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5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的罪人的缘故。而是小心卸磨杀驴。或者是被当成替罪羊。在金捐中有什么世故的话。推出来顶。

曹颙与伊都立两个。是姻亲、是同僚、也是朋友。

虽说脾气秉性各方。有不同的的方。但是这些年往来下来。曹颙也当他是个能交之人。

“姨父且三思。这营“金捐”之事。领命协助九阿哥即可。实不宜自家露面,参和太多

过高人皆妒。树大招风。难免有小伤。那岂不是的不偿失?”曹颙思量一遭。甚是恳切的说道。

伊都立听了,犹豫一下。说道:“孚若。如今差事落到我身上。就算我清白。外头也指定以为我贪了……与其白担个名。还不若……”

看来是这半年。伊都立“换金”赚了银子。以为银子好赚了。

“大人。有两条大人忘了。一,九阿哥可是大方之。二,皇上在龙椅上就什么也听不到看不到么?”曹颙见他见钱眼开。忍不住直言道。

伊都立也是伶俐人。只是利字当头。一时迷了心窍。

听了曹颙这番话。他醒过味来。拍了拍脑门。笑道:“都是我糊涂。被杨氏串道了两句。就开始发昏,到底是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信不的……”

说起这肥缺。哪里有比的过内务府差事的?

瞧着伊都立这点定。曹颙倒是有些不放心。举荐他升职。别的是害了他。少不曹颙将方才父子二人说过的“忠君”。又对伊都立讲了一遍。

伊都立虽说比曹年长。辈分也比他高。却是虚心受教的很。连连称是……

九阿哥府。书房。

九阿哥听了门人的告。晓的旨意到了内务府之事。他“哼”了一声。自言自语道:“曹颙。你倒是贪啊……”

他稍加思索。唤了个管事。吩咐道:“拿爷的名帖。送到曹府上。就说爷有事儿相商。请他明儿落衙后过来吃茶。”

那管事应声出去。九阿哥背着手。站在窗前。看着外头枝头怒放的玉兰。脸上没有丁点喜色。

他也不知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知自己折腾什么。只觉的没意思。连赚银子都提不兴致……

他想起一事。转身走到书案后。从书架上抽出一个卷轴在书案上平铺开来。

画面上。是一青衣少妇。素淡妆容。头上只别了素簪。眉目之间。不见妩媚。反而添了凄冷。叫人看了不生亵渎之心。

“生而丧母。豆之年丧父。未洞房而丧夫。你也是个可怜人……”九阿哥轻抚着画像添了几丝怜惜。

看来。这个世上。他觉孤单寂…

曹府。门口。看着伊都立的背影远去。曹颙心里轻松不起来。

朝廷缺银钱。用纳捐来充盈国库。实是饮止渴之举。就拿这捐官的人来说。花费上千两买一任实缺知县。图的是什么?难道是每年那几十两银子的俸禄?

千里做官只为财,若是科举正途的官。还晓的立牌坊。未必个顶个都贪。像马俊那样读多了圣贤书的。心里还有良心道义的天平在。

这些捐官出身的。目的大剌剌毫不掩饰。就是为了银子来的。刮的皮。增加各名目的杂捐,使的方百姓破产。典家卖的。一来二去的。使的自耕农越来越少土的都集中在官僚的主手中。

这些官僚的主手中。仗有个功名。多是不用承担赋税的。这样一来。国库的收入只会有减无增。

这是一个恶循环,偏生一时半刻也没有其他法子。可以替代纳捐。

康熙世啊这就是“盛世”!

曹颙这一刻。竟有些恍惚。是不是自己穿早了要是晚穿一百年。封建制度崩盘期。自己有没有魄。重塑一个中华……

正是神。就听到有人道:“大爷。老爷使人来问客人走了没有。若是送走了。请大爷过去说话。”

这一打岔。使曹颙不禁失笑。

是不是每个男人身都有“英雄情节”。自己还真当自己个是盘菜了。别人是“保暖思淫欲”。自己有点想入非非。

兰院。上房。

曹寅已是用过晚饭。坐在炕边。一边吃茶。一边考问两个孙子功课。还是老样子。天佑早慧。透几分不凡;恒生则是有些笨。加上年岁小一些。进学一年。进展也有限。

李氏在旁。见恒生答不上祖父的考校。涨红了脸。有些不忍。岔开话道:“老爷。颙儿怎么还不回来?都这个时候了。要不要留客人吃饭?”说到这里。转头对初瑜道:“要不媳妇使人去问一声?”

