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贼-第8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夜幕悄悄降临,柔和的晚风轻抚着大地。

与明军营地稍显沉寂不同,此时,海州城周边,诸部后金军营地,却像是过年一般热闹。

各部纷纷杀猪宰羊,庆祝这好不容易、才得来的一场大胜。

就像是胸口一直有一口虐气,被身手高明的神医,一巴掌给拍了出来,简直是浑身舒坦。

海州城官厅,皇太极也仿似一下子年轻了几岁。

大开宴席,宴请后金一众王公权贵。

范文程自也在邀请之列。

只不过,看着岳托眉飞色舞、唾沫星子横飞,讲述着杨家坳子此役的精彩,范文程脸上虽是陪着笑,心中却是止不住的有些打鼓。

此役看似小,但影响却绝非一般那。

尤其是鞑子的优势战力被释放出来,李元庆这边,究竟又该如何应对呢?

……………

第1332章 北上建城!

~~~~~~

皇太极今晚兴致很高。

就像是那句老话,‘不患寡而患不均。’

依照皇太极的宽阔胸怀,他并不畏惧打败仗,更不会因为一时的败仗便退缩了、一蹶不振,最为关键的是,打了败仗却找不到原因,这才是令他最惊悚的。

尤其是李元庆此人,行事表面虽似是平稳,实则乖张起伏,眼睛准,下手狠,简直就像是隐藏在黑暗中的一条毒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一口把他吞下肚去。

但此时,岳托和济尔哈朗在杨家坳子的胜利,就仿似黑暗中骤然被点亮了一支火把,让他一下子看到了光亮,感受到了温暖,也找到了他之前因为些许保守、而犯下致命错误的根源!

与李元庆这种枭雄对阵,固有的架势自然要的,但更关键的,却是要发挥出他们大金的优势,而不是被李元庆来牵着鼻子走。

一顿晚宴,简直宾主尽欢,几乎所有人都喝了不少的酒。

但宴后,皇太极却是将范文程留了下来。

宽阔的官厅内,烛火随着夜风微微飘摇,整体温度虽依然有些热,但却并非不能让人接受。

只不过,范文程此时的后心深处,早已经被冷汗湿的通透。

古人言:“做贼心虚。”

此时,他范文程虽不是贼,但某种程度上,这却比做贼,让范文程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

“范卿,此役,你以为如何?”

皇太极此时的心情已经明媚了不少,又恢复了他的从容气度,笑着品了一口杯中香茗,慢斯条理的吸了一口雪茄。

范文程忙恭敬道:“大汗,岳托和济尔哈朗此役,着实是打的漂亮。不仅打出了我大金的威势,更是让我大金走出了泥沼,着实是功不可没。”

皇太极笑了笑,“范卿,你不必如此紧张。吾前些时日,的确是有些火气。不过,到了此时,吾很多事情都想开了。放松点。”

“呃?谢,谢大汗。”

范文程微微舒了一口气,心中却是更为紧张。

皇太极此时已经恢复了状态,那,那他会不会看出自己这边的破绽?

但转瞬,范文程也想明白过来,他和李元庆的交往,只是在神韵层面,两人在切实利益上,却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交往。

即便皇太极派人去查,也绝不可能查到什么东西。

倘若他再这般紧张,反倒才会坏了大事。

忙强迫着自己冷静下来,不去多想。

皇太极一笑:“范卿,你以为,我大金此役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范文程知道,皇太极既然这般问,心中必定是有了数,他必须要顺着皇太极、捋着皇太极的思路来走,稍微夹杂他的一点‘私货’。

