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武夫-第9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嵩山号上,只是让他在另外一艘战舰上同行而已。太子是想用这种办法来冷落对方,让他明白自己已经对他有了嫌隙,不要再想着耍花样。

施高艺毕竟在大汉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当然也是知趣的,他也不敢叨扰太子,直等到受到召唤的时候才来到太子身边,并且也不敢多说话,就是安静地站着,倒让太子有些于心不忍了。

“谢殿下。”听到了太子的问话之后,施高艺毕恭毕敬地回答,“臣一路乘船,倒也不是很辛苦,只恨不能多多为殿下分忧。”

“先前在海上,你分不了忧,但是现在已经到了高丽了,是该你来分忧的时候了。”太子摆了摆手,“如今我们已经到了江华岛,接下来就要去见高丽的君臣了。高丽朝廷前天就已经派团过来迎奉,领头的是辅政大臣金荩国,施团长你在高丽已经和他打了几年交道了,这个金荩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太子殿下,金荩国为人狡诈奸猾,请小心应对,切不可为他所惑。”施高艺马上回答。

也许是感觉太子看向自己的神情有些奇怪,他连忙解释,“殿下莫要误会,臣并不是挟私怨在恶意造谣中伤金荩国,实在是这位高丽大臣太过于可恶。”

“他到底是如何可恶?”太子倒是不着急,而是颇为从容地问。

“此人之前在废王李倧的朝廷里,只能算是郁郁不得志,但是在李珲复国之后,一时侥幸,得以幸进,成了李珲的左膀右臂。其人身为辅政大臣,手掌高丽权柄,并应该与我们合作,切实巩固两国邦交,可是他却有意阳奉阴违,口中宣称畏服中华上邦,暗地里却各种掣肘,使团交给他来办的事情要么不办,要么就拖拖拉拉来办,让我们使团深受其苦。而且……就是他暗地里唆使李珲生疏我们大汉使团,说什么‘高丽国内之事理应由高丽之人自行解决,不应该受制于大汉’之类的话,煽动高丽君臣上下与我等离心。若不是……若不是有他在其中离间的话,高丽国主也不至于如今和我们闹得这么僵。”

说到这里,他自己也觉得有些沉痛。就他来说,高丽风平浪静,一直都对大汉服服帖帖是最好的,如果李珲真的一直都对使团言听计从的话,又怎么会招惹出现在这么多事端来?所以他现在不仅对李珲心有不满,连对金荩国也有几分恨意。

“这么说来,两国惹出现在的风波,金荩国也难辞其咎……”眼见施高艺说得这么痛切,太子也信了几分。

“还请太子明察秋毫,绝不要让那些小人得计!”施高艺一边说,一边重重地躬下了身来。

太子静静地看着他,片刻之后示意他抬起头来。

“我知道了,施团长,你随我一起去见金荩国吧。”然后,他好像想起了什么,“对了这个金荩国会说汉话吗?”

因为施高艺之前就打算欺骗他,所以他现在对对方也只是将信将疑,并没有完全当真,再说了,金荩国身为高丽朝廷辅臣,地位极高,也不能不予以尊重——哪怕是表面上的尊重。

至少,客客气气的接见还是必须的。

“高丽君臣仰慕中原文化久矣,上上下下早已经熟习汉文。”施高艺连忙回答,“虽然之前为了方便下民读书习字,之前的一代先王虽然创制了高丽文字,但是上层还是一直都使用汉文的。”

“如此就好,这倒也方便我来见他。”太子微微点了点头。“施团长,等下我接见他的时候,如果有什么地方词不达意,麻烦你为我们两个居间翻译一下吧,但是……轻易不要插言。”

“臣明白。”施高艺心里明白太子大概对金荩国已经有了戒备,所以也微微一喜,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来。

就在他们谈话的时候,代表高丽朝廷奉迎中朝太子的领议政大臣金荩国也正在江华岛上的官衙里面焦急地踱步着。

这里的空气让他感到十分难受。

从他开始记事以来,江华岛一直就是一个人人闻之色变的名词,在两百年激烈的党争当中如同梦魇一样缠绕在每一个人的头上,所以一来到这个岛,他就浑身上下都感觉不舒服,仿佛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他出身于高丽两班贵族,从小就承蒙父辈的荫庇进入了高丽的朝廷当中,成为士大夫的一员,并且在世事变幻当中保全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平步青云来到了如今这个领议政大臣的位置上,可谓位极人臣。他平素一直安居在汉城当中,养尊处优,享受着极为富贵的生活,何曾来到过这么粗鄙的地方?