曹寅看出妻子用意。碍于媳妇在跟前。也不好说什么。不赞成的摇摇头。

初瑜则是应了一声。带着丫鬟出去了。

曹寅见天佑恒生他们两个坐不住了。摆摆手。使人将他们送回葵院。

屋子里就剩下老两。曹寅道:“夫人哎。慈母多败儿。就算是孙子。也不能太过宠溺。不然长大了就是废物点心一个。若是寻常人家的孩子还好。没有出息。也不过累的父母妻儿受累罢了;咱们这样的人家。上上下下多少口子。”

李氏讪讪道:“恒生瞧着功课吃力。怪可怜的。刚才老爷还没什么。眼泪珠子就要掉下来。叫人看不落忍。左右不是长孙。也不用逼着这丁点儿大的孩子遭这个罪。”

曹寅闻言。不由皱眉。道:“夫人莫要忘了。恒生的命格不俗。谁知道这个孙儿大了会是什么命数。要是因咱们溺爱之。使的孩子成了庸才。那岂不是罪过”

“老爷说的是。是我错了。”李氏只是一时心软。听丈夫的话。也晓是正理。无从反驳。

“不仅恒生。长生也是。夫人要谨记。宠溺不是疼孩子。是毁孩子。”曹颙想起幼子。忍不住加了一句。

李氏口中应了。却是带着几分不服气。

老爷怎么就忘了。他自己个宠大孙子小儿子的时候?不过是致仕这几个月。他才收敛了过去的宠溺之态。开始在孙子们的教导上费心。

说话间。初瑜在二门迎了曹颙。夫妻两个一道。来了兰院。

曹寅心里。甚是关切着康熙的回复。所以才迫不及待的使人请儿子过来。

听说全部交代由内务府与九阿哥主理。他不禁松了口气。同时。心里有些愕然。为何自己会生出堤防之心。担心皇上会计曹家?

想到这里。曹寅只觉额冒汗。就在几个时辰前。他还教导儿子要守着“忠君”之道。原来他心里。也开始将私心摆在前头么……

一夜无话。次日。就了个消息。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顺天府府尹事余正健因“居官虽清。全不能办事”。罢了都察院左都御史管顺天府府尹事。原由祭酒用。今仍以祭酒衔在修书处行走。

年前。曹寅“治家不严”。就是由余正健出面弹劾的。才引咎辞官。没想到才数月功夫。这个“忠君爱国”的帝党分子。就丢了差事。

在外人眼中。余正健就是曹家的敌人。有不少人在曹颙面前卖好。将其说的非常不堪。

曹颙却没有那个心。去嫉恨这康熙的忠犬。却是不晓的为何。想起当年的武则天来。还有一首诗:

种瓜黄台下。瓜熟籽离离。一摘瓜好。二摘使瓜稀。三摘由尚可。四摘报蔓归……

皇上。也有护犢子的时候……

第十一卷定风波第七百四十三章鳜鱼

次日,曹颙从户部出来,看了看手中九阿哥的名帖,便硬着头皮到了九阿哥府。

这纳捐之事情,是块大肥肉,谁不想着咬一口。尤其是京官没有什么刮地皮的机会,除了向进京陛见的外官索贿外,就指望纳捐的时机赚一笔。

户部、吏部,还有内务府,有点分量的人物就想使个劲儿。

九阿哥与内务府若是想要垄断这买卖,首先就要同户部、吏部打好招呼,禁止其他门道。

这些都不用曹颙操心,只要抬出九阿哥这尊大佛,京城里敢明着不买账的也没有几个。

伊都立也得了召,过来见九阿哥。

三人齐聚堂上,算是为这纳捐的事碰头。

看着九阿哥晦暗不明的眼神,曹颙只觉得头皮发麻。

伊都立这边,思量了一晚,还是信服曹所说,去了私心。是啊,以九阿哥的贪婪,要是同他抢食儿吃,那不是找死么?

