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武夫-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江浦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漕舟云集,市井稠密,漕船帆樯衔尾,绵延数里,“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的石码头,每届漕运,“帆樯如林,百货山积”。舳舫蔽水,络绎不绝,天下商贾乘船云集清江浦,“南艘鳞集,商有兴贩之便”,“四方百货,信于往时”。

赵进在徐州设置盐市,吸引四方客商前来贸易,渐渐形成了几个集市,让何家庄那附近看着兴旺无比,可这个比起清江浦因为漕运枢纽集合的天下商贾来说,那就是萤火与日月的差距了。

论起繁华富庶来,江南苏州、常州、松江这几处自然天下闻名,可江北的扬州靠着食盐和交通之利,丝毫不逊色,这清江浦也是如此,靠着这漕运枢纽中心,以及天下粮仓中转的便利,比起扬州和江南各处,不弱半分。

按照户部的规矩“令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粮百五十万石于淮安仓,苏、松、宁、池、卢、安、广德民运粮二百七十四万石于徐州仓”,等运河自徐州移向邳州,隅头镇上又没有那么大的存储能力,这徐州仓存粮也就改向淮安仓。

淮安仓就是位于清江浦,在官方名册上的名字叫做常盈仓,尽管年年万船转运,可仓中储存的粮食,常年不下百万石。

这样重要的转运枢纽,这样巨大的粮仓,更不用说,大明还在清江浦设有榷关税卡,收取赋税,漕运、粮食、税银,这几项都是户部的命根子营生,自然要设有官员专管,户部云南司分司就设在清江浦,别处分司不过是一名七品主事,这里却要放个从五品的员外郎。

更有趣的是,清江浦人口已经接近六十万,差不多占到整个淮安府人口的五分之三,这么巨大的城市,在官方的名义上,只是淮安府府城山阳县范围内的一处集市,这里最多设置了一位巡检和几位小吏,却没有官员名义上管辖。

山阳县令不过七品,即便是四品的淮安知府对户部来的员外郎也没有管辖之权,这么下来,这位员外郎实际上是清江浦的管辖官员。

在漕运和粮仓上有权有好处,又有漕丁和库兵两支武力也可以驱策,这位员外郎也算得上有权有钱有兵,有这样几项,自然就成了这清江浦的主宰,当然,清江浦本地的商会、行会和帮会是统计阶级的另一部分,大家共同管理着这江北第二繁华之地。

有明一代,都是以京官为贵,尽管在这清江浦做一任好处多多,威风八面,但那些追求上进的清流文士依旧不愿意来这边,能过来的都是年纪大了上进无望的,这些人不求什么官声,自然做事没什么顾忌,白的黑的,从来不在乎什么。

不提这位户部分司的员外郎,清江浦的腊月正月是一年里最清闲的时候,漕运畅通的时候不必说,运河不方便通航的时候,往往要修缮仓库,翻晒存粮,还要核对账目,同样是忙碌不停,也就是到了腊月,大家才有得闲。

富贵人家饮宴相聚,穷人家竭尽所能也要度过年关,停留在此的漕丁们去往各处寻欢作乐,库兵们则是购置年货,上下打点,能管着这大粮仓,进进出出不知道能捞到多少好处,一定得保证来年留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也要为了来年忙碌,南人不擅车马,清江浦这近万大车和车夫都是河南、山东那边,还有徐州和邳州那边的,这些车马的意义不比漕船漕丁要差,大量民间商旅货物就是依靠他们去往北地各处。

从南边汇聚到清江浦的行商旅人千千万万,这么多人,这么多货,如果任由这些大车和车夫自行招揽,肯定要拥堵异常,混乱那就更不必说了。

除了这些,还有漕运上克扣下来的不少粮食,这些粮食除了水运之外,也要通过大车送往水路不通的各处,这一类生意,更要有人运筹运作。

第540章大车帮

这么多年下来,清江浦早就行成了规矩,所有车马的活计一概由七家牙行分派,牙行自己没有车马车夫,在清江浦附近讨活的车夫们去牙行里挂个名字,然后由牙行分配,脚钱收入大家按照比例分配。

