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贼-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攀也反应过来,忙笑着点了点头,“元庆,老陈,你们两个一夜辛劳。就我啥事儿也没做。这样,吃完饭,我来当值吧。你们两个先去休息。”

李元庆明白张攀的意思,并没有拒绝,笑着点了点头,“也好。张大哥,上午这段时间,就麻烦你了。”

陈忠也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忙笑道:“今天这汤味道不错,来,咱们先吃饭。”

…………

此时,与明军战阵这边的井井有条、一切欣欣向荣不同,义州城官厅,皇太极的脸色却阴沉的仿似要滴出水来。

昨夜,他刚刚睡下,便得到了镇江方面杜度发来的求援急报。

这一夜过去,皇太极也没有合眼。

从之前正白旗大败陈继盛的右协开始,皇太极就已经明了,毛文龙必定吃不下这个委屈,肯定会寻由头找回来。

皇太极也一直在耐心等待。

他很明了,这将是他击溃、甚至是击败东江本部的最好机会。

若不是皮岛有大海的间隔,他又怎的能容毛文龙逍遥自在到今天?

只可惜,一切刚刚走上轨道,李元庆的突然出现,却将这个平衡瞬间打破,皇太极也不得不重新筹谋。

按照他的情报,此时,毛文龙的东江主力,已经在铁山沿海登陆集结,这一来,他们的目标已经很明显,就是此时他脚下的义州城。

坦白说,义州土地虽是不错,但多年的战事纠结,这里人丁稀薄,很是萧条,并不是一块肥美之地。

放弃义州,并非不可接受。

但皇太极更明白,毛文龙这厮,就像一条喂不熟的白眼狼,一旦被他抓到机会,他必定会得寸进尺。

东江本部的战斗力虽然有些凌乱,但此时他们近三万人,可绝不容小觑啊。

尤其是此时宽甸地区,并不够稳定。

皇太极直勾勾的盯着眼前的地图,一片阴郁。

“朝~鲜啊,早就该拿下来了啊!”忽然,他的手指,重重的落在了平壤之上。

正是因为朝~鲜的低眉顺目,才让毛文龙像是打不死的小强一般,愈发难缠。

良久,皇太极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来人,速去通知莽古尔泰和阿敏,让他们先去救镇江城,我要继续在义州留守。”

“喳。”

一个奴才赶忙匆匆离去。

皇太极忽然笑起来,“李元庆?毛文龙?我倒要看看,你们究竟想耍什么把戏!”

…………

中午,太阳火辣辣的晒在大地上,清晨的寒冷散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热度。

镇江地区森林茂密,北方又有长白山的阻隔,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一般要晚个几天,才会抵达这里。

这里的气候,也比其他地方,要稍微暖和一些。

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李元庆又恢复了蓬勃的活力。

正如他预料的一般,在明军安营扎寨、稳固下来以后,镇江城的后金军方面,并未敢有太大的动作,只是哨骑多了不少,散布在四周,牢牢的监视着明军的动向。

对这些哨骑,李元庆也很烦躁,但天然的劣势使然,在己方阵营已经巩固下来的时候,李元庆并不愿意与他们发生直接冲突。

长生营和陈忠部的哨探们,大都聚集在东边、鸭绿江边,沿江区域的通讯,才是两部的核心命脉。

简单洗漱一番,去营地各处巡视了一遍,李元庆这才回到了营地正中他的大帐,准备用餐。

陈忠和张攀很快也赶过来。

按照营地的布局,李元庆占据营中与东面沿江区域,陈忠占据左翼,张攀没有战兵,更多的承担的是辅兵的杂活。

营地扎起来,生活条件一下子好了不少。

陈忠休息了一上午,精神头相当不错,张攀值守了一上午,虽是疲累,但能跟在李元庆身边,他斗志一直保持着旺盛,虽稍显疲累,但却没有大碍。

简单寒暄一番,一起吃了午饭,李元庆道:“两位大哥,我准备派船队去铁山区域,采购一批煤炭。”

