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是刘邦-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以良之见,我们可以趁着那韩荣没有防备,一举攻下这尧关,然后把他的军队都收编到我们的部队里来,那样的话,也就不会再有什么后患之事了。你看如何?”张良缓缓道来,可是,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却仿佛都有着千斤的力量似的,让在座的所有的人,包括那郦食其,也都不由得颔首赞许。

在这种具体的策略方面,那张良的考虑,永远都是既切合实际,又有着长远的目光,真可谓高明之极,英明之明,精明之极,厉害之极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良臣,足以抵得上千万的将士啊!

刘山河听了那张良的话之后,不由得连连战斗赞赏。之后,刘山河便命令大将周勃带领着一支奇兵,从后山小路绕到那尧关的后面,然后准备发起一场突然的袭击。

而那尧关之内,从守令韩荣,到那守城的大将小兵,都沉浸在准备投降的准备之中。此时,那沛公派人前来说降的消息,已经是无胫而飞,人人都已经知道了这一个事情了,所以,大家都在想,既然都准备让出那尧关了,还防什么守啊!那不是再做无用功吗?再说了,这么冷的天,他们那些当官的,都躲在了温暖的营帐之内享受去了,自己这些当兵的,为什么还那么傻啊!此时,那沛公派人前来说降的消息,已经是无胫而飞,人人都已经知道了这一个事情了,所以,大家都在想,既然都准备让出那尧关了,还防什么守啊!那不是再做无用功吗?再说了,这么冷的天,他们那些当官的,都躲在了温暖的营帐之内享受去了,自己这些当兵的,为什么还那么傻啊!

于是,一个个士卒们,都喝酒的喝酒,睡觉的睡觉,对于尧关之上的各个关口的防守,都十分的放松,仿佛根本就没有什么战事一般,仿佛,这尧关前面,并没有什么沛公的军队,似的,而是跟往日一样,他们只是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而说那尧关守卫韩荣,此时也正乐呵呵地哼着关中小调,在他的内室里不停地摆弄着那些珠宝。而那些珠宝,其实都是昨天由那郦食其给他送过来的,足足有好几箱子之多呢!他本来就是一个生意人,赚钱争利那是他的本性。可是,当年自己虽然十分善于经营,也积攒下了不少的钱财,可是,像这样的成箱的珠宝,他可是头一回见到了。哇靠,哇靠,这简直就是一夜之间的暴富啊!这些钱财,自己就是自吹自擂上一辈子,也积攒不出来啊!可是,当年自己虽然十分善于经营,也积攒下了不少的钱财,可是,像这样的成箱的珠宝,他可是头一回见到了。哇靠,哇靠,这简直就是一夜之间的暴富啊!这些钱财,自己就是自吹自擂上一辈子,也积攒不出来啊!

而且,他也知道,那大秦朝已经不行了,明眼人一看就会看出来,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了。这样以来,谁还愿意再去为一个即将被灭掉的王朝去卖命啊?所以,自己把那尧关之城让出来,跟那刘邦一起去攻打咸阳,自然也多出了一些威风来。况且,那刘邦还给了自己这么多的宝物,哈哈,哈哈,这可真天下掉下来的馅饼啊!

可是,那韩荣却并不知道,刘山河的身边,还有一个张良。这一个从天下掉下来的馅饼,很快就会让他命丧黄泉。

第119章 谁主咸阳22

而事情的实际发展情况,还真的如那子婴所想的那样,自己的祖父,果真在那外出巡视的过程之中,病故了。从此,那一位伟大的皇帝,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再后来,便是一系列的变故迭生,让子婴确确实实地感觉到了,感到了祖父在与不在时的那种不同。先是自己的父亲胡亥即位。而对于自己的父亲能够即位,子婴也有着自己的一些想法。因为当时在他们的家族之中,只有两个人能够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一个是自己的父亲胡亥,而那另外的一个,就是自己的伯父扶苏。

