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统江山-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正英只能讪讪的笑。

这帮家丁看到梁大壮刚才的遭遇,谁也不敢多说话,只能眼睁睁看着胡小天和徐正英出门。

梁大壮揉着屁股从地上爬起来,叫苦不迭道:“我冤枉啊!”

第六章【笔会】(中)

老管家胡安瞪了他一眼道:“你冤枉个屁,少爷现在出门了,若是再惹出事端唯你是问。”

梁大壮愤愤然抗议道:“凭什么赖我,是少爷不让我们去。”

胡安伸手指点着梁大壮的胸口道:“你有没有脑子,少爷不让你去,可没说不让你跟着,他们去烟水阁笔会,你们悄悄跟过去就是,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好有个照应。”自从上次强抢唐轻璇的事情发生之后,整个尚书府的家人都开始重新认识这位大少爷,这货绝对有惹祸精的潜质。

徐正英的马车就在外面,他出手阔绰,送了一棵价值不菲的千年山参给胡小天,可见经济状况不错。他的座驾也颇为奢华,车厢呈长方形,厢体边缘刻有花纹,厢体上半部雕刻出精巧雅致的窗格,坐在其中可以看到车外的景象。马车的顶盖是个六角亭的形状,顶盖很大,四边都超过厢体,这样可以取得很好的遮风避雨效果。正前方向前伸出很多,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保护车内乘客的隐私,也可以为驾车人提供遮蔽。也就是马车的顶盖。车厢的四沿都有帷幔,正面有一道较长的软帘被掀起在顶盖上,帷幔和软帘上还用铜铃和流苏丝绦作为装饰。车轭头以威严的兽首装饰,更彰显马车主人尊贵的身份。

胡小天很少乘坐马车,家里的马车虽然不少,可这么豪华的还是头一次见到,跟着徐正英坐进了马车内,屁股坐在软垫上弹性适中有点沙发的感觉,虽然这辆马车非常精美豪华,可是拉车的马只有两匹。胡小天道:“徐叔叔,为何只弄了两匹马,要是弄八匹马给你拉车,那多威风!”

徐正英听他这么说脸色不由得一变,他向周围看了看,有些紧张道:“贤侄,这种话可不能乱说,八乘之车只有当今皇上才有资格使用,按照大康的规矩,我使用的马车不可以超过三匹。”

胡小天心中暗笑,其实这段时间他了解了一些大康文化,当然知道八匹马拉车是只有皇上才能享受的待遇,亲王可以享受六匹,王子公主才能享受四马拉车,至于大臣们多数都是两三匹,至于普通老百姓,只能乘坐一匹马拉的马车了。徐正英如果胆敢让八匹马拉着马车在京城主干道上跑,估计一路跑下去终点站就是天牢了。这货故意刺激徐正英道:“徐叔叔,到底您是印钱的,我们家马车虽然不少,可这么豪华拉风的却是一辆都没有。”

徐正英又是一惊,我曰,你这是坑我啊!他慌忙道:“贤侄,我虽然负责铸造大康货币,可从来都是公私分明,这辆马车是我岳父的馈赠,贤侄若是喜欢,我便将这辆马车转赠给你。”

胡小天接下来的一句话差点把徐正英给气了个半死:“二手车我不要!”

徐正英只能嘿嘿了,心中把胡小天的十八代祖宗问候了一遍,暗地里打定了主意,等回去就找人给这货重新订制一辆,今天真是大出血,怎么碰上了这么一个贪得无厌的小子。

马车在京城干道上奔驰,两匹骏马步伐一致,节奏分明,銮铃随着马儿的奔跑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悦耳之极。低垂的蓝色帷幔和纱帘随风飘扬,装饰其上的风铃也发出悦耳的鸣响。徐正英显然是个懂得生活和享受的人,车厢内的丝织品全都用香料熏过,春风透过纱帘吹入车内,车厢内暗香浮动,正所谓宝马雕车香满路,人在其中,心旷神怡,充满了小资的调调。

