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刺明-第8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从造船业的角度来说,在台湾岛兴建一个大型的造船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台湾岛本地就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完全可以就地满足造船厂的需要。张准去简单的查看了一下,发现了很多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这些大树,都是可以用来建造千吨以上的大型战列舰的,部分木材甚至可以用来做龙骨。

有资料显示,台湾岛的树木,以杉树、红桧、樟树、楠木居多。这些,全部都是造船的好材料。特别是樟树和楠木,用来造船,不但在质量上有保证,外表还可以装饰得非常的美观。如果是用来建造游船或者画舫,效果会更好。当然,这些木材,也是打造家具的好材料,紫苑的家具,很多就是楠木打造的。

基本上,张准已经决定了,就在鸡笼港的附近,修建虎贲军海军的第四造船厂,专门用来建造更大大型的战舰。同时,放开在台湾岛的民用造船厂限制,允许民间资本,在这里设立民用造船厂,建造更多的民用船只。

“都督大人,这一切,都需要劳动力啊!”

“想要大量移民,只怕不容易。”

熊文灿委婉的说道。

张准的发展台湾岛的计划,是相当的宏伟的。工业和农业,齐头并进,四家马车同时开动。可是,这么宏伟的计划,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的。特别是捕鱼业和造船厂,都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相对而言,需要投入的资金,反而不是很多。

以目前台湾岛的人口,根本不可能支撑如此巨大的发展规划。要解决劳动力的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大量的移民。偏偏大陆这边,战乱刚刚结束,很多地方,都是地多人少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的百姓,根本不需要移民台湾岛。

不要看大陆和台湾岛之间,只有很狭窄的台湾海峡,似乎可以轻松的逾越。其实,这个海峡的气候,相当的复杂多变。暴风雨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排水量在一百吨以下的船只,根本不可能过来。福建沿海的渔民,对台湾海峡的暴风雨,都是有所忌惮的。

换言之,想要大量移民台湾岛的话,只能是官府组织,用一艘艘的大船,将他们集体运输过来。鼓励民间自由的渡海移民,只会早就更多的大海亡魂。可是,从移民的角度来说,他们在福建那边,生活得也挺好的啊!何必迁徙到台湾岛来呢?

但是,无论有多大的困难,移民的问题,还是必须解决的。这也是张准考验熊文灿的能力所在。要是移民问题解决不了,熊文灿也不用担任这个总督了,回家种田去好了。熊文灿有点迟疑的说道:“都督大人,属下有个建议,不知道当不当讲……”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讲。”

熊文灿委婉的说道:“陕西的流民,要是留在当地,可能会引发一些想象不到的后果。江南、岭南、云南、四川、陕西等地的朝廷军队,还没有被全部遣散……”

张准沉吟片刻,缓缓的点点头。

有些话,熊文灿没有明说,张准已经明白了。

对于陕西起义军来说,如何处理他们,在哪里给予他们生存的土壤,是一件比较忌讳的事情。毕竟,这些人里面,有相当多是军户中的流氓,是兵痞子。这些人,是不会安心种田的。你让他们回去自己的家乡,他们肯定会继续想办法闹事。

虎贲军的高层,宁愿将他们迁徙到内地,也不希望他们留在陕西。陕西这块地区,引发不安定事件的因素,的确是太多了。既然要迁徙,那还不如集体迁徙到台湾岛来。

只要将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人,都安排到其他的地方,不让他们上岛,那些被强行迁徙到台湾的乱军,就没有了反叛的可能。同样的,没有了这些乱军的支持,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人,也就活跃不起来了。

那些残存的朝廷军队也是如此。在虎贲军的押解下,他们会成建制的,全部迁徙到台湾岛来。随后,他们的家属,也会跟着迁来。粗略估算一下,通过迁徙陕西起义军,迁徙朝廷军队,以及他们的家眷,台湾岛的人口,应该接近一百万人了。

台湾岛四面环海,虎贲军海军又有强大的控制能力,上来台湾岛的人,想要造反,那是不可能的。在最开始的时候,台湾岛就是一个纯粹的监狱。随着时间的推移,陕西流民会慢慢的被同化。最终,他们会成为台湾岛的永久居民。

“好!”

