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贼-第5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元庆一笑:“娇~娘,此事,你派人多盯着些。嗯。尽量不要让别人知道,他背后,站着的是我。”

杨娇~娘笑着点头,“元庆,放心吧。我一直盯着呢。对了,元庆,周大公子和黄家那边……”

李元庆点燃了一颗雪茄,深深吸了一口,缓缓吐出了一口浓雾,片刻,这才笑道:“此事,先不要着急。周大公子,可是个明白人啊!”

杨娇~娘笑着点头,片刻,却咯咯娇笑:“元庆,我去把琉璃喊过来,给你暖床。”

李元庆一笑,却是一把将杨娇~娘揽入怀里,用力在她的耳边道:“琉璃和小梅那边,晚上再说。现在,爷我先喂饱你……”

…………

次日清晨一大早,新年、新朝的第一次朝会,如期举行。

与苦心钻营木匠活的天启小皇帝不同,新皇崇祯皇帝,在对早朝,或者说,在对权利把控方面,那简直是鞠躬尽瘁,宵衣旰食。

指望他不来早朝,那几乎是不可能之事……

时至今日,依照李元庆和陈忠的身份,再也不用在寒冷的皇极殿外傻站着,而是已经可以入朝,参与整个早朝的过程。

当然,此事只是因为封赏,算是特例。

按照传统规矩,李元庆和陈忠毕竟是武人,距离真正可以自由的穿梭在朝会,还差着几道台阶。

这位子,自然也靠不得前了。

不过,能进一步,哪怕是一小步,也已经是收获了,李元庆也不会对此不知足。

尤其是崇祯皇帝的小气性子……

年后这些时日,李元庆虽然是轻松愉悦,大势尽在掌控,但崇祯皇帝,却远没有这么轻松了。

登基后一系列烦躁的流程,让他显得很疲惫,但他精神头却是极好,仿似,他的身体内,拥有着无穷无尽的精力。

对于此,李元庆也有些佩服。

不说人品,不说能力,起码,在工作态度上,崇祯皇帝,要胜过华夏历史上九成以上的帝王。

朝会依然是先议国事,最后才是封赏。

李元庆也得以第一次、在近距离,观看,聆听,大明王朝最高级别的政治~会议。

此时,因为年前辍朝已经近十日,年后,又是十日多,因此,在此时,各方面的消息汇总也是非常纷杂。

但李元庆很快便理出了头绪,还是以辽事、西南、山西、河南、陕西一带的人祸、天灾为主。

几百号朝臣大员,分成几列,按照职位的高低,或者说,按照派别的不一,派出代表,一一对这些事情发表意见和看法。

李元庆此时虽然已经威凛天下,但在这种场合,还是没有太多发言权。

陈忠更是如此。

不过,这哥俩儿早就准备周全,眼观鼻,鼻观心,只带了眼睛耳朵,而是将嘴巴忘在了家里……

十几条消息过去,李元庆的眉头也不由微微皱起来。

崇祯皇帝这手气,实在,实在是有些差啊。

他刚一登基,山、陕这边的燥乱,已经有了很大的苗头,不出意外,熊熊的流民军烈火,就要开始引燃了啊。

但李元庆此时,也只能是旁观者,看看、知道,就足够了,绝不会表态。

大概也是因为是新年的第一次朝会,整个朝会的节奏非常快,崇祯皇帝亲自把握节奏,没有太多拖泥带水,很快,便到了李元庆和陈忠封赏的这个环节。

李元庆和陈忠也都是一丝不苟,按照流程,按照规则,对新皇崇祯皇帝三跪九叩,领取封赏。

不出意外,小道消息的准确率,达到了九成以上。

李元庆被加封为太子少师,而陈忠,则是被加封为定国将军。

两人封赏完毕,磕头谢了恩,整场朝会,便也接近了尾声。

两人随着大流,走出了高大雄伟的皇极殿,陈忠不由在李元庆耳边小声嘟囔了一句:“元庆,这鸟毛的朝会,不过也就是这个模样嘛。你什么时候走?咱们尽快回辽南吧。这些时日,我可是在京师呆够了。”

李元庆一笑,刚要说话,身后,却又小太监急急追过来,恭敬道:“李帅,李帅且慢。皇上有旨,请李帅去养心殿说话。”

陈忠不由看了李元庆一眼。

李元庆不动声色,一笑道:“有劳小公公了。”

又对陈忠道:“大哥,回辽南的事儿,咱们晚上再商议。”

陈忠也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只得先行离去,却还是有些不放心李元庆这边,一直在回头看。

李元庆笑着掏给这小太监两张百两银票,笑道:“小公公,带路吧!”

