当然啦,传说归传说。对于纶巾,历代还有很多种说法。只是是勋来到了这一世以后,就根本没听说过有这玩意儿——或许有。但此时还并不叫“纶巾”之名。

所以他琢磨来去,反正是“巾”嘛,老子戴别的巾,应该也差不离吧。那么啥样的头巾最显风流潇洒,最得狂士神韵呢?他想来想去,唉,后世的“浩然巾”,咱可以预先发明出来啊!

所谓“浩然巾”,据说是从唐代大诗人孟浩然那儿流传下来的装束,用一整幅白巾裹着发髻,巾尾搭下来,遮住整个后脑,小风一吹,飘啊飘的,就显得那么的倜傥不群——行,就它了!

所以,最终就形成了如今荀谌所见的这一整套奇装异服。

荀谌跟是勋同车出了邺城,一路上低垂着头,紧闭着嘴巴,啥话都不说。他倒不是跟是勋闹什么意见,也不是遵守承诺——是勋要他“似无所见闻可也”,那也不是要他装哑巴——而是身边儿站这么一奇装异服的货,一路上招来了超高的回头率,荀友若多少有点儿脸上挂不住。

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那是在邺城之南,濒临漳水,引水为池,然后在池畔建盖了大片的建筑物。其中一间房子大概有三四百个平方,一半儿以立木架在水面上,四面开窗,饰以轻绡,风来如层云飘荡一般——这类建筑有个专有名词,叫做“榭”。是勋瞧着此刻榭内影影绰绰的,已经坐了不少人了,心说估计袁绍就打算跟这儿见我呢。

二人下得车来,荀谌在前引领,果然直奔水榭而去。到了门口,他终于再也忍不住了,第一次开口说话,低声嘱咐道:“宏辅你自可狂诞放纵,但切莫激怒了我家主公,以惹杀身之祸。”是勋微微点头,心说好朋友,你放心,“不作死就不会死”,这点儿我心里有数啊。

两人脱了鞋,一前一后进入榭内。果然其中分左右两排,是坐满了人啊,一见是勋这种打扮,就全都吃了一惊。荀谌就当没看到众人的眼光,腆着脸逐一给是勋介绍。

果然沮授缺了席,并未前来,到场的诸人包括:颍川郭图郭公则、辛评辛仲治、辛毗辛佐治、淳于琼淳于仲简,南阳许攸许子远、逄纪逄元图,魏郡审配审正南,钜鹿田丰田元皓,安平牵招牵子经,代郡韩珩韩子佩,广陵臧洪臧子源……这些是都在史书上留下过名字的,更多没名没姓的,是勋就懒得去记他们啦。

可是还都没有介绍完,见过礼呢,先就有人抢着发难了:“是先生此来,为踏青乎,为冶游乎?如此装扮,太也无礼!”是勋微皱眉头,瞟了那人一眼,旁边荀谌赶紧给介绍:“此乃魏郡从事、泰山孟岱孟公岳是也。”(未完待续。。)

第二十七章、澄清吏治

孟岱这个人,倒还不是彻底的没名儿,史书上记过他一笔,说是在官渡大战以后,因为审配的两个儿子都被曹军俘虏,所以他就跑袁绍面前进审配的谗言,让袁绍把守备邺城的重任移交给他了。

一般人读史,容易忽略过这一段去——反正袁家谋士们互相攻讦,已经是普遍现象,大家伙儿都司空见惯了。但是是勋对这段有印象,关键不在孟岱的谗言,而在于袁绍转过脸来询问群臣,孟岱说的有没有道理,是不是该防着点儿审配。结果郭图、辛评都赞成孟岱,只有逄纪为审配说了几句好话。

这个小插曲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打从起兵就跟着袁绍的逄纪和冀州土著代表审配原本是不合的,从此就开始勾结到了一起,而元从派的另两名大将郭图、辛评则结党与他们相争。最终这两个集团之间的斗争就引发了袁绍死后袁家班的分裂,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开始兄弟阋墙。

