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贼-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娇~娘白了李元庆一眼,忽然也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冤家,你,你是想,收购一家场子?”

李元庆点了点头。

若论收集情报,没有什么比妓院更合适了,杨娇~娘已经入行二十年,来做这老鸨子,不会有任何压力,李元庆也不需要这场子挣钱,只要能维持住,不亏钱,那便足够了。

即便日后广宁城沦落与女真鞑子之手,像妓院这种场子,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风波的。

“成本不要超过三千两,打听好了,月底我过来找你,给你银子。”

“哎~~,冤家,你,你真就这么放心我?”

但杨娇~娘还没说完,李元庆已经匆匆离去。

…………

傍晚,李元庆准时来到了宝丰堂的后门,这里似乎与平时没有什么异样,但李元庆却是感觉出来,这平静之后,似乎并不安分。

敲了敲门,很快便有家奴前来开门,已经不是昨天那个家奴了,想必,那厮已经是凶多吉少。

“是夫人让我过来的。”李元庆淡淡道。

“呃?是。大爷您请这边。大管事已经在等您了。”

李元庆跟着家奴来到院子里,正看到一个约莫四十出头的婆娘,正指挥着十几个汉子,往马车上装货。

这婆娘脸色如蜡,似乎没有人类表情,就如同后世的蜡像一般,说话的声音,也有些嘶哑,像极了一只人面猫头鹰。

但李元庆明了,既然渠家小姐让她接待自己,必定是其心腹。

家奴小跑着过去,对这婆娘低声耳语几句,这婆娘点了点头,对李元庆道:“李大爷,你跟我来吧。”

李元庆也不废话,快步跟在了她的身后。

来到院子后一间偏僻的屋子旁,这婆娘打开门先进去,点燃了油灯,示意李元庆也跟进来。

李元庆刚进门,她便顺手关死了房门,指着一个小柜子上面摆的厚皮袄道:“你把这个换上。从现在起,你就是张记宝丰堂的护卫。刀剑在柜子底下。马匹,外面已经准备好。你有一刻钟换衣服。一刻钟之后,队伍从后门集合。出城。”

她说完,不再看李元庆一眼,直接走出门外,把李元庆关在了里面。

‘擦。你他娘的更年期么?’李元庆啐了一口,却不敢怠慢,忙换好了衣服,戴上了皮帽,又从柜子底下取出了一把腰刀。

别说,渠家小姐对自己还不错,腰刀质量很好,跟官军千总佩戴的腰刀,相差无几。

也许,她就是从官军那里买来的。

收拾妥帖,又检查了一下自己两只靴子里藏的两把匕首,李元庆这才走出了小屋外。

屋外,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伴随着呼啸的北风,整个天地,显得有些凄凉。

说来也奇怪,昨日李元庆来这院子里的时候,却并未有这感觉。

院子里这时已经聚集了几十人,那更年期婆娘似乎正在训话,看到李元庆过来,用眼色示意李元庆站到后面。

李元庆赶忙照做。

这婆娘继续道:“听话的,吃苦的,下力的,回来人人有赏。倘若有人敢耍心眼子,出工不出力,坏了买卖。老身容得下你,老天爷容不下你。”

这婆娘说话很有气势,一看便是为上位者已久,李元庆居然也被震到了。

成功之人,必有可取之处。

渠家小姐能经营起这买卖,也绝非是侥幸啊。

这婆娘又说了几点注意事项,看了一眼夜色,一摆手,示意队伍出发。

李元庆心中不由诧异,不是说明天早上才出发么?李元庆可是清晰的记得,昨夜,渠家小姐确实是对丫鬟藕儿这么说的。

但此时,李元庆也来不及思虑了,赶忙跟着十几个带刀的护卫,跟在了队伍的后面。

…………

这个点,街面上还有依稀的行人,但看到这支队伍过来,纷纷让路。

队伍没有停留,也不理会路人,走大道,很快,便从西门出了城。

在城外三四里外的一片小树林内,李元庆看到,这里似乎有不少人在等候了,旁边的小坡上,还有百多匹马匹,尽是好货色。

李元庆心中不由咋舌,这架势,怕是能赶上一任总兵啊。

寻常的总兵,恐怕,也绝对拿不出这么多马。

领头的更年期婆娘下马与一个瘦高老者耳语几句,瘦高老者身边跑过来一个随从,对李元庆这些佩刀的护卫道:“你们几个,过来取马。”

