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8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会儿功夫,曹颙已经思量清楚,道:“四弟,关心则乱。现下查家的案子才开始审,即便查家亲族关进刑部大牢,在案情没决断前,刑部那边也不敢随意糟践人。”

“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这已经成老话,随着查家子孙辈渐渐长大,这进士的人数,已经增至十来人。

剩下年长的子侄,也都有了功名;幼龄之子,也是记事起便手不释卷。

除非真是灭族之罪,否则查家就算眼前受重挫,只要种子不断,就有复兴之日。

曹项听了堂兄的话,长吁了口气,神色有些讪讪,道:“小弟真是怯懦之人,事到如今,顾忌重重,失了一个义字……”

曹颙摆摆手,道:“无需自责,为人要有担当,可以为恩师忧虑,为好友挂心,却不好没脑子的鲁莽行事……查嗣庭案,有谤君之嫌,还牵扯皇上忌惮的结党之事,岂是能随意参合的?”

曹项面色灰败,喃喃道:“那就什么也不做?”

曹颙摇了摇,道:“现下虽不是雪中送炭的时候,‘炭火’却可以预备着。这个案子下来,不会比汪景琪案轻,多是要流的。如今案子刚开始,宫里、朝廷上都看着,只为了心安,将自己搭进去,与助人无益;还不若静待时机,等结案后,再伸出援手。”

曹项肃容听了,躬身道:“大哥教导的是,小弟知道当如何做了。”

对于年迈的查嗣瑮来说,千里流放比牢狱之灾更凶险的多。

药,银子,流放地的打点照应,一个也不能少。

“若是银钱不凑手,就来这边取。补品药丸什么的,可以去同仁堂。”曹颙道。

曹项忙道:“银钱还够,弟弟手上还有些银钱。倒是补品药丸,得让乐家多预备些。”

将到饭时,与堂兄说完正事,曹项拿定主意,便没有再久留,先回东府去了。

曹颙同查家人关系不深,不能像曹项那样感同身受。不过,看着堂弟稳下心神,他就跟着松了口气。

自从中午同蒋坚提及查家之事,曹颙就隐隐有一种预感。

查家的案子,不只是文字犯忌,也不单单是查家曾党附隆科多,还有其他的东西在里面。

更像是李绂与田文镜互相攻讦案的后续。

雍正开始打击汉官与士林。

这些人,是对雍正新政反应最强烈的人。

曹颙可不想堂弟这个时候鲁莽,参合到此事中。

进了内院,曹颙照例,先到兰院给母亲请安。

李氏却不在,只有长生与天宝叔侄两个在上房。

外间的炕桌上,摆着笔墨与描红册子,长生正手把手地教天宝描红。

见曹颙进来,叔侄两个都站起身来。

“老太太呢?”曹颙有些好奇,问道。

“老祖病了,老太太去了老祖院子。”长生说道。

“请了太医来没有,太医怎么说?”曹颙闻言,不由有些担心,问道。

“请了,太医说外感风邪,让好好调理。我原也在那头看外祖母,母亲的撵了我回来。”长生回道。

兄弟两个正说着话,就见有人挑了帘子进来,不是旁人,正是李氏身边的大丫鬟,名叫绣鹇的。

原来是李氏吩咐她回来传话,让长生、天宝两个不用再等他,先用晚饭。

曹颙原只当高太君是寻常感冒,听绣鹇说李氏不回来吃晚饭,才觉得不对劲。

曹颙便吩咐绣鹇安排两个孩子的晚饭,自己直接去了高氏院子。

刚走到廊下,他便隐隐地听到初瑜的声音,从西屋传出来。

高太君这院子,上房只有三间,东屋是高太君卧室,西边原是香玉的屋子,现下空着,请了几尊佛像。

有丫鬟见到曹颙,蹑手蹑脚地请安,声音也压得低低的。

曹颙见她如此做派,低声道:“老太君睡了?”