坐马车当然比不上坐汽车舒服,但是这种新奇感和优越感是汽车无法相比的,毕竟这年代的豪华马车并不常见,马车经过的地方路人纷纷注目。这辆马车在过去应该至少相当于宝马五系,不对,两匹马拉着应该是二系才对,二啊!不吉利,等我有了专车,至少也得上个三系,八系是皇帝才能乘坐,想坐系都得先混个亲王当当,他姥姥的,这时代有钱也不能随心所欲啊。胡小天身体随着马车晃动着,脑子里却在胡思乱想。

徐正英望着身边的这个小子,心中有些不解,都说胡不为的儿子傻了十六年,也就是半年前才突然恢复了理智,这货就算从苏醒之后开始读书,满打满算也不过只读了半年书,估摸着仍然还是个文盲,你说你一个文盲跟我凑什么热闹?今天前往烟水阁笔会的可都是大康的饱学之士,你小子要是到那里胡说八道,不但你自己丢脸,连我也会被你连累的颜面无光。徐正英又想到,这可是胡不为的儿子,如果别人知道他的真正身份,肯定会笑话胡不为教子无方。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打心底倒吸了一口冷气,自己今天过来送千年山参给他,真正的目的是要通过这样的行为巴结胡不为。万一去笔会现场让胡不为失了脸面,岂不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那胡不为十有八九会认为自己趁着他不在家的时候故意带他儿子出去出他的洋相。

徐正英此时悔得抽自己两巴掌的想法都有了,谁让自己嘴贱,好好的提笔会做什么?

胡小天才不关心他想什么,趴在窗口欣赏外面的景色,一副出笼小鸟的畅快模样,心情好极了。

徐正英干咳了一声道:“贤侄,等咱们到了那边,你还是不要轻易暴露自己身份的好。”

胡小天道:“为什么?”

徐正英原本是想让他千万别多说话,装哑巴最好,可又怕得罪了胡小天,所以尽量说得委婉。他和颜悦色道:“今天前往参加笔会的有不少的朝中大臣,如果他们知道你是胡大人的公子,肯定会争相攀附,不但会给你增加许多麻烦,传出去只怕不好,胡大人要是知道这件事肯定也会怪我多事。”

胡小天心中暗乐,老东西,你丫是害怕我没文化,丢了你的面子,所以才不想让我说话,我要是弄出了什么笑话,别人不但笑话我,只怕连我老子一并都得笑话了,到时候我老爹一定会找你算账,看着徐正英强颜欢笑的为难表情,胡小天只差没笑出声来了,让你丫拍马屁,老子的马屁岂是那么好拍的。胡小天道:“徐叔叔放心,我就是去看个热闹,长点见识,等到了哪里,我装哑巴,连话都不说一句。”

徐正英听他答应得如此痛快,总算稍稍放下心来。

烟水阁位于京城东南的沧水河畔,沧水河弯弯曲曲贯通京城南北,在京城东南的天水湾和运河贯通,这一带的水面是最为广阔的部分,站在烟水阁上刚好可以看到两条水系汇集的地方,场面壮丽广阔。这烟水阁是一座五层的木制小楼,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间曾经先后三次遭遇火灾,历经多次修葺重建,最近的一次修葺是在三年前,将屋檐顶瓦全都换成了红色琉璃,阳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颇为醒目。

因为烟水阁独有的地势,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竞相登临,俯瞰京城景致的地方,在此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烟水阁门外的空地上已经停了十多辆马车,从马车的装饰来看,车主的身份都非同寻常。

马车停稳之后,胡小天率先从马车上跳了下去,双手背在身后,抬起头近距离观察这座小楼,在这一年代,建筑物很少有超过三层的,五层的烟水阁在京城诸多的建筑中已经称得上是鹤立鸡群,大门之上挂着黑底金字的横匾,上书烟水阁三个大字,熠熠生辉,龙飞凤舞,大气磅礴,胡小天的硬笔书法还算不错,可毛笔字写得只是一般,虽然如此,他也能够看出这三个字绝对是宗师之作,看了看落款,写着龙胤空三字,龙胤空这个人他当然知道,此人被大康称为千古一帝,雄才伟略,横扫六合,北驱胡虏,一统天下,丰功伟绩一直被传诵至今。

