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英雄-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跑马场里奔驰的洋鬼子骑士,又不想回到那昏暗寒冷的亭子间去爬格子,就顺着大马路往外滩方向走。这大马路就是后来的南京路,当然现在没有后世的繁华,但现在这里在租界也是最为繁华之地,街的两边商铺林立,店外亮出的招牌看不到头,虽然是布制的,不如霓虹灯夺目,但一排排望过去也很是壮观,商店门前站着一些拉客的女子,一些逛街的外地人就这么被拐进去了。杨锐倒是没有人敢拉扯,只是有些人在他耳边说些变调的外语,杨锐没搭理,只是侧身走过。

中午的时候,杨锐逛得累了就在侧街一家茶楼吃饭,茶楼也是会做生意的,见太阳正好,巡捕一时间不见人,就搬了几张桌子到外面沿着墙摆了一排,坐得舒服不想走的客人就顺便也在这吃午饭了。杨锐正吃着,不觉得一只流浪狗跑了过来,吓了一跳,正想赶走,那狗却端坐在他面前,看着他不动。这狗不大,身上毛是黑白相间的,很脏,额头到鼻子的白毛都变成灰色,它黑亮的眼睛看着杨锐,一副不想走的意思。杨锐无奈,扔过去一根小排骨,花狗不等骨头落地就一口咬住了,马上就格格的啃起来,牙口不是一般的好,排骨面里面也没几根排骨,杨锐见着花狗的样子知道这几根是喂不饱的,就伸手招伙计过来,伙计跑过来一看有条狗吓了一跳,杨锐摇摇手说:“没事别怕。”给他几个铜圆道:“帮忙去弄点骨头来”伙计接过钱去了。未几,便拿了个碗装了些骨头来,知道杨锐要喂狗,也就拿的破碗装的。杨锐把骨头放在地上,见它吃的正爽,也就不管它了,摊开报纸看报。

苏报上还在报道退学的事情,说爱国学社已经开学,学生都在认真上课,复又说吴兴什么公学也有校方和学生对立事件,有二十余名学生退学,整的看来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像受了感染,全都要有闹学。潮的趋势。清朝也真是傻的可以,自己出钱办学校、养学生、办新军,等学生最后学成、军队最后练成之后,他们就开始造反,海外革命党里面基本都是公派留学生,而打响武昌起义的,也是花尽心血办出来的新军。慈禧还真的是个人物,她倒是很明白满清的困局——不改革,等死,改革,找死。有人说她向列国宣战是个错误,可又怎知不是她故意的呢,当时义和团势力不小,不借洋人之手消弱去除,那么只要有人登高一呼,那么大清国就完了。看看历史,湘军是怎么没有的就知道了。

第二天是给另外一个班上课,有了前一天的经验一杨锐讲的更流畅,举的例子也是不同。这次说的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或者说是淡水战争——不管战争的起源是什么,但真正的原因都是西方要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分析英国的自由经济体系和清朝的小农经济体系的天然矛盾,这才是双方战争的最终根源。经过两次战争,英国达到了他们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而中国目前也在慢慢融入英国等西方国家所领导的自由经济体系,而沪上就是西方国家在中国的最大桥头堡。

难得有学生站起来提问:“先生,请问我们进入资本体系是好还是不好?”似乎是因为紧张,杨锐第一遍没有听完整,那个学生又说了一遍。

杨锐听明白了,点点头让提问的学生坐下。然后说:“这位同学敢提问值得表扬,希望大家以后有问题就要提。至于这个问题,提法有点问题,现在的情况不是好不好的问题,哪怕是不好你也没办法拒绝,因为这是强加的,乾隆时期,英国人就来过了,希望朝廷能打开国门和他们做生意,融入他们所领导的自由经济体系,但是乾隆的时候没有答应,四十多年后,英国人用大炮把我们的门打开了。

