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倾大宋-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玉泉山书院一期宣告完工,建设度之快,绝对是罕见的,体现出不差钱的任性,二十万贯和两浙路士人的捐赠,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当然,仅仅是第一期建设完成,具备了讲学条件,离全面建成还差的远,用王秀的话来说,他的任期内完成书院建设,算是不错了。

书院正式成立,王秀自然担任山长,副山长出乎别人意料,是李清照和刘仁凤。

李清照出任副山长,士林议论纷纷,大宋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之举,在才缲非女子事的时代,尽管大宋的风气还是较为开放,女子地位依然很高,但设立女斋系统培养妇人已经惊世骇俗,她出任副山长,连书院内的大儒名士,也表示出不满情绪,这不是要服从女人管制吗

王秀也是一句话,此事奏了太后娘娘。

大家也没话了,你也不想想,天子尚未大婚,辅政制度依然存在,太后绝对把握朝野大权,你是在一个妇人的统治下,不服还真不行。

相对李清照的非议,刘仁凤辞去知仁和县,顿时引起一片赞誉,不慕金紫,专心学问的高雅,被各小报竞相传颂,让他的声誉拔高到一定程度。

。。。

。。。

第602章权知杭州军州事44

玉泉山书院设经义诗赋、博物、天、格物、化、算、译七堂,女、医、金石三斋还有研究院。

天子赵谌亲笔御书玉泉山书院,让玉泉山书院声名迭起,朱琏也为女院捐赠五万贯内孥,并题匾西子锦绣,让女斋彻底稳定下来。

但是,士子们多报考经义诗赋,很少去别的堂斋。天、格物、化、算的学生,半数都是收留的孤儿,还有从居养院出来的孩子,他们分布各堂斋。

宗良出面,购置一家印刷铺,改名为玉泉山书院刊印坊,并不太引人瞩目,但谁又能料到,是这家刊印坊,会成为影响举足轻重的大报,与日后其它两家成三足鼎立。

“李娘子请看,这是书院正式的学科教本,也是在下十余年所成。”王秀的态度非常温和,他和士人打交道绝对是低调的。

足有十余本书册,李清照摊开大概来看,却见有政治经济学、物理学、算术、几何、天地理学初探等,不由地道“没想到相公博学,天地理、诸子百家无所不通,真是所谓生而知之者,所学真深不可测”

王秀难得老脸一红,这个时代的书生,绝不是明清那些八股,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人,对杂学颇有造诣的。只是君子不器的思想存在,大家不愿投入太多精力,权当个人修养。他哪里是深不可测,简直是拿来主义。

李清照是女人的异类,做为一名学大家,对金石学有相当深的造诣,这牵扯到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当然还要有深厚的古、历史学问。

“涂鸦之作,不知李娘子以为如何”

李清照没有做答,拿起天地理初探,翻看了几页,笑道“相公定然是熟读山海经,不然岂能知极西之地。”

王秀哑然失笑,他哪里是知道,分明在作弊,是绘制一副全球地图,他也能画的大差不离,正色道“李娘子高抬了,在下对山海经一知半解。”

“山海经不过是谈怪论,妾身玩笑话,相公不可当真。”李清照见王秀一本正经,似乎对被方外谈,有着很端正的重视,观点也是那么新。

王秀并不想解释太多,淡淡笑道“稍有涉猎,不过天地理初细处多有瑕疵,大体能介绍域外物产、化。”

“书所述,多是闻所未闻,还有这论生物学,人是用大脑思维,而不是由心,太匪夷所思了,不知士人能不能接受。以往,相公教授门下,自是无不可,但书院招收天下俊秀,不可不滤啊”

李清照的好意,王秀自然是心领神会,关起门自己学是一回事,拿出来面向天下,又是另一回事,卫道士们的交相攻,总归不是好事,他是应该谨慎点好。

“有些事是麻烦,但还是要做的。”

