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武夫-第8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皇上,我等这阵子都在为皇上指派的任务奔忙,绝无懈怠!”雍国公、丞相王兆靖连忙开口了,“只是最近是隆冬时节,大家轻易都不出房门,所以最近可能养得白净了些吧……”

陈宏和石满强也纷纷表示自己最近一直都在忙着为皇上的征日计划奔忙,绝对没有任何耽误。

“嗨,你们就是太认真了!”皇上禁不住笑了出来,“我就是开个玩笑而已,看把你们吓唬得!再说了,休息一下又怎么了?人总不能天天做事吧?你们都是我倚赖的重臣,我就是想让你们好好休息,你们休息得越好,我就越高兴,用不着紧张什么!”

“谢皇上……”丞相苦笑着向皇上道谢。

他身为丞相,一天日理万机,哪有什么机会休息?只是皇上的心意还是要领了。

他是今天会议的主持者。

在历来的国务会议当中,皇上因为位置实在太过重大,说出的话也是一言九鼎不容置疑,群臣莫不只能遵从。所以,皇上在会议当中一般是不会发言的,以免给群臣的讨论带来压力,所以按照不成文的习惯,在场的官位最高的朝臣就是会议的主持者,负责掌控议题的节奏和议程,今天在座的各位大臣当中,首席的大臣毫无疑问就是丞相了。

寒暄了几句之后,侍从们将一盏一盏茶放到了每一个在座的人面前,等侍从们离开了大厅之后,丞相决定开始今天的正式会议。

“此次会议的主旨,大家都是十分清楚的吧?”首相环顾了四周一圈之后,不疾不徐地说,“今天是一次御前会议,皇上想要听的是大家的意见,也只有大家群策群力,才能将皇上的期望达成,因此,大家尽可以畅所欲言,不要介意什么……”

就在这时候,皇上突然开口了。“等等。”

皇上是极少打断丞相的话的,这罕见的一幕,让大汉群臣们都有些惊诧,目光纷纷又集中在了皇上身上,但是并没有一个人出言相问。

“皇上……?”丞相也有些不明所以,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

“会再等一小会儿开始吧,还有一个人没来。”皇上笑着朝丞相解释。

“谁还没来呢?”丞相还是不太明白。

“太子。”皇上的回答十分简单,“太子现在年纪也有点大了,我看可以让他参与国政了,这次的征日又参与其中,所以我就打算让他今天也参会。不过,他毕竟还是太小,不太懂事,所以这次他只是列席旁听而已,不会干扰你们的发言,你看可以吗?”

虽然皇上的语气十分轻松,但是群臣却都不自然地起了一些骚动,太子第一次列席国事会议,这可是大汉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

不过,谁又会在这种问题上表示反对呢?

“太子旁听国务会议,正是我朝之幸事,臣如何会反对呢!”丞相连忙表示了赞同。

皇上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朝门口的侍从挥了挥手。

接着,在“太子驾到。”的呼喊声当中,侍从们再度打开了大门。

然后,一身青色便装的少年人,在一位少年侍从武官的带领下,走进了议事大厅。

这个少年人面孔方正,虽然略显稚气但是眉宇间已经有了些昂然之气,他的身形十分结实,身高也比普通同龄人高了半个头。他的神色十分激动,白净的里面微微泛红,视线也闪烁不定。

随着太子走进大厅,一时间大厅的气氛又变得有些异样起来,因为这是第一次太子参与到国务会议当中,大家虽然心里清楚应该表现出尊敬和礼节来,但是还不知道到底应该怎样表现,所以显得有些尴尬和犹豫。

然而,皇上却没有理会场面中的尴尬,反而笑容满面地朝太子招了招手。“孩子,过来,今天是你参与国家大事的时候了。”

