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武夫-第6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这句,看那男人还要说话,谢玉珑笑着转移了话题:“今日是杭州那边冬笋新到,妾身安排宋妈买些冬笋,买一只新杀的母鸡,今晚给公子做冬笋鸡汤,这道菜公子在别处也吃过,可妾身做得却不同。”

“你的厨艺的确了得,比得上那些贵人家的厨子了。”

男人手里有几张纸,他在手里仔细的撕碎,然后放到炭炉上烧掉,等到这几张纸都烧成灰之后,男人盯着炭火发了会呆,然后开口说道:“等我回到京师,让他们把这个园子送给你,守着这里也能过好日子了,你父亲的案子,我回去后也会问问……”

谢玉珑低下头,用手指轻揉眼角,抬头起来的时候,脸上淡然微笑:“妾身多谢公子了。”

“我走后,你不要和外人说我来过,他日若有缘,或许还能再见,但差不多见不到了。”男人低着头说道。

谢玉珑点点头,这次却没说话,男人抬起头,看着谢玉珑的脸,柔声说道:“你冰雪聪明,也能看出猜出我的根底,咱们没缘分的,遇到你是我的幸运,这就很好了。”

“公子……”谢玉珑脸上的微笑已经有些僵住,声音在颤抖。

男人刚要说话,却反应过来一件事,闷声开口问道:“那宋妈还没回来吗?”

说起这个,谢玉珑也觉得奇怪,开口说道:“宋妈是乘坐马车去的城内,就算下雪也该回来了。”

男人神情转冷,谢玉珑在那里扬声喊道:“绿萝,绿萝……”

连喊了几声都没有人回应,谢玉珑有些慌张了,纳闷的说道:“妾身让绿萝不要打搅,但她该在隔壁厢房等着的,这么喊能听到的。”

绿萝是谢玉珑的贴身丫鬟,随时跟在身旁的,只不过谢玉珑和这个男人相处的时候,不愿意边上有什么人打搅,这才去偏房那边等候召唤。

“不要喊了,我出去看看。”男人沉声说了句,谢玉珑刚要说自己出去看,却发现男人将身上的饰物零碎什么的都是解下,还将袍服扎起,然后将放在榻边的长剑拿在手中,迈步向外走去。

士人佩剑本是定规,很多书生的佩剑连刃都没开,做个装点罢了,可谢玉珑却知道男人的剑不是装饰,谢玉珑对气味很敏感,能闻出那剑上的淡淡血腥,更不要说男人每日都要打磨保养,还要在院子里习练。

男人抿了口蜜姜生茶,持剑起身向外走去,谢玉珑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看着男人走过,谢玉珑突然间有种感觉,男人再也回不来了,要是知情识趣,这个时候不该开口说什么,可她还是忍不住颤声问道:“郎君,此去无归,没什么话和妾身交待吗?”

“郎君。”这个称呼让男人身体停顿了下,闷声说道:“萍水相逢,没什么可交待的,你不要担心害怕,他们不会为难你的。”

说话间,男人经过女子的身旁,谢玉珑听着男人嘴里低声念叨着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她听得很清楚。

听到这两句诗的谢玉珑捂住了脸,她再也控制不住眼泪流淌,男人心里有她或者没有她,谢玉珑不清楚,但她知道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男人推门出了屋子,雪花不大,纷纷扬扬的飘落,院子里面站着几个身穿劲装的人,手持兵器站在四方,看他出来,却没有攻过来,只是抬手示意他朝一个方向去。

“真是轻佻。”男人不屑的说了句,深吸口气,大步向那边走去。

雪花飘下,微风吹拂,碧漪园中的竹林晃动,这雪景极美,不过每隔几步就有披甲武人手持兵器肃立,高处有弓手,竹林中还有人拿着短兵游荡,这未免有些煞风景。

男人脸上无惊无惧,嘴角有淡淡笑意,就这么在示意下一步步走向园外。

碧漪园门外有好大一片被竹林圈起的空地,这是方便城内的车马抬轿停放的地方,男人走出碧漪园正门的时候,却看到外面已经有马步二百余人严阵以待,再看周围,整个园子都已经被人团团围住。