这就好像你在家里男耕女织过的很惬意,自给自足,可忽然来伙强盗,非得要你和他们做生意。你怎么办,有些人天生悍勇,跟他们打起来;有些人就吓坏了,强盗说什么就什么,他们要卖什么,就使劲买不管价钱,强盗要买什么,就使劲卖出也不顾价钱。真正聪明的人是了解强盗的规矩,并且按照他们的规矩来讨价还价,尽量的保住自己的利益。”

这时又有同学提问:“先生,如果我们赚了洋人的钱,他们不恼羞成怒吗?这时我们怎么办?”这个同学问出大家的心声。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杨锐嘉许道:“碰到这种情况有三种办法,第一,强盗们有一个传承千年的传统,契约制度,他们自古以商立国的,这是他们的立国之本。只要他认为你是一个懂行的人,不能轻易被愚弄,用他们的话来说,叫做文明人,那么他一般会遵守约定,如果他不遵守,那么可以到法院起诉,或者到报馆登报。第二,强盗有好多家,如果他违反约定可以联合其他强盗一起抵制他,要知道,强盗们之间也是有矛盾的。第三,在我们无法保住全部利益的时候,适当的放弃一部分。”

说道这,杨锐又感叹道:“你们是中国第一批学西方社会科学的人,虽然我们不能否认格物、化学的作用,但前面几十年的自强运动已经给了我们教训,光是造兵舰、开船厂、办钢厂这些不足以改变中国今天的劣势,我们要了解洋人治国治世的道理。你们要知道,美国、英国等这些西方国家的总统、首相都从来都不是学理科出身的,基本都是学法律,经济出身的,可见他们把这些治国的道道看的多重。”

学生们都听的很认真,也不知道谁传的消息,听说学社讲经济的杨先生是在欧洲游历数年后回国的,对西方商学尤为精通,印书馆正在印先生的书。这样的消息使得一些低年级的同学也跑进来了,使得教室里人更多。

等下了课到教室休息室的时候,蔡元培过来了,杨锐对蔡元培还是比较敬佩的,虽然带着学生集体退学不太好,但人家在北大当校长的时候重塑了北大的精神,后世一直被北大传颂的,可见还是真的爱学生、为学生着想的人。见过礼后,蔡元培道:“竟成兄课讲的真好啊,学生们都很喜欢,呵呵。”

杨锐有些郝然,自己说的要是被后世网络那些大神们见了,还不喷死才怪,谦虚的道:“不敢不敢。我也是第一次上这种大课,说实在的,心里还是有点怕呢。”说完笑了起来。

蔡元培也大笑起来,说:“哈哈……我当年第一次上讲台也是如此啊,和竟成兄真的彼此彼此啊。”蔡元培说着还摸摸自己的山羊胡子,像是回忆当年自己当教书时候的样子。

杨锐这样说本也只是自嘲。笑过之后问道:“孑民兄一社之长,日理万机的,怎么有空来这啊?”

蔡元培也不笑了。说道:“孑民来是代学生感谢先生啊,昨天上完课,学生们就说听先生的课犹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啊。听学生转告昨天的部分讲义,才知道大明崇祯当年有这些隐情啊。”说完就感叹了。

杨锐见他感叹,自己也叹了一口气,说:“崇祯年轻做事太过急切,更重要的接了个烂摊子,元气已快耗尽,加上时运也不济,所以就亡了。崇祯这一生还真的命苦啊,看史书据说他平常走路很慢,因为里面的衣服都是补丁,所以担心走快露出补丁有损皇家尊严。”

杨锐说的动情,但是蔡元培却是听得心不在焉,他左右看看,见没人突然问道:“竟成兄你看满清气数如何?”

