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贼-第7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督师也从原本的高傲、鄙视,慢慢变成了委屈、求全,到最后,两人形成了某种无法言喻的默契,算是平等相处……

只可惜,好景不长那。

两人这默契还没有延续几天,他袁督师这边,却是因为风大浪急翻了船……

李元庆一时也有些想不明白,袁督师若动手,为何不早动手……在形势差不多就要明朗的时候,却又拿刘兴治来撒气……

但……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发生了,就是发生了。

恐怕~,袁督师此时,在京师的天牢深处,也在默默反思吧。

想着,李元庆忽然一笑,两人这还真是……真是好基友啊。

恐怕~,袁督师在此时,也在想念自己吧。

只可惜啊。

时代的浪潮,风大浪急,一步错,步步错,袁督师自此后,再也没有了跟他李元庆平起平坐的机会啊……

这世道,如履薄冰,谨小慎微,还不一定好混,更不要提,是自大猖狂、不拘小节呢。

片刻,李元庆忽然冷冽一笑,猛的睁开了眼睛,“夕儿,你们几个,都脱光了,在床上等着爷!”

“嗳……”

颜夕和几女不由一愣,但又怎敢反抗李元庆的威严?赶忙依照李元庆的吩咐,开始小心脱起衣服来……

…………

随着京师的格局明朗化,孙承宗重新上任,整个战事的节奏,也瞬时紧凑了不少。

次日中午,李元庆收到了孙承宗的亲笔信。

老孙在信里追忆古今,明确表示了对他李元庆的支持,同时,勉励李元庆,能在此次后金军主力疯狂报复的风潮中,顶住压力,再接再厉,另立新功。

城头上,看完信,李元庆笑着递给了陈忠。

陈忠快速看完,忍不住苦笑着啐道:“元庆,老爷子这是老糊涂了吧?咱们结阵防御,怎么再立新功?皇太极难道会傻到要与咱们硬刚?后面,张攀、陈~良策、徐敷奏他们的援军,可是不到一天路程了啊。皇太极难道会犯这傻?”

李元庆一笑:“大哥,此事,保不准啊。皇太极和他的主力能跑的掉,但他们的收获,又怎可能这么快跑掉?绝不能掉以轻心那。”

陈忠登时也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不由重重点了点头,却是苦笑道:“元庆,老爷子这回重吃回头草,真是不知道,到底是福是祸啊。”

李元庆笑了笑:“大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老爷子这边,咱们尽力便是了!”

大明崇祯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傍晚。

张攀、陈~良策、徐敷奏,包括朱梅令支遣的一队千余人的精骑,陆续赶到平谷,与李元庆和陈忠部主力汇合在一起。

这一来,以李元庆的长生营为核心的辽地主力,在平谷沿线,已经接近了五万人的规模,战阵营帐,连绵起伏,简直一眼望不到边际。

不过,后金军主力此时也经过了三天的休息调整,距离平谷城,也只一步之遥了!

二月二十三日一大早,由皇太极亲领的正黄旗精锐开道,十余万后金军各部主力,如同一片鲜艳的大杂烩,缓缓却又威凛的进逼到了平谷明军战阵沿线。

后金军主力十余万人,整个铁骑的规模,怕至少在四五十万上下。

大地都在颤抖。

放眼望过去,各种颜色的旌旗随风飘扬,数不清的铠甲战阵,简直就像是连绵的洪水猛兽,让人从心底里便要发寒。

不过~,明军诸部,以李元庆的长生营为首,皆是老将老兵,经过了短暂的喧嚣纷杂之后,很快便又回归了平静。

城头上,陈~良策忍不住狠狠啐了一口,“我艹他个姥姥滴哟!狗日的皇太极,他这是不想过日子了,要跟咱们死磕?”

张攀脸色也不好看,“鞑子凶猛,咱们绝不可有半分怠慢那。”

顺子却是丝毫不以为意,他年纪虽轻,此时不过二十六,但这些年来,什么风浪,他没有见过?