“就这么办!”

张准果断的拍板了。

第1052章崇祯最后的抉择(1)

当张准踏上台湾岛,欣赏宝岛的美丽风景的时候,远在万里之外的陕西西安府,朝廷临时驻留地,正陷入一片的愁云惨淡。

深冬的西安府,北风不断的呼啸,卷起一阵阵的风沙,将整个西安城,都笼罩在其中。如果从天空中看下去,只有黄蒙蒙的一片。北风还发出令人心寒的呼啸声,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

要是站在城墙上望下去,根本看不到人。所有的人,都已经躲藏在自己的家里,躲避风沙的吹袭了。其实,就算没有风沙到来,西安府也没有多少的百姓了。自从朝廷搬迁到这里以后,西安府就物价飞涨,物资供应困难,一般的百姓,哪里还能生活下去?

城墙上站岗放哨的士兵,也是无精打采的。他们将武器有气无力的抱在怀里,蜷缩在城垛的背后,以免风沙直接打在自己的身上。一阵阵的风沙吹来,仿佛将他们全部覆盖了。只有他们趁着风沙稍微平息的时候,努力的抖动身体,才能看得出,他们还是活人。不过,当风沙再次到来,他们马上就缩回去,再次变成死人了。

城楼上方的军旗,都已经被大风吹得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掉下来。旗帜被风拉扯着,笔直笔直的,感觉好像随时都会被撕裂一样。事实上,不久以后,的确是有旗帜,硬生生的被狂风吹裂了。有的破碎的旗帜,被北风吹走,往灰蒙蒙的天空一卷,就不知道去哪里了。当然,没有人关心这一点。

对于未来,很多人都仿佛麻木了。就算没有狂暴的风沙,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反应的。每天站岗放哨,就跟木头人一样。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朝廷军队来说,现在都是处于行尸走肉的状态。出路到底在哪里,未来到底应该怎么做,没有人知道。

有些哨兵,在上哨的时候,总是特别注意观察周围的地形。他们眯细的眼睛,总是显得特别的专注。在没有风沙的时候,这一点表现得特别的明显。但是,如果你认为他们是在精神抖擞的执行任务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根本不是在观察有没有虎贲军的到来,而是在寻觅,有没有可以悄悄的逃出去的秘密小道。

对于西安府里面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唯一的活路,就是想办法逃出西安府,逃离这个该死的地方。没有吃的,没有穿的,继续这样下去,就算虎贲军不来,他们也要被寒冬给冻死了。上头每天发下来的那么一点点钱粮,三岁的小孩都不够吃啊!

走在西安府的大街上,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已经完全变样了。所有的木材,和一切可以生火的物资,都被全部抢走了。包括干透的牛粪在内。所有的房屋,都是破破烂烂的,没有屋顶,没有门窗。所有的树木,也都被砍伐光了。

其实,自从崇祯皇帝逃亡到西安府以后,西安府的气氛,从来就没有好过。哪怕是当初陕西起义军最肆虐的时候,西安府也没有这样颓废过。这是一种无言的绝望的颓废,没有任何改善的可能。上到崇祯皇帝,下到打更的更夫,都不知道,以后的西安府,到底会变成怎么样。

物资供应困难,是眼下西安府最大的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在虎贲军的步步紧逼下,朝廷控制的区域,不断的易手,可以提供财源粮源的地方,是越来越少了。能够得到的物资,自然是越来越少。偏偏西安府和周边地区,还有几十万人。如此庞大的一群人,都要依靠外来的物资供应,这怎么可能得到满足?