只可惜这天下脱不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大康在龙胤空的手上统一之后,经历了百余年的盛世,逐渐走向衰落,后来宠臣当道,奸佞横行,一直传到明宗龙渊那一代,内忧外患几近亡国,龙渊励精图治,重整山河,让面临分裂崩塌的社稷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从明宗之后又过了一百余年,这大康王朝的气运日渐衰微,天下重新陷入了纷乱之中。而今南方大雍日渐强盛,屯兵江南,励精图治,逐渐蚕食着大康南部的版图,在北方赤胡也是不时南下滋扰大康国境,大康皇帝的日子并不好过。

胡小天望着烟水阁三个字默默发呆,过了一会儿方才赞道:“好字!”

徐正英心说你又懂得什么好坏了,八成是装模作样,嘴上却恭维道:“贤侄好眼力,这三个字乃是大康千古一帝太宗皇帝亲笔所题。”

胡小天道:“等有时间我也写几个字挂起来。”

徐正英暗笑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想跟太宗皇帝相比。

第六章【笔会】(下)

两人来到门前,马上就有两个身穿蓝色长袍的儒生迎了上来,他们显然是不认得胡小天的,同时向徐正英深深一揖道:“晚生邱志高、邱志堂拜见徐大人”

徐正英微笑道:“不必多礼,今天咱们是笔会,不用讲究什么官场上的客套礼节。”他转向胡小天道:“贤侄,这两位可是京城有名的才子,太史令邱大人的公子。”

胡小天装模作样地拱拱手道:“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其实他压根就没听说过这两个人,甚至连他们老子也是第一次听说,可无论认不认识,面子上都得假惺惺的客套一下。

邱志高和邱志堂两兄弟也还了一礼,毕竟不知道这小子是什么来路,既然跟着户部侍郎徐正英前来,想必是徐正英的亲戚或者是门生之类。这次的笔会就是他们两兄弟挑头举办的,他们的父亲是太史令邱青山,论官位虽然只是一个从五品,可是在朝中的地位却非常重要,目前正在编撰《大康通鉴》,是大康有名的饱学大儒。

徐正英也没有为他们介绍,他生怕别人知道了胡小天的身份,把他当成自己跟班最好。

邱志高前方引路,领着两人向楼上走去。

胡小天还是头一次出来参加这样的社会活动,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这货东张西望,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笔会现场就在五楼,已经有十多人抵达,三五成群,一边聊文学,一边摇头晃脑,胡小天过去在大学的时候也是参加过文学社的,这货的国学水平也是硕士级的存在,不过看了看现场没有一个人是自己认识的。

徐正英颇有才名,而且经常参加这种笔会活动,加上他本身就是三品官,他的出场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那群文学中青年赶紧过来套近乎,徐正英被众人包围,一时间顾不上照应胡小天。

胡小天自然而然地被冷落到了一旁,他也无所谓,自己找了个临窗的位置,拿起茶壶倒了杯茶,欣赏着窗外长天一色的景致。

今天前来参加笔会的官员不止徐正英一个,他也不是当天级别最高的官员,所以众星捧月的待遇并没有享受多久,随着礼部尚书吴敬善和御史中丞苏清昆的到来,马上中心就转移到了他们两人的身上。

徐正英原本以为自己是当天出席笔会官阶最高的一个,之前他并没有料到礼部尚书吴敬善会过来,人家可是正三品大员,没有人会甘心作配,徐正英前来参加笔会之初是抱着当主角的念头过来的,谁想今天会发生这种事,至于御史中丞苏清昆是从四品,比起徐正英还要低上半级,他们都是笔会的常客。徐正英心中有些不悦,这邱家兄弟刚刚在门前迎接自己的时候居然没有向他透露吴敬善也要过来的消息,不知是无心疏漏,还是有意为之。

