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贼-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处理完这些,已经过去了两个时辰,李元庆这才终于有时间,让商老六陪同,视察长生岛在风暴后的现状。

庆幸的是,长生岛镇子里的建筑物在建造之时,便考虑到了这方面的因素,岛上工匠们也有先见之明者,在风暴来临之时,长生岛便做了很多准备,风暴虽然凶恶,但并没有摧毁到长生岛镇子里的主体,但刚开垦出的不少荒地,肯定是保不住了。

两人在几十名亲兵的护卫下,围着镇子附近的荒地走了一圈,李元庆不由苦涩的摇了摇头。

风暴使得海水倒灌,此时,土地上明显的残留着很多白色沉淀物,李元庆用手指戳了一点,放在嘴里一尝,又苦又咸,土地本身明显发生了质变。

这肯定是不能再种粮食了。

就算再重新开垦,但有这些残留物在,种上粮食,恐怕收获也绝对不会好了。

商老六道:“元庆,这边地势低,也是难免的事情,咱们去那边山坡上看看,那边要好不少。”

李元庆点了点头,跟商老六又来到了山坡上,情况确实是下面的平原要好一些,但还是有一些盐分存在。

李元庆不由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海边各方面都好,就他么这天气不好。

这种大风暴,实在是太恐怖,狂风卷起的海水,怕是能掀到内陆几里之内,还好此时没种上庄稼,否则,更是要心疼死。

好在长生岛很大,若想种地,只能再往里延伸了。

但此时岛上的核心,都在南信口这边,如果要扩张,设立小据点或者说小村落,就势在必行了。

这一来,长生岛原本的防卫范围,自也要扩张,又将要浪费不少人力。

女人李元庆倒是不缺,但关键是实在太缺青壮丁口了,这种纯粹出苦力的事情,女人先天性就不行,若是落下了什么饥寒病灶的,以后影响到她们的生育能力,这就更得不偿失了。

思虑良久,李元庆忽然道:“商大哥,你看,这些地,种庄稼不行,种点菜怎么样?比如白菜、苦菜之类的?”

商老六不由一愣,“种菜?元庆,这,这倒不是不行啊。只不过,这些地都不错,种菜随便开个小园子就行了,这么多好地,岂不是浪费?”

李元庆不由大喜,一开始倒是真将这茬给忘了。

小麦又嫩,又脆弱,需要好生细心呵护,但这漫山遍野的,到处都是野菜,即便大风暴之后,它们还是长的好好的。

现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意识所限,本能的就以为好地只能种庄稼,种菜浪费又可惜,却不知,这些荒地,就这么白白闲着,啥也不用,这才是最浪费。

小冰河时期,虽然饥荒,粮食产量不高,但长生岛却也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登莱买不到粮米?没关系,去江南买。

江南还买不到?那就去湖广。

湖广还买不到?那就去南洋,去印度,去阿拉伯海。

只要有银子,同时保证船队的强大,自然不用愁买不到粮米。

而且,长生岛,包括整个辽海区域,渔业资源十分发达,只要有人有船,到处都是渔场。

这些荒地周围,也可以修建各种牧场,养鸡、养鸭、养牛、养猪,各种产出物资,都可循环利用。

女人们无法做这些重体力活,但这种小活计,还是没有太多问题的。

李元庆跟商老六说了这些,商老六不由久久回不过神来,好半天,他才道:“元庆,你,你这脑子,到底,到底是怎么长的?若是这般,咱们恐怕也需要不了多少粮米了。”

李元庆一笑,“正是如此。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商大哥,这些事情,你要多操心了。”

商老六重重点头,“元庆,放心吧。上不了战场,这些事情,我还是能做的。”

…………

回到官邸,藕儿端上一杯茶,李元庆还没喝一口,外边便传来了亲兵急急的声音,“报~~,皮岛本部急报。”

毛文龙本部的事务,李元庆怎敢怠慢?赶忙将信笺接了过来。

一看上面的日期,是昨日发出的,李元庆眉头微微一皱。

因为张盘提前返回旅顺,毛文龙已经得知了三部在辽南的战果,对此,毛文龙但三部表示了支持和肯定。

同时,毛文龙也对李元庆简要叙述了东江本部这些时日的战况。

如同李元庆预料的一样,本部在镇江区域的攻势很顺利,收获了不少粮米,陈继盛和张攀两部,一度杀到了宽甸地区。

镇江虽然地处偏僻,但事实上,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处在鸭绿江下游,土地肥沃,人口也很密集,是后世有名的鱼米之乡,不仅可以种麦子,也可以种水稻。