“是。”领头的护卫恭敬回应一声,率先照着马匹方向小跑过去。

李元庆赶忙跟上。

说是取马,可各人根本没有挑的份儿,看马的护卫分给你哪匹,你就得要哪匹,连一个字也不肯多说。

好在这些马匹都不错,很是精壮,一看就是有劲儿,并且能吃苦耐劳的。

李元庆这十几个护卫分到了马匹,又回到了宝丰堂这边的队伍中。

这时,又有两只队伍,从广宁城方向赶来,他们的流程,也几乎与宝丰堂这边一模一样。

大概忙活了半个时辰,队伍基本上收拾完毕。

领头老者对身边一个满脸络腮胡子、十分凶恶高大的汉子点点头,这汉子手指放进嘴里,用力打了个呼哨,像是唱曲般道:“财神爷开道,走着哇。”

***************************************************************

第26章故人?

~~~~~~~

商队借着夜色,一路向北,在拂晓时分,抵达了一处狭窄的荒凉盆地。

队伍前首,那老者爬下马来,对着那络腮胡子大汉耳语几句,很快,就有人在队伍中大喊,队伍原地休息。

虽是一夜疲惫,但李元庆精神头却是极好。

本来,李元庆以为这只是宝丰堂和渠家的商队,但现在来看,其成分明显有些复杂。

而商队虽然看似散乱,但实际上,却是一丝不苟。

各家都有各家的位置,谁也不会觊觎半步。

昨夜之中,李元庆曾多次想脱离宝丰堂的护卫队,去四周查看,但都没有这样的机会。

等到现在天亮了,李元庆这才得以看清一些队伍的阵容。

这队伍很是庞大,至少得有几百人。

各类骡马大车,差不多得有个二三十辆,把这个小盆地内堆得满满的。

脚夫、杂役,大都是厚厚的棉皮袄,头戴棉帽,而护卫们,也差不多的打扮,只是腰上、手上多了佩刀和各式武器,还有些人拿着很长的火铳。

除了马匹、拉车的骡马,队伍中还有很多的单匹骡马,大都背负着不少的行囊,在这春天的早晨里,牲畜们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吐出白烟。

队伍停下之后,就是吃饭。

但他们似乎没有埋锅、吃口热乎的想法,只是拿出各自干粮,就这样吃冷剩的,马夫先喂马,然后才去自己吃饭,人与人之间,也极少有交流。

李元庆本想抽个空闲,找周围的护卫们偷偷交流一下,打听一下消息,却发现,这个很难。别人根本不给你说话的机会。

李元庆这时才明白,自己真是小瞧了这些大商人们。

这混杂商队的纪律性,恐怕,比大多数官军还要规整很多。

如此,李元庆也不再贸然,老老实实混在宝丰堂的护卫队中,静观其变。

吃过了早饭,队伍并没有立刻出发,李元庆发现,身边几个护卫,都靠在附近的骡马身上,懒洋洋打起了瞌睡。那些脚夫、杂役们,也是找到各自避风的地方,似乎都要睡觉休息。

没有人说话,商队几百口子大活人,除了骡马偶尔打个喷嚏,便再没有其他动静。

李元庆这时已经适应了商队的规律,再想想之前那管事婆娘临行前的嘱咐,李元庆也隐隐猜到了这组织的一些架构。

各家商队的这些人,应该都是各家精挑细选,许以厚利,保证商队在路途中的完整和规整性。

恐怕,能参加商队的这些人,可能还有家口,被这些大商家控制,充当人质。

毕竟,此时只是天启元年,大明虽已经山河日下,但这个庞大的王朝,对这万里河山的控制力,依然强而有力,这些豪商们,也绝不敢做的太过火,这毕竟是杀头的买卖啊。

即是如此,李元庆也混入了人流,找到了一只温和的骡马,靠在这牲畜暖和的身子上,缓缓打起了瞌睡。

一直快到傍晚,领头的护卫才把李元庆几人叫醒,低声道:“收拾一下,准备出发。”