在东方,虎贲军的玄武军团,已经压迫到潼关的前线。朝廷的军队,只能够依靠潼关天险,和虎贲军对峙。出战,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想要从潼关的东面输送物资到来,想也别想。

在北方,虎贲军的王斗军团,也已经进入到了延安府的位置。延安府距离西安府,真的是太近了。它就像是一把悬挂在西安府头顶上的利剑,随时都有可能劈下来。换言之,就是西安府,随时都会遭受到虎贲军的进攻。

随着虎贲军攻克云南,西安府的日子,就更加的难过了。朝廷最后的依仗,就是四川。现在,四川已经被严密的包围起来了。这是朝廷目前唯一的财源粮源输出地,一旦被虎贲军占领,西安府的全部朝廷人员,都要活活的被饿死。

即使是最乐观的朝廷官员,这时候都已经沮丧了。没希望了,彻底是没希望了。只要虎贲军打过来,西安府就要落入敌人的手中了。没钱没粮,武器也不如虎贲军,士气更不如虎贲军。只要虎贲军一个冲锋,朝廷就要彻底的垮台了。

就算朝廷想要继续撤退,都已经没有撤退的道路了。四川,肯定是不能去了。虎贲军就要攻克四川了,他们还去四川做什么?唯一的可能,就是掉头向西,有多远跑多远。

可是,向西,那就是凉州,甘州和肃州一带。这一代,都是越走越荒凉的地方。在这里,除了蒙古人的余孽,几乎没有多少的汉人。绝大部分的地方,都是干旱的不毛之地。朝廷退到这里,是否可以获得充分的补给,白痴都知道。

何况,虎贲军肯定会从后面追来的。有足够的情报表明,虎贲军的骑兵主力,都已经从日本撤退回来了。大部分的虎贲军骑兵,正从太原南下,准备在蒲州等地越过黄河,和王斗军团一起,从北向南,向西安府发动进攻。

想到虎贲军骑兵的疯狂,朝廷上下,都情不自禁的菊花一紧。连凶残的鞑子骑兵,都不是虎贲军骑兵的对手,朝廷目前的这么点骑兵,哪里是虎贲军骑兵的对手?一旦虎贲军骑兵进入陕西,就基本上意味着,西安府是不能继续呆了。

朝廷向西撤退的话,必然会遭受到虎贲军骑兵的围追堵截。步兵怎么可能跑得过骑兵?与其沦陷在茫茫的风沙之中,活生生的饿死或者是渴死,还如盘算一下,如何与虎贲军和平的解决问题。

是的,战争不能继续打下去了。白痴都知道,继续使用武力的话,朝廷完全不是虎贲军的对手。相信没有谁还对朝廷的军队,存在任何的幻想。现在的关键,是崇祯皇帝,如何接受张准开出来的条件。马达加斯加岛固然遥远,总要比荒凉的大漠好得多。

“时局艰难,大家都有什么看法?”

杨嗣昌苦涩的说道。

估计,今天是内阁的最后一次会议了。陈新甲、傅宗龙、汪乔年等人都在。自从崇祯皇帝来到西安府以后,内阁大学士,就只有他们四个了。他们都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傅宗龙的身上,还带有大量的风沙。外面,风沙还在肆虐。

“还能有什么看法?”

“反正,是不能继续打下去了。”

汪乔年拍着身上的风沙,垂头丧气的说道。

四个大学士里面,他是最没有信心的一个,也是最积极主张和平解决的一个。开始的时候,他还遮遮掩掩的,不敢直言不讳的说出来。现在,他是没有什么顾忌了。事实上,他就差没有说出来无条件投降这几个字了。

汪乔年的话,让在场的人,顿时都心情大坏。朝廷落魄到这样的地步,他们都感觉自己很憋屈,又有点不服气,总是感觉老天爷没有眷顾自己。杨嗣昌想要说点场面话,却又不好说的。他要是说朝廷还有希望,未免自己都举得自欺欺人。

“钱粮的情况怎么样?”