杨锐不由哑然失笑,看来蔡元培有点把他当神棍的意思,开玩笑的说道:“此乃天机不可泄露。”

蔡元培到不是开玩笑,急切的说:“竟成兄,孑民不是开玩笑。”

杨锐心里了然了,原来蔡元培也是革命党。他却不知,蔡元培本来就是清末暗杀组织光复会的第一任会长,虽然是有被副会长陶成章拉过来当招牌的嫌疑,但他本身也确实是革命党,还亲手制造炸弹。后来在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蔡元培又加入同盟会,是国民党的元老了,民国以后他一直在教育界,所以军国争霸的穿越小说很少提及他的背景,而又因为老。毛对其有好感,后世历史书对他正面评价很多,但是都在教育方面。这就使得杨锐两个历史知识主要来源——穿越小说和历史课本——都出了问题,以致他根本就不了解蔡元培的真实历史。

杨锐看着墙角一张粘了灰尘的坏凳子,端出来,一口气吹过去,灰尘纷飞,再拍一拍,凳子立即干净了。杨锐放下凳子说:“吹掉灰尘是很容易的,怎么样把凳子修好这个却很不容易啊。”

蔡元培看着这种破凳子,若有所思,半响才道:“灰尘除去后,行自由民主之政,即使不能成为列强,但也可以政治清明,民富国安。”

杨锐听了却在心里叹了口气,不敢和他辩论、较真,穿越小说里常说现在的革命人士都是满腔热血型的,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关系都把革命想的很简单,把建设国家想的更简单,基本是认为满清一倒,共和国一建就完事了。杨锐抓住蔡元培的手臂:“孑民兄,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好好教书啊。”

相关……

本想多存稿,但是每日看到书页上点击数、推荐数、收藏数惨淡,还是觉得正常更吧。感谢之前的书友sfddfsdf、掠夺天下、兰歌儿、混世金鲤和各位游客,以及众多广告达人,无名书友的大力支持,你们的点击、推荐和收藏给了在下无穷的动力。另、本书存稿已经写到了1904年(开通写书账号前,在下就准备了不少资料,书也写了不少了),相信这么多的内容本书是绝不会太监的。

和其他穿越小说一样,本书的目的也是假设另外一种历史的可能。但是本书和其他书有些不同的是,是希望能在能收集到的史料里,去构建一种真正的穿越可能——符合社会的真实性和逻辑的合理性。主角除了随身物品、多一百多年的信息及思想之外,将没有其他的附加功能。不同于外星科技、无尽潜能,本书是想让穿越的复兴中华之梦做的更真实些,不想让入梦者一看到主角的特意功能就想起这原来是游戏,而是希望认为这是真实。当然,这很难,除了文笔有限外,随着情节的铺开,人物的增多,要把这个梦做的更真实是极其艰难的。但在下还是阿Q般的认为,只要尽力去写,也许还可能会有一个较好的结果。

中华文明的复兴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整个世界的体系都是由西方文明缔造的,除了英国这个纯粹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外,包括德、法、美、奥、意等国都是强行跃入这个资本主义体系的,至于东亚、南美诸国,那就更是直接从封建社会或经过殖民,或直接跃入资本主义体系。作为日不落帝国,英国几百年来一直在把控这种自由竞争为特点的世界体系。她对体系的把握能力,纵使经历两次惨烈的世界大战方才易主。而中华文明把控东亚或者说整个亚洲是一千年多年的事情,那时候整个亚洲从经济到文化到思想,都是被中华文明所控制。但是从鸦片战争之后,这种体系正在被打破,中华的沉沦不是国土被侵占、不是财富被掠夺,而是文明被割裂。纵使今天,中国重新富强,但仍然是这一体系的中的一员,只不过这一员稍微强大一点罢了。

记得很多人在争论鸦片战争不断用现代的文明——所谓的现代文明就是西方文明——的程序正义、公平、文明等要素去重新看待那些往事,感觉到很悲哀。按照中华昔日文明,根本不存在什么程序正义,公平等等这些现代普及的东西,那个天下就是礼教的天下,即使是皇帝也不得违反,虽然他有兵权,但仍会有诤臣和史书去评判他。因此在那时西方的做法完全是万恶的,非礼教的,因此那些人死得其所,没有什么理由可言的,但是这些做法在今天的文明人看来是难以饶恕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整个中华文明其实是从根本上崩塌的,哪怕你有钱、有军队,但这世界是西方文明所把控的。

