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我为王-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卫玄还半点不留情面的直接告诉樊子盖,说樊子盖是洛阳留守,自己也是大兴留守,不受樊子盖节制,要求樊子盖少管自己的闲事,大兴军队怎么打有自己决定,用不着樊子盖指挥!胜败存亡,生死荣辱,也由卫玄自己承担,与樊子盖毫无关系!

如果多年好友卫玄此刻就在面前,那么脾气暴躁的樊子盖铁定是当场就和卫玄割袍断义了,可惜卫玄此刻远在渑池,樊子盖也只能是怒不可遏的把书信砸在地上了,不顾越王杨侗和众多东都文武就在面前,放声大吼道:“老匹夫!听不进好话的老匹夫!如果不是为了朝廷,你以为老夫会管你的死活!随便你折腾吧,反正老夫只是东都留守,杨逆叛贼杀进关中,拿下大兴,都与老夫毫无关系!你是被杨逆叛贼千刀万剐,还是被皇上满门抄斩,都和老夫没有半点干系了!”

“卫尚书是输红眼了。”皇甫无逸叹道:“他带着四万步骑大军来救洛阳,一场仗都没赢过,每战必败,最后差点被杨逆叛贼生擒活捉,被他救援的我们洛阳军队却越打越强,斩获越来越多,逐渐反败为胜,对比如此巨大,卫尚书面子上挂不住,急于想打几个胜仗挽回颜面,也是人之常情。”

“他想找回颜面,也别拿关中三辅之地来陪葬啊!”樊子盖更加怒不可遏,咆哮道:“关中的兵力都已经见底了,现在唯一能拦住杨逆叛贼的,就只有他卫玄老东西最后一支军队了!如果他再战败,让杨逆叛贼乘机打进潼关,关中怎么办?大兴国都怎么办?”

同样担心关中和大兴安全的皇甫无逸摇头叹气,亲哥哥在大兴的越王杨侗也是小声埋怨卫玄的冲动行事,在场的其他东都文武却大部分神色如常——毕竟,东都洛阳到目前为止已经打得很漂亮了,平叛大战的前期固然是伤亡惨重,损失巨大,但是到了中后期,洛阳军队却连战连捷,歼敌数万,已经足以弥补前期的损失和过错,隋炀帝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追究东都官员的责任,关中大兴是否失守,也和东都官员是毫无关系了,这些东都官员没有因此幸灾乐祸,都已经算得上是对得起隋炀帝和大兴军队了。

“樊留守,下官认为此事不能坐视不理。”陈应良的远房叔父裴弘策乘机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卫尚书虽然不听良言,固执己见,但关中毕竟是大隋的关中,大兴也是我们大隋的西都,我等身为大隋臣子,绝不能坐视关中和大兴沦陷而不闻不问,我们必须做些什么,帮助关中化解这场危机。”

“说得对。”樊子盖强压下怒火,点头说道:“卫文升的死活老夫可以不管,但是老夫身为大隋臣子,关中和大兴的存亡老夫不能坐视不理。如何化解这场危机,裴国公可有什么高见?”

“下官提议,派遣河南赞治府记室陈应良,率领我们东都军队的功勋之师报****,驰援弘农城,协助蔡王杨智积殿下守卫弘农,阻拦杨逆叛贼主力西进。”裴弘策建议道。

“派你侄子率军去救弘农?”樊子盖一楞,疑惑道:“给崤函道派援军是个办法,但为什么不是直接增援卫文升,要去增援蔡王殿下?弘农位于卫文升渑池以西,暂时没什么危险啊?”

“弘农是暂时没什么危险,但很快就会有危险了。”裴弘策沉声说道:“如果卫尚书坚持不肯扼守险要,坚持要与杨逆叛贼正面决战,以留守大人与诸位大人之见,卫尚书是否有把握拦住杨逆贼军,弘农是否会即将面临危险?”

已经大兴援军失望透顶的东都众文武纷纷点头,都觉得如果卫玄不采取只守不战的战术,必然又将面临一场惨败,位于渑池以西的弘农城也必然会面临威胁。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也点了点头,然后问道:“裴国公,那为什么不让报****直接增援卫尚书?让报**帮助卫尚书直接拦住了杨逆叛贼,效果不是更好?”

