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阿哥作为年长的阿哥之一,封着亲王爵位,还有养母孝懿皇后佳氏母族的势力。要是拉拢过来,十四阿哥也算借了大力。

到底是长大了,四阿哥看着十四阿哥,只有这一个想法。十四阿哥小时候何其娇纵,对他这个年长十岁的同母哥哥,只有愤怨与疏远的,也没有恭顺的时候。

四阿哥端着茶盏,看着里面的热茶,喝了大半口,身上总算有了些热乎气……

曹府,偏厅。

紫晶看着穿得严严实实的韩江氏,笑着说道:“大热的天,有事儿打发人来传话就是,还值得巴巴地赶来?”

韩江氏身上穿着竹青色的对襟褂子,下边是宝蓝色百褶群,手里拿着素色团扇,看着极是素雅。

听了紫晶的话,她淡笑着说道:“后日便开业了,明日怕抽不开身,今日就冒昧登门了。后个开业,在那边宅子请了一日戏,没有外人,不过是个铺子掌柜娘子什么的。姑娘要是赏脸,就过去溜达溜达。”

紫晶唤人上了茶,对韩江氏道:“既是韩奶奶说的,我指定要奉陪的。等这四家开业了,拢共就是十家了。韩奶奶就是再要强,也是个弱女子,不是铁打的筋骨,往后也当好好保养才是,”

韩江氏点了点头,道:“谢姑娘的关心。”

说话间,紫晶身边小丫鬟已经送上两个包袱过来。

紫晶接过,推到韩江氏跟前,道:“听说韩奶奶认了个闺女,我这里也没有什么好贺的,有几块衣服料子,是亮地纱与湘云纱,给姑娘做两套家常衣服吧。还有对金镯子,是我早年戴过的,样子古朴,比外头世面的强些,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韩江氏有些动容,道:“这怎么好让姑娘破费?”

“难得的喜事,奶奶肯收,就是给我脸了。”紫晶笑着,指了指下边的包裹,道:“这里面有两株雪莲与半斤燕窝,是我们太太、奶奶给我补身用的。我是个闲人,哪里用得上这些?虽晓得韩奶奶是个财主,家里也不缺这个,到底是外头买的,未必合心。”

前面的还好,后边的这个韩江氏倒是有些不敢收了,道:“姑娘的盛情,小妇人心领了。到底是太太与郡主的好意,还是姑娘用吧。”

“我那还有别的,韩奶奶就收了吧……”紫晶说着。

韩江氏看着紫晶身上的细布衣裳,在看着屋子里寻常的摆设,心里也不由叹一声,富过三代,到底不一样。不像暴发户似的,都挂在面上。

并不见繁华似锦,但是细微之处,还是不俗……

第十一卷定风波第六百六十一章九子粽(一)

热河,四知书屋。

这里是热河行宫中路所在,康熙平素坐卧之处。除了康熙与当差的太监外,屋子里只有曹家父子二人。

曹寅躬身站在一侧,曹颙则是刚被传召过来,俯首见驾。

康熙看了看地上跪着的曹颙,脸上看不出喜怒,道:“听说你差事完成的不错,起来回话吧。”

曹寅穿着官服,想来也是从衙门过来,看着儿子神色惨白,嘴唇发青,他不由皱眉,脸上难掩关切。

曹颙这边,听了康熙口谕,应声起了,俯首退到父亲身后待命。

父子二人,谨言慎行,都是一般无二的恭顺模样。康熙看在眼里,心里却不太舒坦。

站得太远了,隔了五、六步远。不知是曹家父子站得远,还是他耳朵有些沉了,只觉得对答之间,听不真切。

康熙抬抬下巴,示意魏珠给曹寅搬了凳子。曹寅又谢过圣恩,方挨着凳子坐了。

除了前儿圣驾到时,康熙在接驾的官员中见过曹颙一面后,这才是在热河的第一次见面。

到底是上了年岁,这一路行下来,有些乏,昨儿康熙就没有召见臣工。

看着曹寅容貌清瘦、难掩老态地模样。康熙还没觉得什么;看到曹颙也病怏怏地。弱不胜衣。康熙就觉得有些刺眼。

他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对曹颙道:“初瑜身子如何了?太医怎么说?”