九阿哥望向曹颙,道:“曹颙,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你可以不掺和这个,也不当拦着爷使唤人不是?”

伊都立还在迷糊。曹颙已听出他是指韩江氏。

自己同韩江氏做过一番恳谈。虽说他地本意。是不愿韩江氏掺和这些。希望她能太太平平过日子。但是。他晓得韩江氏好强。还是咨询她地意见。

不知是否是进京这几年见识多了。晓得自己地分量。韩江氏地回答是否定地。丝毫没有掺和地意思。

或许是出于感念曹家恩义。或许是看通透了。不愿被九阿哥利用。

曹颙既晓得她地意思。在九阿哥这边。只能勉励维护。九阿哥不可置否只是神色复杂地望了曹颙一眼。态度冷淡至极。

曹颙是为公事来地。巴不得同九阿哥远远地。不会在意他地态度。倒是伊都立。有些看不过眼九阿哥府出来后。还同曹颙抱怨了几句。

曹颙只是一笑了之,并没有放在心上。

虽不知道九阿哥为何转变,但是主动抛出橄榄枝来,也使得曹颙心里松快不少。这些皇子阿哥,既不能肉体消灭,也不能明着相争,若是与之为敌,也令人头痛。

没过几日,孟光祖案在京城传扬开来。

开始时还有人揣测,是不是康熙要拿三阿哥开刀。已是有不少人准备落井下石,收集三阿哥其他事情的证据。

向来在士林中名声颇佳的三阿哥,这次却是名声大损。

二月十九,是三阿哥的寿日。

不晓得是因三阿哥随扈的缘故,还是孟光祖案连累的缘故,往三阿哥府送寿礼的官员减了几成。

曹家这边,由初瑜撰写的礼单,还是比照往年的例,没有什么变化。

虽说圣驾还在巡幸畿甸,但是因万寿节将近,不少督抚大员由外地来京陛见。

京官向来清贫,京里各项人情应酬有多,单靠那点俸禄哪里能够?如今见了这般外地督抚大员官就跟苍蝇见了烂猪肉,恨不得蜂拥而至。

不管是高官显宦是低级官吏,但凡有点本事的变着法地索贿。

即便外官苦不堪言,又有什么法子。京里有人好做官不交下几个妥当人,他们千里迢迢地外放,远离权利中枢,心里也不踏实。

曹颙本就不差这几个钱儿,曹寅如今又致仕,父子两个倒是没有学着别的京官,想着各种明目来请客。

两广总督杨琳是恩萌出身,早年在漕标中军任职;觉罗满保虽是红带子,却是正牌子科举出身,曾到江南主持乡试。这两人同曹寅都有些交情,算是故交。因此,这次进京,他们也带了不少“土仪”送到曹府。

因这个缘故,曹颙还随着父亲到两人京宅道谢。

虽说曹寅辞官,曹颙也从内务府总管贬为六科给事中,但是觉罗满保是在内阁待过的,晓得六科给事中的重要,对待曹家父子没有丝毫怠慢。

他是二十多岁中进士,今年才四十出头,待人极其温煦,使人如沐春风。看来,曹寅对这位的红带子督抚也颇为相投。

从时事到学问,到江南几位大儒的新作。宾主相谈甚欢,若不是觉罗满保到外出赴宴,看样子同曹寅两个能聊到入暮时分。

从觉罗府出来,曹寅犹自感慨不已。

觉罗满保三十多岁入内阁,后外放巡抚,四十出头就任总督。就算熬过两任总督,还不到五十,回到京城,不是尚书,就是大学士。

他的意思,是希望两家保持往来,对儿子以后的仕途有所进益。

对于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的风云人物,曹颙上辈子听过的不过是大将军年羹、“舅舅”隆科多,还有李卫为首的三大模范总督,对于其他人知道的甚少。