“皇甫将军,你觉得卫尚书能够用好报****吗?”裴弘策苦笑,很漂亮的说道:“报**之所以屡建奇功,固然是因为将士用命和指挥得力,但更重要的,还是越王殿下、樊留守和皇甫将军你们能够用好报****,相信报**的忠诚勇敢,把好钢用到了刀口上,调度有方,这才让报**队伍得展所长。可是,报**到了卫尚书的手里,还能打出这样的辉煌战绩,立下一个接一个的沙场奇功吗?”

老官僚裴弘策拍马屁的功夫自然不俗,尽管樊子盖和皇甫无逸都不太喜欢油滑吹捧之词,可是听了裴弘策这番拐弯抹角的吹捧之后,还是一起点头,认同裴弘策的判断,老顽固樊子盖还干脆说道:“言之有理,把报**交给卫文升那个老东西指挥,铁定是不到一场大战就得被他败光!打仗要用脑袋,那个老东西,顽固得脑袋就象一块石头!还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顽固得象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你樊子盖老不死好象没资格说别人吧?”裴弘策和在场的东都文武官员一起,都在肚子里嘀咕了这么一句。

嘀咕完了,裴弘策赶紧点头,又说道:“樊留守所言极是,所以下官才建议将报**派去增援弘农,如此一来,既可以让报**协助蔡王殿下固守弘农崤函道,又可以接应卫尚书的队伍,必要时,报****还可以退守潼关,帮助潼关守军抵挡杨逆叛贼。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下官那不孝侄子的守城本领,樊留守和在场诸位大人都是亲眼见过的,他到了潼关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想必就不用下官多话了。”

“还骂他是不孝侄子,这样的不孝侄子,老夫多希望有一个啊。”樊子盖笑了,笑道:“不过,你这叔父也还算称职,很会给晚辈争功劳,你那不孝侄子如果再协助蔡王殿下挡住了杨逆叛军,配合大隋主力把杨逆叛贼灭在了崤函道里,封官赐爵也就是铁板钉钉了。”

早就看穿裴弘策把戏的东都文武哄堂大笑,裴弘策则脸不红心不跳,厚颜无耻的拱手说道:“留守大人误会了,下官只是举贤不避亲而已,并非争功。”结果惹得东都文武再次大笑,无不钦佩裴弘策的脸皮厚度。

大笑过后,樊子盖并没有立即拍板派遣报****去增援弘农,而是捻着雪白长须仔细盘算,许久后,樊子盖终于下定了决心,沉声说道:“让陈应良率领报****去增援弘农!让刘长恭率领四千精兵去增援卫文升!”

樊子盖突然点了刘长恭的名,裴弘策等东都文武还只是稍稍一楞,正好就在殿上的刘长恭刘大将军小脸却刷的就白了,惊叫道:“樊留守,让报**去增援弘农,让末将去增援卫尚书?难道末将听错了,为什么不是让末将随着报**共同去增援弘农?”

“你当然没听错。”樊子盖冷冷说道:“你和报**分别行事,你去渑池增援卫文升,应良带着报**去弘农增援蔡王殿下。”

“留守大人,末将斗胆请问一句,为什么?”刘大将军哭丧着脸问道。

“很简单,洛阳城里总共还有两万多些的军队,老夫如果只派仅有七百余人的报**去增援崤函道,别人会说我们东都军队见死不救。”樊子盖冷冷说道:“所以你必须去,必须带四千精兵去增援卫尚书。”

“可是,为什么不让末将和报**一起去增援蔡王殿下?”刘长恭带着哭腔说道:“刚才留守大人你们还说,我们东都的军队到了卫尚书手里,只会是白白糟蹋啊。”

“亏你还是堂堂虎贲郎将,有点志气好不好?怕成这样,象什么话?”樊子盖怒斥,又道:“卫文升屯驻渑池,老夫却把所有援军都派往弘农,如何向朝廷交代?卫文升手里只有六千多点残兵败将,你不去给他补充兵力,跑去弘农干什么?记住,到了卫文升那里,一定要努力作战,杀贼报国,也一定要全力劝说卫文升坚守险要,不要弄险决战!”