片刻之后,杨嗣昌语调生硬的问道。

“十天前,蜀中送来一批钱粮,总共是白银四万三千两,陈米十五万石,面粉六万石。送粮的人说了,这是最后一批陈粮了。想要有新的粮食,就要得到六月份夏收了。”

傅宗龙皱着眉头,语调干巴巴的说道。

他现在已经不是工部尚书,而是户部尚书了。

要是在以前,户部尚书,那可是个肥差。天下的钱粮,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除了吏部尚书,没有谁可以比他更风光了。不知道得有多少人,要求爷爷拜奶奶的恳请他,拨付钱粮。但是现在,这个差事,就是被人架在火上烤的。

傅宗龙现在的手上,根本连一粒多余的钱粮都没有。相反的,还亏空了几千万两的银子,上亿石的粮食。蜀中送来的那么一点点钱粮,他真恨不得将每一粒的大米,都掰做一百份发下去,否则,根本不够看的。现在,连蜀中的钱粮,都已经干枯了,他是真的没有任何的钱粮来源了。没钱没粮,意味着什么?白痴都知道。

朝廷尽管拼命的掩盖有关蜀中钱粮枯竭的消息,以免引发西安府的动乱,可是,世界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相关的人物,还是知道了真相。并且,有关的真相,和从真相诞生出来的谣言,就好像长了翅膀一样,正在西安府疯狂的传播。相信,不用多久,所有的人都会知道了。

“蜀王……真的没粮了吗?”

杨嗣昌微微的叹息一声,皱眉说道。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眼神,明显有点愤怒,又有点无奈。

在场的人,都无奈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好说的。其实,真相,大家都清楚。只是,就算知道真相,那又如何呢?蜀王的手上,肯定是有钱粮的。可是,蜀王不愿意将所有的粮食都拿出来,他们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蜀中号称天府之国,有大量的肥沃的田地,每年都有大量的粮食丰收。其中,蜀王府名下,至少有五十万顷(约750万亩)的田地,年产粮食至少五百石以上。经年累月下来,蜀王的手上,至少有数千万石的粮食。可是,在崇祯的催促下,只是转运了三百多万石,就推说没有钱粮了。

“咱们是不是跟皇上说说?”

陈新甲皱着眉头,有点心有不甘的说道。

“已经说过两次了,有用吗?”

汪乔年冷冰冰的说道。

蜀王的手上,明明有大量的粮食,就是不肯转运到西安府,这样的行为,在他看来,简直是要全家抄斩的。哪怕是王爷,都要全家抄斩。可是,这件事,到了崇祯那里,就变味了。到了这个时候,崇祯还不愿意摊上一个胁迫亲眷的罪名。

没有崇祯皇帝的诏书,他们这些人,又怎么可能有能力,要求蜀王将所有的粮食,都全部贡献出来?蜀王估计就是看准了这一条,才有胆量跟他们说,蜀中的粮食,都已经运光了。

“他留着那么多的粮食做什么?是要献给虎贲军吗?难道,他不知道,虎贲军来了以后,他什么东西,都不可能带走的吗?”

沉默了片刻以后,陈新甲有点悻悻的说道。

蜀王的眼光,真的是值得同情啊!

“鼠目寸光。”

汪乔年冷冷的说道。

“诸位,不要多说了。”

杨嗣昌无奈的打圆场说道。

陈新甲很是愤慨,自然不会因为杨嗣昌的这句话,就闭上自己的嘴巴。对于蜀王,他的意见,的确是太大了。如果有崇祯皇帝的允许,他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抄了蜀王府,将蜀王府的所有财富,都全部拿出来。只可惜,他没有这样的机会。

正在这时候,外面有急促的脚步声赶来。片刻之后,挂礼部尚书衔的史可法,急匆匆的进来了。显然,他的脸色有点慌乱,想要尽量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却始终没有控制好。他看着杨嗣昌等人,艰涩的说道:“各位大人……出大事了……”

杨嗣昌皱眉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