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贼-第7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者,弟兄们辛辛苦苦从辽地赶过来,给皇帝老儿解围,这皇帝老儿还能不给他们意思意思、搞点好酒好肉好好犒劳他们一下?

就在这种颇为诡异的气氛中,次日清晨一大早,关宁军主力继续朝着京师前行。

而这时,前方也传来了最新消息,皇太极的后金主力一直驻扎在京师东北三十里外,似乎并未着急有什么动作。

这也让将士们的心情登时更加放松开来。

哪怕鞑子就在身后尾随,但大家却都是欢声笑语,士气高昂。

但过了晌午,距离京师差不多也就十里地了,已经隐隐可以看到京师的城墙了,身边,鞑子的游骑探马,明显比之前要密集了不少。

甚至,出现了几股百多人、上千人的规模性队伍。

受到他们的影响,周边的鞑子游骑探马们明显兴奋了不少,不住的试图与关宁主力散步在外围的探马交手。

这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怕至少已经有了几十次小规模的冲突。

好在,此时关宁主力士气正旺,倒并不是太过落在下风,但这些精锐探马的死伤,总是在所难免。

未时中,大概两点左右,京师雄伟的城池已经近在咫尺,但后金军这些游骑探马的骚扰攻势也达到了高~潮。

甚至出现了千多人的队伍,直接冲击满桂的先锋。

满桂这牛脾气,又怎的可能对这些狗鞑子忍让,自是强硬还击,一时间,搞的前方战事颇为激烈。

吴三桂这边,身为中军前锋,有满桂这道遮掩,他倒是不用太过着急的顶上去,一直在紧密的观察着周边战事。

吴三桂也一直在用李元庆多次对他强调过的换位思考,在仔细思量眼前的局势。

如果换做他是阿巴泰、多尔衮他们,在此时这种时候,趁明军立足未稳,简直可以说是突袭的天赐良机。

毕竟,即便明军能迅速做出还击,但这也很容易就冲开明军的阵型,就像是捕猎一样,一旦明军的阵型露出破绽,这些后金军的精锐射手们,就可以从容又淡定的捕杀明军的软~肉。

但阿巴泰这老油子却并没有这么做……

最让人难以捉摸的是~,皇太极的主力大营明明距离这边咫尺之遥,却是到了现在,也一直没有任何动作。

这……

这简直就是……

吴三桂的心里蓦然闪过来一个简直恐怖至极的念头,一时间,后心里,冷汗都渗出来。

但吴三桂毕竟远非常人,很快,便强迫自己收敛了心思。

此时,想太多也是无用,必须要先抵达京师,扎下营来,先确保了自己的安全、才能再谈其他。

“通知弟兄们,加倍警戒!若有鞑子敢上来,跟小爷我狠狠的打!绝不留手!”

吴三桂低声对身边几个心腹家丁下达了严令。

“是。”

几个心腹家丁头目不敢怠慢,赶忙将命令传递下去。

某种程度上而言,吴家这些家丁,比祖家、左辅、朱梅这些家丁,还要更靠谱。

因为附身祖家、左辅、朱梅的这些家丁,基本都是军中的佼佼者,不论走到哪里,都不愁没饭吃的那种。

但~,吴家这些家丁,却都是军中没有什么根子的中层,他们只有依靠吴家才能活,离开了吴家,怕老婆孩子马上就要饿肚子。

庆幸的是,或许是畏惧广渠门外城头上的红衣大炮,随着关宁主力诸部,逐步抵达了广渠门外,这些鞑子探马登时收敛了不少,又与关宁这边拉开了一些距离。

傍晚,关宁军主力陆续抵达广渠门外的临时营地,此时督战京营的李邦华也亲自迎了出来。

而吴三桂此时身为将门子弟的好处又显现出来。

寻常的千户,在此时,又怎的可能接触到朝廷的中枢大员?