沉吟片刻,忙恭敬道:“大汗,奴才以为,此役最大的关键,便是为我大金找到了一个门路。一个攻破李元庆防线规整程度的门路。李元庆和长生营的守御能力虽是极强,但此时这般规模大战,他身边的小杂鱼却也不少。奴才以为,咱们此时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将李元庆身边这些小杂鱼清除。小杂鱼虽看似无用,但这却就像是一汪水,若是没了小杂鱼,大鱼们怕是也不好活。”

皇太极笑着点了点头:“范卿,你所言不错。吾也是这个思量。你可有什么好计策?”

范文程忙恭敬道:“大汗,奴才惭愧。奴才此时还有些未曾从大胜中缓过神来,暂时也没有什么好思量。”

“呵呵。”

皇太极一笑:“范卿,既是如此,你便好好休息休息。这些时日,你也辛劳了。若是有了什么好思量,尽快禀报与吾。”

“谢大汗。”

走出了皇太极的官厅,范文程身上已经犹若雨下,整个身体就仿似浸泡在了水中。

回到他的住地,他忙小心关死了房门,脱光了衣服,像是条死狗一样,躺在床上的凉席上出神。

公允一点来讲,皇太极绝对算是不世出的明主了。

不论各方面,他总是能将臣下照顾周到,让人如沐春风一般。

可惜……他毕竟是异族啊。

尤其是,皇太极本人虽是不错,但诸多的后金王族却是……

范文程一时也不知道到底该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了。

他只能强迫自己去想李元庆,李元庆这种枭雄,面对此时的困局,究竟该做出如何选择呢?

…………

夜色已经渐渐深了,但塔山铺李元庆的大帐内,却依然亮着烛火。

对李元庆而言,杨家坳子此役,其实根本无关大局。

纵然有所损伤,但伤的不过是张攀和陈~良策两部,而他们一直是辽南的‘外围’,跟李元庆虽有很多牵扯,但却并不够深。

哪怕他们两部打光了,李元庆有钱有人,随时都可以再培养出新人来。

但~~,张攀和陈~良策的‘试水’,却是为李元庆敲响了一记警钟。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时至此时,后金军可绝非是小门小户,而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国家啊。

想用一两战便将其击溃,又怎么可能?

便是当年鼎盛的蒙古人,击溃金朝,也是历经了几次苦战,那还是金朝已经式微的情况下。

像女真、蒙古这种游牧民族,与他们‘争地’,其实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因为他们的流动性太强,哪怕李元庆能打下盛京沈阳城,但只要未伤己后金军主力的根骨,他们跑到更北面,依然可以再立国,再卷土重来。

但摄于各方面的因素纠结,李元庆一时也很难伤及后金军主力的根骨,只能是与他们争地。

这就让李元庆在整个大势上,处于了先天性的被动。

不过,无理还争三分理,更何况是有理呢。

此时这般僵持状态,对明军有压力,对后金军更有压力。

更为关键点的是,李元庆背后,有长生岛已经趋向于成熟的体系和海贸支撑,又有整个大明做后盾。

这场战事哪怕是拖上个十年八年,李元庆照样能运转,照样能发力,但后金军方面,人口不多,底子又薄,怕是就没有这么身后的底气了。

尤其是此时明军的分兵策略,必须要收敛了啊。

…………

次日清晨一大早,李元庆召开了全军千总级以上将官的作战会议。

会议中,李元庆简洁明了的制定了新的战略核心。

尽快聚集人力,开始抱团,依靠三岔河主线和支流的运输力,将战事推到海州城外,形成为稳固的僵持状态。

原本沿河往内陆推进的据点,除了几个极为关键的,全部放弃,从而将战事核心,都放到水路上。避免以明军局部却对阵后金全军,实施压缩防守战略。