笑着调戏张攀道:“张哥,这可不是您的风格啊!这哪是鞑子嘛!分明就是咱们的功名利禄啊!”

“………”

张攀一时不由无语,瞪了顺子一眼。

陈忠忙笑着打圆场道:“顺子,这么大人了,还没大没小的。还不快给你张哥道歉。”

顺子也知道说错话了,忙嘿嘿笑道:“张哥,您是看着小弟长大的,小弟这臭嘴,您可千万别跟小弟一般见识啊。”

说着,顺子忙拍了下自己的嘴巴。

陈~良策忙笑道:“都是自家弟兄,你们这是要干嘛?”

忙碰了张攀一下。

张攀这时也反应过来,顺子说的还真没错,这几年,脱离东江、到了李元庆的庇护下之后,舒坦日子过的多了,现在反倒是他着相了。

忙笑道:“顺子,别刺挠你张哥。你张哥这把老骨头,还没老到不中用呢。等下,看到你张哥的本事,你等着摆酒吧!”

众人不由都哈哈大笑起来。

李元庆却是没有理会这边,而是笑着走向旁边有些孤单的徐敷奏道:“徐兄弟,感觉如何?”

徐敷奏在毛文龙麾下,也算是老人了,不说是能征善战吧,却也是见惯了大场面。

但此时,后金军十余万主力精锐尽聚,他这也是第一次见到,手脚心都有些发寒。

听到李元庆的问话,片刻,徐敷奏这才反应过来,忙恭敬拱手道:“李帅,鞑子来势汹汹,让人心生寒意啊。咱们必须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应对才是。”

李元庆笑了笑,“不错。不过,鞑子也不是洪水猛兽,吃不了人。徐兄弟,放松些。”

徐敷奏登时也明白了李元庆的意思,忙恭敬对李元庆拱手道:“能跟在李帅身边,真是卑职的福气。”

李元庆笑着拍了拍徐敷奏的肩膀,不再多说什么,大步走到了中间。

陈~良策忙笑道:“元庆,鞑子来势汹汹,看模样~,这是想硬来啊!”

李元庆一笑:“陈大哥,诸位兄弟,这一仗过后,咱们辽地,怕是又要多不少的总兵了啊!”

“呃?”

“………”

整个城头的气氛登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但片刻,却是一下子急剧的爆发出来。

陈~良策不由哈哈大笑道:“元庆说的不错。此役过后,咱们辽地,可真得多不少总兵了啊!”

“哈哈哈!不错!这里面,可是得算我老张一个啊!这他娘的,弟兄们可都是熬了多少年了啊!”

陈忠看了李元庆一眼,打心底里,忍不住要给李元庆竖起大拇指啊。

这般局势,弟兄们都有些人心惶惶,鞑子十余万精锐主力大军啊,谁他娘的又能不害怕呢?

但~,李元庆这看似飘飘然、没有什么力气的一句话,却是瞬时将整个士气提起来。

他陈忠已经荣升总兵多年,早已经对这东西习以为常,但~,身边张攀、陈~良策,哪怕是徐敷奏,可盼着这东西,不是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八年了啊。