牙行们做的还算公道,不然活计就让别家抢走了,不过也有大概的范围划分,分派区域和去向,两家最大的商号,一个是通北号,这个和漕运同一方向,去往山东和北直隶,一个是中原行,这个是去往河南,另外一个是徐凤祥,这个是走徐州凤阳一片,陆路也就是这几片地方,其余几家或者接专门的生意,比如说江南几个做丝绸棉布的大商号专用某家,还有是去往南直隶江北其余府州县,也有承接零碎活计,专门针对行人的。

这个不用想就能知道,能接通北和中原两家的活,自然是赚得多,一次跑几个月,一年几趟也就足实了,徐凤祥胜在轻松,可以多跑几次,至于其他家那边就属于做比不做强,总算有活计养活自己和车马。

近万辆大车,近万名车夫,除却那些大商号以及方方面面直属的,剩下的也有几千,这么多大车,谁不想去接那些钱足好做的活。

通北号和中原行两处,一次出车最少十几辆,路上有武师护着,沿途的州府卡子也都打点周全,去的时候脚钱先支三成,送到了目的地之后,回来还能安排活计,脚钱结算的也是及时,这样的自然好做,跑上几年就能置办一辆新车,至于这徐凤祥的,路程近好走,跑完一次可以回来多接活计,运气好去徐州,若能捎带几坛汉井名酒回去,这一趟就赚得多了。

至于去他地方,好运气的接那些大大商户的生意,运气不好的就只能接那些零碎活,带着货穿州过府的走,路不好不说,还有个河沟溪流的拦着,过去麻烦不少,沿路也谈不上打点之类,遇到匪盗响马只能自认倒霉,有时候还要被沿途的百姓讹诈,更麻烦的是,牙行本身就会坑人讹人,稍不留神,牲口和大车就不是自家的了。

赶车拉货,眼前的财货自然不能这么放过去,运粮食的一次下来总得克扣个几十上百斤的,其他货物也免不了雁过拔毛,但偶尔一次两次还好,事情做得多了,货主和收货的发觉,直接找到了牙行那边,牙行在官面和江湖上都有人脉,狠狠教训几个之后,大家都收敛了很多,但也没办法在这上面贴补了,人是正当,可日子变得难熬。

大家都想要好的生意,坏的生意没人做,自然要争,开始时候不过是身强力壮的占先,到后来却有了按照地域划分的几个大帮,这就是所谓的“大车帮”,厮杀争胜之后,垄断在通北号、中原行以及徐凤祥几家牙行的挂号权利。

开始时这等车夫们的行会不过是求个占先公道,可几百上千人结成一伙,自然就不满于仅仅占先求个公道,牙行也没办法做什么手脚,四家较小的牙行做不下去了,活计都朝着通北号、中原行和徐凤祥三家集合,实力膨胀起来的牙行和各自抱团的车夫帮会们形成了新的平衡。

大车帮会经过厮杀吞并之后剩下两帮,一伙是山东帮,一伙是河南帮,山东那边主要是青州人,河南那边则是汝宁和归德过来的人,这两帮承接三家牙行和其他商货的运输,不是这两帮内的车夫就会活的很难。

牙行抽成这个倒是天经地义,可如果不是山东、河南两帮中人,这拉脚运货的车钱还要给这两帮一份,这么算下来,即便接到了通北号和中原行的好活,也不过将将能糊口,甚至连这车钱都被克扣,被驱使着白干活,当然,山东、河南这两帮的底层帮众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也就是拉脚做活钱拿得足些及时些。

只是原来是赶车的车夫手脚不干净,现在是大车帮手脚不干净了,有时候小货主的货物,经常是半路不见,不过小货主往往跟着车走,少不得要人财两失……

山东和河南两帮,两家各有几千帮众,任谁有了几千帮众都是势大气粗,不会只安稳于从牙行这边接活,在清江浦外围的部分客栈、赌坊和娼寮,都要给这两帮缴纳份子钱,不然生意就做不下去。