在那二百余人的大队前站着几个人,一名中年看到这男人出来,却是笑着说道:“哟,居然是匡明匡公公来了,居然要司礼监办事得力的红人过来主持,济宁地方上真是有光彩。”

说完这个,那中年转身对坐在马扎上的魁梧大汉介绍说道:“这位是司礼监管着经厂的匡太监,是魏忠贤手底下第一得用的心腹,虽说管着刊印,可实际上等若是魏忠贤的师爷,到处都能伸手,都能跑的,真真的文武双全。”

“马佥事好久不见,在这边可做上都堂了?”那喊出底细的那位匡明微笑着反问。

被当面直刺短处,马冲昊没有丝毫的怒意,只在那里笑着回答:“这边规矩严,现在还到不了那个位置。”

匡明哈哈一笑,抽剑出鞘,把剑鞘丢在一边,摆了个架势,朗声说道:“都到这了这般地步,还废话那么多作甚,活捉咱家不可能,上吧!”

在这时候,坐在马扎上的那魁梧大汉缓缓站起,这大汉浑身包裹在铁甲中,站起来的时候铠甲结构碰撞,咔咔作响。

这披甲壮汉站起后,差不多比场中诸人都高出半个头去,加上穿着板甲,显得威猛异常,看在那匡明眼中,就好似魔神一般。

“从济宁到清江浦,这一切的谋划,你做得很好,我来斩你!”

“这是我们赵字营的二爷陈昇。”马冲昊在旁边笑着介绍说道,那边陈昇已经将刀鞘丢下,双手拿着长刀向前走来。

陈昇身材高壮,加上披挂重甲,手持长刀,这么大踏步走来,极有压迫感觉,那边匡明收了笑容,叹了口气,自言自语说道:“大明有难了。”

匡明挥剑迎上……

天启三年腊月二十七,赵字营满城大索,与城外斩杀贼酋一人,捉拿意图放火作乱,引贼入城的内应百余人,济宁城中首富被抄家,首富一家十余口早在十一月就远行京师,侥幸逃脱。

济宁城内的士绅百姓听到这消息后,都是松了口气,心想得亏这些徐州人戒备森严,不然真被贼匪突入城中,这大过年的本来喜气洋洋,搞不好就要哭声震天,祸乱不休了,甚至还要唾弃城内不少被抄家捉拿的人,这些人里有士子,也有富商,甚至还有守城的官军和衙门的差役,很多前些日子参加过士子聚会的读书人都在痛骂,说这些人不顾乡亲百姓胡作非为。

只不过这喝骂过了两天后就戛然而止,又有消息传到济宁这边,登莱镇总兵杨国栋率领山东兵马一万一千,已经出青州府进入济南府。

第1169章保卫徐州

看这势头就是要直扑济宁,朝廷这是要对徐州用兵了吗?到这个时候,济宁这边的人才意识到,前些日子那些被抓被杀的就是官府的内应,甚至连这边那边的变乱背后可能都是官府在策动。

到这个当口上,济宁不少人的认识上已经有些微错乱,到底是谁是官军,谁是贼匪,那徐州赵字营所作所为都是堂堂正正,而且规矩森严,看起来更像官府衙门,而大明官府和官军什么样子,大家都清楚得很,前些日子参加那聚众示威的读书士子们暗地高兴,觉得总算可以拨云雾见青天,可也只是年轻人在兴奋,老成些的都在担心,官兵一来那就肯定闹兵灾,怎么躲避这个灾祸,眼下马上就要过年,运河封冻,要躲避去那里躲避?无处可去啊!

