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英雄-第7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古罗马能从郡县制退回到封建制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就说明历史不是想麦克思主义说的那样是一直进步的,真要是一直进步那为何西欧会倒退到封建制?

至于之前说的剩余价值,太炎先生说这其实是劳心劳力者不分。于军队而言,就是将军和士兵毫无差别,既然将军和士兵毫无差别。那为何将军是将军,士兵仅仅是士兵?古人云,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场仗打胜了,到底是将军指挥得力,还是士兵拼死所致,料想军官们一定会赞成胜利在于将军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不然便是南辕北辙,逾行逾远了……”

花了不少时间,范安终于将话说完了。虽然其中有不少牵强的地方,但确实能给派去的军官打预防针。杨锐点点头后道:“就按照你说的这些进行思想教育吧。一定要记住,每个人的头脑就是舆论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一旦等敌人占领,那再想夺回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不必太纠结真的假的,谎话说十遍没人信,但说上一千遍一万遍大家自然就会信了。

另外,情报局那边收集了不少布尔什维克革命时期的暴行。比如解散立宪会议后对者游行时的屠杀、机关枪征粮队、契卡枪毙怠工者、关押白俄军官后以释放为名蹂躏糟蹋他们的妻子,等等待等,这些不少都是假的,可我们不说谁又知道呢?!真要有人脑子犯抽。可以给他单独放映观看。会信麦克思主义的人一般都是好人,同时深信整个世界不能存一丝罪恶之人。既然如此,那就让他看看吧,最大的恶其实就是布尔什维克自己。”

“明白了,先生。”范安脸上都是喜意。其实他不明白为何先生会对此麦克思主义这么忌讳,在他看来这和中华文化根本就格格不入。特别是那阶级斗争之说更是有违世人认知,无法在中国、特别是无法在农村生根。

杨锐不明白范安的心思,但他觉得范安那些的办法是能保住军官团不受麦克思主义渗透的,是以让他回去后而单独留下贝寿同。他道:“我总觉得清源那边不对劲啊?”

“不对劲?”贝寿同微微惊讶了一下又极力回复了正常,他道:“或许是因为啸山、梓新之事吧。”沪上贪污一案牵连极广,因为刚好和学生冲击总理府一案同一时间审理,所以大理寺判的不轻不重,两案都有死刑。这也就是说,当初和杨锐前往南非的那四十三个青年又死了两个。当然,不管从什么立场、以什么理由,光在采购军事物资中牟利这一条,就够这两人死上十次,可最终判决下来所有人都极为震撼,其中与费毓桂交好的齐清源更是如此,据闻他曾抱怨不公,但只是传闻而已。

“沪上还真是花花世界啊。”想到居然会掉进钱眼里的费毓桂,杨锐倒现在都觉得难以理解。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钱真的很重要吗?

“先生,不能派清源去俄国吗?”贝寿同问道。

“他自己的意思如何?”杨锐反问。费毓桂处决那天,齐清源的辞职报告刚好到了杨锐案上,可这被他压了回去。总后出了这样的事,全军已震动,远征军那边是压到凡尔登停战才通报团以上军官的,齐清源再一辞职,那震动将会更大。

“清源是想去的。”贝寿同道。“他可能是闲了太久没有仗打闲得慌吧。”

“好啊,那就让去吧。”杨锐终于点了头。“还有,其他的军官你先列个表,交由政治部审查,之后也要开会,什么能教、什么不能教,要说明白。其实红俄的敌人也就是那些只会争强斗勇的哥萨克而已,一般的步炮协同、步车协同就够他们对付了。单兵战术、班排战术根本就用不上,还有空地协同、机械化战争模式完全没必要提。”

“明白了,先生,我会这样交代下去的。”贝寿同道。

“务必和大家说清楚,我们援助俄国就相当于武侠小说里的七伤拳。这完全是朝着欧洲去的,虽然教会了他们我们会受伤,但欧洲的洋人伤更重。但只要能达到伤害欧洲洋人的目的,一些会给我们带来伤害的战术能不教就不教。这不是人情友谊之类的事情。这是以后我们要拿命来买账的事情。他们若是和俄国人做了真朋友教了不该教的东西,那这将全军将士置于何地?”杨锐很是严肃的说道。

