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英雄-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陈广寿也是个狠人,听了杨锐的话也没有再说什么,默然的出去了。杨锐却是感觉到他的决然,革命时代的人比后世纯洁多了,从不为己、一心为国,真是让人敬佩不已。杨锐想想自己,只感觉惭愧非常。

为了让大家走的放心,杨锐提出安家费这个东西,虽然除去船票等可用资金只有九千多块,但还是准备拿出两千多块做安家费。当然这个安家费是要申请的,虽然这年代的能读书的学生其实家里一般都是殷实的,根本不差钱,但还是有少部分家境不好的学生需要这笔钱的。申请的一律发放五十块,没有申请的则发放五十块的白条,等日后资金宽裕发给大家。当然很多学生不把这当回事,但杨锐还是让管账的学生记好。

等学生们走后,杨锐没心思算账了。学生对家人的眷恋,使他不由得想到程莐,他决定走之前给她写最后一封信,就算是诀别吧。可每次提笔心里都乱的很,不知道该怎么起头,自己还真是优柔寡断啊,昨天晚上写公事写到早上,滔滔不绝,可轮到私事就惆怅了。

晚上的时候,钟观光和王季同都过来旅社和杨锐碰头,杨锐这一去可就要大半年的。本来他可以不去的,但是军校新开,和雷奥那帮人也要会面深谈,这干的毕竟是杀头的活计,而且不是一次性买卖,不到现场很多事情也就无法协调,加上学生一下子到这么远的地方,没有个老师带着思想一定不稳定。杨锐把昨天晚上写的备注拿了出来交给他们,文字分为两份,一份是商业类的,主要与工厂的各类事物有关,特别是他的名字在《革命军》里面出现,虽然只是“竟成我兄”这几个字,但还是很容易暴露的,他在陆行工厂的股份要马上转移到开设的外资公司去,撇清自己和商业这条线的关联;另外一份是革命类的,主要是宣传教育情报后勤等工作的事项。

三个人迅速的把里面的东西过了一遍,有问题的地方马上讨论解决,很快这些都讨论完了。之后,王季同说道:“竟成,上次潭州的那件事情有眉目了。”说完把一张纸递了过来。

杨锐接过,上面写的是潭州第一首富朱昌琳的资料。朱昌琳,字雨田,自号养颐老人。此人发家是因为囤粮,某年丰收谷价低贱,他掏尽家底大举购进,第二年的时候因为潭州久旱,洞庭水灾,一时谷价暴涨十多倍,就这么一年功夫,朱昌琳就成了富翁了,之后朱昌琳和清廷关系密切,和湖南同乡左宗棠、谭钟麟等甚是亲密,又涉入淮盐、茶叶这两个行当,财富更是剧增,成为潭州首富。发财之后的朱昌琳很是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修路捐款赈灾等等都做了不少,前几年还捐款十三万两要凿通湘江和浏阳河之间的新河。

杨锐猜测这个朱昌琳应该是后世总理传中说的曾祖父,按照书上说的,前明宗室的名字都是有讲究的,朱元璋把子孙的事情安排的妥妥的,做什么都规定的死,这个朱昌琳应该不是族名,这么一个潭州首富找是很好找,但是要说服人家革命那是千难万难的,毕竟人家是首富什么都有,还要跟你去干什么革命啊。杨锐问道:“还有其他的资料吗,比如他们家族的?你们准备怎么做啊?看起来这难度不小啊”

钟观光对这事情一直很关注,但资料传来说到怎么入手还是犯难的,这事情只能是在隐秘进行,最关键是要获得朱家人的同意,愿意革命这样才能拿到宗室的谱牒印信,这个就是宗室的唯一证明,不然就是把人绑出来,也没有人会相信自己推出来的人是前明宗室。他叹了口气说道:“我想了一晚上了,实在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啊,人家家世殷实,又对名利不感兴趣。又是地方名望,要想让他革命还是难啊。”

对于这事情杨锐还不是很着急的,现在到辛亥年还有八年,东北除外,真正在整个东南发动革命的时候是在日俄战争之后,现在到日俄战后还有两年呢,两年时间不可能会想不到办法。笑道:“这事情可要慢慢来,最好的办法是去到潭州,接触接触这个朱大善人。然后在看看如何想办法,要不然我们在这里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王季同感觉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最好就是去潭州看看实际情况,不过他不知道以什么名义和对方接触,问道:“看来也就只有这样办了,就是不知道我们怎么和对方接触呢?”