太子的呼吸微微急促了一些,快步走到了御座旁边,然后端端正正地跪了下来,朝父皇磕了个头行礼。

“儿臣参见父皇!”他以稚嫩而又坚定的语气大声喊了出来。“愿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坐。”皇上示意儿子快起来,然后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座位,“今天你就坐在这儿,好好听听列位大臣们的发言吧。”

“谢父皇!”太子再度磕头致谢,然后起身,恭恭敬敬地坐到了皇上御座旁边的一个早已经准备好了的座位上。

全场仍旧静默,大家似乎都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样来对待突如其来的太子。

这时候,丞相、雍国公王兆靖骤然站了起来,然后深深地朝太子躬身行礼。

“臣参见太子,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静默的大厅当中,就只有丞相一个人的声音回荡着,突然显得好像有些空荡荡的。

但是这种空荡感很快就消失了,有了丞相的带头和示范之后,在座的大臣们都同时站了起来,然后整齐地向太子深深地躬下了身。“臣参见太子,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太子的表情第一次出现了茫然和动摇,他微微转过了视线,不安地看了一下自己的父皇,显然这么大的阵仗他还是第一次经受过,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而皇上却心情依旧甚好,他并不喜欢跪礼,所以丞相带头示范的礼节正好符合他的心意。这躬身行礼既表达了对太子的尊重,也并没有失去臣子的风度,丞相不愧是丞相,这么能够揣摩他的心意。

“太子,还不叫他们免礼?”他笑着提醒了太子,“列位大臣都是大汉的栋梁,虽然是皇家的臣子,但是也是你的长辈,你要尊重大臣们才对。”

被皇上一提醒,太子也立刻反应了过来,他骤然站了起来,然后他也站了起来,恭敬地朝在座的列位大臣微微躬了躬身。“诸位免礼,请坐吧!”

得到了太子的准许之后,大臣们这才重新直起了腰,坐回到了座位上,也就这样完成了太子第一次出席国务会议的礼节仪式。

而在一旁的书记官们,也将刚才群臣和太子的动作以及言辞都记录了下来,以后太子出席国务会议,礼仪也将以今天作为比照。

“好了,丞相,现在开始会议吧,别再耽误时间了。”等太子坐好之后,皇上示意了一下丞相,“今天要议的事程挺多的,咱们要抓抓紧。”

第1481章海军谋划

“是,皇上。”丞相点了点头,然后转过身来看着群臣,“现在,会议开始!今天会议的主旨,就是攻伐日本,皇上的意旨是要兴一支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日本当权的幕府,令得幕府答应我朝的要求,将矿藏的金银交由我朝处置,并且让我朝独占与日本的贸易权,各位想必已经知情了吧?”

在说了开场白之后,丞相的视线很快就停留在了赵松的身上。

“要让日本听凭我朝处置,那自然首先是要打垮幕府,令他们无路可走。这也就必须要靠我朝的大军打服日本,所以,军事是最为紧要的事务,一切都以打赢为前提。此次远征,带兵统帅的人是荥阳伯赵松,现在就由他来说一下军事方面的准备吧。”

“是。”赵松闻声就站了起来,然后他旁边的几位参议军官也从身边的盒子里面拿出了一些早已经誊抄好的小册子,到处散发到了每个人的手中。

“册子里面是这次攻打日本的机密事项,还请各位大人予以保密。”赵松先是跟这些人叮嘱了一番,然后继续解说,“此次征伐日本,因为后勤所限,也为了方便转运作战,所以兵力限定为一个加强了的旅。这一个特别编制的旅将会有三个满编团,其中和一般的团相比每个团还要加强配备精锐连队。除了步兵之外,还要配属由三个骑士连队组成的骑兵营直属旅正,另配属火炮五十门,又有辎重团和工兵团共两千人支持,总计兵力约为八千人左右。”

“八千人啊……”丞相略微沉吟了一下,“这个数目可不算少,运输和供应起来也不简单啊,不能更少点了吗?”