因为研究过这段历史,所以是勋不期然地就记住了孟岱这个名字——当然啦,他是什么出身,字叫什么,那在史书上根本就毫无所载,今天见了面才听说。虽然史书上只有这么寥寥一笔,但是勋本能地认定这位孟公岳先生不是好东西,既然如此,对方又先跳出来发难,自己当然不能摆什么好脸色看啦。

于是他把脑袋一昂,摆足了四十五度仰望星空的feel,正眼都不去瞧孟岱。大大咧咧地回复道:“今日群贤毕集,难道不是来郊游的么?若袁将军于公廨之内召见是某。自然冠服相见,既在这水榭之上。见是私见,礼为私礼,如何倒不能穿着私服呢?倒是诸君个个冠带辉煌,如对大宾——想来不是为见是某,是某搅扰了,就此告辞吧。”

你们一个个穿得人五人六的,好象有公事要谈,可是老子只是跑冀州来跟你们随便见上一面哪,就不想跟你们谈啥公事。可见其中有所误会。那好,咱们bye bye,改日再会。

说着话,是勋转过身就想走——这不是装样子,他是真想就此闪人,省得还要多费唇舌,浪费口水,要是冀州群臣就此放他离开,那是再好不过。

荀谌伸手想拦。可是又突然想起自己答应过是勋的,今天不管是勋有什么莫名其妙的言行,自己都当没瞧见,没听见。所以多少有点儿犹豫,又有点儿尴尬。好在马上有人站出来打圆场了——

上座一位伟丈夫站起身来,把手一拱:“是先生且慢——君为兖州从事。远来是客,故我等以宾礼相见。虽云客随主便。但主人亦当从宾之喜,使有如归之安。我等不轻看是先生之所穿着。也请是先生勿因我等的冠带而有所拘束。请坐,请坐。”

他既然都这么说了,是勋也就不好意思掉头就走。当下望向那人,拱手致意,对方自报姓名说:“区区广陵臧洪。”

哦哦,原来你便是一代烈士臧子源啊,是勋心说,老子无意间救下了你丫的性命,你知道不知道?

按照原本的历史,吕布袭取兖州,跟曹操打了大半年的时光,袁绍也趁机伸手,表臧洪为东郡太守,率军占据了东武阳。后来吕布败退,曹操把张邈的兄弟张超团团围困在雍丘城内,臧洪本是张超的旧吏,就向袁绍请兵,要去援救故主。可是这个时候,袁、曹再怎么私底下互相踢脚,表面上还算和睦,袁绍当然不可能发兵啦,臧洪就此跟袁家决裂。袁绍派兵围攻东武阳一年多的时间,最终城破,臧洪死难。

可是在这条时间线上,曹操一开始就压着吕布打,袁绍既没有机会插手兖州事务,张超也没机会跑陈留郡的雍丘去守孤城,所以臧洪无意中就避过了这一场大难。

关于臧洪之所为,后人有所评价,说你心怀故主是挺义气,但背反今主乃为不忠,你自己想去救张超大家都可以理解,拉上一城的人陪葬就是不仁,真是其情可悯,其行却不可恕。是勋持有同样的看法,所以他也不怎么想给臧洪好脸色——这种只讲究私恩私义,沽名钓誉,不顾老百姓死活的传统士大夫最可厌了——脑袋依旧昂着,不肯低下来正面这位臧子源。

“原来是臧先生,”是勋就说啦,“勋闻昔日董卓谋篡,臧先生时为广陵张太守之功曹,首义说张太守起兵讨逆,未知有诸?”

这是臧洪最得意的往事,他当即微笑着回答:“确有其事,虽然,不敢当‘首义’二字也。”

是勋开始掰着手指头算:“广陵太守张超、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歃血为盟,共讨国贼——惜乎皆不敢为先者也,却推一功曹为盟主,堪为士林所笑。若非袁将军出,只此乌合之众,未知能损董贼一毫毛否?”

