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刺明-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这位赫赫有名的前工部侍郎,王铭宇等人,自然是深感佩服的。和高弘图的学识相比,他们都是刚入私塾的学生。能够得到高弘图的指点,他们都深感荣幸。高弘图不担任任何的官职,却一直留守在知府衙门里面,有什么事情,他们几个都可以随时向高弘图请教,而高弘图也会耐心的指点。

在攻克了莱州府以后,虎贲军最重要的事务,就是在莱州府五县二州,实行全面的土地改革。这个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张准能不能在莱州府站稳脚跟,会不会成为和李自成一样的流寇。因此,张准是十分看重的。他在莱州府盯着,就是监察土地改革的进程。

要是在以前,以王铭宇、刘航他们的能力,要统管好五县二州的土地改革,还真是有点难度。就算勉强推行下来,效果可能也不会很好。好在,有高弘图的指点,他们都开窍了不少,治政的水平,也大大的提升。同时,高弘图出面,相关的压力,大大的减少。而且,他们还有了一群不错的帮手。这些帮手,自然就是被张准列入“黑名单”的那些人了。

果然,刘广新、田枫、雷原等人,都成功的被高弘图说服,愿意为张准效力。最终,刘广新担任掖县的县令,田枫担任潍县的县令,雷原担任昌邑的县令,璞融生担任高密的县令,胥鑫宇担任即墨的县令,陈烈书担任胶州知州,王东华担任平度州的知州。张准的内政摊子,就这样铺开了。

按照《均田令》的细则要求,高弘图已经将自身的田产,都划分到每个子侄的头上,每个子侄名下的田产,绝对不超过五十亩。他没有亲生的子嗣,同族的子嗣却是很多的,过继到他膝下的儿子也有好几个。有他以身作则,其他还留在莱州府的大户人家,自然是无奈的效仿了。再不效仿,那只有等着虎贲军举起屠刀了。

其实,对于这些大户人家来说,一般都有很多的子侄,就算同支的不多,旁支的总不会少。他们想要保留自己的田地,就要将田地分给自己的旁支。这样一来,那些旁支的成员,对张准也是衷心拥护的。没有张准,他们可得不到这么多的田地。

张准试图用一个月的时间,将土地改革初步推行下去,将田地实实在在的分到每个农民的手上。因为,三月份就是春耕的季节,要是播种水稻的话,现在就要开始整田了。如果是冬小麦,现在也要加强管理,争取有个好收成。同时,要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鼓励民众开垦荒地,增加耕地的面积。

莱州府的土地改革,和鳌山卫、灵山卫有较大的不同。在两卫,张准都是直接没收军官的田地,据为己有,然后再分给军户的。但是在五县二州,则要区别对待。那些逃走的大户人间的田地,当然是没收了。但是,留下来的那些,要是主动满足均田令的要求,将田地分摊到五十亩以下的,则不再没收。因为这个原因,田地的数量,其实是不够的。

要让每个符合条件的农民,都获得五亩的田地,就要鼓励大家不断的垦荒。要是不需要农田,用林地代替也可以。一亩的田地,可以兑换二十亩的林地。平度州、高密等地,都有大量的林地,张准准备将这些林地也经营起来。因为造船需要大量的木材,张准必须很好的利用这些林地,尽量的生产木材。

在高弘图的指点下,莱州府的各项政务工作,快速的运转起来。

王铭宇、刘航、刘宝玉、杨立仁、侯山平等人,日夜得到高弘图的指点,也很快的成熟起来。他们本来就是热血青年,从来都不缺乏做事的热情。他们缺乏的,只是知识和眼光。而知识和眼光,高弘图都有。两者集合起来,就是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队伍。

可以说,现在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在处理政务。以前,不过是几个人在小打小闹罢了。为了加快土地改革的效率,王铭宇、刘航还给所有的州县,都下发了军令状。在三月份到来之前,五县二州,都要全部完成土地改革。

在银杏树下面的石桌上,摆放着各地送来的文书。主要是关于土地改革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土地改革的情况,还是很顺利的。虎贲军攻占莱州城的时候,并没有遭受太多的抵抗,完全是摧枯拉朽的态势,这给了各地的民众强大的信心。

在讨奸檄和四项法令的刺激下,莱州府各地的民众,纷纷自发的组织起来,协助虎贲军政权进行土地改革。说真的,莱州府的民众,日子过得真的很惨,大家都不想放过这样的好机会。每个人都希望早早的将属于自己的田地,尽快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以前,山东连年大旱,加上闻香教的动乱,造成粮食大面积歉收。小麦的亩产量,平均只有两百五十斤左右,有的甚至不足二百斤。但是,他们需要缴纳的赋税,甚至超过每亩二百斤。官府不断的催饷,要是交不上来,就要抓去坐牢。民众们都是苦不堪言。张准的到来,彻底的解开了这道枷锁。

张准到来莱州府以后,立刻颁布了四项法令,宣布废除原来的所有赋税。树碑告知,每亩地,只征收四十斤的稻谷。民众自然是热烈欢迎。同时,虎贲军打开所有的监狱,将里面欠租的民众都放出来。这些重获生机的民众,成了张准政权的最坚实的支持者。