陈忠一愣,片刻也反应过来,不由笑道:“元庆,这是好事情啊。深冬马上就要来了。多储备一些,咱们总是有备无患。只是,少不了要花些银子了。”

北地之行,陈忠虽未参与,但却非常明了其中的过程和细节。

他很明白,此时,营地扎在这里,持久战是必须的,这边树林子虽不少,但与北地相比,在这里,天气不够恶劣,明军很难占据主动性。 》≠miào》≠bi》≠gé》≠,

煤炭虽然要花银子,但却是最稳妥的做法。李元庆必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张攀这时也明白过来,不由愈发佩服李元庆的远见,忙笑道:“元庆,铁山那边我熟,这事儿,我去办吧。”

李元庆一笑,“张大哥,你这几日辛苦,怎的能让你如此操劳?功绩,并不是一天就立下的。这事儿,让沧海去吧。”

张攀也认识官沧海,官沧海老成持重,对航海精熟,对这边的地势也很熟悉,又是李元庆的心腹,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比他更为合适。

尤其是李元庆这句‘功绩,并不是一天就立下的’,骤然让张攀明了了许多,不由笑道:“元庆,倒是我太急了。就这么办。至于购买煤炭的开销,我会尽力向本部争取。”

李元庆一笑,“张大哥,些许黄白之物,我又怎的能让大帅和本部操心?这件事,由我和陈大哥来出便是。来,咱们来具体商议一下,下一步,该如何应对和操作。”