小太监登时大喜,忙恭敬道:“李帅,您请这边走。”

不多时,两人来到了正北面不远的养心殿,崇祯皇帝已经回来了一会儿,正坐在龙椅上喝茶。

李元庆赶忙恭敬对崇祯皇帝行礼。

崇祯皇帝忙笑道:“李帅,快快请起。今日个,累坏了吧?”

李元庆登时一愣,没想到崇祯皇帝居然也会这么幽默……忙笑道:“有劳皇上挂念。第一次参加这种场合,臣真的有点紧张。”

崇祯皇帝不由哈哈大笑:“李帅,坦白说。朕第一次参加朝会,也是紧张的很那。”

因为崇祯皇帝的刻意,两人寒暄几句,气氛逐渐温暖,很是柔和。

这时,崇祯皇帝笑道:“李帅,您打算什么时候回辽地?新的一年,可有什么具体安排?”

李元庆忙笑着客套一番,表达了对崇祯皇帝的忠心。

崇祯皇帝非常满意李元庆的态度,又笑道:“对了,李帅,有件事情,朕差点忘了跟你提起。”

崇祯皇帝说着,看了李元庆一眼。

李元庆忙恭敬拱手道:“皇上有何教诲,臣洗耳恭听。”

崇祯皇帝忙笑道:“李帅,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是张三顺将军他们那些长生营亲兵的事情。李帅,坦白说,这些时日,若是没有他们帮忙,朕这边,可真的是有些举步维艰那。”