更加让他感到难受的是,这个地方如今已经近乎于变成大汉的国土了。

虽然大汉和高丽的各项协定当中,并没有将江华岛明确割让给大汉的条款,但是如今大汉已经在江华岛上驻军多年,早已经造成了既成事实,并且在各处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在别人看来,繁忙的军港和商港,以及各处林立的货栈是繁华的证明,可是在他心里看来却完全不是滋味,只觉得心痛不已。包括自己现在身处的江华岛上的统制衙署,这一幢幢楼房,在他看来都是高丽的屈辱。

更让他难受的是,这种屈辱他却必须忍受下去,不敢露出半点不满。

在前明时代,高丽就已经是大明藩属了,只能对大明称臣,而且万事毕恭毕敬,不过那时候至少还有些独立性,大明并没有在高丽驻军,而且很少干预高丽国的内政。可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大汉素来行事凶横,不像前明那样讲究上国体面,凶恶了百倍有余。

因为大明几十年前曾经出兵帮助高丽在倭寇的铁蹄之下复国,所以高丽君臣士民都对大明感恩戴德,甚至直到今天都还暗怀于心,再对比大汉如今的所作所为,他们的对大明的怀恋更加多了几分。

可是怀恋归怀恋,现实面前也不得不低头,高丽朝廷如今已经受制于人,又有什么办法可想。

中朝太子莅临高丽,说起来是十足的光荣,可是如何迎接而不至于被当成失礼,就让人十分犯难了,高丽君臣几次商议,为的就是尽量讨好这位太子殿下,不至于触怒他。

他们现在正在和大汉驻高丽使团闹矛盾,听说前阵子大汉使团团长施高艺已经先行乘船去辽东迎奉太子了,天知道在那里他会说自己等人多少坏话。人人都说中朝太子自幼聪慧,但是再聪慧的人,毕竟也只是一个少年人而已,极其容易受到蒙蔽,如果有了先入为主的坏印象,那接下来就十分难办了。

一想到这些为难的事,金荩国不禁满心都是烦恼。

就在他还在为这些事情烦心时,官署之外突然传来了一阵骚动,接着就是“太子殿下驾到!”通传声。

他连忙走出了衙署,然后叫上了和自己同来迎奉中朝太子的其他高丽廷臣,一同走出了门。然后,他们同时在大门外跪了下来,也不顾地上还有不少尘土。

就在他们纷纷下跪的时候,太子也和自己的一行人来到了衙署的门口。

“臣高丽领议政大臣金荩国,叩见天国太子殿下!”就在他出现的那一刻,在金荩国的带领下,这些高丽大臣们纷纷一边以汉语喊出自己的名字,一边头叩到了地上,因为动作十分整齐,所以声音十分连贯,倒有几分气势。

然而,他们的这番动作却反而激起了太子的惊愕。新朝甫一建立就取消了对太子的跪拜礼,太子从小到大就没有在身边的侍从和老师们中间见过这样的阵仗,更何况是朝臣。一下子他反而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但是,他现在毕竟已经多少见过一些大场面了,所以倒也很快就恢复了镇定,慢步走到了金荩国等高丽大臣们面前。

“金议政,众位大臣,请起来吧,不必多礼。”

“殿下身为上国太子,莅临弊邦巡视,臣等理应以最高礼节相迎,岂能怠慢!”金荩国先是回禀,然后再度磕头到了地上,接着站了起身,再度跪倒在了地上,在太子既惊讶又尴尬的注视当中完成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我来巡阅辽东和高丽,只是为了探查一下民情而已,金议政不必如此隆重……”等他行完礼之后太子才想到词来。