**************************************************************

第425章 天启四年的第一场雪

跪求红票,跪求正版订阅,小船跪谢。

~~~~~~

两日之后,时间已经来到了天启四年十一月初八。

正蓝旗、镶蓝旗主力先后赶到了镇江城外,镶红旗和正红旗,也有几个牛录先期抵达。

镇江城南,数部后金军密密麻麻的营帐依托城池,接连成片,无数的哨骑也像是蝼蚁一般,四散向五里之外的明军营地。

清晨的阳光很柔和,但温度,比前几天却要冷了一些。

李元庆非常明了,寒冷的深冬,就要来了。

营地中,木材虽是贮备了一些,但想要安稳的度过这个寒冬,这些还远远不够。

好在官沧海购买煤炭的船队已经出发,依照此时东江本部和长生营的威势,朝~鲜方面,绝不敢不给面子。

炮台的土堆高台之上,李元庆和陈忠、张攀站在半人高的土墙之后,打探着对面后金营地的动静。

“狗日的,倒是真看得起咱们啊!这才几天啊,居然来到了四五十个牛录了。阿敏这厮,真是不怕疼么?”

陈忠阴郁的看向不远处连绵的后金营帐,拳头攥的‘咯吱’作响。

张攀道:“元庆,老陈,镇江是个马蜂窝啊!咱们在这里扎营,就像是钢刀插进了他们的心窝子,他们绝不会坐以待毙啊!咱们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李元庆点了点头。

虽说早就预料到兵临镇江,后金反应必定会强烈,但李元庆也没有想到,他们的反应会这么迅速。

也无怪乎毛文龙这几年,很难在镇江有所突破了。

这个节点,真的就像是张攀所言,‘就是个马蜂窝啊’。

不过,在镇江城聚集的后金兵力越多,李元庆反而会越安心。

这就代表着,东线的毛文龙和东江主力,将会处在相对安全的状态。

尤其是此时鸭绿江还没有封冻,后金军想要过河,只能依靠船只。

只是,此时后金营地中虽飘着几面正白旗的旗帜,但却并没有正白旗的王旗,这让李元庆的心里,有了一种并不是太好的预感。

“他娘的。狗鞑子倒是真沉得住气啊。这不紧不慢的,他们是来遛街的么?”

后金主力大都是昨天赶到,营地刚刚扎下来不久,正在收拾阶段,陈忠忍不住狠狠啐了一口。

李元庆的眼睛微微眯起来。他当然明白陈忠的意思。

此时,后金军虽有城池依托,但他们立足未稳,就像之前杜度对己方一样,现在一通骑兵杀过去,必将会打乱后金军的节奏,甚至,能抓到一两条大鱼也说不定。

可惜,李元庆虽有两千匹战马,但都是宝贝的命~根子,人数还是太少了,操练和装备虽算还不错,但他们太缺乏硬罡骑兵的实战经验,此战,除了有限的哨骑,李元庆并没有带他们出来。

就算明知此时这是个机会,却也无法把握。

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农耕民族的悲哀。

张攀忙笑道:“老陈,跟这些狗鞑子生什么气?他们早晚,都要来咱们营地冲阵。你还怕少了功绩么?”

只是,张攀语气虽轻松,但脸色,却说不出的凝峻。

后金40多个牛录,再加上辅兵、杂役,已经超越2万人了,再加之镇江城里的镶白旗主力,人数已经稳稳压制己方一头。

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

这……

李元庆自然注意到了张攀的神色变化,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张大哥,今天后金军应该不会冲阵,咱们要好好利用今天,把一切尽量弥补的周全。”

看着李元庆年轻、却镇定自若的模样,张攀也反应过来,忙笑道:“对。元庆,咱们现在便分头去巡营。”

李元庆一笑,“好。一个时辰之后,召集所有把总级以上军官议事。”

…………

经过了这几天紧锣密鼓的建设,明军的营地愈发稳固,土墙已经堆到了十米高,外面的壕沟护城河,也有十几米宽了。

在土墙里面,早已经预备好了数不尽的沙袋,这是为了防止后金军再次使用火箭。

此时的明军营地,各方面的防御措施已经基本到位,但毕竟只是个土堡子,时间又实在太仓促,在应对火攻方面,还是有着一些差池。

有了这些沙袋,再加之前面河水的阻隔和里面的沟渠,便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着应对火势的主动权。

营地中的几个制高点,炮台上都被搭建起了棚子,这一来,即便有雨雪天气,也能保证火炮正常发射。

营地东侧,江畔,简易的码头也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之中,大小700多艘战船,足以隔断江面。

李元庆也很害怕后金军会不开眼拿这些战船下手,早在两天前,江畔北面的芦苇荡,便已经被他下令用火势引燃。

可惜,此时沼泽还没有封冻,燃烧的效果并不够理想。

但总算将这个障碍清除掉,这边的视野已经变的很开阔,除非后金军打地道过来,否则,绝逃不过明军的眼睛。

而有许黑子这种专家在,对付地道,明军也有着诸多的应对手段。

