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武夫-第8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子想要否认,但是父皇已经看出来了,而且说了不要否认,所以他也不敢否认,张了张嘴最后什么也说不出来。

“我明白你的心思,也不会怪罪你,你是太子,这么想无可厚非。”皇上拍了拍的他的肩膀,示意他不要紧张,“可是我朝起于行伍之间,齐王想学我这个父亲,想要从戎报国,这份心思难道不好吗?不让他们报国,难道养在京城里就好了?那还不是和前明一样养废物!比起当废物,我倒更愿意让他们人尽其才,想要打仗的就去打仗,国家缺人才,宗室里面能出人才是好事,怕得什么?尽想着守拙保江山,害怕这个害怕那个,把天下人都搞得噤若寒蝉万马齐喑,那有什么意思!”

“儿臣……儿臣并无此心……”太子连忙为自己辩白,“虎哥儿想要进武学,儿臣还是支持的。”

“你的性子我是知道的,对弟弟们你绝没有加害之心,我只是说得开了而已,你不用往心里去。”皇上轻轻叹了口气,“你的弟弟们,如果有谁想要去打仗、为国效劳,我不会阻拦;不过我更加不会让你为难,使得他们能够统兵一方,成为镇守大将,这一点你放心。前明的分封,本朝绝不会照行!我这一世是如此,你这一世也一定要是如此,明白了吗?”

太子终于明白了,父皇的意思,就是两边扯清。让宗室、包括亲王可以参军打仗,满足其报效国家的愿望;另一方面,不允许成为一方统帅大将,更不会割据一方作为藩镇,以免其滋生骄横跋扈之心,阴谋反叛朝廷。

无大功,不允许藩王世袭罔替,但是却允许藩王通过参军打仗的方式为国立功,如果建立了功勋之后就可以世袭了,这种办法虽然并非完美,但是至少可以刺激宗室们奋发向上的动力,免得他们尽知道安享富贵。

“我朝和前明不同,甚至和前汉也不同,我朝要不停地扩张,能扩多大就多大,能打下多少疆土就打下多少疆土,自然就需要上下奋发一心,安享富贵之辈留之何用?如果有谁只想做个废物,那纵使是皇家之人,也得挨鞭子!”皇上略有些感慨地说,然后他重新问起了太子,“儿子,你知道我家能夺下天下,靠的是什么吗?”

“当然是靠得是父皇刚毅质朴,英明神武。”太子脱口而出。“若无父皇天纵英明,我家岂能从微末之间起家,然后夺取天下?”

“你这么说倒是有些道理……越来越会说话了啊小子!”父亲又是一声大笑,拍了拍太子的脑袋,“可是刚毅质朴虽然很好,可是天下间刚毅质朴的人家不知道有多少,难道单靠刚毅质朴就能夺取天下吗?”

“这……”太子微微有些犯疑了,“自然是父皇有气运在身,旁人是完全学不到的。”

“什么气运,胡说!我们家祖上在徐州混的时候,谁能看出有什么气运了?你父皇夺了天下之后,人人就说徐州那里有龙气,这不是可笑吗?”父亲对这个说法完全不以为然,“气运这种东西,说出去都是骗人的!这些骗人的东西,对别人说说就算了,在家里还说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自欺欺人吗?”

太子有些犯难了。之前上课的时候,他都听老师说,大凡天子都有龙气,气运与他人不同,他不明白为什么父皇对所谓的气运之说这么嗤之以鼻,不过他也知道,气运之说确实大属虚妄。

“……我徐州兵坚炮利,天下无人能敌。”踌躇了片刻之后,他终于以直率的态度回答。

“没错,兵坚炮利,这才是我家夺了天下的根本!”皇帝终于展露出了笑容,对儿子的这个回答十分满意,“兵坚是因为我舍得练兵,舍得给他们薪饷,也舍得让他们过上有地位的日子,所以他们愿意为我效劳。练兵靠的就是组织,要以厚饷酬佣兵士,以纲纪震慑部曲,更要善于培养精干将领,能放手让他们作战。而前明呢?哪样都做不到,所以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天下败坏!至于满洲之流,虽然军纪严明,进退如一,但是他们也差了一样——他们兵器不如我们,我们的枪炮比他们的好,可以杀伤他们的阵势,击溃他们的。所以他们纵使勇悍,也只能成为徐州兵的刀下之鬼……所以,只要我们的兵比其他国家的坚,炮比其他国家的利,大汉就可以无往不利,纵横天下。”