局势骤然紧张起来,不过出乎济宁和周边人士意外的是,赵字营在济宁城这边只是加强了管控,没有封城戒严,只是驻扎在各处的团和大队开始在济宁附近集结,云山行开始清点物资,到这个时候,济宁这边很多人才注意到,第一旅第一团已经来到了城外的田庄驻扎,而济宁很多人都不知道第一团的来到。

水陆消息大部分都是汇集到运河沿线,然后再顺着这条河传递,济宁所知的消息是驻扎在登莱两府的山东兵马大举出动,奔着济宁来了,他们并不知道河南新练的三千官军已经进入归德府境内,而新设大名巡抚兵马已经逼近了孔家庄,马上就要进入南直隶徐州境内了,更不会知道河南和大名两路兵马都由前曹州总兵杨肇基统辖,杨肇基为大名总兵,而已经调出徐州的周宝禄则为副总兵,本部亲兵和家丁加入其中。

中都凤阳驻军五千余,四千向宿州而去,一千向东去往清江浦。而在南直隶江北各处,凤阳巡抚标营,狼山副将大军都已经开始拔营北上,而南京那边也有三千兵马渡江而来,驻扎在扬州一带,作为北上兵马的后备。

这各支官军都驻扎在赵字营控制范围的边缘,一直就这么相安无事,但因为距离太近,他们如果要发动,并不需要积聚物资,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而且此时是冬季,各处营盘过冬的物资本就充足,如果在入冬的时候多备一些,想必也不会太引人注意。

各处的消息动向汇集到徐州,懂得地理的人立刻就能看明白这个态势,朝廷这是发动大军包围徐州了,山东官军得到辽兵补充后已经有一万一千的数目,大名兵马近六千,河南兵马三千,凤阳兵马五千余,狼山兵马一万三千余,而巡抚标营精锐也接近三千,朝廷在第一拨就已经投入了近五万的大军,而赵字营四个旅加上各团各队,能被称为家丁的将将两万,差不多要面对两倍多的敌军,这仗难打了。

赵字营和官军对战,以少胜多不是一次,但这一次让人的心都提了起来,若是把徐州黄河堤坝决口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联系起来,大家就能大概猜测出朝廷的计划,先用各种布置让徐州和赵字营控制的各处乱起来,甚至在清江浦布置杀局,但这一切的事情都是表面动作,暗地里却在不声不响的调动兵马,或者说这些官军本就是针对赵字营,只不过这个时候开始发动了。

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到处做局放火,然后在人心最松懈的腊月末开始,可见朝廷这次的决心,大明天下可不止就这么五万官军,而且今年周边都算得上安静太平,无论北边的蒙古各部,还是东北的建州女真,都没有进一步发动攻击的意思,西南那边用兵渐渐到了尾声,也就是说,朝廷可以拿出更多的兵马来围剿徐州,前面这五万仅仅是开始,接下来还会源源不断。

但真正让徐州和邳州士绅百姓心慌的不是这个,而是赵进在这个时候不在徐州,主心骨不在,怎么能迎击官军,这朝中还真是有能人,居然就把一向英明神武的进爷和几位爷都引到了清江浦去,现在一时半会赶不回来,这可是要耽误大事了。

和济宁那边的认知错乱不同,在徐州和邳州这边,无论士绅土豪又或者地方百姓,都对官军过来“光复。”极为恐惧,大家都是得了赵进的好处,不过大家不是因为这个感恩戴德,而是大家都清楚,这些年下来,徐州和邳州已经和赵进是同一个意思了,上上下下的人都是赵进的同党,和赵进共进退的反贼,这就等于官军来到之后,除了洗掠赵字营的财物外,还会对徐州和邳州各处血洗屠戮,而且还是光明正大的屠杀,对反贼所在,一向是斩草除根,这个大明不是没做过。

赵字营如果败亡,大家也要跟着倒霉。想明白这个,徐州自然是上下一心了,不是没有人想过去反正,可徐州就没什么读书人,和官府的联系自然就稀松平常,而且大家都知道,内卫、巡丁和其他明暗眼线分布在各处,保不齐自家里就有,在这个当口如果去冒昧联络官府,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他们的想法在一州四县的州衙和县衙上也有体现,各处衙门非但没有因为这个欢欣鼓舞,反而变得门庭冷落,吏员和差役全部不去办差,各个在家歇息,甚至知州知县仆役去外面都买不到米面副食,没有人约束摊贩什么,可就是没有人敢卖,如果不是赵十一郎及时发话,可能会有官员被饿死,至于官员们没有丝毫的高兴,知州知县都在痛骂朝廷,这是把自己全家朝着死路上送。