此时,张攀和陈~良策两部虽是溃败,但却已经与孔有德和顺子汇合在一起,这一来,诸部一起北上,聚集在一起,已经没有了太大难度。

薛国观也被李元庆特许旁听了此次会议,只不过,这厮自然不会在这种军议上多说半字。

但会议结束后,他却是隐晦的对李元庆表示了一个他的隐忧。

李元庆的沿河推进策略并没有错,但~,若是后金军万一破坏河道,这又该怎么办?

薛国观是从三岔河过来,他自然知道,三岔河的宽度并不够宽阔,几处狭窄处,也就将将七十步。

以人力来填河,并非是不能做到之事。

“呵呵。”

李元庆一笑,极为欣赏的看了薛国观一眼。

不愧是后来能想出用杀皇亲国戚来救急的大佬啊,还把那位驸马爷给活活逼死吓死。

薛国观这厮,不论是斗争经验,还是谋略手腕,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甚至,他已经有了一些跨越时代的先见之明。

只可惜,在历史上,他资历低、底子薄,屁股底下又不干净,又有不少私心作祟,注定是难以成事。

但此时,薛国观的这个思维,却让李元庆有些对他刮目相看。

“老薛,你这个想法非常不错。本帅都害怕,鞑子中有没有你这样的能力啊。”

薛国观老脸不由微红,忙笑道:“伯爷谬赞了。下官这都是雕虫小技,上不得台面。还望伯爷海涵。”

李元庆一笑:“老薛,你也不必客气。你这思量,看似危言耸听,但实则,并非没有几率发生。河运不同于海运。哪怕是长江黄河,都有可能被人为破坏,更不要提,是区区三岔河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不论到了何时,都是千金难买之真理。”

薛国观憨憨直笑,李元庆对他这评价,简直让他心花怒放,他的脑海中也飞速旋转起来,到底该如何规避这种事情发生呢?

只可惜,他此时实在有些太过兴奋了,迟迟找不到法门,只能干着急。

李元庆笑了笑,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老薛,此事,你回去好好想想。拿出一个章程来给我。”

“谢伯爷。下官必竭力而为。”

薛国观离去,李元庆的眼睛也微微眯起来。

薛国观提出的这个隐忧,他也想到了,而且是想在了很前面。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鸡蛋,不能只放到一个篮子里。

你越是依赖某一个单一的方面,整个事情的容错率便会降低,风险就会变的不可控。

一旦生命线断了,那简直就是灭顶之灾了。

尤其是…………,河运最大的弊端,就是无法度过漫长的寒冬。

更不要提,是后金军从中动手脚了。

但此时,李元庆除了这个选择,一时却也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

按照李元庆此时的状态,战争是摆在第一位的,政治方面的因素,也要排在之后。

唯有这场战事能稳固,李元庆麾下的儿郎们、他能安身立命的本钱无忧,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不过,此时,有段喜亮、徐黑子诸部的先驱军力,三岔河主流,一直到延伸到海州城南支流这一线,已经有诸部屯兵据点,船队从长生岛往来一趟,用不了一月时间。

依照辽南的骑兵战力,与鞑子硬刚没胜算,但护卫河道,问题并不是太大。

此时不过才六月末,七、八、九、十,还有差不多四月时间,河道才会封冻。

如果事情顺利,这四趟下来,已经足够李元庆贮备一年有余的战略物资了。

自己建一座夯土制的要塞坚城,也绰绰有余了。

…………

第1333章 布木布泰的好奇!

跪求订阅支持。小船多谢。