****************************************************************

第925章 魑魅魍魉!

~~~~~~

沉吟片刻,李元庆不动声色的恭敬拱手道:“能为皇上效力,是臣的福分,也是儿郎们的福分。”

崇祯皇帝淡淡一笑:“李帅,其实,其实咱们之间,完全没有必要这么生分的。李帅,朕可是您~~,看着长大的啊。”

说着,崇祯皇帝略有深意的看了李元庆一眼。

李元庆忙恭敬跪倒在地,“皇上,臣是大明的臣子。更是皇上的臣子。为皇上效力,为皇上分忧,臣义不容辞!”

崇祯皇帝非常满意李元庆的态度,忙亲热的将李元庆扶起来,笑道:“李帅,看~~,刚才不是说了么?咱们之间,不必这般拘谨。朕知道,张三顺将军诸将兵,皆是李帅的臂膀。所以,朕决定,将这些人,还给李帅。”

李元庆一时也有些摸不透崇祯皇帝的用意了,忙恭敬拱手:“臣遵旨。”

“呵呵。”

崇祯皇帝一笑,踮着脚,亲热的拍了拍李元庆的肩膀,笑道:“李帅,朕知道,张三顺将军诸将兵,皆是真正上过沙场的勇士,李帅您此时,又正值用人之际。与其让他们在京师里,压抑着性子,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又何如,将他们重新划归李帅麾下,上战场杀敌,如鱼得水?”

李元庆忙恭敬颔首,等待着崇祯皇帝的下文。

崇祯皇帝笑着走到了前面,又转过身来,看向李元庆的眼睛:“李帅,咱们之间,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朕~~,只问您一句话。希望李帅可以对朕明言,不要有任何欺瞒。”

李元庆恭敬道:“皇上请问。臣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崇祯皇帝呵呵笑道:“李帅,朕敢问李帅,若要完全平息辽地建奴祸乱,需要多久?”

仿似是怕这句话太生硬,崇祯皇帝忙又补充道:“李帅,您也知晓,辽饷数额之巨大,国库之亏空,朕现在,难啊。”

李元庆这时也明白了崇祯皇帝的用意。

为何,他会用顺子诸人,当做这次谈话的诱引了,感情~~,问题出在这里啊……

难道,‘离职’的袁督师,已经开始对崇祯皇帝上书了么?

又或是,崇祯皇帝本人,想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掉所有问题……

看李元庆沉吟,崇祯皇帝也非常紧张,小心的看着李元庆。

他非常需要,李元庆这种真正威凛天下的宿将,在这个问题上,给他一个‘答案’。

李元庆自然注意到了崇祯皇帝眼睛中的期待,又筹谋片刻,李元庆缓缓道:“皇上,此事~,有些太过巨大了,臣一时也无法完全说清楚。如果皇上非要臣~~,给出一个时间的答案。那臣思量,可能五年,也可能十年,又或是十五年,二十年。若是皇上能给辽地更多的支持,臣思量,五到十年之间吧,整个建奴祸乱,形势会明朗。”

“五到十年啊?”

崇祯皇帝明显有些失望,但片刻,他的眼睛里却又有了神彩,李元庆说的是五到十年,又不是一定要十年,说不定,五年就可以呢。

“李帅,您感觉,此时,在辽地,发动对后金军的战事,最大的难题,或者说,我大明,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

李元庆离开皇宫的时候,已经到了晌午。崇祯皇帝甚至特意宴请了李元庆一顿午饭。

不过,虽然崇祯皇帝对李元庆表现的足够尊敬,各方面的问题,也非常有章法,但李元庆的心里,还是有一种不妙的预感。

这小皇帝的性子……

李元庆不由又想起了历史上,他……他到死都不肯认错……

走出宫门外,顺子等人,和杨磊一众亲兵,已经汇合在一起。

看到李元庆出来,一众人赶忙迎了过来,都是大喜。

顺子更是犹如倦鸟归林,这厮虽然蓄起了规整的小胡子,但兴奋的神情,还是像当年的孩子一般,嘿嘿笑道:“哥。”

李元庆扫视周围一圈,笑着在顺子的胸口锤了一拳,又挨个在几个老亲兵的胸口锤了几拳,笑道:“弟兄们人都齐了么?”

顺子忙笑道:“还有几十个弟兄正在交接。最迟晚上,应该可以处理妥当。哥,咱们应到二百人,实到二百人。”

李元庆一笑:“回去再说。”

说完,率先上了马车。

顺子忙麻溜的跟着李元庆身后,钻到了马车里。

随着马车缓缓启动,熟悉的马蹄韵律响起来,顺子这才完全放松下来,忙低声道:“哥,此次入宫,情况如何?”

李元庆不可置否的摇了摇头,“不好不坏。顺子,这些时日,你们是不是有什么得罪了新皇的地方?或者,有什么事情,让他看不顺眼了?”

顺子忙道:“哥,这,这不能够吧?他是皇上,弟兄们怎敢违背皇上的旨意?哥~,说白了。这些时日,除了他刚登基之前,咱们的弟兄们在王府护卫他的安全。剩下的这些时日,弟兄们,就像是他的保镖,中看却不中用。”