土墙之后,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口大缸,倒埋在地下,有工兵专门监听,一旦有人在地下挖掘,他们便能在第一时间察觉。

此时,虽然拥有兵力2万余,气候比北地之行也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

但正是因为如此,李元庆却更不敢大意分毫。

事物都是相对的。

天冷,大家都冷。而此时,天气柔和,大家便都舒坦。

在这种状态下,后金军又坐拥出场之利,其中各种琐碎的关节,也由不得李元庆不考虑周全。

在营地巡视了一圈,又检查了各种战备物资,见一切都在轨道上,李元庆这才回到了大帐,召集军官们议事,具体分配任务。

船队最大的好处,就是拥有陆路不可比拟的运输优势。

像是粮草,要是走陆路,两万人几个月的吃喝拉撒,没有几千匹骡马,那是绝无法做到的。

但这对船队而言,却是轻而易举。

李元庆的大帐里,中间摆放着镇江区域巨大的沙盘,周边,两部军官们分侍而坐。

李元庆坐在最上首的白虎皮宝座上,张攀和陈忠分坐左右。

按照军职,像是官沧海、许黑子,包括黄国山、孔有德、刘达斗诸人,都已经是游击职,与张攀平级了。

但张攀毕竟是老将,也算是李元庆的前辈,在坐席上,李元庆自然要照顾张攀的面子。

对于此,长生营的儿郎们自然也表示接受,陈忠部也是如此。

只不过,张攀并没有战兵,话语权自然大大减弱。

但张攀也有一个最大的优势,与当年的张盘相比,他更加柔和,也更容易融入,这让李元庆和陈忠跟他相处起来,没有丝毫障碍。

此时,时间虽是仓促,但明军在出发前便准备充分,各项物资充足,军务这几天也接连布置了数遍,完全就是以防御为主。

虽说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但李元庆深深明了,此时的长生营,在防守上,可以拥有一定的掌控权,但若想要直接对镇江城发动进攻,在面对后金主力的情况下,这根本就不现实。

俗话说,‘想打人,就要先挨打’。

在这方面,李元庆有着足够的耐心。

无论是老奴、还是皇太极,李元庆都拥有着他们无可比拟的年龄优势。

就算是熬日子,李元庆也有足够的信心,熬死这两条老狗。

军务很快布置完毕,各部将领迅速离开执行。

帐内只剩下李元庆三人。

陈忠有些疲倦的揉了揉太阳穴,对李元庆道:“元庆,我倒是不太担心咱们这边。倒是大帅那边……义州,恐怕并不好取啊。”

张攀也点了点头。

他自然明了,陈忠这话绝不是托大、狂妄。

有李元庆在此,在防守方面,他几乎挑不出瑕疵。

此时的明军营地,就像是一只巨大的刺猬,后金军想要吃下,哪有这么容易?

加之陈忠部与长生营配合默契,令行禁止,各项环节,很难出现纰漏。

反观毛文龙那边,虽没有直接面对后金主力的压力,但此时,正白旗、正红旗、镶红旗,包括两黄旗的主力,都没有出现。

张攀实在是为毛文龙捏了一把汗。

“老陈,大帅吉人自有天相!再者,本部近两万战兵,也绝不是摆设。又有大江的阻隔,相信,用不了几天,咱们就会收到大帅的捷报。此时,咱们还是要先照顾好眼前啊。”

李元庆点了点头,“张大哥所言不错。依照大帅的精明,他绝不会贸然冲动的。即便义州有皇太极亲自坐镇又如何?咱们东江的儿郎们,可也绝不是吃素的!”

…………

陈忠和张攀离去了,李元庆独自坐在大帐中,凝视着这差不多得有个十平方的沙盘,久久不语。

正如陈忠的担心,对于己方营地的防守,李元庆倒并没有太多的担忧。

常年的征战,面对这样的防守,李元庆早已经不知几回,麾下的儿郎们,就算是辅兵,也有了很充分的经验。

但毛文龙那边,这几年多是小打小闹,虽也有能过得去眼的功绩,但自从陈继盛右协失利之后,本部的士气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大帅,我相信您,一定能挺过这一关啊!”

李元庆心中默默祈祷,事已至此,他除了拖住镇江城的后金军主力,也无法为毛文龙做到更多了。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李元庆眼前,念儿端着一杯热茶,小心来到了李元庆身边,“爷,您喝些茶暖暖身子吧。奴婢刚刚泡好的碧螺春。”

李元庆军议的大帐是主帐,隔壁,还有一个差不多能有这大帐一半空间的辅帐,那里才是李元庆休息的地方,当然,也是念儿休息的地方……

由于天气还不是太冷,帐里并没有点燃火盆,骤然间气温下降,李元庆也感觉有些冷了起来。

接过茶水,喝了一口,暖意缓缓涌遍胸腹,李元庆的心情也明朗了一些。

笑着握住了念儿的小手,李元庆有些心疼的道:“念儿,跟着爷出征在外,辛苦你了。”

念儿小脸儿有些羞红,但更多的却是欣喜,“能伺候在爷身边,是念儿最大的福气了。”

李元庆一笑,轻轻把她娇弱的身躯揽在怀里,嗅着她发丝上的清香,眼神渐渐清明。

这时,帐外忽然有亲兵笑着大呼道:“下雪了。这算是天启四年的第一场雪吧?”

李元庆一愣,忙松开念儿的小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