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倾大宋-第4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之,众人一阵沉默,没人愿意去说话,只是在默默地看着,直到船队消失在天海交际间。

第1142章对话

玄武湖畔上阳宫

朱琏坐在高背软椅上,优雅地品着翡翠杯里的葡萄酒,气定神闲的,显得悠然自得。

岁月的刀锋,并没有她脸上留下太多的伤痕,依然是那么的美丽,越显得高贵圣洁。

王秀静静地坐在一旁,神情有几分疲惫,不言不语,似乎在静静地享受宁静。

朱琏幽怨地看向王秀,从那张日益消瘦的面庞上,能够感到憔悴后的焦虑。不过,她已经习惯王秀的这份淡定,都不再年轻,许多事需要共同努力,风雪月反倒成了次要。

只是,自从王秀回到行在,她隐隐有种疏远地感觉,二人独处时,也不见了往日的激情,真想去问问怎么了,难道岁月的杀猪刀,真的能割裂情感?

“官人,有些事还是要放放,不要让自己太操劳了。”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王秀看了眼朱琏,眼睑深处是感怀,更有一丝柔情,却巧妙地隐藏起来。

“怎么样了?”朱琏秀眉微蹙,知道王秀的烦心事。

“一切按部就班,哦,去岁国库收入折钱两万万贯,要是大差不离的话,今年会增加千万贯。”

“三佛齐是平定了,不知倭人那边会怎样?”朱琏目光柔和,她非常想家国兴隆,王秀减少劳累。

“南海仍在开拓,十二军州就十二军州,我看他们划地也算是用了心思,只要能挺过去也就没有大事。”王秀稍加沉吟,又道:“至于倭人那里,我看吴家老三也算是个人才,必然能把平、源两家弄于鼓掌中。”

“吴家的哥,他行吗?”朱琏不免有些疑惑,王秀对吴宣评价太高,让她不敢相信,那厮的风评可不算太好。

王秀摇了摇头,人是可以改变的,倭国缺的是精良甲仗和财货物品,有的是金银矿山。只要吴宣拿出干货,相信能够周旋公室和平氏、源氏之间。

关键是这小子的嘴也练出来了,凭借的三寸不烂之舌,强大的物力和武力支撑下,必然成为各派实力所重视的人物,只要他不是没长脑子,就能把事办好。

他了解这个时期,倭国内部斗争加剧,只要吴宣站稳脚跟,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宋的海船,还有不断加深的控制。

有理由相信把小岛玩弄于鼓掌中,大量的金银流入朝廷,加上南海大型金矿的开,最大限度地力挺了宝钞行,更能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不用再压榨国内价值,反倒是能促进国人的繁衍,让更多的人走出去。

“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只是宝钞试行还要谨慎,得拿个法子出来才行。”

王秀眉头微蹙,也有点烦心,他要的是金本位货币政策,开局却不太顺利,宝钞支撑的疲软,还有交子的强势,都让一切处于扑朔迷离中。

不过,铜钱的确不堪经济高展,交子又是先天不足,宝钞的推行势在必行,无论他怎样解决眼前危机,都要等到国库拥有足够的积累,才逐步实现以金银为银根的货币制

度,南海和倭国是过度的关键,展才是长久的保障。

掠夺,固然能快积累财富,完成原始积累,但是,没有可以消化并产生产业链的工商业,就算再多的财富,也会慢慢地流失。

此时,他考虑的是金银不假,却不是极度的渴望,目光放在铜矿、橡胶还有那些经济矿藏上,还有为日后考虑的石油,这些都是展必不可少的。

当前,还有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两银法促进农桑展,鼓励科技转变工商展,一点点扭转畸形的经济,让大宋行朝回到正轨,工商农业并重,快吸收海外财富,达到富国富民的目的。

先渡过难关再说,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淡淡地道:“已经有了主意,却不太成熟。”

“那就说说看。”朱琏黛眉一扬,颇感兴趣看着王秀。

王秀摇了摇头,玩味地笑道:“不可说,不可说。”

“就知道关子,不说就不说,我好懒得问。”朱琏白了眼王秀,又似乎想起了什么,道:“海外军州扩大许多,可有什么好办法节制?”