那丫鬟点头道:“刚太太亲手奉了药,吃完才歇了。”

这会儿功夫,里屋人也听到外头动静,初瑜挑了帘子出来。

她眼前红红的,低声对丈夫道:“老太太哭了一下晌了,老爷赶快劝劝。再哭下去,老太太身子也受不住。”

曹颙闻言,倒吸了一口冷气,看了东屋一眼,轻声道:“难道……”

初瑜点点头,轻声道:“太医说是老病,让预备大事,说……怕是不好,就年前年后……”

曹颙的脚步有些发沉,慢慢地进了西屋。

李氏在炕边坐着,眼睛已经红肿不堪,脸上都是泪渍。

“母亲……”千万句安慰的话,说不出口,曹颙走到母亲身边,也觉得鼻子酸涩。

高太君早年性子虽有些各色,为人处事刻板生硬,可这些年随着年纪渐长,变得越发慈爱。

曹颙心里,即便不能将她当成孙太君那般敬爱,也生出几分祖孙之情。

见了儿子,李氏如见救生草一般,扯了曹颙的袖子,哭着说道:“我儿,今儿请了庸医,说了混话,我是不信的。你外祖母病了,咱们再请个好太医过府来瞧瞧?”

“好,儿子这就使人吩咐张义拿儿子的名帖去请太医。”曹颙点头道。

别说请一个太医,就是请个三、五个,只要母亲心里能舒坦些,只要高太君那边还有一线生机,曹颙都不嫌麻烦。

李氏闻言,却是泪如泉涌,摇摇头,道:“还是算了。”

见她这就改变主意,曹颙不解,望向旁边侍立的妻子,就听她低声解释道:“除了陈太医,下午又前后请了两个太医过来……”

说到底,高太君就是老了。

从清苑回京后,她就隔三差五地卧床。

等香玉回来时,晓得密太妃应允照拂这个苦命的曾侄孙子,高太君就曾对李氏说过,这辈子没什么可放不下的,可以安心去了。

“老太君是明白人,母亲如此难过,如何能瞒过老太君?要是老太君心情抑郁,说不定能速速痊愈也要耽搁下来。只有老太君心情好了,这病才能调理好。”曹颙道。

李氏连连点头,也不知听见去还是没听进去。

初瑜惦记婆婆还没用晚饭,吩咐人摆饭,要侍候她吃饭。

李氏哪里吃得下,见儿子身上还穿着官服,对初瑜摆摆手,道:“我这里有丫鬟服侍,你们先回自己个儿院子里。外头也黑了,不能让当差的人在家里饿肚子。”

初瑜正有话同丈夫说,便听从吩咐,先随曹颙回了梧桐苑。

“什么?老太君说想要回李家……”听了妻子的话,曹颙不由皱眉:“莫非,老人家自己心里已经有数……”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何谓家族,何谓子孙

对于高太君来说,曹府只是女婿家,是亲戚,李家才是本家。

高太君临了临了,依附女儿生活,已经让向来刚性的老人家心里过意不去,若是在曹家咽气,怕是死后都不能闭眼。

生是李家人,死是李家鬼。

对于这个时代的女子来说,这生死之间,就是一生。

“老太太怎么说?”曹颙问道。

“当然拦着,不过老太君的脾气,向来刚性,要是她再开口,老太太怕是拦不住。李家那边,是不是要使人送个信儿?”初瑜回道:“这是大事,多少要预备着。”

高太君的寿材,曹府这边前几年就给预备下了,再海淀园子那边搁着。这也是京城旧俗,家中有老人的,多是要预备寿材,通常棺木也要先打好。而后,每年重新刷漆。

曹颙点点头,道:“明儿使人叫李诺过来,同他商量商量此事。”

李鼐不在京中,李家如今当家理事的是李家长孙李诺。

李诺前几年曾陪着祖父,前往盛京,代父在祖父身边尽孝。后被李鼐换回来,由曹颙帮衬,入了内务府当差。

因他老实勤勉,办差细心,入了十六阿哥的眼缘,去年将他补了委署主事。虽只领着从七品的俸禄,可只要踏踏实实不出错,一年半载去了“委署”二字,也不是难事。

为了高太君之事,夫妻两个都有些难受,等摆了晚饭,也不过吃了两筷子就放下。

初瑜正想唤人撤桌子,便听到院子里传来脚步声,还有小丫鬟的请安时。

她往窗外望去,就见天佑、恒生兄弟两个结伴而来。

“儿子回来了……”初瑜的眼睛弯了弯,眉头立时舒展开来。

“父亲,母亲!”恒生的声音带了几分激动,贪婪地看着养父养母。

虽说才分开一日,可思念已经刻在心底。

曹颙点点头,初瑜已是红了眼圈,站起身来,也是从头到脚地打量恒生。

天佑见气氛压抑,扫了炕桌一眼,笑道:“菊花莴笋丝,杏仁豆腐,正是儿子同二弟爱吃的,可要请父亲、母亲赏儿子们碗饭吃。”