“相公是要将这些著作刊印成本,广为士人阅读”李清照举一反三,懵然间,想到了书院刊印坊。

“这是改进成功的铅字印刷术,并研制出铜活字印刷术,并辅助以简易机械,可以节省工时的情况下,大量印刷书本,成本减半,功效却数倍之。”王秀微笑道,这点小玩意,在他的稍加指点下,熟练工匠立马捣鼓出来。

“改进印刷,自然是宣扬教化的善举。”李清照是知道的,毕升改良印刷术,经过历代的不断改进,印刷技术相当先进。

王秀轻松地笑了,温声道“这些学术,只做为书院教课所用,自然不必刊印坊大量印制”

李清照看了眼王秀,疑惑地道“书院刊印坊另有所用”

“正是,时下小报风靡,书院也要创办学刊。”

“原来相公要办小报,有大儒学子做后盾,怕那些小报要埋怨相公与他们争利了”李清照释然笑道。

王秀轻轻笑了,铜字印刷辅助简易机械,绝对能占据游,要是效率,估计那帮小报要吐血,道“我打算在学刊份经义、策论、言事、广告各版面。。”

李清照亦是冰雪聪明,渐渐明白学刊的重要性,意味深长地笑道“先是书院,再做学刊,然后是广而告之,相公做事环环相扣,每招都是留有玄机,是连标点也不放过。”

王秀极力主张使用标点符号,以免阅读出现歧义,并详细解释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古往今来,一段话没有标点,导致断句不一而引的歧义,不是没有过的,还引不断地学术争论,推出标点符号,使全篇章意思更加明晰。

王秀摇了摇手,笑道“没有办法,做点事很难,还需要李娘子尽份力,我不过是坐而论道,空谈而已。”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李清照毫无顾虑地笑了,语带双关地调侃王秀。

王秀眉头一挑,笑道“李娘子,是女士大夫。”

“谢相公夸赞,妾身实不敢当。”李清照心倒是欢喜。

“怎不可当,以李娘子的学识,那些自喻为士大夫的酸腐儒生,脱千万,可惜的是如今世道不羁,还需要我们努力。”

李清照颇为感慨,温声道“相公知我,但相公所为,皆是惊世骇俗,恐士人议论。”

王秀神色严肃,道“李娘子宽心,在下自有分寸。”

这次谈话后,玉泉山书院正式推出学刊,定名为东南新闻,绝对的大气。那些聘请的名士大儒,目瞪口呆地看着流水价地报纸,从人工机械印刷机一张张出来,个个面有所思,有欣喜也有复杂,人尽不一。

又过了三个月,玉泉山书院爆出震撼性消息,叶梦得被聘请出山,担任经义诗赋堂堂长。

叶梦得是很有名望,尽管持主和论调,被孙傅、唐格等人排挤出庙堂,却不影响他的声望,能够聘请他也是难得的。

王秀自然亲自为叶梦得接风,各副山长、堂长、斋长齐聚,大家都是人,自然有一番雅趣。

自此,玉泉山书院明星荟萃,逐渐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

。。。

第603章权知杭州军州事45

七月的杭州,天气潮湿闷热,却又是烈日当头,知了是那个的呱噪人们纷纷寻地纳凉,能不出去不出去。算市井苦力也会拿一钱,买满满一大杯冰镇酸梅汤,或是买一大钵冰镇甜绿豆汤,寻一处绿荫或是风口,坐下来慢慢享用,解除一肚子的烦躁。

一钱,真的很便宜,算码头的役夫,也能天天拿出来。富庶的地方,随时能够赚到钱,哪怕是出苦力,也能每月收入几贯钱,处在温饱之,闲暇时享受小市民八卦的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要过的有滋有味多了。

士人们纷纷避暑于山舍、湖水之间,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够提起他们期盼清凉的那份惬意。

在这份燥热不安的环境,王秀似乎要给天气增添热度,玉泉山书院院刊东南新闻,相当高调地分期推出心学注释版本,对心学正论进行全面解读,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沉寂于阴凉的士林,炙烤着士人惊愕的目光。