只是,当时自己还小,也还并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可是,后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子婴也听别人说起过一些事情的内幕,尽管,有很多的消息,都纯粹只属于那种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那消息说的是,很有可能,很有可能自己的祖父始皇帝,在临死的时候,所立的遗诏之下,是让自己的伯父扶苏来继承皇帝位的。可是,由于当时跟随着祖父始皇帝在外面进行巡视的,是自己的父亲胡亥,还有左丞相李斯,右丞相赵高。而那两个丞相,都是倾向于立自己的父亲胡亥为新二世皇帝的,所以,虽然那始皇帝降诏任命自己的伯父扶苏为地二世皇帝,可是,实际上,却被那赵高和李斯二人合谋,私自篡改了始皇帝的遗诏,把任命那长子扶苏为二世皇帝,改为了由自己的父亲胡亥来继承帝位。由于当时跟随着祖父始皇帝在外面进行巡视的,是自己的父亲胡亥,还有左丞相李斯,右丞相赵高。而那两个丞相,都是倾向于立自己的父亲胡亥为新二世皇帝的,所以,虽然那始皇帝降诏任命自己的伯父扶苏为地二世皇帝,可是,实际上,却被那赵高和李斯二人合谋,私自篡改了始皇帝的遗诏,把任命那长子扶苏为二世皇帝,改为了由自己的父亲胡亥来继承帝位。

不过,子婴也听人说过,说是自己的父亲胡亥,其实论才能,是远远不如自己的伯父扶苏的。不过,始皇帝之所以在二人之间难以下定论,到底选哪一个为自己的接班人,原因就是这两个人,长子扶苏和次子胡亥,其实是各有其所长的。比如,自己的父亲十分善于处于各种人际关系,尤其是,他十分善于讨得自己的祖父的欢心,经常给祖父讲一些可笑的事情,让祖父开心,所以,祖父没有理由不喜欢他。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自己的祖父虽然从感情上很喜欢自己的父亲胡亥,可是,他也知道,若是论才能的话,自己的这个小儿子,却是比着那长子扶苏差得远了。长子扶苏面相奇伟,很通治国救世之道,甚至可以说是满腹经纶,却是刚正不阿,经常对始皇帝说一些让始皇帝不愿意听的话。这样以来,始皇帝便对于自己的这一位长子不是很喜欢了,甚至是有些反感。是的,没有一个人,愿意整天面对着一个对自己说三道四的人。长子扶苏面相奇伟,很通治国救世之道,甚至可以说是满腹经纶,却是刚正不阿,经常对始皇帝说一些让始皇帝不愿意听的话。这样以来,始皇帝便对于自己的这一位长子不是很喜欢了,甚至是有些反感。是的,没有一个人,愿意整天面对着一个对自己说三道四的人。所以,后来,祖父便一怒之下,嫌自己的父亲太敢于犯上,所以,一怒之下,便把他发配到了边疆去跟那大将蒙恬守边去了。

当然了,就连祖父本人也不会想到,也正是自己的那一次的大意,或者,更确切的是,正是因为自己的那一回的感情用事,完全依靠着自己的好恶去判断是非,所以,这才导致了,导致了乡衙的一个最大的失误,那就是自己在自己的最后时刻,并没有能够,并没有能够按照着自己的意愿,把帝位传给最后的继承人扶苏。

虽然,自己的祖父始皇帝之前的事情,对于那长子扶苏十分反感,就是因为他经常提出一些大胆的建议,几乎是从来都没有顺着自己的心去办吉,所以,肯定不会受到自己的喜爱。不过,虽然如此,毕竟那始皇帝是一个伟大的人,即使在当初的时候,他在一怒之下,把长子发配到了边关去守边,可是,毕竟那扶苏还是很有才的,具有着自己的一套治国救世之道。而自己的江山社稷要想继续万代下去的话,没有真正的才华的人,是不能够实现的。

可是,这位伟大的始皇帝的这种最后的想法,虽然终于想对了,可是,却已经是为时已晚了。他的那种想法,却在最后的时刻,被人给篡改掉了。最后,子婴的长子扶苏并没有能够如愿以尝地继承皇帝位,而是由自己的父亲胡亥来继承了。自己的那位可怜的祖父,不但没有能够当上皇帝,还随即被赐死了。