钟观光脑子比较活络,他已经想到了,说道:“还能以什么名义,就以商业上的名义好了。不过还要派个顶用的人去潭州坐镇,接触接触看看。”

他们想的办法很好,但是杨锐还有更好的办法,他说道:“最好能派个老师去就好了。现在新学才开,很多地方还没有,如果朱家是私塾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派一个新学老师过去,最好是湖南人,我们学社里有没有湖南的,有的话最好能发展一下,但是人一定要灵活可靠,不然这事情就要搞砸了。”

杨锐的办法比钟观光的更进一步,真要是能有这么一个老师打入朱家,那么这事情的成功率就大大增加了。

“湖南人?”王季同开始想学社的那些人和平时的一些朋友。“对了,好像章行严就是湖南的,此人本来是在南京陆军学堂,因为拒俄退学,后来学社这边义勇队没有教习,孑民就把邀请这些退学的学生过来了。此人现在是苏报的编辑,自从他执笔后,这苏报革命呼声越烈,影响甚大。我们做他的工作还是有些困难的。”

苏报现在的言论很是激进,原来是换了主编啊,难怪!看来这个章行严也是个愤青革命者,要他参加革命很容易,但是要他做这样的地下工作就不知道能不能压住那腔热血了。“还是接触接触,看看再说吧,”杨锐觉得还是试试看好了,“要是和我们志同道合,那么就欢迎加入,潭州的事情要特别保密,看不准的话先不说。人我们可以慢慢找的。”

湖南人在沪上还是很少的,这里广东、福建、浙江、两江的人多,不过据说现在的道台是湖南的,不过那个层面的人不是杨锐他们要找的。几人又聊了些事情,王季同和钟观光就起身离开了,送到门口的时候,杨锐把下午写就的短信交给钟观光,说道:“找个机会,帮我把这信交给那个姑娘……”

钟观光接过这薄薄的信,没有说话,神色复杂的看了杨锐一眼,他早已发现了一些不对头的地方,只是男人间这种事情不好问,现在见杨锐要他送信只是用力的点点头,然后转身和王季同离开了。因为要保持低调,两人明天将不会来送行的,这一别就只有来年再见了。

杨锐站在门口看着他们远去,心头不由的一黯,默默的在心里说道:“别了,我的爱……”

&;amp;lt;/a&;amp;gt;&;amp;lt;a&;amp;gt;手机用户请到m。xuanshu。阅读。&;amp;lt;/a&;amp;gt;

第七十四章旅途

翌日下午,杨锐带着学生们一起上船,整个队伍一共四十九个人,除杨锐和四十三个学生之外,还有厨师一家,那帮人贩子在重金之下还是把事情办的很利索,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人选——逃债的刘师傅一家,本来老刘是打死不出洋的,他老家广东,洋人卖猪仔的传闻一直不少,但是听说这是和中国人出洋,自己就是老爷们的下人厨子,不是去做苦力,而且几年之后就可以回的,最关键的是工钱给的多,一年下来有一百多块大洋,几年之后回来马上就可以置一副家当,开一间饭店,兴许自己还能当老爷也说不定。就这样怀着当老爷的梦想,老刘做了一生里最重要的决定。