王秀早就考虑这个问题,也对建立十二军州有迟疑,主要是现今通信和运输手段,绝对无法有效掌控,他固然有诸侯国的设想,却不能不考虑藩属国。

有时候,诸侯国和那些藩属国相比,虽然朝廷无法掌控藩属,却能达到相济的程度,诸侯国向心力较大,向往中土的野心更大,需要朝廷更加谨慎对待。

不过,现阶段要考虑还是内政,只有家国强大,才有能力兼顾天下,当下道:“两府也该调整了。”

“一时半会又不会北伐,还要做那么大的调整?”朱琏有些不解,时下朝廷很稳固,根本不需要调整。

“僧多肉少,地方又要合并衙门,需要用一批新人。”

随着西北战事的胜利,北伐的呼声越来越高,朝廷也进入最后的准备。不过,期间需要稳定地积累,把技术优势转化成展优势,突破瓶颈实现质变,时间必须要把握好。

“随你了,我看官家也稳重许多,是不是该加点担子了?”朱琏的语气有点谨慎。

王秀莞尔一笑,他能听出慈母之心,不甘心儿子沦为平庸,只是看法不同而已,诙谐地道:“知道赵家仁宗皇帝的本事吗?”

“哦。”朱琏稍稍出神,不由地道:“自然是知道,什么都不会,只会当官家。”

“这就对了,自己的哥你是知道的,充其量是中资君主,你认为大权独揽是好事?就算出现英主,你敢保证没有庸人?”王秀盯着朱琏的眼睛,平静地道:“娘子,让历代官家只会做官家,岂不是挺好的。”

哀怨的眸光一闪而过,朱琏苦涩地道:“你说的也有道理,时下士人也很支持,就是委屈了官家。”

“一点也不委屈。”王秀摇了摇头,惋惜地道:“当年,他能坚持下去,不放弃张启元,或许还能有所作为,毫无担当的君主,永远不可能成功。”

第1143章落子高丽

朱琏想反驳却又无法,面对强势的老爹,儿子乱了阵脚,说起来也是能理解的,权柄下几乎没有亲情,坏就坏在儿子提前丧失斗志,哪怕是你坚持几天,士大夫的看法也会不同。

最终,她还是放弃了想法,委婉地道:“算了,总得把事一件件做起来,宝钞、地方、两银法,有你操劳的,还是一件件来,不要急于求成,官家那我会周全。”

“娘娘,大长公主来了。”青君谨慎地进来道。

“哦。”朱琏看了眼王秀,似乎有话要说。

王秀感觉到朱琏的不忍,坐在椅子上挪挪身子,懒散地笑道:“让她过来,好久没见了。”

青君一怔,瞥了眼朱琏就退下去,就知道朱琏不会反对,何必再多问一句。

朱琏见王秀懒散模样,忍不住幽怨地道:“十二姐来了。”

“那又怎样,难道让当爹的,站着迎接他?”王秀翻个白眼道。

朱琏一阵无语,却也懒得反驳了,以王秀的身份,就算是坐着也无可厚非,就算是韩氏也当不起他望尘之礼。

不用说,要办的事是够王秀操劳的,那么大的国家,那么多的人口,那么多的坛坛罐罐,每天要生多少大事?两府就那几位,他这个宰相都需要知道。

他倒是想无为而治,天下形势为大争,你是想做甘泉之饮也不能。

这不,刚刚看完来自成都府路的官塘,又要处理边事,刚刚见完高丽回来的使臣,又请挞懒过来。

时下,大宋行朝加紧对高丽渗透,北方机局使臣不断展势力,暗中挑动高丽国主和公卿势力矛盾。

不要说吴宣他们的船队,就是大宋侍卫水军的海船,也时常出现在高丽近海。就在去年,吴宣等人去倭国时,一支强大的海船战队尾随其后,直接在开城西部最大的岛下寨,名义上是租借岛屿,等候大宋出使倭国船队回归。