毛文龙自然不会跟李元庆这般,还给羊官堡留了一点,依靠大军的威慑力,几乎将镇江附近的小麦、水稻收割一空。

镇江守军急了眼,几次出城作战,都正中毛文龙下怀,被包了几次饺子,损失惨重。

但随后,正白旗和镶黄旗十几个牛录赶到,形势便发生了变化。

双方交战几次,各有胜负。

此时,随着后金主力陆续赶至,毛文龙也不敢多停留,已经退到了铁山,船队已经到了海边,随时准备撤退。

毛文龙希望,李元庆返程之后,能去皮岛一趟,继续商讨接下来的作战计划,顺便领回朝廷的赏赐和拨付的物资。

李元庆仔细将信看了几遍,这才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

毛文龙不愧是算命先生出身,又经过了多年基层的磨练,在战略眼光和狠厉手段上,李元庆也远远不及。

此次镇江攻势,东江本部可谓收获颇丰,最起码,度过今年的寒冬,应该是没有太多大碍了。

再加之朝廷的拨付即将到位,这算是有双重保险了。

不过,李元庆心底深处却也有一个深深的担忧,顺利的战事,会不会再使毛文龙信心膨胀,又要穷兵黩武……

要知道,之前能占便宜,那是因为后金主力不在,现在后金主力已经赶至辽东,再想纠结,可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复州城之役,已经让李元庆切身体会了,在大规模集团性作战时,骑兵恐怖的威慑力,万一再出现这种被分隔、包围的情景,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最关键,旅顺这边,还没有准确消息,实在是难以让人放心的下啊。

有些疲惫的揉了揉太阳穴,李元庆端起茶杯,淡淡品了一口,片刻,精神不由一振。

这茶开始无味,而后非常苦涩,再之后,却是无尽的甘甜,非常提神。

李元庆不由一笑,对一旁的藕儿道:“藕儿,这茶叫什么?”

藕儿俏脸一红,“回老爷,叫,叫……”

她越说小脸儿越红,最后直接低下了头,不去看李元庆。

李元庆不由无语,“不就是个茶么?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藕儿,快告诉爷,要不然,爷可要家法伺候了。”

李元庆故意伸出了大手,恐吓般看向了藕儿。

藕儿俏脸不由更红,又羞又怕,她当然知道自家老爷所说的家法是什么……忙道:“老爷,夫人说,这茶叫‘最相思’。”

“呃?”李元庆不由愕然,久久失神不语。

这几个女人,跟着他,着实是……

不仅要住在这种荒岛上,李元庆每日忙于各种事务,也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陪她们……

“老爷,您,您没事吧?”

看到李元庆久久失神,藕儿被吓了一大跳,赶忙小跑过来,扶住了李元庆的手臂。

已经是盛夏,藕儿穿的很单薄,外面只有一件麻布短袖,腰间扎着一条手掌宽的浅绿色腰带,下身似是长裙,但却露出了两条洁白的小腿,脚上穿着一双清凉的麻布鞋,隐隐可以看到白嫩小巧的脚趾。

大明的服饰已经相当发达,尤其是到了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各种思潮解放,服饰文化也更进一步。

尤其是渠敏秋这种豪商大族出身。

此时,藕儿虽然只穿着最简单材料制成的衣服,但这种韵味,这种感觉,这种审美形态,都让李元庆眼睛一亮。

尤其是此时正值盛夏,藕儿身上若有若无的淡淡香气,更让李元庆脑子有些微微发昏。

看到李元庆迟迟没有动作,藕儿被吓坏了,忙道:“老爷,您,您没事吧?我,我去叫医生。”

李元庆却一把拉住了她的小手,“藕儿,别慌。爷没事。只是有点累了。嗯。有点头疼。你给爷揉揉吧。”

看李元庆睁开了眼睛,表情无异,藕儿这才放下心来,忙小心站到了李元庆身后,小手温柔的帮李元庆揉着太阳穴。

嗅着她身上隐隐绰绰的清香,感受着她温柔的小手,李元庆的精神,也缓缓放松下来。

前路,必定是荆棘满地、沟壑万丈啊。

否则,明末几十年,多少才子、英豪,都没有一人,能挺身站出来,力挽华夏民族的狂澜?

先贤言,‘时也?运也?命也?’

此时,李元庆已经占据了长生岛,麾下精兵两千,人口过万,又在辽南三部中稳稳站住了脚跟,被毛文龙倚重为臂膀,即便真的有什么不可预知的大风暴,李元庆已经有了可以自保的余力。