当时,子婴便对于这种事情感到十分的不解。试想,自己的父亲的那样的一个只知道斗允走狗的人,只知道花言巧语以讨得皇帝的欢心的人,只知道哄人的人,而没有多少济世之道的真才实学的人,却当上了皇帝。而自己的伯父扶苏,却因为敢于说真话,却没有能够继承上皇帝位,甚至还被赐死谢罪。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天理又何在呢?如果一直都这样的话,那么,他们的大秦江山,又怎么得以保全呢?

可是,那子婴也知道,虽然自己的父亲即位了,不过,他却是事事都听那赵高的。直到后来,那赵高甚至连父亲的话也不听了,自以为是,自做主张,欲先杀了那二世皇帝而后快。这个时候,子婴已经嗅到了自己的大秦王朝不会很长久的味道了。直到,那赵高指鹿为马,颠倒是非黑白,直到,那赵高把自己的父亲给逼得自刎而死。他却是事事都听那赵高的。直到后来,那赵高甚至连父亲的话也不听了,自以为是,自做主张,欲先杀了那二世皇帝而后快。这个时候,子婴已经嗅到了自己的大秦王朝不会很长久的味道了。直到,那赵高指鹿为马,颠倒是非黑白,直到,那赵高把自己的父亲给逼得自刎而死。

现在,虽然自己终于把那赵高给杀死了,可是,已经是为时已晚。他子婴的本领就算是再大,也没有能力来扭转现在的局势。那刘邦的人马,已经兵临咸阳城下的灞上,随时都会率部攻击过来。另外,还有一种更为强大的兵力,也就是那打败了章邯的那个项羽的部队四五十万人之从,据说也正在奔向这咸阳的路上。如此大规模的义军面前,而他子婴,仅仅依靠着一座咸阳之城,就能够抵挡得住义军那凶猛的攻击了吗?答案很明确,好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而一想起那大将章邯,子婴的心里更不难受得要命。本来,那章邯是一员虎将,不但作战凶猛,而且还十分通晓兵法。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关系,所以,他才能够打败那陈胜的义军,解了咸阳之围。不然的话,恐怕现在的咸阳,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去了呢。

可是,如此优秀的一员大将,却被那赵高给算计了。如果不是那赵高的话,那章邯也不一定会失败于巨鹿之城;而且,即使是失败了,也未必就会投降那项羽。要知道,那章邯手中的四五十万大军,可是他们大秦朝几乎所有的兵力啊!哇靠,都是那该死的赵高惹的祸啊!

其实,对于那赵高的一些作为,自然是朝廷上下,无所不知。可是,线一个人,都又都惧怕那赵高的权势与心狠手辣,不敢出来说话。为什么那章邯之军会那么被动?为什么他们会失败?还不就是因为朝廷没有给出足够的支援吗?如果,如果,在章邯上羽给朝廷,要求支援粮草的时候,朝廷能够及时地给它们补充一些粮草的话,同时,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那各地的义军,给予那章邯足够的援兵的话,想必凭借着那章邯的军事才能,他也不会败得那么厉害,败得那么惨。如果,如果,在章邯上羽给朝廷,要求支援粮草的时候,朝廷能够及时地给它们补充一些粮草的话,同时,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那各地的义军,给予那章邯足够的援兵的话,想必凭借着那章邯的军事才能,他也不会败得那么厉害,败得那么惨。

当然了,之所以那赵高会把持着朝政,不去支援那章邯,原因明眼人也是一下就会看出来,那就是因为当前来说,对于那赵高来说,能够对他产生唯一的威胁的人,也只有一个章邯了。李斯被除掉了,而在朝廷之内,能够跟与赵高相抗衡的人,也只有那手握兵权的章邯了。只是,只是,那章邯带兵在外面,不好对他下手而已。不过,不能从明的方面对那章邯下手,他赵高还可以从暗的方面着手啊!这一明一暗,无论是哪一个方面,只要是属于耍阴谋诡计,那他赵高那是内行,都是行家里手,都是相当厉害的。他不急,也不慌,他有的是时间。他在等等着机会。