被他这一打岔,原本有些伤怀的气氛尽散。

初瑜带了几分心疼,道:“这是还没用晚饭,那中饭吃了么?不是稻香村送饽饽过去了么,怎么还饿了肚子?”

“饽饽哪里惦饥?四阿哥、五阿哥去王府了,为了待客,使人从馆子里要了一桌席面,德丰堂好像换了厨子,味道好是好,就是重大油,油腻腻的,这会儿正想吃清淡的。”天佑回道。

恒生看了看桌上几乎没怎么动的菜,说道:“哥哥说的正是,儿子正寻思着这两道菜。”

初瑜闻言,虽心疼儿子们,却也舍不得叫儿子们吃剩菜,道:“先吃口热茶,压一压冷气,这就使人去厨房给你们要菜。”

天佑见着桌子四碟两碗六道菜,还有一盆绿汪汪的碧粳米饭,道:“尽够了,只劳烦乐兰姐姐给我同二弟添副碗筷。”后一句,却是对门口侍立的乐兰说的。

饭菜刚摆上没一会儿,都是热的,初瑜便点点头,吩咐乐兰添了碗筷。

兄弟两人净手上炕,天佑坐了曹颙东边,恒生坐了西边。

恒生已经先一步拿了饭勺,端起曹颙面前的碗,盛了满满一碗,双手奉到曹颙跟前,道:“父亲请用。”

曹颙虽没什么食欲,到底不愿却了儿子的孝心,接过了碗。

“母亲这边我盛。”天佑挨着初瑜坐着,看出恒生的用意,也拿了初瑜的饭碗。

有天佑、恒生这两个半大小伙子在,虽不能说风卷残云,也吃了个底朝天。

若不是临了临了,乐兰又从厨房端了两道炒菜过来,怕是这兄弟两个还不够吃。

曹颙与初瑜夫妻两个,被孩子们带着,胃口也好了不少。

待撤下桌子,漱口完毕,曹颙才问起四阿哥、五阿哥去王府的详情。

天佑笑着说道:“正要向父亲、母亲报喜,听两位阿哥的意思,二弟封郡王长子的旨意同尚主的旨意过几日就一块儿下了。”

虽说早就晓得有这么一日,可事到眼前,曹颙与初瑜两个都很高兴。

有了郡王长子的爵位,天佑的身份越发名正言顺。即便汗王府那边想要生事,也要顾忌三分。

不过,初瑜想起王府内宅之事,才想起还有一件事,还没安排。

恒生转年就十五,三公主真若是及笄后下嫁,就得等到后年。

这一年多的功夫,恒生独居王府,年轻人气血方刚,又没有长辈在身边看护,要是闹出什么不好来,可是大笑话。

她有心问恒生几句话,又不好在众目睽睽之下,提这点私隐,便起身对恒生道:“今早你走得匆忙,我这早预备了些东西给你,却是拉下了,你随我过去看看。”

恒生不疑有它,起身应了一声,随初瑜从西屋出去,到了东屋书房。

天佑见他们出去,才转过头来,低声问道:“母亲眼睛红肿,父亲亦心事重重,可还是在牵挂二弟这头?父亲就放心吧,二弟明日起就入宫当值,有十六叔姥同四阿哥看顾,不会受委屈。”

曹颙摇摇头,道:“老太君病了,太医说怕是不大好,熬不到开春,我同你母亲是为了这个担心。”

天佑听了,唬了一跳。

民间有句老话,叫“年关难过”。

除了是欠债的,年前需要还债外的,还因上了岁数的老者,这个时候最是病弱。

“明日一早,你去趟李宅。不管怎样,老太君如此,总要知会一声。”曹颙道。

天佑起身应了,就听曹颙道:“最近恒生那边,我不好出面,只能由你去打理这些,会不会耽误你温书?”

