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刺明-第6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在北直隶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张准需要掌握骑兵的主力,预防不测。和皇太极的战斗,以后还有大把的时间。相反的,倒是鞑子一走,朝廷的军队,可能又要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崇祯皇帝肯放过自己就怪了。

“于影幽,注意朝廷的军队!”

张准谨慎的吩咐。

“明白!”

于影幽答应着去了。

“大人,急报!”

片刻之后,陆伊典送来一份紧急情报。

“草!”

张准接过情报,看了一眼,就低声的咒骂起来。

“大人?”

王时德疑惑的问道。

张准随手将情报递给他。

“该死的朝廷!”

王时德看过情报以后,也低声的诅咒起来。

这封情报的内容,正是朝廷三天前的决议。朝廷下诏,要高起潜率领辽东军团,撤离锦州和山海关,要张准率领虎贲军,立刻进驻锦州和山海关。这边鞑子刚走,那边朝廷的诏令,就到了张准这里,可想而知朝廷到底是什么目的。

朝廷最首要的目的,显然是要将虎贲军支开。要是虎贲军还在北直隶,下一步的动作,肯定是控制整个北直隶,然后包围京师,消灭朝廷。为了将张准的注意力引开,朝廷才会有这样的诏令。

次要的目的,当然是要集中兵力,消灭陕西的流寇了。洪承畴的秦军,杨嗣昌的湖广军,高起潜、吴阿衡的辽东军,加上王坤、史可法的宣大军团,明国的全部部队,都可以扑向陕西流寇。在消灭了陕西流寇以后,朝廷肯定会转身过来,消灭张准。

“大人,我们要接受这样的诏令吗?”

王时德有点迟疑的问道。

“必须接受。”

张准不假思索的回答。

“啊?”

王时德有些搞不懂,为什么朝廷的这份诏书,虎贲军必须接受?

咋一看,虎贲军接收这样的诏令,没有丝毫的好处啊一旦虎贲军进驻锦州和山海关,必然要在两地部署相当的兵力。特别是锦州,乃是对抗鞑子的前线,至少要部署两个营的兵力,另外还要部署红衣大炮和其他火炮,以防止鞑子卷土重来。

现在,虎贲军在山东各地,在北直隶各地,兵力使用,还是有点紧张的。但是,从财政的角度来说,虎贲军应该不会继续扩军的。张准的下一个目标,乃是让部队高速机动化,也就是配备大量的战马,让步兵都变成骑兵使用。

“大人,刑部尚书汪乔年就在大沽口,他是来宣读诏令的。”

说话间,又有人急匆匆的赶来,正是杨千强的手下。

朝廷要派人来向张准当面宣读诏令,一般的宦官和大臣都不敢前来,生怕张准一怒之下,杀了他们。在他们看来,将锦州和山海关这个包袱扔给张准,必然会引来张准的狂怒。汪乔年于是自告奋勇前来。北直隶战事频繁,汪乔年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张准,于是就到了大沽口。

“我去一趟大沽口。”

张准沉吟片刻,面色冷峻的说道。

说到做到,张准一行人,立刻策马,向大沽口赶来。两地相距不远,道路也是相当的平坦,因此,张准的赶路速度相当快。当天夜里,张准就来到了大沽口。杨千强等人急忙出来迎接。张准点点头,直接来找汪乔年。

汪乔年见到张准,急忙行礼,恭敬的说道:“都督大人……”

张准追截了当的说道:“朝廷这么做,是什么意思?”

汪乔年直言不讳的说道:“牵制你的兵力,拱卫京师,集中军队去打高李张,然后回头打你。”

张准凝视汪乔年半晌,才缓缓的说道。“请坐。”

别人将朝廷的心思,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他就算生气,也没有用。从乔允升那里,张准知道,这个汪乔年,对于虎贲军,也是有一点倾向的。只是,他还没有完全下定决心。

汪乔年坐下来以后,委婉的说道:“当然,都督大人要是有难处,不妨提出来,或许,朝廷是可以考虑的……”

张准冷冷的说道:“难道要将锦州和山海关让给鞑子吗?”