曹颙出列。躬身道:“回皇上话。已经没有性命干系了。太医给开了方子。只是需静养。”

听到这些。康熙神色僵了僵。“嗯”了一声。转过话去。去曹寅道:“礼部那边怎么说?雨求地如何了?”

曹寅闻言起身。将礼部从京城送来地折子。双手奉上。

魏珠接了。递给康熙。

康熙翻看了两眼,脸色儿有些难看,皱眉道:“只说下了,雨况如何却只字未提,可见是雷声大、雨水小,不尽如人意。”说到这里,他对魏珠道:“出去问问,直隶巡抚的折子可到了?若是嵩祝在,传他进来。”

“嗻!”魏珠应着,躬身出去。

康熙转过头,对曹寅道:“即日起,热河这边也要举行斋戒祈雨。自朕以下,自随扈与地方百官止,不得扰民。”

“奴才遵旨。”曹寅躬身应着。

说话间,魏珠已经捧着折子进来,后边还跟着随扈热河的大学士嵩祝。

直隶巡抚的折子已经到了,康熙看过,心里叹了口气。虽然祈下雨,但是“尚未沾足”,跟没下没什么两样。

康熙撂下折子,对嵩祝道:“京城雨水不足,传令京城,自五月一日起仍继续斋戒祈雨。”

嵩祝领命,下去拟旨去了。

康熙又对曹寅交代了两句祈雨的话,随即看了一眼曹颙,道:“瞧着你面色不好,是不是当差辛苦?好生歇几日,再出来当差。”

曹颙这边,自然是一副不敢居功的模样,连道“羞愧”,因家事的缘故,使得公事上有些怠慢,多是内务府同僚之力,云云。

他说的是实话,康熙却仔细看着他的神情,是否是愤懑之色。

见曹颙并无异样,康熙才摆摆手,道:“先跪安吧,朕同你父亲还有话要说。”

曹颙从书屋退出来,才算松了口气。

十六阿哥背着手,已经在不远处候着了。

见曹颙出来,十六阿哥迎上前来,皱眉道:“这修缮的差事算是完了,你还硬挺什么?明儿开始告假吧,这幅半死不活的模样给谁看?年轻轻地,熬坏了身子,可没地方吃后悔药去。”

自然是给那位九五之尊看,今日面君已毕,回去也能好好喝药了。

曹颙心里想着,面上不显,笑道:“没事,这几日忙着接驾累了些,歇两日就好了。”

十六阿哥昨儿带着十六福晋去探望过初瑜,晓得当初是九死一生的模样。

他使劲跺了跺脚,叹了口气,道:“我回去的早了。若是我在热河,咱们继续缉凶,也不能让人钻了空子。幸好大格格缓过来,要不然怕是连你也断送了……”

虽说事发至今已经过去大半月,但是曹颙回想起,仍是觉得后背发寒。不止后背发寒,他觉得自己手心也都是汗,眼前不由地一阵一阵发黑。

十六阿哥见曹颙不吱声,给了他一拳,道:“还是不是爷们,都过去这许久了……”

话未说完,他已经变了脸色,扶住摇摇欲倒的曹颙,高声唤道:“曹颙,曹颙……”

刚好曹寅从书屋里出来,见了此情此景,脸色也白了。

旁边有两个小太监,见十六阿哥急赤白脸的模样,吓得不敢上前,就听十六阿哥怒道:“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抬人。”

慌忙之中,一行人搀扶着曹颙找太医去了。

魏珠站在书屋门口,脸上也跟着露出几分担忧。待众人去得远了,他收了收心神,转身进了屋子,低声道:“启禀万岁爷,是和硕额驸曹颙突然晕厥,引得十六阿哥慌乱,才闹出了动静。”

康熙盘腿坐在炕上,正在看其他的折子,听了魏珠的话,身子僵了僵。

过了半晌,他才对魏珠道:“过去问问,情况如何了?”