苏清昆在礼部尚书吴敬善的面前表现得非常谦恭,其实吴敬善今天之所以前来也是过来跟他一起凑热闹的,说起来性质跟胡小天差不多,可吴敬善到来所引起的轰动要比胡小天大了无数倍,刚一到来就已经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那帮文人墨客慌忙过去见礼,有气节有风骨的文人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传诵,那是因为物以稀为贵,文人的功名利禄之心比起普通百姓重了不知多少倍,看到三品大员亲临,无不争相攀附。

礼部尚书吴敬善五十有三,生得仪表堂堂,风度翩翩,脸上虽然带着淡淡的笑意,可给人的感觉却是傲慢冷漠,无论谁上前见礼他都是这幅表情,甚至连头都懒得点上一下。

徐正英和吴敬善之间没有太多交集,也知道礼部尚书和他的顶头上司胡不为素来不睦,两人在朝堂之上当着皇上的面就发生过多次争执,心中不由得暗暗叫苦,如果吴敬善要是认出胡小天是胡不为的儿子,十有八九会刁难这小子。但愿胡小天能够说话算话,老老实实装哑巴才好。徐正英向胡小天看了一眼,却见胡小天一个人坐在临窗的桌前,扭着头望着外面的风景,似乎根本没有关注到这边的事情,这才心中稍安。

等到那帮人散去,徐正英方才走过去,拱手行礼道:“下官参见吴大人!”

吴敬善目光垂落了一下,然后唇角露出淡淡笑意,笑容中多少显得有些不屑:“这不是户部侍郎徐大人吗?”

徐正英心说你早就看到我了,有什么好装的,笑眯眯道:“吴大人能够亲临笔会,让烟水阁蓬荜生辉,久仰大人诗词文章,冠绝一方,今日我等终有幸得见大人的高才了。”

胡小天的注意力被这一连串的马屁吸引了过来,徐正英的马屁功夫果然了得,一连串的溜须拍马,说出这么肉麻的话居然毫不脸红。胡小天并不认识吴敬善,不过从众人围在他身边阿谀奉承的阵仗已经猜到此人的身份肯定非同寻常,连徐正英都这么拍他,估计至少是个当朝三品,保不齐这官儿比自己老爹还要大呢。

徐正英的那通马屁拍得虽然高妙,可吴敬善似乎并不感冒,只是淡淡一笑道:“今日闲来无事,听苏大人说起这边的笔会,所以就跟着过来看看。”

一帮才子墨客争先恐后的阿谀奉承,虽然内容不同,可无非都是恭维吴敬善才高八斗,冠绝古今,今日能够得到他亲临教诲不胜荣幸之类的话语。

这吴敬善也的确是大康有名的才子之一,往往有才的人都有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毛病,吴敬善的眼中显然是没把这群人放在眼里的,论官位他是现场第一,论才学他更是首屈一指。

徐正英原本是准备和胡小天坐在一桌的,可吴敬善来了,为了表示对吴敬善的尊重他就得陪着这位三品大员,只可惜吴敬善和苏清昆刚刚在中心的位子坐下,剩下的几张凳子马上就被一心套近乎的才子们的屁股给占领了,徐正英一时犹豫竟然没机会凑上去。

徐正英心中暗骂,过去笔会的时候,他这个三品通常都是众人瞩目的中心,今天吴敬善一来,局势立马就改变了。世态炎凉,文人墨客比起升斗小民更加的市侩现实。

徐正英心有不甘地回到胡小天身边坐下,胡小天端着茶杯,眯缝着眼睛看着众星捧月般的吴敬善,低声道:“那老家伙是谁?好像很威风的样子。”

徐正英压低声音道:“礼部尚书吴敬善吴大人,他身边的那位是御史中丞苏清昆苏大人。”

胡小天若有所悟,点了点头道:“他们两个跟你谁官儿大?”

徐正英被问得老脸一红,心说你小子怎么就哪壶不开提哪壶呢?可胡小天既然问了,他也不好意思避而不答,低声道:“吴大人是正三品,苏大人是从四品。”他没直接说谁大谁小,只是报出他们的官位品阶,剩下的你胡小天自己去领悟比较吧。

胡小天还真有点不依不饶的精神:“正三品那就是比你大一级,从四品那就是比你矮半级,这么说这个老家伙是今天最大的官,难怪显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