“丞相,幕府虽然老旧不堪,但毕竟算个是庞然大物,虽然不能和我朝相提并论,却总还是有几分实力的,其军兵再怎么样弱势,人数总归摆在那里,不能等闲视之。”赵松连忙为自己辩解了,“我军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才能与其周旋并且决战而胜之。我们明白远征的难处,一直都希望将兵力保持在最低限度内,这个兵力已经是我同几位参议一起详细参研、反复讨论才得出的数字,我军除了辎重和工兵外,能战的兵不过六千,无论如何都无法再削减了……”

“这么说看来是没法再少了。”因为赵松说得入情入理,所以丞相也并不纠结与兵力问题上,反而点头同意了他的看法,“那兵你打算从哪里调?”

“既然兵力如此少,要对抗的又是一个庞然大物,所以这次选兵就必须慎重,一定要精选精锐兵士,承蒙皇上抬爱,他已经准许我从各地优先选精兵。另外,有些战略方向现在还需要重兵,所以不能从那里抽调。”赵松先向皇上垂首表示感谢,“具体的选兵方案是——从辽东本将原本带领的那个旅里面精选一个团,然后从贵川方向石满强石元帅的麾下精选连队,构成一个团,由黎黄河担任团正,另精选连营长官;从两广方向抽调一个团,由马同济担任团正,另精选连营长官。这样的话,三个团都是精选的部队,我等必定能够上下一心、如臂使指,击败日本幕府!”

丞相再度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质疑。

赵松的话里话外都暗示自己的部队构建是皇上亲自批准甚至亲自制定的,再加上他对军队的人事安排向来就不太能管,所以他也不打算纠结这个问题。

“八千人海上远征……所需要的花费可真是不少。”丞相重新陷入到了沉吟当中,然后突然抬头,看了看坐在对面不远处的海军大将刘涛。“九江侯,你们海军能够撑持吗?八千人的军势和后续的辎重粮秣,都不是小数目,运输起来有没有困难。”

坐在圆桌的角落边,身穿蓝色军服、佩戴着一等银兰花勋章的军人,就是海军军政部的部长九江侯刘涛。

他之前是海商出身,在徐州开始经营海商商贸之后,很快投入到了徐州的势力当中,并且参与了海军的创建,成为海军的创始人之一,因而在新朝建立之后很快就成为了海军的负责人之一而且被封了侯爵。

海军,是大汉在建立之后,皇上所特意建立的新兵种,由京中的海军军政部负责统辖。

统领海军预算的制定和使用、海军战舰和海军基地的建设维护等等事宜,是海军的中枢衙门。而各个港口和海上所有的战舰,由海军各个舰队负责统辖,舰队总司令是一个西洋人,路易·德·罗什福德。

这个西洋人原本是一个传教士,不过他没有什么宗教热情,反而一心想要发财,历经了很多艰险来到了东方国家,他本来是想为明朝皇帝铸炮的,没想到却辗转落到了徐州手里,并且很快就投身到了徐州,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铸造、机械和造船等等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徐州的工匠们。

于是,后来他也成为了海军的主要创始人,在新朝建立之后,被皇上继续任命为各个舰队的总司令。因为自己已经是法国贵族家族出身,所以他谢绝了中国皇帝的封爵,只接受了海军元帅的封号。

为了方便指挥各个海上的舰队,平时他一般驻节在松江府,主要指挥东海和南海的舰队。

而他的副手、海军舰队副总司令就是琅琊侯蔡德,他平日里驻扎在天津,主要指挥北方的舰队,他也同样事务繁杂,所以两个人都没有出席会议,只由海军军政部部长代表海军列席。

这些年来,海军虽然得到的军费并不如陆军多,但是因为皇上比较重视,所以一直都能够得到蓬勃的发展,经过了上上下下多年的辛苦经营,正在海军的实力已经蔚然大观,拥有了一直庞大的作战舰队,俨然已经成为了西太平洋地区不可置疑的主宰。