必须承认,朝廷这一招,的确是抓到了张准的软肋。张准是要造反没错,是要推翻朝廷没错,但是,在推翻朝廷之前,还有个更大的敌人要解决,那就是鞑子。凡是可以让鞑子得到好处的行为,张准都不会允许其发生。

比如说,让鞑子占领锦州和山海关,就是张准不能接受的。换言之,对于朝廷的这个诏令,张准肯定是会接受的,而且,动作还相当的快。因为,虎贲军的动作,要是不快的话,锦州和山海关,就有可能被鞑子夺走了。

沉吟片刻,张准说道:“高起潜什么时候走?”

汪乔年说道:“应该是下个月。”

张准点点头,“好我派人和高起潜接触在,准时交接。”

汪乔年有点疑惑的问道:“都督大人,你真的准备接受诏令?”

张准冷冷的说道:“为什么不呢?”

汪乔年欲言又止。

张准冷冷的说道:“好像我这样的忠臣,那可是不多了。”

汪乔年内心里悄悄的说道,你要是忠臣,那天底下的忠臣,数量岂不是太多了?不过,张准居然如此爽脆的接受朝廷的诏令,汪乔年的确是有些意外的。他有点想不通,张准怎么就一点推托都没有呢?难道说,张准真的杀鞑子杀上瘾了,不杀皇太极,决不罢休?

事实上,张准冷静下来以后,对这份诏令,并不是很抗拒。接管山海关和锦州,没什么大不了的。杀鞑子是迟早的事,控制了锦州一线,更有利于杀鞑子。虎贲军在这两个地方,最多只要部署三四个营的兵力,就足可以让鞑子望而却步。

再说,接管锦州和山海关,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这里和蒙古大草原接壤,刚好可以和蒙古人交换战马。当初,刘航思维跳跃的提出,要打通一条和蒙古大草原连接的通道,以获取大量的战马。现在,朝廷就等于是主动的将这条通道,送到张准的手里。

另外,从军事战略来说,控制锦州和山海关,也是大有好处。PLA是什么时候完全占据主动权的?就是在占领了锦州之后。锦州丢了,东北剿总完蛋,跟着其他战场的国军,也跟着完蛋了。

虎贲军控制了锦州,就等于是隔断了朝廷和鞑子的联系。这样一来,就算鞑子和朝廷,想要眉来眼去,都不可能了。等虎贲军平定了辽东,控制了东北,然后挥军南下,收拾国内的一群明军,易于反掌。十万装备虎贲铳的骑兵,加上均田令这样的大杀器,谁能阻挡?

张准几乎想到了接管锦州和山海关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组织兵力,进攻宁远。宁远是鞑子在辽河西岸的最主要的据点,也是辽东最主要的要塞之一,虎贲军只要控制了宁远,皇太极就算安全的回到沈阳,只怕晚上同样是要睡不着觉的。

告辞的时候,汪乔年忽然低声问道:“都督大人,听说,黄道周在你这里?”

张准凝视汪乔年半晌,不动声色的说道:“你是知道的,何必明知故问?”

汪乔年慢慢的说道:“下官只是想确定一下。”

张准点点头,缓缓的说道:“黄道周在,倪鸿宝也在。”

汪乔年似乎有些感触,想要说些什么,最后却没有说出来,只是说道:“下官告退。”

张准点点头,将他送出门外。

因为杨廷麟的关系,黄道周和倪鸿宝都遭受了无妄之灾,被崇祯撵出了京城。老奸巨猾的高弘图当然不会放过两人,立刻派人和两人接触。黄道周和倪鸿宝两人,平生所读乃是圣贤书,按理说应该忠贞不二,事实上,两人没有怎么考虑,就答应了高弘图的请求。