最引人眼球的是,书明确提出民本主义思想和地方议政,还有三步走的君主立宪制。当然,主要讲到了二元君主制,君主立宪制说的很笼统,相当的不清晰。

算是这样,也犹如一颗重磅炸弹。

一时间,士林陷入短暂的惊愕,不再关注王秀慢慢推动的经济改良,目光全被吸引过来。

如果说读书人不关注,那绝对不是读书人,无论是地方议政,还是二元君主制,都是惊爆人眼球的新鲜玩意。不过,按照王秀的说法,一点也不新鲜,他是站在前人的肩膀,稍加改良,古圣皇有百姓议政,现今有地方三老,古君王总大局不问细节,现今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他篇提议强调,章是建立在古圣皇治政基础,是纯粹的学术见解,是对古大同的某种探讨,无关现有的家国体制。并且以考究的论调,提出了先秦之前,远在极西之地的大秦,曾经出现过罗马共和国。

看着一篇篇不断出来的章,士人的心情是复杂的,说一千道一万,人家王秀敢说出他们没有说出来的思想,那是规限皇权,真正的共治天下。

他们一直在努力,无论是共治天下的提法,还是言事官和书门下言事制度,都是对皇权的限制。但是,没有人真正以明确立法形式,来公开限制皇权,更没人想到从思想提倡,而且并不依赖皇权存在,实在令人咂舌。

他们纷纷以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王秀,定策辅政大臣,一代学名士,儒门大学都不足以形容这个男人。尤其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说王秀在蛊惑人心时,来自海外的那些商人,也证实了王秀的考究,极西的确存在过一个强大的国家,把整个海洋作为内湖,曾经是元老会和执政官体制。

一些人顿时哑口无言,人家王秀的学识早越他们,你跟王秀谈古论今,那是没事找抽。

孙傅亲自登临唐格府邸,详细述说当年事,钟离秋曾经的话让唐格毛骨悚然,也明白了孙傅为何防范王秀。

“王实算是忠恳,不过是著书立学,标新立异,或许不会有异心。”

“钟离少阴乃天下隐才,断事从未有差错,是他现了王秀,自然有七八层的了解。当年,早听他的建议,或许不会有王秀入神京勤王了”

“还要再看看,决不能为一人之言断定,毕竟王实是少有的才,我等不能以言论罪人。”

“我也不想啊不过,他的那些学说也不是坏事,至少让天下更加稳固,士人能真正得到治国权柄”

6续刊登章,实在让人等的不耐烦,但又不得不等下去,没有人敢催促,也没有人表相同见解,他们不是王秀,有着巨大的声望和雄厚的政治资本。有时候,在政治风向明确前表态,是很不明智的,当然也有说王秀标新立异,心存不轨的,却在士林主流集体沉默,显得滑稽可笑。

嗯,士林主流沉默,那代表了一个大问题,至少那些士大夫是认同或部分认同观点的。

随着心学注释的6续刊登,洛阳纸贵是有点过了,但玉泉山书院杂学教本,又引起一片哗然。如,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圆的,绕着太阳公转;人之所以不飘向太空,原因是地球的万有引力;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将地球抬起;水的分子结构是氢氧结合物等等,撞击人们的眼球。

显而易见,士人不会评论心学注释,却把矛头指向杂学教本,指责声不绝于耳。

为此,张陵、林四郎等人专门组织几次实验,在十丈高塔,同时抛落两个重量不一的铁球,进行了几十次实验,无一不是验证正确性。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利用机械原理和力学,人真的能实现千斤顶,劲爆大家的眼球。

为什么果子向地掉落,而不是空不是引力又是什么鸟儿之所以能翱翔天空,是因为利用空气动力,克服了引力,才能进行飞翔。

最劲爆的还不是这些,林四郎用桔子、铜丝、锌片、细导线等物件,当众做了简易的电池导电系统。玉泉山书院的学生亲自来用手试验,结果正如王秀说的一样,微弱的电流让人手指麻,总有一天,会研制出供人使用的电力设备。