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海上力量这么有信心,所以皇上和赵松才会这么放心大胆地谋划征伐日本。

听到了丞相的问题之后,一脸严肃的九江侯不敢怠慢,连忙恭敬地回答了。

“回丞相,此次远征需要消耗的资源确实甚大。经过了我等的测算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勉强支撑,现在北方海上大片封冻,原本从南方运送粮食的运输船现在有不少闲置了下来……如果同时暂时将各个舰队的富余运输船全部抽调的话,支撑这支远征军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还需要从各个舰队抽调运输船啊……”丞相有些惊诧,“这样不会影响到各个舰队的平常巡航吧?”

“我们之前已经跟天津和松江联系过了,他们都回答说目前暂时没有大的行动,可以腾出一批运输船来供这次攻伐使用。”九江侯的语气依旧十分恭敬,并没有因为文武分离的原则而对丞相有什么不敬,“不过,他们都说此次战事需要结束,不然到了明年如果一整年都无法使用这些运输船的话,可能会对明年海军舰队的行动产生影响。另外……从南方调运粮食的任务也十分紧迫。”

“民政部已经跟我汇报过了,最近京畿和北直地区的粮仓的存粮都十分乐观,明年春夏应该能够支撑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明年春夏运输粮食的任务会松一些。”丞相马上解除了他的疑虑,“不过,不能一直都依靠存粮来消耗,毕竟天下初定,京畿和北直的农业还没有完全恢复……必须得速战速决!”

实际上,在定鼎天下之前,民政部和农业部的官员们之前一直担心北直地区的粮食状况,生怕统一天下之后,朝廷运粮不济养不活北方的全部百姓,又造成饥荒和流民,冲击京畿地方的秩序。

哪里知道,等到他们真的统一了全国,并且接收了前明官府和皇室的土地之后,却发现情况要比他们之前所想象得要乐观得多。

以保定府为例,在保定府,前明皇室有大量的皇家庄田,哪怕到了万历末年经常灾荒的年景,也能够出产大量粮食。但是,管理这些皇庄的御马监和地方豪强,却虚报了这些皇庄的粮食产量,然后将粮食都隐匿了下来私自发卖,大发了横财,而那时候却又无数黎民百姓在饥荒当中哀嚎,挣扎在饿死的边缘。

新朝建立之后,皇上痛感前明臃肿不堪的宫内机构,和横行不法的太监团体,所以一登基就废除了前明宫廷当中的所有内监机构,而且宣布以后再也不在宫中使用太监。前明宫中和宫外的太监也被一一遣散,有文化有能力的被录用为文吏,和正常文吏一视同仁,没文化又年老、找不到生路的则被集中安置。同时,皇上还明确昭告天下,大汉从他这一代开始,绝不再使用太监,并且一并控制宫廷开销,这样,绵延两千年的太监制度,也终于在新朝建立之后寿终正寝。

第1482章计划可行

在统一天下之后,前明皇室被皇上发配幽居民间,而这些皇庄自然也就全部被新朝所没收了。既然宫中的机构都被撤消了,那么这些皇庄自然也就从御马监转移到了内阁所代表的朝廷手里。

在更换了管理人员之后,这里的农业生产和出产的粮食也就进入到了朝廷的粮仓里面,也纳入到了农业部和民政部的管理当中,然后他们愕然发现,这些粮食数量十分巨大,如果节省着分配的话,居然能够粗粗满足保定以及附近几个府的过冬所需。要知道这还是附近几个府的农业生产被之前的连年灾荒和战乱所打断,灌溉和种地的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暗自庆幸这份“天降横财。”之余,两部的官员和丞相等人也暗中唏嘘,前明末世的朝廷上上下下,确实都腐化到了根子,实在骇人听闻。

如果这些粮食都能正正经经地进入到前明的粮仓里面,前明朝廷也许就可以稍事救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