曹颙失算了。他只以为自己是熬了心神,脸色儿有些不好罢了。

实际上,因前些日子照看初瑜时寝食不安的,就有些伤身,脚步发虚。他只当自己没睡好,没有太放在心上,拖延了这么久。

“肝脾不调”也好,“旧疾未去、忧虑伤身”也罢,太医说了一堆话,意思只有一个,就是曹颙病了,病得不轻,需要养着。

床榻上的曹颙醒过来,心里已经是后悔万分。

初瑜并还没好,自己又病了,多让父母操心挂念。

魏珠奉旨过来时,正听到曹颙对曹寅道:“父亲,儿子没事,父亲不必担心。

就是因为最近事多,有些少眠罢了。”

十六阿哥在旁见曹颙如此,忍不住还想要说他两句。没等他开口,就见曹寅上前两步,伸出手去,摸了摸曹颙的额头,已经是红了眼圈。

见他们父子如此,十六阿哥忙合了嘴。

“老父无能……累了我儿了……”曹寅说着,已经是老泪纵横。

不禁十六阿哥惊诧,连曹颙也愣住了。

做了二十四、五的父子,还是头一次见曹寅如此失态。

“父亲……”曹颙喃喃道:“是儿子不好,让父亲跟着操心了……”

魏珠站在门口,见了此情此景,也忍不住伸出袖子,擦擦眼睛。

做人难,做臣子更难,做能干的臣子难上难。

魏珠叹了口气,转过身来,低声问了太医两句,才转身回去复命。

屋子里,曹寅似乎也反应过来自己失态,转过身子擦了眼泪,对旁边站着的十六阿哥躬身,道:“微臣失态了,十六阿哥勿怪。”

十六阿哥见了,忙摆摆手,道:“也不是外人,表姨夫不必多礼。”

曹寅看了儿子一眼,吩咐道:“你先在这边歇歇,为父去安排下斋戒祈雨之事,就送你回去。”

“儿子真没事,父亲不必挂心……”曹颙已经挣扎着,想要下地,却是眼前发昏,被十六阿哥给按住。

“父亲且忙,儿子躺一会儿,自己个儿家去。”曹颙无法,只好这般说道。

曹寅看着长子,神色之间,还是有些不放心。

十六阿哥拍了拍胸脯,道:“姨夫放心,稍后我送他回去。”

曹寅迟疑了一下,道:“如此,就劳烦十六阿哥了……”

看着父亲的身影远去,曹颙用胳膊遮了眼睛,道:“我真没病……只是有点累……”

十六阿哥闻言,已经是添了怒气,拉过一把椅子,在曹颙床前坐了,恶狠狠地说道:“非要身上多了两个窟窿,才叫有事儿?你这身子,这几年都快成筛子眼了,就不能爱惜着点。”

曹颙闻言,只有苦笑的份,放下胳膊,看着十六阿哥,带着几分祈求,道:“十六爷,同您商量个事儿,这个还是别张扬吧。初瑜身子没有大好,我们太太胆子又小……”

十六阿哥听他想要隐瞒病情,瞪了他一眼,道:“想也别想,这是闹着玩么?拖大发了,你才是真不孝。”

“我在这边歇歇,喝了药再回去……不过是怕她们担心,以为是大病,回去我就好好养着,明儿开始就不到内务府了……”曹颙商量道。

十六阿哥瞥了他一眼,不耐烦地道:“眼皮子都睁不开了,还啰嗦什么?赶紧睡吧,等你醒了再说……”

曹颙闻言,这才算放下心,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十六阿哥看着昏睡的曹颙,半晌才叹了口气,起身出来,疾步来到四知书屋见驾。

因为斋戒,不仅要吃素,还要过午不食,所以今日的御膳就用的早。

十六阿哥进屋时,康熙正在用膳。

膳桌只摆了一面,七、八个碗碟,里面装的都是素菜。

“皇阿玛……”十六阿哥的声音,带了几分急切,接下来的话,却被康熙一个眼神给瞪回去。

“身为皇子,遇事慌慌张张,成何体统?”康熙撂下筷子,皱眉对十六阿哥呵斥道。

十六阿哥听了,“噗通”一声,双膝跪在地上,低头道:“儿臣知错了,领皇阿玛教诲。”

康熙冷哼一声,叫人撤了膳桌。

十六阿哥跪了半晌,没听叫起,抬起头来,刚好与康熙对了个正着。

“轮到你委屈了?”康熙见十六阿哥似有愤怨,脸色深沉的怕人。

十六阿哥闻言,心里一颤,忙俯首道:“儿臣不敢,儿臣只是……只是担心曹颙伤身太过,折损寿元,皇阿玛失一忠臣……”