不能不说,侍卫水军的姿态强横,高丽的君臣目瞪口呆,还没有反过味,就迅筑起了堡寨,利用深水出搭建港口,并把岛屿命名为江华,成为大宋侍卫水军营寨,美其名曰晾晒货物。

不过,大宋的机使臣挥巨大作用,多年的钱财费有了效果。高丽的亲宋派大肆宣扬,宋军驻扎并非坏事,不仅能够较好大宋行朝,还能对女真人形成威慑,加上大宋行朝实质上的援助,一批精良甲仗还有大批奢侈品的到位,当然还有私下的贿赂,让高丽主流沉默了。

不就是个区区岛屿嘛!每年还给他们五万贯租借费,作为商人转运商品和补给水源的据点。

既然土地还是自己的,又能得到一笔丰厚收复,还能威慑金军,一举三得啊!就算你不想给人家,却早就被占领了,没本事夺回来,还不如顺水推舟,甚至有人提议,希望大宋朝廷选择江边海口驻扎。

毕竟,此时的大宋行朝,在高丽、倭国还有占城等方国眼中,绝对是华夏正统,需要他们仰视的存在,朝廷不过是驻扎外海,还给了那么大的便宜,即给了好处又全了面子。

或许是有些人的无心之举,却绝不是王秀愿意的,要真是驻扎江口海岛,那才是真正刺激女真人,在朝廷完成准备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就算是宋军驻扎几千侍卫水军,也让女真人很恼火,来书质问大宋行朝,兀术组织两万余人,就在东部国界阅兵,那股子耀武扬威的味道,公开对亲金势力进行支持。

王秀回复的也很简单,高丽已经同意租赁岛屿,大宋行朝并没有占领高丽,而是为了保护海上贸易,你总不能不让保护贸易吧?那也太霸道了。

反正,大宋行朝压根不在乎女真人,一直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让对方恨的牙痒痒,却又无可辩驳。

兀术和张启元也明白,大宋行朝实质性占据外岛,形成对开城的遥控,金军绝对鞭长莫及。一旦有变,宋军绝对有能力控制开城,形成对高丽的实际控制。

就在宋军驻扎消息传来,张启元分析是对的,他非常肯定地道:“南朝夺取开城外岛,是蓄谋已久的,只是没想到他们那么快,看来灭党项人时已经实施。”

“现在,他们驻扎已成实施,断无可能撤离,一旦形势危急,他们能在沙门岛支援下,一举夺取开城。”

兀术也非常担忧,却没有太好办法,只能再次问计张启元,最终得到全力扶持亲女真势力的论断,只有让亲金势力壮大,才能有效控制高丽局势,夺取侧翼决胜先机。

其实,对于南北而言,多山贫瘠,粮食产量低的高丽,无论是王秀还是兀术,都没有太过于关注,也就是落下一颗棋子,当成了的侧面,都不愿投入太多精力。

合剌、兀术采纳张启元的建议,开始加大对高丽的影响,沿江驻扎各族士卒一万七千余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竟然让亲金势力有所展,形成了王廷两派的对峙局面。

只是,高丽的政局展,还是倾向有利大宋行朝,毕竟大宋行朝是天下正统,连亲金势力也不能不承认,先天的理论就有了差别,轻松派无论是在士人中,还是在生民中,都拥有广泛的支持力量。

王秀之所以选择高丽,也是有特殊打算的,至少能在北伐时才能显示出重要作用,现在仅是力量存在和护航。不过,该做的还是要做,棋子落下去需要一系列的动作,不然就要废了,挞懒的正式登场成为必然。

经过两府的商议,挞懒被任命为权诏谕高丽、倭、渤海诸国大使,前往江华赴任,有专断的权柄。

尽管,挞懒是女真王族中人,王秀依然给了他重用,至少表面上地位是很高的。原因也很简单,挞懒在女真人中有威望,旧部也有不少,他的任用不仅能争取女真人心,还能彰显大宋行朝博纳四海的宏大胸怀,道义上就处于优势。