天佑摇头道:“不耽搁,父亲公务繁重,儿子如今也大了,正当为父亲分忧……”

东屋,书房。

初瑜低声道:“你如今也是大人了,有什么事儿,也当听听你的意思。即便我们做父母的,本心为了你好,却也不能让你心里不自在。”

恒生听的有些糊涂,道:“父亲同母亲都是疼儿子的,有什么安排,自然也是为了儿子好,儿子为何还要不自在?”

恒生身边,现下的两个大丫鬟,乐蓝是梧桐苑出去的,小榭是曹家老管家曹忠的孙女。

在初瑜看来,即便恒生屋里要搁人侍候,这两个都不是好人选。

乐蓝是她的丫鬟,今年十九,本到了放人的时候,可恒生刚搬家,身边还是老人跟着才妥当,省的小丫鬟丢三落四,初瑜才吩咐她跟过去侍候。

小榭比乐蓝小两岁,从留头小丫头时开始就在恒生身边侍候,至今已经有十年,在松院的一干丫鬟中,同恒生情分也最厚。

若是恒生娶的不是三公主,而是旁人,初瑜不会觉得为难。

大户人家的少爷,收了打小侍候的丫鬟,也是常见的。可要是三公主心高气傲,发作了小榭,反而伤了夫妻情分。

乐蓝这边,则因是她的丫鬟,怕三公主心生嫌隙。

思虑再三,初瑜宁愿挑两个寻常的家生子儿侍候恒生,也不愿让三公主下嫁前,恒生收了他身边这两个。

依照她的想法,福晋做主给两个人。那样的话,等三公主下嫁,是留还是打发,也不用在意曹家这边。

可事到如今,见养子独身在外,可怜兮兮的,初瑜心中的天平难免又向着养子。

“你如今一个人住在那边,我们都看顾不到……乐蓝、小榭年岁又大了,侍候不了你两年,你屋子里要不要添个人?”初瑜问道。

“添人?”恒生听了,使劲摇了摇脑袋,道:“就算乐蓝姐姐同小榭都出去了,还有好几个,儿子身边不缺人使唤。”

听了这话,显然对乐蓝、小榭并无私情,初瑜暗暗松了口气,接下来的话就犹豫着要不要说。

就听恒生憨憨地道:“母亲,儿子虽不好再住在这边,心里只当这边才是家。就算不在一个府里,相隔也不过三里路,骑马一刻钟就到了。母亲有什么当管教的地方,直接管教都是。儿子又不是狼心狗肺的,哪里会什么心里不自在?”

恒生性子纯良,对男女之事尚不开窍,初瑜就将嘴边的话咽下,道:“若是你真心孝顺我同你父亲,就记得好生爱惜你自己个儿,不要因我们不再跟前,就出去同人鬼混。待会儿,让你哥哥给你抄一份曹家族规家法,看看什么是能犯的,什么当避讳。否则,你要是有了不是,最难过的,还是你父亲同我。”

以恒生现下的身份,初瑜说这些也是过了,却也是没有将恒生当外人的意思。

恒生闻言,使劲点头道:“定不敢犯,要不然,不用父亲、母亲说,儿子自己个儿就跪……就跪着去……”说到最后,依旧是难免黯然。

曹家的族规家法,是曹寅撰写。本是早年东府曹硕出事后,引以为警,他才详细了写了族规,还拟了家法,都是制约与教导曹家子孙用的。

如今这族规家法,都篆刻在祠堂东西墙上,若是有子孙犯了家法,逆了族规,就要接受惩戒,其中就有跪祠堂这一项。

初瑜见了,叹了口气,轻声道:“你这孩子,怎么开始钻牛角尖儿?你虽离了这府,就不是曹家子孙了?若是你那样想,我同你父亲可真是没地方诉苦去,含辛茹苦十几年,不是养了个儿子,而是当了汗王府的保姆、保父……”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首告(泪奔求月票)

从书房出来的恒生,亦听说高太君卧床的消息,同天佑一道去了芍院。

高太君吃了药,沉沉地睡着,小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