原因很简单,张准的手下,名人已经不少,他们投靠过来,已经没有什么心理上的障碍了。说到底,他俩都是芝麻绿豆官而已,还不如张慎言之前的海州知州有权力呢。反正虎贲军大都督府名义上也是属于朝廷的,谁也不能公开说张准是造反。换句话来说,他们投靠张准,也不能公开说是投靠反贼。

两人投靠过来以后,张准倒也不吝啬职位,直接让两人在政务部公干。两人得到重用,还是有几分干劲的。两人的共同特点,都是年少家贫,做官以后,还算清廉,因此,自身并没有什么田产,对《均田令》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相反的,两人都比较拥护《均田令》,因为,按照均田令的规定,他们的家人和族人,都可以获得田地,从而改变贫困的生活。

“大人,吴三桂又来了。”

张准正要回去客厅,刘芒忽然神色古怪的前来报告。

第775章高起潜的鸿门宴?

“吴三桂?”

“他……又来了?”

张准神色同样有些古怪。

这个吴三桂,又鬼鬼祟祟的跑来做什么?难道因为自己的穿越,改变了吴三桂的命运,他居然成了专职跑腿的?高公公这样用人,难道吴三桂就不感觉郁闷?

“请。”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

“下官拜见都督大人!”

很快,吴三桂就出现在张准的面前。

这次,他是穿着正一品的武官服的,身材魁梧,昂首挺胸,倒也显得精神抖擞,一表人才。要是不知道底细的人,怎么看,都不会觉得他像是汉奸。好吧,这个时候的吴三桂,的确还不是汉奸,不要乱扣帽子。

张准似笑非笑的说道:“吴总兵,又是什么风,将你吹来了?”

吴三桂恭敬的说道:“下官是奉高公公之命,就一些重要事情,专门来向都督大人请示的。”

张准点点头,不动声色的说道:“坐下来说话。”

吴三桂整理一下自己的官服,规规矩矩的坐下来,规规矩矩的再次拱手为礼,然后才肃然说道:“都督大人,下官奉高公公之命……”

他这次来,的确是正事。

最重要的正事,当然就是张准和高起潜交接移防的大体步骤了。

大军移防,是非常讲究的,双方一定要协调好。否则,是要出乱子的。一不小心,在两军交接的时候,如果被敌人袭击,后果会很严重。尤其是这种大面积的调防,更是必须小心谨慎。

张准和高起潜作为两军的最高负责人,在一些大的程序上必须达成协议,然后下面的人才好根据大的协议细化具体的步骤。高起潜要和张准打交道,商量大体上的程序,最好的联络人,自然是吴三桂了,这就是吴三桂再次出现的主要原因。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高公公是什么意思?”

吴三桂慎重的说道:“还请都督大人派兵先行进驻锦州附近的松山堡,然后进驻锦州,我军则先撤退至塔山堡,然后撤入关内。”

张准轻描淡写的说道:“没有问题。”

辽东二十万大军撤退,绝对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说是六月底开拔,其实,开拔的肯定是先头部队。要全部开拔完毕,没有半年的时间,不可能。换言之,这交接的工作,至少要持续半年的时间。

整个辽东前线,战略位置最重要的,其实还是锦州。锦州是直接和鞑子接壤的,虎贲军接防前线,首先要接管的,当然是锦州了。虎贲军占领松山堡,和锦州只有很短的距离,随时都可以进入锦州。只要虎贲军顺利的接管了锦州,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皇太极新败,相信其他的鞑子没有心思在这个时候前来捣乱。至于北面的蒙古人,他们自己内部,也有一大摊的事情,是不可能南下锦州的。事实上,如果得知虎贲军进驻锦州,蒙古人应该感觉到紧张才是,哪里有胆量前来打虎贲军的主意?