康熙方才已经听魏珠讲了曹颙那边的情景,现下听十六阿哥这般说,自是晓得说得是实话。

换做其他臣子,同皇子阿哥这般亲昵,康熙早就不待见了。但是十六阿哥与曹颙早有渊源,如今又是一块当差,这般友爱,倒是让他想起少年时同曹寅君臣相得的情景。

“你是求药?求医?”康熙摆摆手,道:“你去安排吧,无需请示。”

“儿臣是来求假的。皇阿玛,曹颙那边,免了他内务府的差事,让他歇上一段日子吧……”十六阿哥带着几分祈求,道。

康熙听了,不由皱眉,看了十六阿哥两眼,道:“怎么歇?初瑜的伤情好了?能动身启程回京不成?”

十六阿哥一时语塞,小声道:“怕是不耐车马劳烦,太医吩咐,总要再养个把月才能好些。”

康熙背着手,走了几步,道:“传朕的口谕,曹颙这次差事完成的不错,既是病了,就放半个月假。”说完,对十六阿哥摆摆手,道:“跪安吧,朕还要看折子。”

虽说放假半月,但是跟十六阿哥所期盼的根本不是一回事。但是见康熙没有再说的意思,十六阿哥也只好遵旨出来。

刚好魏珠也奉命出来去传召大臣,见十六阿哥垂头丧气的模样,忍不住凑上前去,压低了音量道:“十六爷别急,方才皇上主子听说曹大人哭了,也跟着叹了好几声,心里怕是也惦记曹额驸那边的……”

十六阿哥闻言,眼睛已经一亮……

京城,前门大街。

稻香村外,已经排了一条长龙,足有上百人,蜿蜒到街尾。

其他商户的掌柜与伙计瞧了,不管是不是同行,都有几分眼热。说起来,这条街上正经地又开了几家南味儿饽饽铺,不过是学个形、捡些散客罢了。

有不晓得详情的,见了这般热闹,不由止了脚步,对着人群相问道:“不就是饽饽铺子么?怎么这些个人排队?”

有热心的,给他指了指稻香村铺子两侧新帖出来的红色对联,道:“瞧见了么?‘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稻香村的粽子今儿才上市,其中这个九子粽是旁家没有的,大家都怕买不着……”

那人听了,还是想不明白,道:“不就是粽子么?再做什么花样,还能成旁的不成?”

那排队的人见跟他说不明白,撇了撇嘴,不看他,道:“这过节送礼,哪个有稻香村的饽饽体面……”

第十一卷定风波第六百六十二章九子粽(二)

京城,金鱼胡同,十三阿哥府。

十三阿哥穿着绸大褂,手里也是折扇不离手。见福晋笑嘻嘻地端着大托盘过来,十三阿哥扫了一眼,道:“好大个的粽子?这还没到端午呢?”

“这是稻香村的韩掌柜亲自送来的,爷瞧瞧,有什么不一样?”十三福晋将托盘放到桌子上,笑着开口问道。

托盘里,除了粽子,还有两个玛瑙小碟子,一个里面装了白糖,一个里面装了荤油。

十三阿哥走到桌子前坐了,道:“还能有什么?不就是个头大么……咦?”

十三福晋见十三阿哥诧异出声,用帕子悟了嘴笑道:“是不是新巧得很?”

原来这看着像半个脸盆大小的粽子,并不是一只粽子,而是由拳头大小的九个粽子绑在一块儿;再仔细看,就会发现,那拳头大小的粽子,也不是一个粽子,是由九个小粽子绑在一块的。

绑粽子的绳上,还系着一个红色的透明纱袋,里面装着几个银色的牙签。

“确实有点意思?韩江氏琢磨出来的?”十三阿哥看着这大粽子,笑着说道。

十三福晋道:“谁晓得呢,大格格的新铺子,不是今儿开业么?听说新的四家,连同先前的六家,都从今儿开始卖粽子。对了,还有个名儿呢。说是一千年前唐明皇吃过的,叫‘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这粽子就叫‘九子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