~~~~~~

五日之后,七月初三。

孔有德、顺子、张攀、陈~良策诸部,成功与李元庆和陈忠的主力,在塔山铺汇合在一起。

全军稍事休整,便直接整军北上,赶往北面七八十里外、三岔河支流畔的段喜亮、许黑子诸部营地。

不过,稳妥起见,七八十里的路程,大军却整整走了三天多。

皇太极虽是还想再效仿杨家坳子之战,再给李元庆来一波突袭,但明军阵势如此规整,后金军主力也不好啃硬骨头,便一路尾随,却不敢动手。

此时,段喜亮、许黑子诸部在河畔的营地,已经颇具规模。

土墙已经修到了十米高,引入三岔河支流的活水护城河,也足有三十几米宽,整个营地沿河而建,呈一个瘦长的长方形,远远瞭望着不远处的海州城。

李元庆的主力到达,这城池的容纳度显然不足了。

但有许黑子这种建筑专家在,他早就留好了土城扩建的空间,将这瘦长的长方形整合成一个正方形,或是更大的椭圆形。

李元庆亲自视察了地势之后,采用了后一种方案,那便是建造一个更大的椭圆形土城。

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鸡蛋一样,担在这条七八十步宽的大河边上。

城池的扩建工作自是不用李元庆亲自操劳。

此时,辽南的诸部主力已经齐聚。

张攀、陈~良策虽是在杨家坳子惨败,但此时明军诸部主力加起来,已经逼近六万人的规模,若再加上辅兵杂役水手,已经快要逼近十万人。

李元庆和陈忠这十年的老婆本儿,都压到了这里。

即将改变整个大明,甚至是整个东亚和世界局势的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马上就要拉开帷幕。

但双方在此时反而是更克制了,便是哨探们之间的冲突,都变的少之又少。

夜晚很快来临。

李元庆此时并未进到城中居住,而是在城南的规划中心位置,扎下了营帐。

熊熊的篝火烧的劈啪作响,李元庆正坐在火堆边,饶有兴致的烤着一根肥硕的兔子腿。

不多时,薛国观小心翼翼的来到了这边,恭敬道:“伯爷,您,您找下官。”

李元庆一笑,丢给薛国观一颗雪茄。

这些时日,薛国观这老油子,也喜欢上了雪茄这宝贝,忙笑着美滋滋的点燃,恭敬等待着李元庆的训示。

兔腿怕还要一半才熟,李元庆笑着将兔腿架在了烤架上,笑着看了薛国观一眼,“老薛,再回朝廷,有没有压力?”

“呃。。。这。。。。”

薛国观一时不由无言。

他本来还想在李元庆身边多呆些时日,好好与李元庆熟悉亲近一下,顺便,好好看看、了解一下长生营的战略规模的,却想不到,李元庆竟然在此时,就想让他回到朝廷。

但转瞬,薛国观也反应过来。

李元庆已经决定在这河畔建城,明军十万主力汇聚于此,在粮饷方面,必定是会捉襟见肘的。

片刻,薛国观忙恭敬道:“为伯爷效力,为伯爷分忧,是下官的荣幸。”

李元庆笑着点了点头,“老薛。我果然没有看错你。不过,你这次的任务很重,你必须要有个心理准备。”

薛国观心中‘咯噔’一下,李元庆不会对朝廷狮子大开口吧?

但转瞬,薛国观却又有些欣喜,如果难度不大,又怎的能彰显出他薛国观的本事?

事情若是人人都能做成,他又如何能建立这不世的从龙之功?

“伯爷,下官这几日已经将塔山铺和耀州的首级查验完毕,七千余级首级,应该可在朝廷卖个好价钱了。”

他这话说的颇为自信满满。

李元庆一笑:“老薛,记得。你此去朝廷,并不是要跟人争什么。本帅要的,是拿回我们应有的东西。你明白么?”

“这……”

薛国观愣了片刻,忙道:“伯爷,您是说~,咱们的锋芒,不能压过辽西那边?”

李元庆哈哈大笑:“这其中力度,你自己把握。我会派人协助你。老薛,好好干,我很看好你啊。”

“伯爷,您放心,下官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伯爷,下官什么时候走?”

李元庆一笑,跟明白人说话就是省事儿,也无怪乎,就算是千古名君,身边总是少不了几个弄臣了。

“快船本帅已经准备好,你今夜便走。记得,阁老那边,你一定要照应周全。我只给你三月时间,能不能做好?”

薛国观大喜:“伯爷,若下官做不好,愿提头来见!”

“好!老薛,本帅便在这里,祝你马到功成!”

薛国观龙行虎步的兴奋离去,李元庆看着跳动的火焰,眉头却是微皱。

有塔山铺和耀州城两战的大胜,七千余级鞑子首级,真奴也有小三千级,活脱脱的功绩摆在这里,李元庆也不愁崇祯皇帝和朝廷不买账。

只不过,具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