而徐州卫和徐州左卫的指挥这一层,都做了同样的选择,在听到消息后,都带着全家搬到了何家庄这边,不是他们及时判断了形势,而是不做这个选择不行,首先他们跟着赵进做生意发财,这从贼的罪名跑不了了,另外,现在徐州三卫有太多人站在赵字营一边,不用赵进吩咐什么,就有很多人紧盯着卫所指挥这一级的动向,真要做错,只怕不用赵进发令,直接全家就被杀个干净。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盐市和集市上的很多商户,他们根基不在此处,却愿意捐助家财,甚至让自家子弟加入赵字营或者帮忙,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很简单,赵进在清江浦遭遇伏杀暗杀的事情他们都已经知道,自家的主人或者东家参与的不少,如果成了还好说,现在没成,那就等着被清算杀头,主家一死,那么在徐州这里的小局面就成了自己的私产,当然,这一切都要赵字营胜利才行,既然能够从佣工翻身成为东主,为什么不支持。

惊慌和混乱在徐州邳州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天,随即民心沸腾,豪强、士绅、吏员差役、家丁家属还有百姓农户,有钱愿意出钱,有力愿意出力,很多不够格成为家丁和义勇的武夫们都把家里的武器翻腾出来,豪强士绅们拿出自家的粮食和物资,动员自家的青壮,吏员差役们则是上下活动,让徐州这边所有的官家物资都能为赵字营所用,让徐州所有还被官家控制的方面都不会与赵字营为敌,而家丁家属们则是让自家的第二第三个子弟去报名。

不要说是俗家,就连云山寺的和尚们都动员起来,有人在整修云山寺本寺,准备用作赵字营的营盘要塞,有的鼓动青壮僧人为赵字营效力,所有人的心意,所有人的行动,都在表露出一个目的,保卫徐州!保卫徐州!

热情激发出来之后,让本来有条不紊忙碌的农垦、贸易和匠造以及赵字营各旅各团变得忙乱起来,这样的人心自然不能泼冷水,但现在也不是一哄而上的时候,只能加班加点登记造册,或者按照本乡本土编练成队,准备随时调拨。

直到这个时候,很多人才知道王兆靖已经回来几天,一切都在有序运转,赵进之所以没有赶回来,是因为他要主持清江浦那边的战事。

凤阳巡抚标营,狼山副将兵马,中都凤阳驻军,合计凑出骑兵一千二百余,南京镇守太监又把自己的亲军骑兵派出三百,合计一千五百余骑,由新任巡抚标营游击秦大宁带队,直扑清江浦而来。

谁也没指望这千把骑兵打下清江浦,赵字营第三旅就有近五千兵马,再把什么巡丁义勇团练的算起来,也是有过万的数目屯驻,这千把骑兵肯定不能一头撞上去,可这千把骑兵在清江浦周围游击,牵制住清江浦的徐州兵马却没什么问题,骑兵马队机动灵便,只要时时刻刻保持着对清江浦的威胁,徐州兵马就没办法动弹,等到大军集结北上,那局势就完全不同了。

这标营游击秦大宁是从江西那边调来,他一直很纳闷,大明天下,朗朗乾坤,还是直隶这样的中枢地界,怎么就能容忍反贼在眼皮底下,而且还是占据着运河枢纽,富甲天下的清江浦。

第1170章溃逃的徐州贼

至于那些听过的传闻秦大宁更是不信,区区乡勇团练,怎么就能把官军打的那么惨,还什么雨中阅兵吓退了三千铁骑,这真真是笑话,无非是大家在这个富贵地方养久了,所以不敢战,不愿意战。

所以这次巡抚的命令一下,秦大宁立刻纠集标营精锐和其他各支兵马会合,急忙背上,从扬州附近到清江浦,在冬日时节快马奔驰也就是两天不到,足可以杀对方个措手不及,秦大宁甚至想过直接冲入对方营盘将这些反贼摧毁打垮,那样肯定是奇功。

不过秦大宁也注意到,几处汇集而来的兵马,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