同时,张准允诺,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投入大量的银子,帮助民众兴修水利,开挖深井,提高粮食产量。这一项公告,也得到了民众们的感激。莱州府的中部地区,河流纵横,自西向东,有白狼水、潍水、胶水、白河、小沽河、大沽河等河流,即使在最干旱的年份,水源也是不缺的。

但是,由于水利设施不得力,这些水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起来,造成大量的耕地丢荒。要是兴建足够的水利设施,这些河流的沿岸,至少可以增加一百万亩的田地。以前的整个莱州府,全部的田地面积,也就是三百万亩。换言之,只要修好这些水利设施,莱州府的田地面积,可以增加五成以上,加上开垦的荒地,将超过六百万亩。

六百万亩的耕地,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天下最富裕的福王,富可敌国,他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接近三十万倾的田地。三十万倾,就是三千万亩。换言之,莱州府的田地,将有可能达到福王府的二成以上。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啊!按照每亩四十斤收税,一年下来的赋税收入,就是二亿四千斤(约127万石)。

因此,新成立的虎贲军政权,对于兴修水利设施,还有开垦荒地,都是非常的积极。大量的水泥被运到一些要害的河流,开始建设水坝。同时,在一些主干渠,也使用水泥进行铺设,以减少水源的流失。打井工作持续不断的进行。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彻底的奠定了张准在民众中的基础。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张准相信,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算是牢牢的站稳脚跟了。

土地改革的具体事务,张准基本上是交给知府衙门去执行,自己只负责大体上的方针。他现在关注的,主要是莱州府周边的军事形势,还有就是土改中的突发情况。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平度州境内的匪患。

虎贲军的各个协,分散在各个县,协助土地改革。他们的主要任务,乃是清剿零星的匪患。要是土地改革遇到暴力反抗,他们也负责镇压。由于莱州府各地的大户人家,都纷纷出逃,又有高弘图的榜样,因此,敢于反抗分田分地的人数不多,倒是零星的匪患,还能给虎贲军造成一定的压力。

提起平度州的匪患,还要从万历末期开始说起。其实,山东地区,从万历末年开始,就一直动荡不安。萨尔浒大战以后,辽东开始沦陷,大量的辽东民众,纷纷涌入山东地区。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当然要造成本地的动荡不安,加上官府的处置措施不力,这种动荡迅速的加剧,最终失去控制。天启二年闻香教大起义,更是让山东陷入纷乱。在纷乱的年代,盗贼自然容易滋生。平度州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更是成了盗贼藏匿和滋生的好地方。

从地理上看,平度州位于莱州府的核心腹地,北面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崎岖。西面是猛泽湖。距离周边的所有城镇,路程都很远。这么孤零零的一块地方,官府的统治力量,自然不会强大。因此,大量的盗贼在这里聚集,成为土匪窝的别称。当年,浮山所在平度州有几千亩的田地,由于匪患厉害,根本不敢前来耕种。

细说平度州的盗贼,部分是真正的盗贼,因为走投无路,才落草为寇的。部分是投机倒把分子,想要加入盗贼混一把的。更多的却是当地地主豪强的武装。因为山高皇帝远,平度州的地主豪强,是最强势的,连官府都不放在眼里。久而久之,平度州的知州衙门,就成了摆设。

虎贲军控制平度州以后,对这些地主豪强,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在强大的武力面前,这些地主豪强,纷纷散去。他们的一个个庄院,一个个碉堡之类,都被虎贲军拿下来了。他们囤积的大量物资,也被虎贲军缴获。但是,绝大多数的地主豪强,虎贲军都没有抓到。他们都带着自己的家眷,跟着盗贼一起行动,潜藏起来了。

“大人,匪患最集中的地方,还是在平度州。”

马轶向张准报告匪患情况的时候,特别提到平度州的名字。

“嗯,我知道。”

张准深沉的说道。

由于虎贲军的快速攻击,莱州府各地的盗贼,也显得相当的惊恐。张准连鞑子都能够收拾,盗贼们可没有想过要和张准对抗。但是,要他们放下武器投降,又心有不甘。他们担心受到当地民众的清算。毕竟,他们平时打家劫舍,双手可是沾了不少鲜血的。张准的处理方式,他们也隐约知道一些。要是张准抓到他们,肯定会交给当地人审讯处理的。落在当地民众的手里,他们怎么可能还有活路?

正是在矛盾的心理状态下,这些零星的匪患,纷纷集中到地形复杂的平度州北部山区一带,继续负隅顽抗。他们希望拖延到明军大部队的反扑。张准大张旗鼓的进攻莱州府,朝廷不可能不作出反应。因此,官兵的到来,是必然的。届时,虎贲军要应对官兵的反扑,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围剿他们了。

第392章杀人抢马,再度扩军

然而,马贼们的如意算盘,虎贲军上下都清楚得很,当然不会给他们苟延残喘的机会。张准在平度州的周围,部署了强大的兵力。张准总共安排了六个协的虎贲军,从四面八方对马贼展开了大规模的围剿,务必在官兵的大举反扑之前,将马贼的主力打掉。

按照张准的安排,虎贲军每个协都单独进攻,从不同的方向,向平度州合围,相互之间,又保持密切的联系,形成一张大网。他们要对付的,乃是比较大股的马贼。至于零星的马贼,则交给一个个的狙击小组来对付。

由于虎贲铳的射程很远,能够在远距离射杀马贼,尤其是经过军事大比武以后,各部队都在苦练对移动目标的射击,因此,部分战士的射击水平相当高。只要是零星的马贼出现,砰的一枪,就能将对方从马背上打下来。

“砰!”