终于,机会来了。那章邯在跟项羽对阵的时候,渐渐地感受到了压力,于是,那章邯便派人到咸阳来搬救兵。那赵高此时已经完全地把持了那咸阳之丑的朝政,所以,他正好可以利用这样的一个机会,向那章邯下手。

而后的事情,那章邯不但没有搬来救兵,而且,还被那赵高狠狠地参了一本,说那章邯无所事事,就连那么一点儿的小毛贼都打不了,还统率着三四十万大军呢!像这样的人,还留着他干什么?不如把那章邯如到了咸阳来,杀掉他算了。

“如果把那章邯给杀掉的话,那么,丞相,你说说看,谁还能够统率着那三四十万兵马,为咱们的咸阳来朝廷防守呢?”当时,那二世皇帝胡亥如此说道。而那二世的话,却是大大的出乎于那赵高的预料之外。那赵高本以来,自己现在几乎就是一手遮天了,既然这样的话,那么,还有哪一个人,就连那二世皇帝也说进去,还能够阻拦住自己的所有的想法和意志?自己现在几乎就是一手遮天了,既然这样的话,那么,还有哪一个人,就连那二世皇帝也说进去,还能够阻拦住自己的所有的想法和意志?

可是,可是,可是那赵高还真的没有想到,那二世小皇帝,居然还真敢不听自己的话,还反而将了自己这么一军。嘿嘿,嘿嘿,这个家伙,还真是很有意思,还真是很有意思!

却说那二世,虽然在很多的时候并不精明,可是,刚才那赵高所提高到的那个想法,可是睁着眼想要断送掉自己的大秦王朝啊,想要断送掉自己的大好河山啊!

那秦二世知道,当今天下,除了那章邯之处,还真的找不出一个人,来为他统率那四十万大军,为自己的咸阳之城的安宁继续卖命。而现在,那赵高居然还打起了那章邯的主意,也是太嚣张了!

第120章 谁主咸阳23

此时,探马飞速来报,说是那刘邦派来送了劝降书来了。

那子婴一听,不由苦笑不已,对众位大臣们说道:“各位,本王十分感谢各们在这危难之中,却仍然赶到这大殿上来上朝。我子婴十分感激,真的十分感激大家。谢谢大家了。还是古语说的好啊,疾风知劲草,国难见忠臣啊!唉,试想我大秦王朝,今天居然落到了这样的一番田地,真是让人太心寒了。唉,太心寒了。

“不过,今天那刘邦既然已经送来了劝降书,我想,我子婴也不必再跟各位商量什么了,其实也没有已经没有了什么商量的余地了。

“陛下,陛下,咱们可不能去投降啊,那样以来,咱们的大秦江山可就再也没有恢复的那一天了,咱们的大秦江山,可是再也没有得以恢复的那一天了,陛下!请陛下三思啊!”其中的一个老臣跪伏在地上,痛哭流涕,老泪纵横老泪纵横。

可是,那子婴看到了这一番情景之后,却只是冷冷的一笑,然后说道:“嗯,我也知道你的用意,我也了解你的心情。可是,知道归知道,了解归了解,问题是,你可不可以拿出一个方案来呢?是的,你给我拿出一个方案来,一个能够真正改变咱们的大秦帝国命运的方案。要不然的话,你说什么也没有用。难道,你没有看到,咱们现在已经是走投无路了,走投无路了吗?可是,知道归知道,了解归了解,问题是,你可不可以拿出一个方案来呢?是的,你给我拿出一个方案来,一个能够真正改变咱们的大秦帝国命运的方案。要不然的话,你说什么也没有用。难道,你没有看到,咱们现在已经是走投无路了,走投无路了吗?”

听了那子婴的话之后,那些老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