“大汉乃上国,臣能一睹太子殿下的风采,实乃无上的光荣,只恨不能一睹天颜……”金荩国重新站了起来,稍微用袍袖拂了拂脸。

你们这些粗鄙之徒,不过是趁着大明衰微的时候反叛夺了天下的乱臣贼子而已,懂得什么叫做礼数吗?他的心里反而多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优越感。

太子当然不知道这位高丽大臣心中所想,只是觉得这些人虽然执礼甚恭,但是好像总有些距离感,不大好说话。同时,他也趁着这个机会把金荩国打量了一番,觉得这个留着胡须中年大臣面孔十分严肃,虽然前倨后恭,但是还有些些气度,倒也不像是之前施高艺所描绘的那个卑鄙小人的形象。

不过他也知道看人不能只看外表,所以也只是把疑惑放在了心里。

“太子殿下,请进去吧,外面风沙大。”眼见太子还是一直跟高丽迎奉使一起站在门外,恐怕于理不合,赵松忍不住提醒了一下他。

“好,进去吧。”太子点了点头,然后冲金荩国笑了笑,“金议政远道而来,一路想必是十分辛苦的,有些繁文缛节就免了吧,不然若是议政太过于拘束,莫说议政太累,恐怕就连我都有些过意不去……”

接着,他将双手放在了背后,昂首走进了江华岛内的大汉衙署。

在他说话的时候,金荩国仍旧弯着腰,直到他转身离开,这位高丽议政大臣才直起腰来,带着和自己一起来的高丽大臣们一起,亦步亦趋地跟在了中朝太子的后面。

短短不到一刻钟的会晤,同样也并不能让他完全把中朝太子看透,不过,中朝太子年纪虽小,却有定力;而且他的虽然态度随和,但是看得出来他是个颇为聪明的人,不大能够轻易摆布。

中朝太子驾幸高丽,是之前的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先例的事,到底应该怎么接待,这些人心里也没有数,高丽君臣聚集起来商议了几次,想来想去最后还是觉得,反正能接待得多隆重就多隆重,务必不让中朝在这个多事之秋里面再对高丽朝廷生起嫌恶来。

来到宽敞的官署内部之后太子当仁不让地坐上了主座,而跟随在他后面的大汉和高丽官员们则走到了旁边的座位上,不过并没有人落座。

“诸位请坐吧,不必拘礼。”太子做出了一个手势,再度示意他们。

等到他们一一坐好之后,太子马上看向了金荩国。“金议政,不知贵主现在身体如何?”

第1572章太子的心思

“回殿下,托天朝的洪福,弊国国主现在身体尚好。”金荩国马上恭恭敬敬地回答,“不过,国主现在年事已高,之前又遭逢过那样的大变,身体受到过重创,所以现在气血稍衰。虽然御医们一直悉心照料,但是也只能勉强维持而已,本来弊国国主是想要亲临江华岛迎奉殿下的,只是御医告诫说身体有些虚弱,不宜远行,所以就只好派出臣来迎奉殿下了……”

李珲没有亲自前来江华岛迎奉,一方面是身体确实虚弱,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颜面上的考虑——一国国主亲自前往江华岛去迎接中朝太子,说出来实在有些太过于屈辱了,李珲思虑再三还是忍不下这口气,只能排除议政大臣来亲自负责。金荩国因为怕中朝太子生气,所以先行为国主解释。

“国主年事已高,身体虚弱,本就不该太过于劳动身体,我一个后生晚辈,哪里需要他过来亲迎?等到了贵国国都之后,我再去拜会国主吧。”太子并没有追究的意思,他也体谅一个老人的难处。

“国主虽然不能亲临江华岛奉迎殿下,但是礼数是不能缺的,岂能让太子先去见他?”金荩国连忙再度躬了躬身,“殿下随我去汉城的时候,国主就会在迎恩门亲自率领群臣奉迎太子殿下!”