出洋的邮船是英国蓝烟囱公司的,叫做什么马丁。休斯号,船很大,坐船的人不少,他们就在外滩码头上船的,杨锐他们买的是二等仓票,票价倒是不贵,包食宿只有八十块。因为走的是印度航线,要经过香港、西贡、新加坡、金奈、吉布提等港,最后才到桑给巴尔,整个行程要二十天左右,比上次雷奥坐的船要慢个七八天,他那是直接横穿印度洋到南非的。通知雷恩的电报已经发往洛伦索马贵斯,雷恩已经走了有十二天了,自己到香港的时候他就应该到地方了。保守期间,这沿途还是要不断的发电报过去,以免他万一没有收到电报,这时代的通讯太不靠谱,杨锐很担心自己到了桑给巴尔的时候没有人接自己。杨锐不担心雷奥会携款跑了,他对雷奥的为人还是很信任的,就怕他没有收到电报。

杨锐今天似乎很是高兴,脸带微笑,嘴里还哼着歌,其实心里冷暖自知。以前都是在国内转悠的人,忽然跑这么远去干革命,心里忐忑的很其实,但是面对着学生,怎么也得要有一个先生的样子,英明神武达不到,总要坦然自若吧。邮船开的时候,杨锐和学生们呆在船舱里,杨锐在教他们唱歌,情歌不能教,复杂的杨锐也不会,幸好后世爱国教育做的扎实,我的祖国还是会唱的。不愧是革命老歌,这歌一唱出来就招大家喜欢,比之前南洋公学的警警警的校歌煽情多了,这歌很容易上口,很快马丁。休斯号的二等舱里响起了嘹亮的歌声,弄得旁边的洋人也凑个趣,汉语不会就嘴上哼调子。

除了唱歌,杨锐开始给学生们教授德语,洛伦索马贵斯军校都是德国人,不明白德语那么很难学习的,虽然有杨锐这个翻译在,但是还是不甚方便,所以四十三个人都人手一本德语词典,杨锐按照以前学德语的经验来教,并且在平常的对话中尽量使用德语交流,以创造语境他们能更快的学习。

旅程是很枯燥的,但是在这样的紧张学习里,学生们倒是没有什么感觉,每天的单词背诵就已经让他们很抓头皮了。不过这批学生真不愧为这个时代的天之骄子,所有人都学的很快,等二十天后要到桑给巴尔的时候,大家都能用简单的德语词语来交流了。

临近桑给巴尔岛,杨锐很是担心雷奥有没有收到电报,要是没有收到,那么就只有在岛上等了,好在这个岛是自由港,不会查什么证件,只要有船票就可以证明身份了。就是不知道岛上有没有可以住这么多人的旅店,按照雷奥的说法,这岛上人口不多,只有十几二十万,应该只是个小县城估计。

马丁。休斯号就在杨锐的担忧中在桑给巴尔港停靠了,从船上看去,只见一片长长的沙滩,海边长满了椰子树,很像海南三亚的感觉,只是码头上没有高楼,只有一个小小的城市,除了港口旁的灯塔外,建筑都是一如这个时代惯有的低矮。时近中午,虽然这地方临近赤道,但现在正处于凉季,杨锐还是感觉湿热,学生们也都按照杨锐的吩咐穿到最少,背着自己的行李和携带的一些东西,还是满头大汗。

杨锐在下船的楼梯上四处张望,只见码头上的屋子里躲着些接客的人,阴影下完全看不出是谁,只好先带着大家走下悬梯,出了站之后,一抬头就看见雷恩和另外一个老外笑着站在前面,想不到这呆板的家伙还玩惊喜,杨锐上前和他抱了一下。说道:“感谢上帝,我还以为你没有收到我的电报呢”

提到电报雷奥就头大,杨锐是到一个港口发一份电报给他,他都已经收烦了,弄得他的朋友都以为他远东神奇的朋友杨是个唠唠叨叨的女人。杨锐不知道自己的名声已经被自己毁的差不多了,还是很坦然自若的提到那些该死的电报。雷奥苦笑着说道:“怎么以前我没有发现你如此的啰嗦呢,电报我收到好几份了。你太着急了,杨。”说完,又介绍旁边的人说道:“这是阿登纳船长,他的船现在就在码头,晚上我们可以动身离开这里。”