“可是,可是……。”刘长恭将军犹豫了半天,终于还是硬着头皮说道:“可是,如果卫尚书坚持不肯坚守险要,坚持要出兵决战,又不幸兵败,那末将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樊子盖难得卖了关子,慢条斯理的说道:“假话是,老夫相信你能协助卫文升,在决战中打败杨逆叛贼,配合大隋主力把杨逆叛贼消灭在渑池以西。”

“敢问留守大人,那真话呢?”对自己毫无信心的刘大将军苦笑追问道。

“真话嘛。”樊子盖笑了笑,道:“老夫相信在卫文升吃了败仗后,你能尽量多的带着我们东都军队逃到弘农,与报**、蔡王殿下会师一处,重整防线,阻拦杨逆叛贼继续西进。到了那时候,老夫还会相信你一定会对裴国公的贤侄言听计从,与他齐心协力的联手作战。”

“原来樊留守是这个打算啊。”刘大将军恍然大悟,笑道:“那末将就放心了,也请留守大人放心,末将一定会极力规劝卫尚书扼守险要,谨慎决战。如果不行,那末将就尽可能多的带着弟兄们撤往弘农,与蔡王殿下、应良兄弟联手设防,全力阻拦杨逆叛贼西进关中。”

“对于你临阵撤退的本领,老夫确实很放心,上次被一千叛贼追着砍,居然没什么伤亡,也算难得了。”樊子盖毫不客气的讥讽了一句,又喝道:“记住三件事,一是要倾尽全力协助卫文升阻拦杨逆叛贼,不到最后关头不许轻言放弃!二,撤到了弘农后,你要和陈应良紧密团结,携手作战,别和他计较什么官职身份,你想升官发财活命立功,就只能指望他!第三,除了带着我们东都军队撤往弘农外,还有我们大兴的友军,你也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逃往弘农!”

“留守大人放心,你是知道的,末将和陈兄弟一向合作愉快,还一直都是亲如手足。”刘大将军赶紧点头,“还有大兴的友军,末将也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撤退。”

“这样就好,关于这两点,老夫对你还算有些信任期待。”樊子盖难得夸奖了刘长恭一句,又道:“对了,还有一点,你务必要保证卫文升的安全,如果他真的不幸再次兵败,你一定要保护着他撤往弘农,绝不能让他落到杨逆叛贼手里!那个老东西虽然对老夫无情,老夫却不能对他不义!”

刘长恭赶紧再次拱手答应,裴弘策也拱手问道:“樊留守,是否将陈应良宣上殿来,当面向他安排差使?”

“不必了,这个差使怎么安排,怎么完成,他比老夫更清楚。”樊子盖摇头,哼道:“既想继续立功,又不敢去卫文升老顽固麾下白白送死,别以为老夫猜不出来,让报**绕过卫文升直去增援蔡王殿下,其实就是那个小滑头的馊主意!”

裴弘策尴尬笑了,樊子盖却又喝道:“你去给陈应良传令,叫他做好准备,明天清晨和刘长恭一起出兵,老夫届时亲自去给他送行!再顺便告诉他,老夫一再容忍他的胡闹犯上,这次也该收取回报了!这次出征,老夫对他有三个要求,第一是确保卫文升的安全,第二是确保弘农宫和蔡王殿下的安全,第三是绝不能让杨逆叛贼踏进潼关一步!”

一口气说完,樊子盖又恶狠狠的补充道:“老这三个要求,他必须全部完成,少一个,他之前的功劳,全部一笔勾销!”

“这……。”裴弘策有些傻眼,事前说什么都没想到樊子盖的要求有这么苛刻严厉。

“无需多言,就这么定了,老夫可以给他继续立功的机会,但他也绝对不能让老夫失望!”

裴弘策哭丧着脸把樊子盖的三个要求转诉给陈应良后,陈应良瞠目结舌之余,忍不住抽了自己一个耳光,也是哭丧着脸哀叹道:“这就是贪心不足的下场啊,早知道樊老顽固这么苛刻,我就不应该去管卫玄和关中的死活!”