…………

第1247章 不怕人比人,就怕货比货!

~~~~~~

面对李元庆在平谷城摆下的沟壑纵横、连绵交错的‘铁桶阵’,皇太极虽是兵强马壮,在兵力上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一时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得令各部按照序列扎营,先稳下阵脚来。

原本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局势,稍稍缓和下来一些。

不过,与李元庆交战多年,皇太极早已经深深了解李元庆的手段,更非常明白李元庆的歹毒。

划分完营地之后,后金军的杂役们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扎营,而是拼命挖掘壕沟,堆砌土墙,用人为构架、拉开与平谷城李元庆明军主力的间隔。

城头上,陈~良策一时不由叹为观止。

他们有些虚狗鞑子,但这些狗鞑子何尝不虚他们?这些年,元庆的威名,那可绝不是盖的啊。

便是皇太极带着他的‘老婆本儿’亲临,却还是得规规矩矩、收起毛刺儿、洗干净了脖子做人啊……

一旁,张攀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都是人不假,都是武人也对,但~~,这就是差距啊……

曾几何时,他们碰到鞑子主力,除了退、拼命逃,还是退、拼命逃,连结阵防御都很难做到。

而鞑子就像是赶大集一般,就是当着他们的面儿,耀武扬武,他们却是没有丝毫的办法。

而此时,鞑子十余万主力,王公贝子几乎都要到齐了,连皇太极都亲临了,却是做出了这般保守的防御态势……

张攀当然知道,这些狗鞑子,可绝不是看他张攀的面子啊……

李元庆身边不远,徐敷奏也是面色吃紧。

这么多年,他早就听说过李元庆的大名不止一次两次了,但老话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包括徐敷奏之前一直与李元庆的接触,他总感觉,李元庆是一个温文尔雅、相当谦逊、不论做什么、都很好与人相处的一个人,完全没有太多高高在上的架子。

甚至~~,李元庆给徐敷奏的感觉,并不像是一个武将,而像是一个八面玲珑、调动全军的军需官。

他徐敷奏虽然因为出身等各方面的原因,始终保持着对李元庆的恭敬,但这种恭敬,更像是……更像是一种感激。

他徐敷奏此时虽生命不显,没有太多光芒,但毕竟已经从军近二十载,马上马下,谋略韬略,无一不烂熟于心。

他一直坚信,他与李元庆的差距,只不过是欠缺一个机会~,一个他可以一战成名的机会而已。

但此时……

陈忠这边倒是没有太多异样,这些年一路走过来,他们弟兄什么风浪没有见过?

皇太极此时没有急急冲上来,算这狗日的长了些记性,要不然,必须得让这狗日的肉疼一会儿、好好给他上一课。

不过,皇太极这边的谨慎,却让陈忠心里有了一种不是太妙的预感,忙低声对一旁的李元庆道:“元庆,皇太极这厮~,还真是……他难道想跟咱们耗下去,这应该对他不妙吧?”

李元庆淡淡一笑。

他自是清晰的注意到了身边诸将的神色变化。

老话说得好:“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此时,明军虽然兵强马壮,有近五万人,但因为张攀、陈~良策、包括徐敷奏、朱梅这边的加入,成分有些混杂了,反倒是不利于防守。

兵不在多而贵在精。

尤其是在防守端,对主将命令执行力的要求,那就更高了。

张攀、陈~良策他们的加入,事实上,远不如李元庆和陈忠两部在平谷的防线更为好使。

但之所以会收拢张攀、陈~良策、徐敷奏、朱梅部这一众人,并且将他们聚拢在自己身边,将原本简单的战事,一下子调到了hard模式~,‘自己给自己找罪受’,李元庆这也绝不是无的放矢。

还是澳门何生那句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一个人哪怕再强~,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华夏之地,何止千里万里?

哪怕是大罗神仙,究一己之力,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适当分出一部分自己的利益,将更多的人,聚拢在自己身边,为更多的人,带来向上的希望,以点而连线,以线而汇面,聚少成多,这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滚雪球’效应的威力。