杨锐对这个船长不知道底细,也就不太热情的微笑点头示意,这人却说的不是德语,似乎是荷兰语。在船长的带领下,大家把行李什么的都放在码头的帆船上,和之前舒服的远洋邮船二等舱相比,这老旧木帆船就相当的简陋了。船舱里一股海腥的味道,而且没有硬板床,只有那种电影里描述的帆布吊床,不过幸好在这船上不要呆多久,也就一星期估计。

放好行李,杨锐把大家召集在船舱里开了一个简单的会,因为马上就要进城,很是担心学生们会乱跑,这个地方治安如何一概不知,杨锐把今天的安排和大家说了一下,注意事项也反复的强调,厨师老刘先不管晕船不晕船,在帆船上就要马上干活了,杨锐让他先去厨房看看还要买些什么,然后一起出了船舱进城吃饭。

雷奥早就看好了吃饭的地方,带着大家进了城,城市不大,建筑倒是很有味道,和中国用木头不同,这里的房子都是石头筑成的,可能是岛上没有木头只能用石头应该。午饭还是很丰盛的,吃的是烤香蕉和烤木薯,其他的就是和一般的海滨城市一样的烧烤海鲜,几十人里就杨锐吃的惯,其他的人都没有怎么吃。这些人在杨锐的反复告诫下虽然都吃完自己的那份,但都是面色不予,看样子是硬撑下去的。

见他们那个样子,杨锐越是感觉带了厨师的正确无比性。在这种完全不知道大米为何物,天天就知道啃木薯的东非,有个后世号称什么都敢吃的广东厨师还真是个宝贝。因为有外人在,杨锐不好打听军校的筹备情况,只好在饭后安排一些人先回帆船,另外一些就跟着厨师老刘买菜去了。其实这么小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买,老刘转了一圈买了几篓海鲜就回去了,晚上终于有广东菜吃了,想到这杨锐食指大动。

在船上舱室的一角,杨锐和雷奥终于找到单独说话的机会了。

“没有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来了,军校还在筹备,校舍已经好了,但是步枪子弹和炮弹还没有到,你知道的,走私步枪子弹比较简单,但是炮弹比较困难,我们现在只有上次战争剩下的枪炮,但基本没有弹药了,如果顺利,要一个月之后才能有炮弹。教案也还没有定下来,当然,这是前几天的事情了,等我们回去应该已经好了。教师完全足够,我的朋友们都加入了,他们很乐意接受这样一份工作,而且一些在德国的朋友也将会在下个月过来。我可以保证,这个军校的水平是德国一流的,除了图书馆之外。只是,杨,你们真的那么快就要参战吗?这样训练出来的军官完全不足以胜任战争的需要。这根本就是一种犯罪。”雷奥作为一个职业军官,认为这样快速训练出来的军官完全是糟蹋人命。

“战争在明年上半年就会打响,”杨锐知道这样做完全错误,“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必须尽快的赶回国去。再说,计划里他们未必要打硬战,回去之后,军校如果能,也可以派人回国继续教导他们。”复兴军要做的事情主要是占地盘,更多的要面对的恐怕还是胡匪之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没有地盘的话部队无法生存壮大。

雷奥有点吃惊于时间这么紧张,但他的专业还是能使得他看清楚形式。说道:“是的,日本人要动手的话,越早越好。不然俄国人的铁路马上就要修通了。”当然作为一个军人,不管是什么战争都让他甘之如饴,“明年你回去的时候,我将跟你一起回去。”

看着雷奥眼中狂热的光芒,杨锐有点无语了,真是战争狂人啊。因为还没有明白战争的可怕,杨锐对战争犹如看电影般的对动作片一样期望,但是雷奥确仿佛是为战争而生的人,这是杨锐无法理解的。忽然想到一件事情,杨锐问道:“雷奥,你会说俄语吗?”

雷奥从对战争的期望中醒过来,奇怪的道:“我不懂俄语,为什么要问我懂不懂俄语,杨,你难道是要站在俄国人那边?”

“也许吧,”杨锐自己也还不是很确定这个想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