营地这边的防卫已经安排周全,吴三桂便跟着父亲吴襄、舅父祖大寿、祖大乐,以及一众表兄弟们一起,跟随在步履沉稳的袁督师身后,迎接李邦华。

看到李邦华一众人已经迎出来,袁督师忙大笑着快步上前数步,与李邦华一众人寒暄在一起。

文官们见面说话。

此时,莫说是吴三桂了,便是舅父祖大寿,左辅这些总兵级要员,也只能在后面眼巴巴看着,绝不敢插嘴半句。

不过,吴三桂却是注意到了一个细节。

此时,出来迎接关宁主力的,最高文职,不过也就是李邦华,而李邦华此时不过只是兵部左侍郎,论分量,可远不如袁督师这边有底气。

别说是王承恩、阁老了,便是六部中的大佬,也一个都未现身。

这……

吴三桂此时袁督师隔着二十来步的距离,加之此时风又大,一时听不清袁督师他们正在说些什么,但~,吴三桂却是明显可以感觉到,袁督师的心情,怕是绝没有他表面上表现的这么酣畅。

对于李邦华此人,吴三桂也有一些了解。

此人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出身,先后在多处为官,但最有含金量的,还是在天津巡抚任上。

尤其是,吴三桂隐隐绰绰的听说,李邦华在天津巡抚任上时,与李元庆有着很深的纠结。

最关键的是,此时的李邦华身份非常……非常特殊。

因为~,在此时朝中的纷杂错乱中,李邦华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一个~,身后没有朋党的真正大佬。

此时,李邦华虽是督战京营,但却毕竟还不是‘本兵’啊……

一瞬间,吴三桂的脑海里已经闪过了无数的弯弯绕绕,却忽然发现,父亲吴襄这边正在给他使眼色。

吴三桂忙抬头看过去,却正看到李邦华诸人,正朝着他这边走过来。

片刻,袁督师笑道:“李大人,这位便是吴帅的爱子、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吴三桂,字长伯。”

吴三桂哪还敢犹豫?

忙恭敬跪倒在地,重重对李邦华磕了几个响头,“卑职吴三桂,见过大人!”

李邦华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吴三桂,片刻,不由哈哈大笑:“吴三桂。吴长伯。好!好啊!果然是一表人才,俊秀非凡那!此时风大,长伯你又一路辛劳,不必多礼,请起吧。”

“呃……”

吴三桂没想到李邦华居然这么好说话,遮掩不住的对他的欣赏,片刻才反应过来,忙又是恭敬一礼,“谢大人。”

这才小心站起身来,恭谨侍立在一侧。

李邦华又笑着对一旁眼巴巴的吴襄道:“吴军门,您可是养了个好儿子啊。”

吴襄登时受宠若惊,赶忙谄媚的笑道:“多谢李大人夸赞。长伯毕竟还年幼,还请李大人多多鞭策啊。”

李邦华哈哈大笑:“吴军门可是太过谦了。皇上都对吴军门的爱子赞誉有加呢。”

看着李邦华风流倜傥、如鱼得水的与一众关宁军主将们寒暄,吴三桂虽是一直恭谨的垂着头,侍立一旁,但心思却在飞速回转。

他明显感觉到,李邦华今日,在他身上浪费的笔墨,着实是有些多了。

甚至,是先跟他说话,再去跟舅父、左辅他们说话,这……

这时,寒暄差不多已经完毕,袁督师笑道:“李大人,我关宁将士一路劳累,此时时候已晚,可否请李大人打开城门,让我关宁将士们,暂时去瓮城中歇息?”

“呵呵。”

李邦华不动声色的一笑:“袁督,您也知道,我大明历来的规矩。您这件事,可是让下官为难了啊。下官可不敢做这个主啊。不过,这件事情,下官会尽快禀告皇上。今晚,就先委屈袁督和一众将士们,暂时现在临时营地内休息了。下官来时,已经给城内下了令,各项肉食物资,应该马上就能运出来了。呵呵。”

袁督师忙笑了笑,“那真是有劳李兄了。不知皇上这边……”

袁督师话虽未说完,但李邦华又怎的不明白袁督师的深意?