第1144第1144章大用史浩

权诏谕高丽、倭、渤海诸国大使权力极大,还拥有诏谕司大军,有权力招募女真、渤海、奚族等部的兵马,应该说是让他成为一方藩镇。

挞懒也明白王秀的用意,虽说他早就没有雄心壮志,却也顶不住,何况还有两个儿子,他们都被授予官职,大宋行朝并没有把他们养起来,而是真正授予使职。

事关大局,王秀、李纲、秦桧和挞懒谈了半天才散去,三位宰相同时到场,可见重视程度。

送走了挞懒,他们又重新在王秀的公厅商谈,宰相也不是好做的,至少精力上要付出很多。

王秀特意交代,都事堂官吏不得接近他的公厅,由徐中守在门外。对此,李纲个秦桧并无异议,换成他们也会这么做,缘由很多小报买通胥吏打听机密,好来个哗众取,那些胥吏中也有人,出些内部消息,换取私人财富增加。

由此而生专门的行当,包打听朝廷机密,他们出的金钱足以让很多胥吏动心。那问题就来了,大臣们上午议论的事情,晚上就可能传到别人耳中,被有心人所利用。

要是商贾为探听消息,摸清朝廷日后的政策或是获取商机,这还有情可原,那也是自己人内部的事。

要被女真人用间可就不利了,通事司也不是吃干饭的,刑部缉捕使臣破获不少据点,也斩杀不少密探,牵扯出一些胥吏,甚至中低级官吏。

为此,朝廷专门细化律法,就算不是间谍,最重泄密者也要被斩,但还是有些亡命之徒,不择手段窃取机密,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

“文实好警惕,都堂宰相公厅,他们再大胆也不敢偷听。”秦桧笑眯眯地道。

“还是小心点好,别说咱们这里,就是大内的消息,也被传得满天飞。”王秀对包打听是恨的牙痒痒。

秦桧摇了摇头不再辩驳,王秀说的是实情,容不得他再说,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再说也没有多大意思。

王秀打住话题,看着李纲问道:“李大人有何高见?”

李纲淡淡地道:“虽说,金富轼伏诛,任元、李之却在王庭如故,我看这位高丽国主,手段颇为高明啊!王楷、崔濡亲近,未必不是为高丽牟利,他们的心思很难揣度。”

王秀了然于心,那位国主王楷用心良苦,应该是利用大宋行朝渗透,抬高亲宋势力,平衡日益强大的亲女真势力,并非真心认同大宋行朝。

也是能理解的,一个被压抑已久的小国国主,尤其被北方蛮族压迫,必然有偏激的思维,极力想证明自己的尊严。

如果,大宋行朝是一统的庞然大物,高丽哪还敢有异样心思,早就把亲女真势力铲除,现在说什么都没用,只能以势压人,彰显大宋行朝的国力。

区区高丽小邦,他还不放在眼中,要不是为了女真人和倭人,这种破地方连看也不想看,一座王宫连大臣府邸也不如,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小国也有小国的难处,无论是女真人还是大宋行朝,相对高丽来说,都是庞然大物,决不能得罪的力量。

当年,女真人聚兵南下后方兵力空虚,又要监控契丹人,对高丽采取忍让迁就,造成高丽国主王楷的误判,不断在边地惹是生非,最终被女真人重拳出击,打的是屁滚尿流,几万大军全军覆没,高丽精锐为之一空,总算明白蛮族也不是自己能惹的。

两面讨好,平衡南北势力,不能不说此人极为精明,善于在夹缝中生存。

不过,王秀却知道,高丽的储君王晛,是个精明的人物,这厮和几派势力关系都非常融洽,王楷也鼓励王晛这么做,并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高丽王世子,态度似乎很不明确。”秦桧悠悠地道,味道让人揣摩三分。

“我有一人可堪大用,使副可属。”王秀看了眼秦桧道。

“哦,何人?”秦桧有点兴趣。

“进士及第史浩史直翁。”

“不过是去岁的新及第,就让他担负重任,不太合适。”秦桧摇了摇头,对于某些问题,他还是能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