虽说觉罗满保身材健硕,但是瞧着气色并不算好,不知是不是旅途跋涉的缘故。

曹颙虽没有像父亲想得那么深远,但是见他待父亲恭敬,待自己也亲切,对他也生几分好感。已经寻思回府后,问妻子寻几株好参,送给觉罗满保滋补。

杨琳是武将出身,年近甲子。他早年出仕,一直在武官任上,由副将到总兵到福建提督。康熙五十三年才升广东巡抚,去年冬升任的广东广西总督。

或许是一直在南边做官的缘故,他脸色发红,嗓门甚是洪亮。还是头一遭见曹颙,夸了好几句,直赞曹寅教子有方。

听说曹颙现下在户部当值,他迟了一下,问出心中所惑。那就是户部这两年会不会继续追缴亏空。

西北用兵正缺银子,四阿哥主持户部,向来都是主张追缴库银的,这点毫无质疑。

见曹颙这般肯定,杨琳的脸色有些灰败,露出几分苦笑。

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有些话也不好当曹寅父子抱怨。两下寒暄了一会儿,另有其他访客到曹寅父子就告辞离去。

曹寅心里,是另一番滋味儿。

他虽没有做过督抚,却也曾为皇帝监控江南,没有督抚之名,却有督抚之实。若没有儿子早年的告诫,没有曹家十来年运筹帷幄,曹家亏空,也是一把利剑。

杨琳虽做了半辈子官,但是官声颇佳,并不是贪官。然而,这每个省亏空的库银,还是要落到督抚头上。

尤其杨琳这种,之前就在广东为巡抚,后升总督的,同地方断不得干系,不知有多少需要擦屁股的地方。

一个是春风得意的觉罗满保,一个是因追缴库银焦头烂额的杨琳,曹颙对于这大清朝的高官显宦又有了一个新认识。

韩宅,内院。

韩江氏如往常一样,从外头的铺子巡查归来,换了家常衣服,开始教蒽儿识字。

蒽儿今年七岁了该进学的年纪。韩江氏打小就是被父亲当儿子养的,因此在教养的时候,也不想将她养成不知世事的深闺小姐。

这便是寡妇宅邸,没有男支撑门户,请西席也不便。所以韩江氏就自己教女儿识字。

资质算上乘,胜在肯吃苦。不肖人看着自己懂得温习写大字,这样一来展也颇快。

韩江氏在外头虽是肃容,在蒽儿前却是难得慈爱不吝啬称赞之语。

蒽儿见养母夸奖,对识字写字越发有兴致,倒是真心向学。

看着女儿写了个大字,小喜、小福已经将饭菜摆了上来。韩江氏看着小喜与小福两个,却想起一断心事。

待用了晚饭,韩江氏叫人带蒽儿下去休息,留下小喜与小福两个说话。

她从首饰匣中,拿出一个稠包,打开来,里面是一对绞丝金手镯。她将金手镯推倒小福面前,道:“明儿是你二十岁生日,这是我送你的生日礼。”

小福嘴里谢过姑娘,欢欢喜喜地接了。

这样式的金手镯她去年见过,在小喜生日的时候。姑娘待她同小喜两个,向来是一般无二的,所以她晓得自己生日姑娘的赏赐差不多也是这个,倒是并不意外。

小喜在旁,见小福高兴,从荷包里掏出个锦袋,送到小福面前,笑道:“虽比不得姑娘礼重,也是我精心预备的,妹妹不要嫌弃礼薄。”

是对金耳坠,一对坠是是镂空的“福”字,既吉祥,又是合了小福的名字。

小福是韩江氏贴身丫鬟,除了照顾起居,也会看账,自是识字。她一手摩挲着手镯,一手拿着耳坠子,爱不释手。

韩江氏这边却是收敛笑颜,正色道:“我有话同你们两个说。”

小福闻言,放下东西,同小喜一道恭听。

“小福明日二十,小喜今年也二十一,以往是我疏忽,差点就要误了你们的花期。你们两个在我身边多年,大家伙都是打小一块长大,我盼着你们往后的日子都能舒心。我早就想过,不会白叫你们服侍我一场,会当嫁闺女似的,为你们预备一份嫁妆,风风光光地出嫁。只是世人愚昧,男儿寡情薄兴,挑个什么样的男人,还得你们自己个儿拿主意,往后过日子才能不后悔。”韩江氏轻声说道。

听提及这个,不管是平素恬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