“这……这还是算了吧,不用搞这么大排场。”太子有些迟疑地看着对方,“国主年事已高,岂敢劳动至此。”

“我高丽为上国藩属,太子驾临又是亘古未有之盛事,怎能不按照礼数行事,显示上国的威仪。”金荩国还是一脸的肃然,“国主说他未能在太子殿下踏足高丽的时候就亲临迎奉已经是大大失礼了,若是在殿下驾临国都的时候还不奉迎,那弊国上下可就真是面上无光了。所以纵使身体不好,他也一定要在殿下入城之前迎奉殿下,否则不仅在上国面前失礼,就是国人面前也交代不过去。”

为了让太子开心,他有意说得激昂,不过说者无心听者却有意,太子并没有如他希望的那样感到高兴,反倒是心里沉了下来。

他的话里把自己踏足的江华岛说成了“高丽的国土”,在他的意识里这没什么问题,江华岛本来就是高丽的领土,只是现在大汉在暂时驻军而已,可是太子却并不这么看。

在他看来,既然江华岛已经被大汉驻军,而且已经开辟了军港,那么现在就应该算作是大汉的领土,高丽既然是大汉的藩属,就应该承认这个现实,将江华岛正式确认为大汉的领土。

所以金荩国明明已经费尽心思讨好他,他却反倒是心里冷了下来。

“既然如此,那我就只好却之不恭了。”太子淡然点了点头,“贵国君臣费心了,很好。”

接着,好像想到了什么,他突然问起了金荩国。“对了,金议政,既然贵国国主不行罹逢大难,以至于……以至于身遭残疾,双眼失明,再加上他现在年事已高,那……他处理贵国国政的时候,会不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啊?”

这个问题让金荩国心里骤然一紧,他慌忙抬起头来看着太子,不明白他突然为什么这么问。

不过,以他的立场,当然是不能说国主的坏话的。“谢太子殿下关心,弊国国主虽然身体欠佳,但是他多年处理国政早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凭借经验来处理国政,不至于完全无法理事。再加上臣等用心辅佐,虽然称不上什么太平治世,但是至少还是粗粗维持了国家的安定。”

“这么说来,贵国国主治国若烹小鲜,真是个明君了。”太子平静地下了一个评论,看不出喜怒来,“议政等大臣也是各个公忠体国,如此才能维持住一国太平。”

“这都是天朝护佑,臣等哪里敢妄自居功!”金荩国心里暗喜,但是嘴上还是谦让,“若无天朝拨乱反正,如今高丽还是伪君在位,万民水深火热。所以弊国上下都对天朝感激淋涕,深谢天朝恢复纲纪之恩!”

“不知道在金议政眼里,这恢复纲纪之恩,和大明万历帝之恩,到底哪一边更重呢?”太子淡然问。

他的声音很轻,但是在金荩国听来却犹如雷鸣。

太子能够当他面问出这句话来,这不啻是在表示中朝目前还对高丽有所疑忌,而现在寄人篱下的高丽朝廷,最怕的也就是中朝有所疑忌。

大明出兵驱逐倭寇,是拯救高丽于水火当中,可谓是再造之恩,而且大明事后也不挟恩压榨高丽,反而自行承担了出兵的军费;而大汉对高丽有什么恩呢?他们不过是借着恢复纲纪的名义行废立之事而已,即使他们不这么做高丽的国祚也还会继续绵延下去,而且大汉还以恩人自居,派驻使团横行霸道,惹得到处民怨沸腾,这两边的恩又怎么能够相提并论?

尽管如果没有大汉,现在高丽就是李倧和西人党在位,金荩国未必会有出头的机会,更加不可能当上如今的领议政大臣,可是他还是对中朝毫不感恩,反倒怀恋大明。

然而,这种话他是绝对不敢对中朝太子明说的。

“这两次都是大恩,都是让我国国祚得以延续,实在难以比较……国主和臣等都心中感恩,深谢天朝。”金荩国压抑着心里的愤怒低声回答,“不过,在臣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