“砰!”

“砰!”

在平度州周围的空旷地原野上,总能听到零星的枪声。

随着枪声的响起,总有一个或者几个马贼,从马背上一头栽下来,没有了声息。当马贼被打死以后,旁边的草丛里,总是冒出一个或数个的人影,将无主的战马带走。这些人,都穿着灰色的军装,提着虎贲铳,自然是虎贲军的各个狙击小组了。

平度州的马贼,并不是拧成一股的,他们有很多的山头。要说马贼山头的数量,要比河南的农民军还多,绝对不止三十六家。这些马贼,人数最多的,不超过两百人。人数最少的,只有几个人。各个不同的马贼团体,活动的区域也是不同的。他们很分散。一般而言,其他地盘的马贼,要是跑到旁边的马贼地盘上撒野,是要发生冲突的。

面对这样的零星的马贼,小分队作战,自然是最有效的。当初张准建立的十个狙击小组,再次出动。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更多的虎贲军小分队,活跃在平度州的各个区域。他们的主要目的,乃是伏击路过的马贼,抢夺战马。平度州的马贼,眼红张准的财富,张准则眼红马贼的战马。

“马贼杀死一个是一个。”

“战马抢到一匹是一匹。”

张准的命令,非常的简单,就是杀人抢马。

要是在战斗中缴获马贼的战马,虎贲军立刻投入使用。按照张准的意思,只要抢到战马,各协负责组建自己的骑兵,用于通讯,防止被马贼各个击破。事实上,虎贲军的每个协,都有三百人的兵力左右,即使遇到马贼的围攻,也没有任何的危险。没有统一指挥的马贼,想要合围某一路的虎贲军,根本是不可能的。

“砰砰砰!”

“砰砰砰!”

“砰砰砰!”

从虎贲军进入平度州的那天开始,周围的枪声,就持续不断。

当然,枪声距离平度州是越来越远的。在虎贲军的压迫下,当地的马贼,被迫离开平度州州城,向北方的大泽山山地退却。虎贲军各部队,自然是在后面继续追击,一步一步的压迫马贼的生存空间。最终,大部分的马贼,都被压缩在平度州北面的大泽山一带。

虎贲军和马贼的战斗,就在这里僵住了。

这时候,张准正在制定新的扩军方案。

根据张准的判断,官兵的反扑,还要一段时间。

目前的山东,明军的实力,的确非常空虚。在青州府一带,基本上是没有明军的主力存在的。山东的兵力,明显是东强西弱。东面的登州府和东江镇,有数万的明军聚集。但是,仅仅是依靠登州府的几千战兵,是根本奈何不了张准的。要是张准愿意做李自成那样的流寇,在拿下莱州府以后,率军横扫青州府,也不是不可能的。只可惜,他不想这样做。

以虎贲军目前的兵力,要控制偌大的莱州府,还是有点不足。目前的虎贲军主力,只有十个协,除了六个协调出去剿匪之外,其他的四个协,甚至摊不到一个县一个。加上偌大的青州府,就更加困难了。地盘没消化好,是要拉肚子的。因此,在鳌山城后方,张准让林斌组织更多的兵员。

按照张准的新的扩军方案,原来的十个协,将提升为十个营,每个营暂时管辖两个协,总共是十个小队,共500名士兵。这十个营,将是以后虎贲军作战的主力。按照五五制编制,在齐装满员以后,每个营的兵力,都将超过七千人。加上配备的炮兵部队,可能超过八千人,甚至达到一万人。

明军的每个营,一般都是三四千人左右,虎贲军每个营的兵员数量是明军的两倍以上。十个营,就是七八万人,即使和鞑子野战,也差不多足够了。在这十个营之外,需要更多组建的,乃是骑兵部队和炮兵部队。按照张准的计划,骑兵至少要组建三个营。要是能达到五个营就更好了。至于专业的大口径炮兵,有五百门左右应该差不多了。

由于张准目前暂时还没有这么多的兵员,所以,每个营都严重不满员。协和营之间还有一级架构叫“部”,也没有建立起来。但是,十个营加起来,也有五六千人了。用来保护莱州府,基本足够了。只要部队扩编完毕,就不担心明军的反扑了。

至于未来的兵员,张准完全不需要担心。只要土地改革完毕,兵员绝对不是问题。当年PLA在东北,土改之前,很多部队将领要当兵贩子,到各地去辛辛苦苦的寻找兵员,坑蒙拐骗,威逼利诱,才能顺利的将部队补充完毕。但是土改结束以后,兵员多到消化不完,主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