顿了一顿之后,他继续教导着太子,“想要兵坚要靠严密的法度,也靠赏罚分明;想要炮利就更难了,要数算,要机械,还要运筹,哪样都离不开实用的人才。既然我朝是靠这两样法宝起家的,那未来我朝若想继续无往不利,就要继续靠这两样法宝,片刻不能抛离。皇族尤其要做表率,要让天下人明白,新朝不要什么腐儒,要的是实用之才!所以我对虎哥儿和睿哥儿才这么支持,因为他们爱走的路,是真正在为我家的天下出力啊。”

太子明白了皇上的意思。他是想要让宗室以后要么带兵打仗,奋战于前线,要么就得学习格物之学和数学,勤习于书斋,依靠着两条出路,让赵氏皇家继续能够掌握到起家的根本,不至于成为什么都不懂的废物。

第1506章家事也是天下事

“儿臣明白了,儿臣一定会将弟弟们看做臂助,绝不会生出嫌隙,请父皇放心。”太子沉默了片刻之后,终于开口了,“儿臣以后也会和父皇一样,督促宗室们往这两条路走,让他们一起为天下出力。”

眼看太子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用意,而且会表态追随自己,皇帝也放了心。

他知道,想要让中国走向近代化和现代化的道路,非重视科技不可,而这又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他要在未来想出一套办法,将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从八股文转化到数学和物理等等实用科学上面,然后让自己的儿子们也投入到军事和科学当中,作为未来社会风气的表率。

如果有皇室作为表率,科学至少可以得到未来的皇家的支持,军事也会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不会在沉闷无知当中走向愚昧和保守,中华也不会在万马齐喑当中沉沦。

“你明白就好!当国者当为国家谋,当为天下人谋,我朝取得天下,堂堂正正,以兵坚炮利取胜。我朝治理天下,也应该堂堂正正,以正道为先!如果仿效一些无知之辈,尽想着愚民弱民,以一家一姓之私败坏天下,那还有什么出息!”

“父皇此言,当为万世之言!”太子沉默着咀嚼了父亲的话,许久之后,带着无限的感佩说。

“什么万世不万世的?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自古哪里又有不灭的朝代呢?秦始皇倒是想要让子子孙孙无穷无匮一统天下,可是他不也是二世就亡了?有些事情是人力挽回不来的。我们只能做到眼前的事,谁知道子孙后代会怎么做……照我看啊,我们家能有十几二十代的天下,就已经不枉了这番苦功喽。”皇上的表情十分平静轻松,好像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的话有多么骇人,“不过,同样是亡,死法可不会一样。大明亡的时候,那是让汉人再也无法踏入西域,连河套都丢了。而且天下败坏,饿殍满地,少数读书人饱食终日却混不知天下事,更让西洋人将科技都超了上来;我倒指望我们一朝亡的时候,大汉已经占据了所有能占的地方,天下人都能读到书!那时候就算亡了,也是对得起华夏了吧?”

这个问题,太子根本不敢回答。他心里也的豁达的父亲不同,他是打心里希望父亲打下的江山,能够经过他的手,在未来一代代地流传下去的。

“父亲请放心,儿臣虽天资和韬略都远不及父亲,但是儿臣会将父亲的每一段教诲都记在心里,传之后代,让他们也明白父亲的苦心,能够以赤诚之心治理天下。”他满怀诚恳地说。

“别搞得那么郑重,就是段闲话而已,你记下大概就行了,别说什么传之后世的话。后人最怕的不就是祖宗来一大堆条条框框吗?你看朱元璋搞了一本《皇明祖训》,什么东西都规定到了,可是后人难道能够一直按照祖宗的话行事吗?时移世易,天下事不能只按照一条规矩办,要学会审时度势,如果后人实在冥顽不灵,我们现在干着急也是没用的。”皇上还是十分轻松地笑着,“你要教后人,现在也不用着急啊,自己还是个毛孩子呢!”