俩刺史、仨太守,起兵讨伐董卓,可是谁都不敢当盟主,倒把个小小的郡功曹给推出来,这事儿难道不可笑吗?其实所谓的“诸侯讨董”,除了曹操、孙坚和鲍信以外,大家伙儿都只想借此割据称雄而已,没谁真有决心打败董卓,其间的可笑事儿多了去啦。臧洪做第一任盟主就可笑;后来群雄聚会酸枣,整天饮酒作乐,不思进取是第二可笑;还有一个冀州刺史韩馥,问群臣说咱们该帮姓袁的还是该帮姓董的,从事刘子惠先是大义凛然地说起兵是为国家,说什么姓袁姓董,但接着就缩,说枪打出头鸟,咱先瞧瞧别州的风向再决定动不动——真是十足的可笑加三分。

是勋前一世就曾经在论坛上喷过这些汉末的可笑事儿,如今见着其中一桩可笑的正主儿了,那还有不当面啐上一口的道理吗?

虽然他主要是啐那俩刺史、仨太守。貌似没直接骂臧洪,可是潜台词是个人就能听得出来——就这么不靠谱的起兵。参与者都应该感到惭愧,你这个笑话中的盟主。又有啥可得意的呢?

果然臧洪听得此言,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好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荀谌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心说虽然我对你有过承诺,而且事先也瞒着你给几位老朋友打过预防针,但你要始终是这态度,恐怕会连累到介绍你前来的我啊。到时候是你是可以一甩袖子闪人了,我可还要在冀州呆下去的呀,怎么可能不遭人恨?罢了罢了。我不能再装瞧不见了,当下一抬手:“宏辅先勿说笑,坐下再叙话吧。”

是勋横了他一眼,心说想靠“说笑”二字蒙混过关啊,世上哪有如此简单之事?你面子上下不来是吧?那正好,要是能够逼得你离了冀州,去投你家四弟,那正中老子的下怀。可是荀谌既然开了口,他也就不好再杵着啦。当下在一处空着的客位屈膝坐下。

才刚坐定,对面一人把腰一挺,拱手致意:“是先生,区区韩珩。有一事不明,倒要请教。”

好啊好啊,这就开始了啊。是勋心说你们有啥不明白的全都说出来吧。老子今天就一一给你们驳了。ebaby,你来问我是否欲效苏秦、张仪来摇唇鼓舌。来问我治何经典,来骂我定为儒者所笑吧。

可是谁料想韩珩一开口竟然是:“既然是先生今日故着白衣。不穿公服,如郊游而来,自可抛却俗务,坦言其志。未知是先生之志何也?”

啊呀,是勋心说,这问题倒挺尖锐。

他一心想仿效演义上的诸葛孔明来舌战群儒的,多少有点儿一脚踩空的感觉。转念想想也是,舌战群儒虽然是经典桥段,终究为小说家言,为了抬高诸葛亮,就把江东文臣尽量往低里贬,不但让严畯、薛综之类的学问家肆意开口,还把步骘、虞翻之类名臣描写得挺无知,作为谋士领袖的张纮、秦松则压根儿就没有出场。如今是勋到邺城来,所面会的冀州群臣大多是乱世中的豪雄,是一心帮着袁绍打天下的,谁会来问你治何经典啊?真当这是游园会哪?

韩珩字子佩,后来官至幽州别驾,当其上官焦触降曹以后,他以深受袁氏父子大恩为理由,就此辞官隐居去了。这人一开口就问是勋的志向,那是一种试探,先瞧瞧你有什么理想,有什么欲望,然后再好对症下药。是勋明白啊,我要说想升官发财,或者说想安定天下、复兴汉室啥的,你们肯定就会吹嘘说袁老大这儿条件更好——嘿,老子又怎能被你等给料中了?