换个角度而言,武力纵然可以更简单、更粗暴、也更直接的方式,直接解决问题。

但~,这其实就像是‘逆水而行舟’,哪怕李元庆最后真的做成了,怕~,华夏大地,也要硝烟弥漫、生灵涂炭,李元庆胡子怕都要斑白了。

如此,又怎还有时间、还有精力,却完成自己的蓝图规划?

历史已经证明,温水煮青蛙、掐头去尾、去掉带刺儿的、不听话的,永远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捷径’!

“呵呵。大哥,皇太极是个人物啊!到此时,我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心境那。不过,缓一缓,对咱们也是个好事儿。让弟兄们对战争也有个接受过程。看这模样,今天,鞑子应该不准备攻了。大哥,吃过午饭,咱们分头去各部勉励军心。”

陈忠自是明白了李元庆的深意,忙重重点头道:“也好。元庆,此事事不宜迟,稍微收拾一下,咱们赶快行动起来。”

李元庆一笑:“也好。招呼弟兄们,咱们边吃午饭边开个短会。”

…………

简单吃过了午饭,李元庆和诸将明确分工,分别深入前方战阵,与一线的将士们交流、谈心,顺便‘画饼’勉励军心。

对面,后金军的壕沟土墙工事依然在如火如荼的修竹当中,皇太极也在一众后金王公贵胄的陪伴下,来到了营地前已经堆起来的一段土墙之后,小心查探着明军的防御规模。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对皇太极而言,每一次与李元庆对阵,都像是一次天人纠葛,若非实在是无法选择,他绝对不会选择这个结局。

深悉汉文化精髓的皇太极,自然是非常明了‘此消彼长’这个词的深意。

说实话~,已经这么多年了,哪怕此时他已经存下了不少‘秘密武器’,但与李元庆的主力对阵,尤其是李元庆已经摆好了防御工事的情况下,他心里也没有任何把握。

因为……这仗胜了还好说,可以勉强削弱一下李元庆的威势,减缓一下李元庆的脚步,但~~,一旦失败,那……

不过,强啃李元庆的‘乌龟壳’,皇太极没有把握,但~,与李元庆保持对峙,保障后续的奴隶和财产从容过境,皇太极却是有着充裕的信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那。

时至此时,后金军主力在攻城方面,已经远算不上是弱项了,但~,那却只是对普通的明军而言……

一旦面对李元庆,这不是弱项的弱项,却也只能变成是弱项了……

而此时,即便是李元庆这边已经有了不少的战马,但~,若真是拉开了架势、撸起了袖子野战,皇太极却是丝毫不虚李元庆的。

只不过……

皇太极非常明白,即便他和李元庆对有些事情,简直心知肚明,但~,该走的过场,那是决不能少的……

此时已经临近正午,太阳高高挂在天空,阳光很好,但嘶嘶着呼啸的北风,不但将人身上的衣衫吹的猎猎作响,也冲散了阳光的温暖。

这就好像你前一秒刚出了汗,但下一秒却直接被风给风干了,尤其是这风又干又涩,让人非常不舒服。

此时,皇太极和百多名王公贵胄,并没有排开往常一样的排场仪仗,而是以皇太极为中心,挤成一个扁团,缩在被堆的高高的土墙之后。

此地距离明军前哨阵地虽已经三里有余,但谁也不知道,李元庆这狗杂碎到底有没有强力远程打击武器。

否则,一旦被李元庆这边发现了猫腻,不管不顾的来上几发,那~~,这事情可就不好玩了啊。

“诸位,尔等可有何破敌良策?”

皇太极盯着前方战阵看了好一会儿,转过身来,扫视周围一众满蒙权贵。

此时,除了老十德格类,带着十几个牛录的散勇,在后面断后,阻截京师方向的明军追兵,整个后金的王公权贵,基本上都到齐了。

但此时,这一众‘爷’们,面色却……却都有些不太好看。

不怕人比人,就怕货比货啊。

在辽西,在蓟镇,在京师,在大明腹地,他们简直是犹入无人之境,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怎么走,就怎么走!

因为这些明军,根本不可能对他们造成太大的伤害。

除了一些大的坚城,因为有高大宽厚的城墙阻隔,他们一时不愿硬碰硬,折耗勇士们的性命,会选择绕过去,在其他地方,那却简直就跟大草原上的牧场一样啊。

屠个村子吃小肉,破个县城吃大肉,破个府城~~,那简直就是人人有肉,晚上还有更放松的享受了。

但此时~,先不去说对面的明军究竟怎样,仅是看着连绵交错、沟壑密布的‘铁桶阵’,那就足够让人触眉头的了。

大家都是宿将。

几乎从娘胎里出来,便是在马背上征战度过,又怎可能看不出来,此时明军这阵势,那简直就像是大草原上的纷乱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