这调笑一般的话,让太子微微有些发窘,他不安地缩了缩身子,不敢再说话了。

他今年已经十三岁了,虽然年纪还小,但是母后却已经忙着为他张罗娶妻的事情,开始到处在物色未来的太子妃人选,准备过个两三年就为他娶亲。他心里对此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太年轻,不想过早牵涉到家室之累当中,不过他现在身为太子,哪里有那么多自由可言?所以只好任由母后施为了。

这个年纪听到这种调侃,着实尴尬。

“有些事情,我要一视同仁,让他们也能够明白事理,但是有些事情,我只能教你,不会去教他们。但是你要学会,因为你是太子,你是天下未来的继承人,你不能让我失望也不能让天下失望,”好在父皇并没有打算继续调侃太子,只是不住地看着他,“孩子,辛苦你了。过完年你就出去玩玩,然后开春就去高丽,到时候我看你怎么表现。”

“儿臣……决不让父皇失望。”带着无比的决心,太子向父亲作出保证。

转眼间,时间很快就来到了除夕夜。

在有地位的侍臣和女官的招呼下,宫中的仆从们四处奔走,为除夕夜的布置做最后的准备。宫中到处张灯结彩,宫墙之间华灯锦绣,一扫平常的寂寥冷落,为新朝又度过一个新年而流光溢彩。

皇家也聚在一起,在乾清宫吃起了今年的最后一顿晚餐。因为即将来到新年,人人喜气洋洋,就连皇上本人脸上也布满了笑容,气氛十分和睦。

到了明天正月初一,内阁诸位大臣和在京的高级武将们都会进宫,对皇家进行朝拜,恭祝新年。那时候热闹是热闹,想要再找家庭当中温馨可就难了。

依照皇上订立的规矩,在新年用膳的时候,几位皇妃坐在皇上身旁,孩子们则坐在下位,大一点的孩子们已经动了规矩,乖乖地坐着吃饭,而小一点的孩子们则嬉戏打闹,吵闹声在整个大殿当中回荡,让节日的气氛变得更加浓烈。

在老一些的宫人看来,这不像是威严的皇家,反倒是寻常的百姓富户一样,不过她们并没有因此而对大汉的皇家心生轻视。

这些宫人,都是从前明万历末年就混过来的,因为熟悉宫中的大小事务而被大汉皇家留用,继续留在紫禁城当中负责皇宫的维护。她们不仅人身地位有了保障,而且薪金和待遇都提高了许多,所以对改朝换代并不觉得有什么反感。

这些宫人们在宫中从事多年,是见过明末宫廷的乱象的,有些人甚至还是万历三大案的见证者。万历晚年对太子的冷漠,泰昌皇帝的暴死,天启初年的两次移宫,种种惊心动魄的事在经过了岁月的沉淀之后,就成为了这些宫人们在闲暇之余的谈资。

这些宫人们都说,比起前朝来,新朝的皇家比规矩繁琐的前明皇家要富有人情味得多,紫禁城在新朝皇家在的时候,也没有当年的那股阴森气。

“皇上,再吃几片冬笋吧。”在谈笑之间,孟惠妃将几片冬笋夹到了皇上的碗里,“这冬笋是御厨精制的,吃了以后明年国势更加昌隆,节节高升!”