两帮的高层在这清江浦也成了江湖市井中的头面人物,中层的把头之流也过得肥实富足,有个威风气派,下面的帮众也就是能勉强吃饱,在外面不被人欺负,帮内欺负那就说不得了。

至于外面的那些不在帮中的车夫脚夫们,那日子就辛苦的很了,整日里受气被欺负不说,还赚不到什么钱,一不小心大车和牲口就被人夺了,倾家荡产,流落街头或者自行了断。

有大帮会,零散被欺压的车夫也要抱团,有河南和山东两帮霸占着,除了这两省过来投奔的会被接纳,外省来的已经渐渐绝迹,也只有南直隶这边的人仗着本乡本土的优势过来做事,南直隶江北处也有不少区域是水网纵横,车马行动不便,所以来到清江浦这边的本地车夫只来自三处,凤阳府北部、淮安府西北、还有徐州,说白了就是徐州加上相邻府州的区域。

他们本乡本土,地面上又熟悉,要价也低,几家牙行,特别是徐凤祥这边,都喜欢用这些车夫。

只是这么一来,就触碰了河南和山东两大帮的利益,直接放出风声,谁敢给这些人运货拉脚的活做,那就出不了清江浦。

放出这话来大牙行立刻停了这些散户们的生意,个别不知道的,图便宜的把货给了这些散户车夫装运,车一出清江浦,在路上就被人围住,车直接给掀翻了,货物散落满地,车夫也是被打。

日子艰难,可为了养家糊口也要做活,有人偷偷摸摸的接活,但那两个大帮耳目众多,清江浦出去的道路就这么几条,想要堵住还是很容易,几次之后,有人的大车被推到路边点火烧了,牲口也是就地宰杀……

这就是彻底绝人活路了,一直忍气吞声的散户车夫们再也忍受不住,要豁出去拼了,先去报官,可山阳县对城外的事情根本懒得理会,户部分司又不管地方上的治安,至于商会、行会之流,本就和两个大车帮沆瀣一气,袒护还来不及,又怎么会过问。

冬日时节,清江浦水上的营生停了,可汇聚在这边的货物需要用车马送到各省各处,一来是年货,二来则是为来年备货,正月里清江浦也要过年清闲的。

可在这个时候,烧车杀马打人却变本加厉了,散户车夫一文钱赚不到不说,养家吃饭的家什也要全被毁了,有人寻了短见,更多的人灰心丧气的回乡,也有人忍不下这口气,抱团自保,准备和河南、山东的大车帮拼了。

当年这两家大车帮起家也是和人火并,一场场打赢了才有今天,散户车夫们抱团之后也是邀斗,大家打一场分出个胜负来,给以后定下个规矩。

清江浦西边晒金场,对于清江浦这等寸土寸金的地方来说,难得有这么一块空场,方圆百亩大小,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不过这边也只有此时才空旷,运河一开,这里就堆满了各处汇集的大宗货物,车马川流不息。

在空场的西边,有百余名汉子聚集,他们手里拿着齐人高的大棍,穿着破烂的棉袄皮袍,紧张的盯着远处。

站在这队人头里的是一名三十多岁的汉子,这汉子脸色蜡黄,胡须稀疏,脸上有几道疤痕,看着神色颇为坚毅,他身上的羊皮袄毛秃了不少,一根绳系在腰间,头上扣着个带护耳的毡帽,久在清江浦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这是赶大车的车夫装扮。

这名汉子中等身材,若放在人群中并不怎么起眼,可明显是首领的样子,在这百余人里,也就是他还算坚定,其他人看着都有些慌张,不住的朝东边看。

“大刚,河南和山东两帮加起来过万,咱们才这么点人,打不过啊!”在这汉子身后一个四十出头的瘦削中年说道,语气里很是紧张。

那汉子露出个僵硬的笑容,闷声说道:“他们两帮人加起来也就是不过五千,又有不少老实干活的,能一家拉出来五百人就不错了,这五百人还要看守那些场面,还要彼此提防着,能来咱们这边两三百就不错了,再说了,这两三百人平时享福多了,那还敢拼命,那里比得上咱们这一百多人,都是一条心!”