于是他把扇子轻摇,面露哀戚之色,缓缓地说道:“如今宇内丧乱,汉室凌替,权奸跋扈于上,群盗隳突乎下者,究其根本,皆因吏治不清也。孝桓皇帝以来,士人各结党与,专慕虚名而不践实务,甚至勾连豪强,鱼肉百姓。此弊不除,虽拥百万兵甲,终不能安此天下也,虽愈强而其亡愈速——勋之志,即澄清吏治,惩其贪蠹,而非徒以兵强为恃也。”

他这话跟当初在襄贲县跟刘备、简雍所说的,差不多是同一个意思。要说这年月哪儿的吏治最清明,那非兖州莫属啊,袁绍手底下不是没有能人,但大多在有能为的同时,还是彻底的蠹虫,贪赃枉法,无所不为。是勋心说我这话摆出来了,看你韩子佩还有何可说,是不是敢腆着脸吹嘘你冀州没有贪官污吏,许攸、审配他们全都老老实实奉公守法。

果然韩珩听了这话,只好讪讪地一笑:“真宏图大志也,韩某佩服。”可是是勋没想到,突然间又有人开口:“既然如此,是先生何不到我冀州来呢?我主袁将军明察秋毫,麾下群贤皆清廉方正者也,得之为友,岂非至乐乎?”

我靠!是勋心说公然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么不要脸,这究竟是谁啊?(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邺下舌战

是勋觉得自己就挺不要脸的,但也只敢不要在暗处,这大庭广众之下如此不要脸,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当下注目望去,只见此人四十多岁年纪,青面长须,穿着一身笔挺的公服,列班还在韩珩之前。对方看到他望过来,急忙拱手行礼,自报姓名:“不才耿包,现居主簿之职。”

我靠原来你丫就是耿包,我知道你!这家伙也在史书上露过一脸,只是露得非常不光彩——大概在官渡之前不久吧,这位耿主簿公然宣称汉祚已终,袁氏当兴,竟然奉劝袁绍称帝。袁绍把提案交给群臣商量,遭到一致的反对,于是为了表明自己并没有野心,他就干脆把耿包给宰了。

一个人有野心很正常,想把自己主子抬上皇帝宝座,自己当开国功臣,也很正常——后来曹家这路货色还少吗?只可惜时机不对,这时候袁绍十分天下还不足其三,虽然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势力,可也还没到改朝换代的时候。跟在时局后头亦步亦趋,那是庸人,领先时局一步才是高才,领先时局十步,那……那他喵的就是作死!难道沮授、郭图、田丰、审配他们就都是大汉忠臣吗?就没想着袁绍再更进一步吗?这票智谋之士都不肯开口,就他耿主簿喜孜孜地当了出头鸟,要不被一枪崩下来,那才叫老天爷不长眼哪。

对于这路货色,是勋都懒得跟他多话,当下把脖子一梗,干脆吟起诗来了:“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这是《诗经?啵纾肯嗍蟆肥牡诙危渲小爸埂蓖ā俺堋保氤砂谆熬褪牵嚎茨抢鲜笥醒莱荩腥瞬恢埽鋈思热徊恢埽钭挪凰来问保浚

谁想到那耿包还敢反唇相讥,开口就把这首诗第三段给吟出来了:“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那意思是:看那老鼠有身体,偏偏有人不懂礼,做人既然不懂礼,何不赶紧去嗝儿屁?!

“哈哈哈哈,”是勋不禁仰天大笑,环视众人,“冀州果然多贤士也,勋今日大开眼界!”

他这句反话一说,当即就有不少的人对耿包是怒目而视啊——当然也有例外。比方说许攸。自家事情自家知,许攸贪婪放纵。这在冀州已经是尽人皆知的秘密了,是勋刚才那段话,几乎就是指着他的鼻子在骂,恨得他牙痒痒的,那耿包再怎么无耻,也算是给自己解了围不是吗?所以许攸就站出来投桃报李,也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