想着,李元庆身体几乎完全放松了下来,头直接仰到了藕儿怀中。

藕儿也感觉到了李元庆的放松,小脸一片晕红,身体有些紧绷,小手却更加卖力起来……

*************************************************************

今天好累……

跪求支持。。。

第177章旅顺告急

~~~~~~~

晚上,李元庆歇在了张芸娘房里。

一番恩爱之后,李元庆已经有些疲惫了,昏昏欲睡,张芸娘精神头却很好,像只欢快的小黄鹂,叽叽喳喳的对李元庆叙述着最近这段时间长生岛的一些见闻琐事。

长生岛虽初立不久,但李元庆舍得花银子,加之粮草不缺,军队也一直保持着胜势,又有商老六和马德强这两个‘老人’坐镇,各项事务,都发展的很迅速。

通过张芸娘的视角,倒更能让李元庆了解一些底层人们的心思。

李元庆不忍伤了张芸娘的积极性,便强撑着精神,有一搭没一搭的回应着。

不论古今,女人的小心思其实都差不多一般模样,她们也想把自己的见闻、喜好,与爱人分享。

两世为人,对这一套,李元庆早已经驾轻就熟。

只是,嘴上虽然偶尔回应着张芸娘,但心底里,李元庆却也有些惆怅。

虽然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但不论张芸娘、渠敏秋,还是彩子,李元庆都没有给她们任何名分。

一来,之前一直都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李元庆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来做这些事情。

二来,事实上,谁大谁小这种东西,着实是很难处理。

彩子因为身份问题,她的位置倒是不用纠结,只能是妾室,排名最末,但张芸娘和渠敏秋……

张芸娘是李元庆的童养媳,按道理,成为正室倒也并非不可,更何况,她还有顺子这个嫡亲弟弟。

只不过,童养媳这种东西,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产物,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她们能力自然也有限。

说实话,张芸娘现在只是小女孩,她并没有能力,成为长生岛的主母,去替李元庆做一些他本人不方便出面做的事情。

在这方面,渠敏秋有经验,也有阅历,倒是非常适合。只可惜,她毕竟是嫁过人的,虽还是完璧,但这种东西,难免会名不正,而言不顺。

李元庆也知道,现在张芸娘和渠敏秋都憋着一股劲,比谁能先怀上孩子,从而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对于此,李元庆也不好表什么态,只能是雨露均沾了。

而长生岛各项事务虽在蒸蒸日上,但李元庆却清晰的明了,长生岛的格局还是太小了,再直白点,毛文龙这艘船还是有些太小了。

大明幅员万里,万里河山,有历史作为明镜,毛文龙,包括整个东江集团,影响力只能被牢牢限制在辽海,更不要提,还有辽西的文官集团,关宁一系,登莱文官,这些个庞然大物,始终压在东江集团的头顶上。

以李元庆一人之力,现在想要破局,坦白说,这并不是没有可能,但却非常艰难,非常非常的艰难。

就像是唐吉坷德,力战风车,看起来似乎非常可笑,但事实上,就是如此。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强大如商鞅,纵然思想、法制流传,但他本人,却被五马分尸。

李元庆并没有商鞅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境界,不可能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做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正如唐代那位大贤所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不论你做过什么,你怎么做到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只会看结果,只会追寻胜利者的过程,而不断美化。

正所谓‘胜者王侯败者寇’。

史书只会由胜利者来书写,哪怕是满清鞑子占了江山……

而此时,李元庆最需要的,就是来自朝中的支持。

而想要获得支持,无怪乎只有几种途径,而这其中最可靠的,也是古往今来世界各个豪强、权贵们一直都在使用的,那便是………………联姻。

将几个利益集团之间,结起血缘纽带……

“哥哥,食堂的王家姐姐好像对段千户很有意思哦。段千户每次来打饭,她都会多给他一勺多。而段千户每次都会去她那里打饭。我偷偷打听哩,原来他们以前是同乡哩……”

听到张芸娘这般说,李元庆不由一愣,笑道:“这是好事儿啊。老话不是这么说的么?宁拆十座桥,不毁一桩姻。芸娘,这件事情,如果可能,你可以暗地里撮合一下。”

张芸娘笑道:“哥哥,放心吧。我会多多留意的。对了,还有……”

看着张芸娘还要说起来没完,李元庆也有些头大了,只得翻身将她压在身下,很快,张芸娘果然变乖了,但却渐渐开始有些意识模糊……

…………

长生岛这边的发展开始渐渐走向正轨,但在根子上,这还是‘大锅饭’的模式。

所有的财物,所有的人口,都是属于李元庆本人。

没有成家的士兵们,青壮们,水手们,包括广大的妇女们,便不可能拥有太多私有财产。

短时间来看,这确实没有问题,但长远来看,这却并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这些多成年人,只靠压制,而得不到释放,没有精神寄托,没有参照物,很容易会使人迷失。

这非常不利于长生岛的继续发展,扩大化发展。

这是白纸的好处,也是白纸的弊端。

正如同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吃过早饭,李元庆将商老六和马德强找来,商议‘军婚’的事务。

长生岛现在就是不缺女眷,而士兵青壮加起来,也只有2000出头,这一来,士兵们便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但毕竟女眷也是人,也有人权,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处理起来,想要两全其美,却绝没有这般容易。

毕竟,李元庆需要的是稳定,而绝不是想将这些新组建的新家庭,培养成一颗颗定~时~炸~弹。

商老六和马德强几乎费尽了心思,一时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李元庆也知道这急不得,只得打发两人继续去想办法,而他,则来到渠敏秋的房间,跟渠敏秋商议一些商业上的事务。

长生岛由‘公有制’变为私有制,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这一来,岛上的大多数物资,将由现在的‘大锅饭’模式,改变为纯商业模式。

比如,原来士兵要吃饭,只要去食堂就可以了。但成亲结婚之后,他去吃饭,可以去食堂,但老婆、孩子吃饭,却不能去食堂了,而是要在家里开小灶,这一来,柴米油盐,便只能通过他们的薪俸,从市场上购买。

而这个市场,得力于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李元庆自然不能轻易放过。

而渠敏秋,就是这方面的资深专家。

先期阶段,李元庆自然也不可能开放太大的规模,但最基本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