李元庆也不敢怠慢,赶忙收拾利索,来到了自己的马匹跟前。

还是那个络腮胡子引路,商队缓缓而又有序的开始前行。

一夜加上大半天的前行,在次日晌午,队伍已经抵达了荒漠的边缘。

还是老规矩,吃饭,睡觉。

李元庆透过这两日的行程,基本上已经明了,商队走的是蒙古一线。

这是由广宁到辽东,最难走,也是道路最艰难的一段,如果是寻常的货物,打点擦边球,差不多也就糊弄过去了。

但此次,队伍如此缜密,想必,货物里应该有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李元庆想着,缓缓扫视队伍背后,似乎也没什么特别,初春的小草,被车轮压的东倒西歪,却依然在顽强的生长着。

四周,也并没有什么异样。

但很快,李元庆就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马车的车辙似乎相差无比,但明显有几道,痕迹格外的深,再联想起之前,李元庆总感觉有几辆拉车的马儿,格外的疲惫,必须要马夫用鞭子狠抽,才会缓慢而行。

本来,队伍的行程比现在还应该要快一些,正是这几辆马车拖了后腿,才使得队伍晌午才得以休息。

什么东西会这么重?能把吃苦耐劳的骡马累成这样?

精心仔细思虑,再联想蒙古、女真人最缺的东西,这答案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这几辆马车里,即便不是兵器,那也应该是铁器,如此兴师动众,其质量绝对差不了。

如果是卖丝绸、卖私盐、卖药品,甚至卖粮食,李元庆都还勉强能够接受,但如果是卖铁器,这……

这些狗日的,为了银子,真是连祖宗都能卖了啊。

但此时这种状态,李元庆势单力孤,还要仰仗商队的鼻息,即便知道了内情,却也并不能真正做什么。

不过,对那几辆马车,李元庆却是格外的留心起来,李元庆也很想知道,究竟是谁家,有这么肥的胆。

…………

两天半之后,商队已经抵达了浑河岸边,距离沈阳城,已经不足十里了。

这一路上,队伍基本上都是昼伏夜出,白天太阳最好的时候睡觉休息,傍晚、晚上、早晨赶路。

从广宁出发到现在,不过五天时间,算是相当迅速的速度了。

队伍在浑河边暂时休息,因为前不久的战事,附近的村子、镇子,基本上都荒废了,此时正值春耕时节,但放眼望去,除却浑河的河水波涛依旧,其他地方,死气沉沉,连个人影也看不到。

还是老规矩,队伍抵达这里时是早晨,一直休息到晚上,差不多8、9点钟,络腮胡子才带队前往沈阳城方向。

这一段时间,李元庆睡的并不踏实,虽然明知道商队必定与后金有默契,但李元庆还是有些惊惧后金军来袭。

但一天过去,连后金军的毛都没有见到一根。

等商队抵达沈阳西门,城门早已经关闭了。

老者让络腮胡子给城头上丢上去一封信件,很快,城门就被人打开,商队鱼贯而入。

沈阳城不算小,西城这边,李元庆并不太熟悉,但进了城之后,商队也并没有要分开的模样,李元庆不由有些焦急起来。

看样子,他们似乎并不想住宿,而是要前往某个交易地点。

李元庆不用想也能猜到,这交易地点,九成,是后金军的某个军营。

正要想个办法,借着夜色开溜,这一路上一直没有露面的那个更年期管事婆娘,却是悄悄来到了李元庆身边,她低声道:“拐过前面这个弯,我们往北面走,你往东面走。东面是一片民宅,我相信你能跑得掉。”

李元庆忙低声道:“那这马?”

这婆娘压低声音道:“这你别管,交给我来应付。”

李元庆重重点点头,“大恩不言谢。你的恩义,我会记住的。”

这婆娘却冷冷一笑,竟自走向前面。