本书不想如其他书一样,只是大搞工业、发展科技、繁荣经济,然后在结尾的时候就告诉读者,中国已经是世界强国,中华已经复兴了,如是这样真是愧对了那么多金手指、黑科技了。本书将通过穿越建立一种中华文明的复兴路径,当然,鉴于学识,这种文明复兴是不是被认可还未可知,但写本书的意义也在这里——力求真实的写一本复兴中华文明的小说,纵使有错也无怨无悔了。

在下也做好了被五毛、五分们拍的准备了。很是悲哀,西方用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个两相对立的思想体现瓦解了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文明、皇权,苏联的大沙文主义、美国现在推行的美式全球化都是这两种思想的延续,这两种思想看上去是相对的:一种认为一切属于人民,另一种认为一切属于个人,但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将世界纳入一个以倡导者为首并左右的世界体系。因为中国近代的特殊性,在中国这两种体系的崇拜者都不在少数,并且狂热异常,书中的文明复兴一定会被深受两种思想所影响的粉丝们用剥削、自由两种东西所质疑的。质疑就质疑吧,还是要感谢他们的批评教育。

在下向来脸薄,很难死皮赖脸朝三暮四的在章节开头结尾没完没了发言拉票求票,当然新人新书也难以得到大家的认同,只是写历史文,找资料再码字实在是幸苦,有的时候写一段就要找资料找半天,更有的时候找资料翻出来一些和以前不同的东西,又要把几十万存稿里的内容重新更改,有些甚至还要改动情节——这也是为什么在下前期不敢多发文的原因,万一错了就没得改了。若是有喜欢本书的读者,还望多点击、多收藏、多推荐,在下感激不尽!

第十一章仪器馆上

蔡元培正还要说什么,却见有人进来,急忙停住,只见一个年轻老师进来了,他见是熟人才高声道:“宪鬯兄,你下完课了啊。辛苦辛苦。”见杨锐和宪鬯不熟,就介绍道:“这是宪鬯兄,现在在教学社的化学。”又指着杨锐说:“这是竟成兄,教的是经济。”

杨锐忙拱手说:“鄙姓杨,字竟成,幸会,幸会。”

对方也是拱手,幸会之类。当下三人坐下聊天了,蔡元培今天倒也是得空。这位教化学的先生姓钟,宁波人氏,早年在浦东设立造磷工厂,去年在沪上创沪上科学仪器馆,因为学社缺少老师,蔡元培就把他请来了。

杨锐对钟先生的科学仪器馆兴趣多多,当即说希望去那看看,钟观光是个喜欢朋友的人,为人尔雅,也是一面圆眼镜——杨锐发现好像这时代都是哈利波特式的圆眼镜,就没有见过其他形状的,就顺着他到了四马路的仪器馆。

科学仪器馆这名字挺起来有点公益的味道,其实不是,只是因为这里买的东西都是教学用的教具和实验室设备一类等东西,门面到有好几间,客人倒是络绎不绝。科学馆主事的是两位虞先生,年纪大的是虞辉祖,年纪小一点的是虞自勋,两人都是宁波人,和钟观光是老乡,之前三人建造磷工厂失败,后面就一起办了这个科学仪器管,刚开办时没有生意,后来新学盛行,生意就好起来了。

杨锐其实就来看看科学仪器馆的,还有就是味精项目要先做实验,要买些试剂和工具,当下提出要买浓盐酸、烧碱、酒精灯、烧瓶等,钟观光却说道:“不要买了,你买回去也没地方做实验,索性就在这里做好,我还能搭把手呢。”

杨锐见他说的坦诚,再加上就自己对化学实验也是不懂,这里有熟手也再好不过了。当下就在仪器馆的阁楼实验室搞研究,先去面馆里找些面筋过来,按照记忆中的办法先把面筋蒸干磨成粉,再加到烧瓶里加入浓盐酸,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