士子们纷纷传颂,不信的很简单,你拿这些玩意来试验不行了。

王秀并没有过分留意舆论,他要办的事情还很多,哪有时间打口水仗一些改良措施不断推出,以两浙路或杭州为基础的改良条例,慢慢地试点,仿佛一颗颗嫩苗,正在阴云密布的天色下,渐渐地生长,他需要精心地呵护。

但是,他作为山长,不得不定期来书院讲学,他的讲学绝对是火爆的,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

。。。

第604章权知杭州军州事46

按照稷下学宫布局,他充分吸纳阶梯教室有点,建成阶梯讲堂,成为书院一个景观,颇受学子们的欢迎,但也有些讲学不太高兴,学子们竟然高了讲学一头,让他们这些讲学情何以堪啊

王秀的解释极为经典,那是后人的成果,都是站在前人肩膀获得,也是说一些成果都是前人不断积累,一代又一代传承展的。这种解释让讲学们纷纷颔,也不再说什么了,阶梯教室完美地注释,后人站在前人肩膀的理论,更加衬托出他们的辛勤诚恳。

人有时候很怪,同一件事换个角度,考虑的结果绝不相同,甚至是两个正反方向。

当然,有些学子会利用他讲学质疑,最头疼的是经义堂学子,他们崇尚儒理,有着惊人的执着,再加冲动的年龄,兼课又包罗万象,形成一个个怪胎。

说是正统儒门子弟,他们在书院有着高人一等的心态,但又必须学算、化、博物等课程,否则不予合格,哪怕是简化的课程,那也是要学的。造成这些学子思维保守又敏捷,不得不让他谨慎对付。

“山长说古三皇五帝大同之世,莫不以法规矩万民,强秦以法立国,方有横扫之壮举,学生不明山长以孔门大儒,为何这般推崇法家暴政,甚至不惜以古三皇五帝德化为法治”一名年约十岁的书生起身问道,言语充满了挑衅味道。

王秀坐在讲坛书案,神色极为庄重,此人很有胆子,竟然公开质疑他的学说。尽管,他倡导畅所欲言,却还是很不高兴,平淡地道“尧帝画地为牢,看是德化,实为有严刑峻法。无法无天,谁愿意受你百步,甘愿当街受刑所以,古德治是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行下效,久而久之,逐成习惯。”

“山长,古圣皇身为楷模,以德化万民,学生未曾闻有律法,晋候刻刑法于金铭,却遭三家分食。”

“一叶知秋,一叶障目,你看到了帷帐,却看不到帷帐后的风光。舜帝在会稽山斩杀防风氏,试问防风氏一方尊长,手能无反抗能力,岂容别人随意斩杀舜帝仗三尺龙泉,定无法统,治水一十二载,才有全功。商君强秦,崛起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华夏,若用谦谦周礼,何能灭群雄而并”

“山长,防风氏理亏,自然甘心伏法,秦以法家暴政,二世亡国。”

“能姗姗来迟,不恭不敬,何来礼义德化面有不驯,极力狡辩,哪会甘心伏法舜帝以德化苍生,哪有三尺龙泉,披荆斩月商君强秦传八世,哪来的二世秦亡不在严刑峻法,而是不知变通。商君以严刑峻法驱动耕战,意在夺取天下;兼并天下,应该与民休息,宽松治理,始皇帝仍然沿用旧法,变本加厉,穷凶极恶,导致国力衰竭,最后病入膏肓,正是无不变的法度。”

“还有,读书不能读死书,要从看出端倪,才能学到学问。正如,商君法度戍卒三十日不到,斩;试问当时秦不过关一隅,三十日自然能如期抵达,秦一统天下却仍是三十日,岂知涵括六国之地,何止扩张十倍,律法却没有更新完善,以至于良法变成恶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