第55章西进增援

朝阳,轻风,白袍,精忠报国的大旗在朝阳下迎风飘展,跟随着这面军旗,已经只剩下七百余人的报****将士重新装备上了代步战马,整齐高唱着《精忠报国》的军歌,再次踏上了征程,西进增援崤函道的征程。

越王杨侗亲自率领东都文武百官到徽安门为出征军队送行,在樊子盖和皇甫无逸等人的暗中指点下,年仅九岁的杨侗用老成口气很是夸奖了一通报****的累累功勋,要求报****再接再厉,继续精忠报国,杀贼建功,协助蔡王杨智积守住弘农,不使叛军侵犯隋炀帝的弘农行宫。同时杨侗自然少不得也鼓励了刘长恭率领的隋军主力队伍几句,要求刘长恭的队伍务必协助大兴军队守住崤函道,不给杨逆叛军西进威胁关中的机会。

杨侗只是负责说场面话,东都洛阳真正的掌权者樊子盖私下里自然对陈应良另有交代,临别时,樊子盖握着陈应良的手叮嘱道:“记住两件事,第一,如果卫文升挡不住杨逆叛贼,你一定要想尽办法,倾尽全力把杨逆叛贼挡在潼关以西,为我们的援军争取时间。第二,你自己要保重,等剿灭了杨逆叛贼,老夫要亲自带着你到皇上面前,为你请功,所以你一定要给老夫活着回来!”

“这是我给蔡王殿下的亲笔信。”皇甫无逸也把一道书信递给了陈应良,低声说道:“我在书信把你的战绩与才具对蔡王殿下做了详细介绍,蔡王殿下是一位识大体、有担当的殿下,他看了我的书信,必然会尽可能倾听和采纳你的军略战术,可以帮你迅速取得蔡王殿下的信任和重用。但你必须还要记住一点,别和蔡王殿下走得太近!你是聪明人,和皇亲国戚过于亲近是什么下场,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多保重,活着回来。”

听了樊子盖和皇甫无逸这番发自肺腑的关切言语和好意提醒,陈应良再是怎么的心肠歹毒也难免有些感动,双膝跪下,向白发苍苍的樊子盖与病恹恹的皇甫无逸郑重行了一个大礼,低声说道:“樊留守,皇甫将军,你们也保重,虽然杨逆叛贼已经不太可能再攻打洛阳了,但也不排除他会突然发起偷袭,在确认杨逆叛贼的主力移师之前,还请你们谨慎为上,千万不要给杨逆叛贼可乘之机。”

“那是当然。”樊子盖和皇甫无逸一起亲手将陈应良搀起,又各自叮嘱了一句务必保重,陈应良拱手谢过,又辞别了对自己确实不错的远房叔父裴弘策,然后就毫不犹豫的率领报**向西开拔了,并且不用刘长恭刘大将军开口,陈应良主动就扛起了殿后的重任,亲自走到了西援崤函道的隋军队伍最后,时刻准备迎战叛军的追击队伍。

与此同时,为了预防万一,陈应良又私下里与刘长恭商量,决定在军队进入崤函道前,一旦发现大股的叛军骑兵追击,那么就由全部装备了代步战马的报**担任诱敌任务,快马奔驰将叛军队伍诱入不利骑兵作战的崤函道,以步兵为主的刘长恭队伍则暂时脱离战场,不与叛军骑兵交战,然后见机行事,有机会就把轻骑急进的叛军骑兵大队堵死在崤函道里,重创叛军骑兵!

虽说叛军队伍已经错误的放缓了斥候战力度,但四千东都隋军和人人身披白袍的报**联手西进这么大的动静,还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瞒过叛军斥候的眼睛,而叛军斥候将消息飞报到了杨玄感面前后,杨玄感顿时就勃然大怒了,跳了起来大吼,“马上集结队伍,本柱国要亲自率军追杀陈应良小贼!”

杨玄感的几个兄弟飞快答应,在李子雄举荐下已经重新回到中军大帐参与战术决策的李密则飞快站了出来,劝阻道:“楚公,稍安勿躁,我军斥候已然探实,陈应良小贼麾下的白袍兵全都有战马代步,又已经出发了一段时间,我们很难再追得上了。”

“怎么追不上?他有战马,难道本柱国的大军里就没有战马了?”杨玄感大吼道:“本柱国率领骑兵去追,不信就追不上!”

“楚公,请冷静。”李密苦笑说道:“你亲自率领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