那瘦削中年低声念叨了句“那两家加起来也得有六七百……”

“老汪说得没错,那帮人都是欺软怕硬的孬种,咱们这次就要把他们打服了,南直这片地方还是要咱们南直的说了算!”站在汪大刚右侧的一名年轻壮汉粗声说道。

第541章私斗

汪大刚只是点点头,对那壮汉说:“小乌,你去那边看看,让大伙稳住些。”

被叫做“小乌。”的那个汉子点点头,兴冲冲的过去了,这小乌一走,先前说话那瘦削中年凑过去说道:“老汪,咱们打不过的。”

“我知道打不过,可也要打,不闹出个鱼死网破的架势来,以后咱们就没办法在这里活了,大伙弄这辆大车是为了活的好点,很多人还背着债……”

“……糊涂啊,当时听人讲这清江浦处处黄金,过来就能发财,谁能想到这个样子。”

那瘦削中年感慨了句,突然间压低声音说道:“大刚,让大伙都带着铁器,等下真拼了也不会亏。”

汪大刚苦笑着摇头说道:“张老哥,这清江浦哪有偏着咱们的,拿这个车杠动手,不见血还好说,一旦拿了刀斧……”

他这边话还没说完,就听到有人喊:“来了!”

喊话的声音不小,语气却在颤抖,大家顺着方向看过去,发现几百号人出现在这空场的东边,正大步赶过来。

汪大刚身后的人群一片骚动,汪大刚回头看了眼,举起手中的木棍大声说道:“老少兄弟,咱们在这清江浦赚个辛苦钱,卖力气把式吃饭,得罪谁碍着谁了,可这帮狼心狗肺的杂种不让,打咱们的人,烧咱们的车,咱们能不能忍!”

本来汪大刚身后的这伙人看到对方人多势众,都有些心怯气短,但听到汪大刚这番话,一个个都是怒吼起来。

“老少兄弟们,泥人也有三分土性,咱们徐州凤阳淮安的汉子什么时候孬种过,跟他们拼了!”汪大刚继续大喊,人人乱叫,跟着汪大刚向前迎去。

相比于穿着破烂的散户车夫们,东边来的这帮人则是齐整许多,棉衣皮袍都像个样子,为首的几排看着也是车杠粗棍,大车车夫们开打,自然要用车上的东西。

“哎呀,这些蛮子居然还有胆子来!”有人在对面怪叫一声,随即人群中爆发出哄笑。

更有人大喊道:“先爷给你们开出一条路走,这是多大的恩德,你们这帮杂碎居然还不知道好歹,还要约地开打,当真没有良心!”

“跟这伙蛮子费什么话,直接打跑了算完,还得回家准备过年呢!”又有人不耐烦的说道。

你一言我一语,态度各异,却根本不在乎散户车夫这百余人,更能看到在人群中有十几个穿着密排扣紧身袍服,武师装束的汉子,行动举止,看着明显和他人不同,应该是大车帮的精英人手了。

汪大刚深吸了口气,在那里大喊说道:“张运先要买我们车马,却不给现钱,说是用工钱垫付,这是让我们大伙给他做牛做马,咱们为了活的好些来这清江浦,却不是来这边做牛马的!”

这话触动心事,散户车夫汉子们又是怒吼,脚步加快,双方越来越接近,东边过来的大车帮为首一名大汉朝着地上吐了口吐沫,满是不屑的说道:“清江浦这片局面是帮里前面几代出生入死打下来的,你们这些外路的蛮子就该做牛马!”

“先爷说了,答应他老人家的条件,今天就给你们一条路走,不然就别怪大家下手无情了!”又有人大吼道。

“跟他们拼了!”回答他的是那汪大刚的大吼。

大吼一声,脚步加快,散户车夫们这百余名汉子手持大棍快步冲上,大车帮那边也是怒吼连声,呐喊着迎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