忙笑道:“袁督,皇上这几日压力极大啊。下官回城后,会尽快去面圣。一定将袁督的意思,转告于皇上。”

“呵呵。那真是有劳李兄了。”

袁督师忙笑着一抱拳。

但吴三桂却明显注意到,袁督师的右边眼皮子,明显有些不经意的抽动了几下。

众人又寒暄一阵,城内的肉食补给物资也开始运出城来,李邦华刚要离去,这时,城内却有小太监急急奔出来,对李邦华低低耳语几句。

李邦华面色未变,片刻,笑着转过身,看向了吴三桂,柔和笑道:“吴小将军,皇上听说你来了,龙颜大悦啊。这样,你收拾一下,现在便跟本官一起进城。皇上明日说不定要见你。”

“呃……”

吴三桂一愣,片刻才反应过来,忙恭敬跪地称是。

身边众人不由纷纷羡慕的看向了吴三桂,才不到二十的年纪,就要得到天子的召见,这真是……

吴家怕真的要发达了啊。

吴襄脸上也是满面红光,简直比他自己的荣耀,还要更让他兴奋百倍,手脚简直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了。

李邦华这时笑道:“那~,今日便先这样吧。袁督,诸位将军,下官告辞了。”

说着,他又笑着看向吴三桂道:“吴小将军,咱们走吧?”

“呃?是。”

吴三桂赶忙小心跟在了李邦华身后,却是偷偷瞄了一眼不远处袁督师的神色,果然,袁督师的小黑脸上,怕就快要阴郁的滴出水来了……

吴三桂很想跟父亲好好交流几句,因为他完全没有想到今日会是这般态势,但李邦华已经走出了五六步,他显然没有时间再跟父亲这边叮嘱了。

而周围这么多人,使眼色显然也不行。

吴三桂只能在心里祈祷,父亲千万不要有什么兴奋过了头的表现啊。

很快,一行人进了城,李邦华的轿子已经在这边等候多时了。

吴三桂本以为李邦华要直接上轿,正准备恭敬俯首呢,这时,却不防李邦华蓦然转过身来,笑着对他道:“吴小将军,刚才本官忽然忘记了。皇上若是今晚忙完了,说不定要见你。你去皇宫附近先找个客栈休息下吧。本官这边差两个人手给你。呵呵。省的等下找不到人。”

“呃?谢,谢李大人厚爱。”

吴三桂赶忙恭敬拱手。

李邦华笑着亲昵的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年轻人,好好干。前途无量那。”

说完,这才笑着上了轿。

看到李邦华的轿子已经走进了内城门,吴三桂这才反应过来,忙笑着对身边这两个李邦华的家丁道:“两位大哥,咱们,咱们今晚去哪儿住?”

…………

兄弟们最近也听说了吧。有些风大浪急啊。

小船这小**~丝,悲催的又在风潮中。

小船这小土鳖,纯**~丝,可是不敢跟大势过不去啊。。

所以,最近这段敏感、又有些充满了争议纠纷的情节,小船只能从侧面简要过去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小船也会拼劲全力,去努力交代清楚一些关键点。