李元庆缓缓点了点头,片刻,笑着拍了拍顺子的肩膀:“什么都不要想了。回来就好。今天晚上,哥给你和弟兄们接风!”

…………

回到雾雨阁,安排好顺子一行人在三福客栈休息,李元庆刚刚回到雾雨阁后院,杨娇~娘便快步迎了过来,低声在李元庆耳边道:“元庆,今日下午,王公公又过来了。他,他说,咱们这边若是不方便,可以先不着急开业,可以多花些时间,好好筹备一下。”

李元庆点了点头,大手揽住杨娇~娘的纤腰,“走,回屋里说话。”

杨娇~娘忙跟随李元庆,来到了屋子里,给李元庆斟满一杯热茶,“元庆,王公公的态度转变的有点快啊。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元庆喝了一口茶水,又点燃了一颗雪茄,缓缓吐出了一口浓雾,“娇~娘,无风不起浪啊。此事~,我现在也有些吃不准。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京师的利益,咱们必须要全部放弃了。雾雨阁的招牌……等以后吧。以后再说。”

杨娇~娘对此反倒比李元庆还看得开,忙笑道:“元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咱们不在京师开,可以去天津开嘛。也可以去登莱开嘛。再说,咱们现在,又不指望雾雨阁再进多少银子,没有什么值得心疼的。”

李元庆一笑,重重捏了捏杨娇~娘的小手,“娇~娘,放心吧。比这更凶险的风浪,咱们都过来了。此次,也一样不会有问题!”

说着,李元庆又在杨娇~娘耳边耳语几句,杨娇~娘赶忙连连点头。

…………

李元庆一行人,在次日一大清早,便启程,离开京师,返回辽地。

陈忠亦是如此。

只不过,陈忠走的是天津一线,李元庆则是走的陆路、山海关一线。

出了广渠门不远,陈忠大步来到了李元庆身边,低声道:“元庆,一路多加保重。”

李元庆重重点点头,低声道:“大哥,记得,不要露出马脚。不要打草惊蛇。等我回辽地之后,咱们再徐徐图之。”

陈忠重重握了握李元庆的大手,“元庆,保重。”

看着陈忠的队伍率先离去,李元庆的眼睛微微眯起来,半晌,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咱们走!”

“是!”

队伍很快向东启程。

来时,李元庆的亲兵人数,在八百人左右,但此时,加上顺子一行人,李元庆的队伍总人数,已经妥妥的超过了一千人。

与此同时,杨娇~娘和雾雨阁的留守,在昨夜城门关闭之前,已经提前出城,她们将在前方二十例外的一处庄子,与大队人马汇合。

此时,队伍的人数虽然多了不少,但李元庆一行人,战马带的非常充裕,又兵强马壮,就算天气严寒干燥,但儿郎们在这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中午,队伍顺利与杨娇~娘一行汇合后,一路继续往东。

来时有积雪,路不是很好走,但返程,却是连颗雪沫子都见不到,天气寒冷干燥的令人发指。

虽然没有太多烟尘,但天空中的烂叶子却是满天飞,让一路上的景色,有些说不出的荒凉。

七日之后,队伍已经过了玉田,到达了蓟镇的境内。

虽然在之前,李元庆与刘家有过约定,要去刘家做客,但此时,形势并不明朗,这次拜访,显然不能成行了。

不过,刘家家主刘民修显然是个明白人。

哪怕李元庆并没有前方刘家寨子下榻休息,他依旧派人,给李元庆送来了五十口肥猪,一百只羊,以及银票两万两。

黄昏。

队伍在一处土坡的避风一侧,扎下营来。

亲兵们都去忙活扎营,寻找干柴,李元庆则是站在土坡顶上,迎着凛冽的北风,静静的审视着这片苍茫却又无比壮丽的土地。

顺子在下面盯着扎营,张磊则是带着五十名亲兵,在李元庆几十步外护卫。

刘二少爷刘茂才,此时却是得以侍立在李元庆身边,与李元庆一起,站在同样的角度,审视整个风景。

这也让刘茂才简直是受宠若惊啊。

这些时日,在京师,刘茂才一直在亲兵序列里混,很少有单独接触到李元庆的机会。

但~~,对长生营了解的越深,他越是明白,他能加入长生营,是一个多么正确的选择。

此时,李元庆出京时,虽然各方面的消息,都有些……有些不太好……

但~~,刘茂才却是坚信,些许魑魅魍魉、小鬼而已,又怎的可能阻挡李元庆的坚定而又强力的步伐?

敢于李元庆作对、甚至是为敌的人,那真得好好掂量掂量,他们到底有没有这个资本啊~!

此时,风虽然很大,但~,能在李元庆的身边侍立,刘茂才的胸膛挺得笔直笔直,虽然比训练有素的亲兵们,还是有着不少差距,但这精神头,已经不落后多少。

仿似~,这些寒风,根本就是无物,只要能站在李元庆的身边,他刘茂才,就会感觉到无穷无尽的温暖。

一旁,李元庆也很满意刘茂才的改变。

人常说,部队是最好的大熔炉。

尤其是在长生营这种强有力、而又欣欣向上的战斗性集体中,这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