这个彩头说得很响亮,所以皇上也不多说,直接夹了吃了,然后赞了一句“嗯,真不错,是用了心的。”

皇后和皇贵妃地位尊崇,她们不好表现得太过于殷勤,虽然私下里和丈夫很亲切,但是平日里在众人前还矜持了一些,孟惠妃地位正好不高不低,所以她对皇帝最为殷勤讨好,很得欢心。

在皇上还在同惠妃闲谈的时候,皇后则把视线放在了坐在她旁边的太子身上。她不住地往儿子碗里添菜,心疼和关切溢于言表。为了学业起见,太子平常一直都独居在一处,所以皇后也只是隔一段时间才能见见他而已,爱子自然会让皇后牵肠挂肚,总是生怕他出点问题。

“太子,多吃点,这阵子我看你瘦了不少。”皇后一边说,一边又将几片鹿肉夹到了太子碗里,“读书认真是好事,但是要张弛有度,读到废寝忘食就不好了,你看看你,现在苍白了不少,就连个子也长慢了,虎哥儿都快跟你一样高了……”

看着碗中由菜堆砌起来的小山,太子心里微微苦笑,母亲的话可没什么道理。他身为太子,读书是应该的,虽然努力也没有到废寝忘食的程度。白是白了不少,但是那是因为一直呆在屋里读书的缘故,和苍白瘦弱可扯不上关系。至于个子,他的个子在同龄人相比已经算是高个的了,这一年来也长了不少个头,虽然虎哥儿长得更多,但是虎哥儿那是天赋异禀,天生就长得高大,看着就像是能成为勇将猛将的料子,怎么能够轻易比的?

不过心里苦笑归苦笑,可是母亲的好意他又怎么能够拒绝?他不住地跟母亲道谢,然后乖乖地将碗里母后夹过来的菜囫囵给吃下了。

“我儿终于长大了……”皇后一直看着儿子吃饭,突然欣慰地笑了起来,“真没想到,这不知不觉地,孩子都已经这么大了啊。在你呱呱坠地的时候,明明还跟个小不点儿似的……这时间还过得真快。”

太子心里有些尴尬,只能不住地埋首吃饭来掩饰。

“儿子,你眼见是越长越大了,也该考虑下终身大事了,现在有什么心仪的人选吗?”皇后突然又问。

猝不及防之下,太子差点把口中的饭和肉都给吐了出去,他好不容易才恢复了正常,苦着脸把饭菜给咽了下去,然后灌了一口水。

第1507章前明后妃出寒门

才十三岁,哪里要考虑什么“终身大事。”啊!太子在心里委屈地喊了出来,但是他当然不敢真说出来了,于是只能呐呐地说,“孩儿……孩儿之前忙于读书和课业,并没有……并没有考虑过这样的事。”

“也对啊,你平常一直在读书,哪有空去看哪家的孩子好看?”皇后一点都不意外于他的回答,反而露出了好像计谋得逞的笑容,“所以啊,娘这阵子也替你看了好几家的女儿,你到时候可以一个个看看,选一个喜欢的。过年这段日子你反正放了假无事可做,干脆就随娘一起来选选未来的太子妃吧。”

“……”太子的喉咙有些干涩,总有说不出话来的感觉,“孩儿……孩儿对此事并无意见,一切随母后的意思为是,孩儿听母后的,不用去选了。”

“你的终身大事,怎么能轻易处置呢?这太子妃选了之后可不能换的,可得精挑细选并且让你自己满意才行,不然我胡乱点一个,你又不满意,岂不是耽误了两边人?”皇后微微皱了皱眉头,“你是担心别人不喜欢你吗?傻孩子啊,别怕,你这么俊,又是太子,哪有谁家会看不上呢?”

太子的脸微微发红,再也不想多说话了,垂着脑袋只顾吃饭,一心想要这顿晚餐早点结束,免得再受煎熬。

可是,皇后已经说到了劲头,一点也没有体恤他心情的意思,反而继续兴致勃勃地说了下去。“别以为娘在胡说,你的贤明都已经传出国门之外了,高丽的使臣上次就跟我转了高丽国主的话说啊,他们王家的一位宗室亲王的女儿,生得花容月貌而且温柔娴淑,因为仰慕太子你的贤名,所以想要荐为侍妾……你看看啊,你可是抢手得很呢!”

“……高丽?”一听到这个词,太子忘记了心中的尴尬,抬起头来看着母后。

这个确实太奇怪了。

自从大汉建立之后,大汉四处出击,以协从满洲的罪名废掉了当时的高丽国主李倧,扶持被废的前国主李珲重登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