反正咱们就跟国足一样,坚决不能射~正。。。

当然,这仅是小船一家之言,喝醉了胡说,兄弟们可万万别当真啊。

最后,如果您觉得小船还靠谱,怒求订阅支持啊。。。。。。。

第1226章 你与十年前的李元庆,孰更强

擦,拉虚了。。。。晚了些。。。。跪求订阅支持。。。小船跪谢。。。。。

~~~~~~

戌时出头,吴三桂一行人在东安门大街对过不远的一间气派的客栈内暂时安顿下来。

这片街区,客栈很多。

吴三桂粗粗数了一下,一条还不是主街的胡同,不过一里多地,就有七八家。

拐弯抹角的询问了李邦华的家丁,吴三桂这才明白,这里是外地的臣子,进京面圣时最喜欢居住的地方。

如果放在寻常,便是有银子都不一定能在这里找到地方。

因为这里离皇城极近,这些客栈,多半也都是京里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的产业,外地来的臣子住在这里,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些大人物们示好。

但此时,鞑子入关,这边的生意自也就极为难得的冷清了下来。

吴三桂并不是第一次来京师,他早年曾有过在京师求学的经历,不过,那时候他毕竟年幼,很多东西,都是一知半解,远远摸不到核心。

他最近一次来京师,还是之前他袭千户官身的时候。

大明一直有个惯例,袭千户职,必须要亲自到京师跑一趟,到兵部备个案,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认认脸。

毕竟,这个时代的通讯,远非后世可比。

千户其实就是种子,若以后生根发芽了,长成参天大树了,朝廷方面也更好控制。

但之前,即便吴三桂是将门子弟,即便是他已经袭了千户职,但在漫漫的大明官僚体系中,他不过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喽啰。

而此时,距离他上一次来京师,虽只有短短两年不到,但因为之前他‘一战成名’,一切却都是变了模样。

将李邦华的这两个仆从都伺候妥帖,一人去给李邦华那边报信,另一人进了房间休息,吴三桂这才终于有机会,时隔多日,再一次躺在了舒服的床上。

点燃了一颗雪茄,说不出疲惫的看着头顶精致的雕花,吴三桂却并没有即将要面圣、被天子接见的欣喜,反而是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忧虑。

他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更为让吴三桂惊悚的是,他竟然被当成了那个‘靶子’,被单独拿出来,与袁督师并列,却又区别对待……

刚才,他已经从李邦华的仆从口中得知,李邦华进城之后,直接便去了皇城面圣。

那~~,今夜,天子要接见他,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啊。

用力的吸了一口雪茄,吴三桂一遍又一遍的用力将自己额前的头发,不断的往脑后捋,用力闭上眼睛,却又用力睁开眼睛。

自从进城之后,他也一直在思虑,为何,好好的进京勤王,到头来,却是变成了这般模样……

原本,吴三桂还没有半点头绪,但此时,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吴三桂却仿似忽然抓到了些什么……

…………

紫禁城,养心殿。

李邦华刚刚离去,去传令吴三桂进宫面圣的小太监,也已经出发多时。

崇祯皇帝有些疲惫的坐在明黄色的龙椅上,看着御案上比平日里少了不少的奏章,神情一片阴郁。

周围伺候的小太监也都知道天子此时心情不太妙,都是大气儿也不敢喘,眼观鼻,鼻观心,仿似都在神游天外。

便是深受崇祯皇帝信任和宠爱的小豆子,眼睛也一直在与脚下一块金丝羊毛地毯作对,绝不敢多看半眼别处。

气势恢宏、灯火透亮的大殿内,除了偶尔有一丝调皮的夜风,拍打着窗檐发出的啪啪声,几乎再没有任何一点杂音。

空气都仿似都凝滞了,似乎谁也不知道到底该做些什么。

终于,在半晌之后,一个有些老迈又熟悉的身影,快步走了进来,直奔崇祯皇帝身边低声道:“皇上,之前的事情,奴婢都查的差不多了。”

“嗯?”

崇祯皇帝剑眉一挑,直勾勾的盯着王承恩的眼睛,从牙缝儿里挤出一个字:“说。”

“是。”

王承恩忙又靠的崇祯皇帝身边近了些,低低私语起来。

小豆子偷偷挑了个不起眼的间隙,用余光往御案那边飘了一眼,却发现,天子的脸上,简直阴沉的快要滴出水来。

这时,门外传来了小太监有些尖锐的禀报:“宁远前军千总吴三桂觐见。”

王承恩一怔,忙挺直了身子,低声道:“皇上,人来了。”

“嗯。”

崇祯皇帝缓缓点了点头,有些疲惫的摆了摆手道:“宣吧。”

“是。”

片刻,小太监尖锐的嗓音又响起来,“宣~,宁远前军千总吴三桂觐见!”

“宣~,宁远前军千总吴三桂觐见。”

不多时,一身大红千总官袍的吴三桂,忙快步而又小心的来到了殿内。

身边小太监赶忙低声道:“吴千总,就在前面的线前磕头行礼。”

吴三桂怎敢怠慢?在金线后几步外,便恭敬跪倒在地,“卑职宁远前军千总吴三桂,见过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吴三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