吴三桂说,辽东军团,总共有十五万人,加上各自的亲属家眷,差不多有三四十万人,要全部从辽东撤走,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高起潜要提前和张准打声招呼,绝对不是他拖拉着不想尽快的撤退,而是人员太多,物资太多,他实在是没办法,还请张准体谅。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我能体谅,还请高公公放心。”

吴三桂松了一口气,继续说,辽东军团撤退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有部分的辽东官兵,不愿意离开辽东。他们的家人,他们的田产,都在辽东,要是朝廷撤走了,张准却来了,他们的田产,被张准分掉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当初,袁崇焕建立辽东骑兵的一大法宝,就是分给骑兵田产。因为辽东人少地多,一个普通的骑兵,基本上能分到二三十亩地。这样一来,只要勤快一点,整个家庭就不愁吃穿了。为了保护自己的田地,辽东骑兵积极和鞑子奋战,这也是他们战斗力的主要来源。

吴三桂不知道张准会如何处理这些士兵的田地。他很担心,一旦张准要在辽东实行均田令,这些辽东骑兵,会起来和张准对抗。要是他们没有力量对抗,就会起来造反,据城内乱,就好像是当初的孔有德一样。最不济,他们也会扣押上司,就好像是当初扣押辽东巡抚毕自肃一样。

高起潜当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这位老太监,是非常怕死的,他可不想自己身边有人起来闹事,然后给自己带来麻烦。不过,这一点,需要张准的配合。

张准轻描淡写的说道:“据城内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辽东的所有钱粮物资,都是依靠外面输入的,没有钱粮物资输入,他们依靠什么内乱?鞑子已经一日不如一日了,他们还想投靠鞑子吗?他们要是投靠了鞑子,就是所有明国人的敌人,人人得而诛之。”

微微顿了顿,张准缓缓的说道:“你可以告诉他们,就说是我说的,只要是他们合法得来的财产,是被战功奖励的,虎贲军一律保存。但是,上限不能超过五十亩。要是超过五十亩,虎贲军可以给予其他的物产代替。”

根据各方面综合的情报来看,辽东军团普通士兵的田产,一般都是二三十亩左右,基层的军官,肯定不会超过五十亩。超过五十亩的,都是中高层的军官了。对于这部分人,张准才不会担心。只要最基层的士兵保持稳定,其他一切都不需要担心。

其实,张准能够隐约感觉到,高起潜和吴三桂,真正的担心,是担心虎贲军借机将辽东骑兵的部分官兵,都挖到虎贲军这边去。毕竟,从此以后,辽东的土地,就属于虎贲军了。朝廷可以将这片土地交给张准来打理,张准却是绝对不可能倒转过来,在日后重新将土地归还给朝廷的。

换言之,就是崇祯皇帝的这份诏令,等于是完全割让了整个辽东给张准,让张准在这里建立一个真正的独立王国。张准无论在辽东如何的折腾,都和朝廷没有任何的关系了。在山东,朝廷偶尔还能打打主意,在心理上想一想,但是辽东,却是想也不用想了。

吴三桂吞吞吐吐的说道:“我军还有部分的物资需要处理……”

张准看到吴三桂的脸色蛮紧张的,就知道戏肉来了,便肃然问道:“什么物资?公家的还是私人的?”

吴三桂慢吞吞的说道:“私人的……”

张准情不自禁的皱皱眉头。

又是高起潜的私产!

也不知道,高起潜等人,这些年在辽东,到底置办了多少的私产。大明帝国八成以上的财政收入,都变成了军费。而军费当中,又有至少六成以上被投放在了辽东军团。可以说,朝廷有差不多一般的财政收入,都被辽东军团抢走了。他们这些辽东军团高层的蛀虫,想要不发达都不行。

这次大军移防,高起潜的私产,肯定要全部从辽东搬走。不知道这个太监头子的私产,到底要多少辆马车才能全部运走?想到白花花的银两,张准就忍不住琢磨一下,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辽东监军大人,将家产都留在辽东,交给虎贲军自己支配。

高起潜有部分的私产是带不走的,比如说田地。他在锦州关外的田地,没有多少。但是,山海关以内,永平府辖境内的田地,就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