快到拐弯处,李元庆刻意落在了队伍后面,那婆娘也有意识的慢了下来。

正到拐弯处,李元庆装作去一旁的墙角撒尿,这婆娘顺势骑上了李元庆的马,对李元庆悄悄摆了摆手。

李元庆明了,飞速提上裤子,往后退几步,一个小冲刺,已经攀到了身边的院墙顶上。

商队继续前行,似乎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到这一幕。

在墙头休息了片刻,确定商队已经走远,李元庆这才小心攀了下来,迅速隐没在黑暗里。

这几天,李元庆卯足了精神,想要探查那几辆马车的主人,可惜,商队防卫各成一系,很难与别家接触,又没有任何旗号,很难下手,李元庆并没有实质性的收获。

但李元庆却是明了了一点,那几辆马车,应该是为首的老者背后的势力所有。

此时,李元庆也顾不及思虑这些了。

他现在所处的位置,应该还在西城,李元庆的老家在东城,最熟悉的区域,也是在东城。

后金刚刚占据沈阳,对城池的防守相当严密,仅是这会儿功夫,李元庆就碰到了两队巡夜的士兵。

看模样,他们应该大都是汉军旗。

想来这种‘提夜壶’的活儿,女真主子们也是不会干的。

可怜李成梁当年精心打造的重镇沈阳城,此时,居然落在了他那个差不多都快忘了名字的女真干儿子手里,而他的儿孙们,现在却只能仰仗这干儿子的鼻息,苟延残喘。

若是李成梁泉下有知,恐怕,真的会从坟头里跳出来,怒抽他的这些不肖子孙啊。

待到这波巡夜士兵过去,李元庆也不敢再怠慢,迅速跳下墙角,向东南面奔去。

李元庆本想先去东城,但想了一下,还是决定先去南城。

东城自己虽然熟悉,但顺子此时生死不知,很难对自己形成助力,而且,当日李元庆曾经对洪强的一个手下下了死手,如今后金已经占据了沈阳城,相信,现在洪强应该也得到了不少好处,万一碰到他,那可不太好收场。

而之前,刘春花已经详细告知了李元庆,商老六的落脚地点和联络暗号,就在南城中部。

以商老六的年纪和阅历,就算出不了沈阳城,但应该也不至于束手束脚,更何况,他还有女儿要牵挂、照顾。

虽已是春日,但夜晚的风,依旧很凉,毕竟,沈阳更靠北一些,冬季的影响力,也会更长久一些。

沈阳城地处平原,道路都很工整,直南直北,李元庆没费多大力气,已经来到了南城区域。

刚刚拐过大道,转向旁边阴暗的小胡同里,这时,一队巡夜士兵,大约十几个人,正冲着李元庆这边奔过来。

李元庆一惊,好在这小胡同并不宽,大概也就一米左右。

李元庆慌忙双手双脚撑在两边墙壁上,三两下,就攀到了墙头顶上,凝神静气,大气儿也不敢出。

这一队巡夜士兵应该只是例行公事,并没有发现黑暗处的李元庆,但或许是这胡同口避风,他们竟然都钻进了这小胡同口里。

一人道:“这狗日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他娘的,老子投靠大金,可不是为了来巡夜的。”

旁边,一个首领模样的中年汉子沉声道:“马黑子,你个狗日的不想活了,啥都敢说?还不快给老子闭嘴。”

“好,闭嘴就闭嘴。李头,这日子我他娘的真受够了。早知道,老子也跑广宁去了,起码有个人样啊。”

李头脸色铁青,不发一言,其余几个士兵,也在窃窃私语,显然,也有些偏向马黑子的意思。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们都没有注意到的是,就在他们头上不远处,李元庆正直勾勾的看着他们。

这李头,竟然是当初李元庆的顶头上司,贴队官李凯旋。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