教会老毛子简直就是火中取栗,可除了这般火中取栗还能有什么对抗美帝上等人的办法?为了拉拢日本以结成海陆同盟,四十万平方公里、近两亿亩耕地、无数森林矿产都丢了;为了将邪恶的红色帝国推入欧洲,以造成资本主义的恐慌。从而使得其减轻对亚洲的敌对和压制。真能达到这个目的,多牺牲几十万人又有什么舍不得的。

想到此杨锐又收敛之前的严肃,道:“你去之前的时候可以这么说,可真要这些人越界了,那调回来就是了,教了就教了,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要争气,技术发展这么快,单靠保密是没办法保持军事优势的。”

“我明白了,先生。”贝寿同说道。他忽然笑了起来,只觉得小气的时候杨锐像守财奴一般吝啬,而真的认真起来,那种异于常人的自信和一切皆在掌握的神态让人无比信服。“先生,去之前清源的军衔要不要提一提?这样规格也高一些。”

复兴军军衔最高的就是中将,放眼世界各国,这是极为罕见的,再考虑到欧洲战后战事日少,因此先把中将提升为上将,数年后再升为元帅的建议有不少人提过。开国之初没有授元帅。不说军中,就是国人也不太满意,在一些人看来,没几个元帅军队就不完整一般。

“好吧。你先拟定一份名单上来吧,还有一些上校,该升少将的也该升了,不要怕升的人多。”杨锐叮嘱着。事情说完他又拿出一份工部的报告,问道:“欧洲战事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工部现在瞻前顾后,不知道哪天该停止造船。停早了。会有损失,停晚了,也会有损失,现在就看总参的判断了,德国人到底还能撑多久?”

协约国何时能够获胜也是贝寿同时常考虑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实在是不好回答。首先一个,德军现在远未到元气大伤的时候,最少他精锐的那些师还保留着战斗力,只要这些师还有战斗力,那么单纯的从军事上看,面对懂得反装甲战的德军,协约国要想从巴黎一直打到柏林,那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除非中美远征军加起来能有两百五十万,这样加上英法的一百多万,四百万军队不顾伤亡碾压德国两百万人,方有打破德军防线的可能。再有一个办法就是保持封锁,不断削弱德国的工业能力,同时饿死一部分德国人,如此势必会使德国造成内乱,一旦内乱那就德国战败的时候。只是德国人在挨饿,英国人也在挨饿,虽然地中海航线长期肃清已较为安全,可出了大西洋还是一样的危险,万一德国内乱之前英国先内乱怎么办?特别是爱尔兰独立问题,如今越闹越大,而德国却没有爱尔兰。

“先生,总参谋部的判断是如果德国最高统帅部在明年春天发动大规模进攻,同时布尔什维克怂恿德国社会民主党发起暴乱,德国撑不过明年夏天。”贝寿同道。

“那他的那些盟国呢?比如土耳其?他们能熬过这个冬天吗?”杨锐想到的不止是德国,事实上同盟国四个国家中最薄弱的就是土耳其。

“德军派了部队前往近东帮助土耳其人抵挡英国人,另外据说还带去了两百多两雷诺轻型战车。这对土耳其人刺激很大,想来反装甲战术也全部教授给了他们。”贝寿同道。“现在欧洲各交战国最大的问题就是民众的反战情绪越来越严重,英法军队基本上已不再进攻,即便进攻也只是辅助性的,倒是美国人感觉自己训练好了,正在积极的筹备进攻,可他们的大炮和装甲师并不齐全,这些要明年四月份才能逐渐配备完全。”

“这么说,胜利完全决定在我们和美国人手里了。”杨锐下意识的道。

“是的,先生,完全是这样。英法联军早就打不动了,国内的物资也全靠美国贷款购买,再由我们和日本的商船队运入国内勉强维持国民生计。”贝寿同道:“而美军正绕过好望角从地中海运入欧洲,一个月大概能有十数万人,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大概过年的时候美军总人数将超过一百万,明年如果不再发生流感话,清明前后就能有一百五十万人。

五国上个月成立了联合指挥部,大家一致推举法军前参谋长福煦元帅担任联军总司令,他听闻我们和俄国已经停战,便请求我们趁冬季再派遣五十万人前往法国作战。明年春天如果不发生流感,那么联军将发动迅猛进攻,在秋天之前彻底击败德军。”

“再派五十万人?”杨锐笑了起来。“这样加起来光军队就有一百万了,加上随军民工,总的有一百三十四万人了。你是怎么答复他的?”

“我认为对德国最有效的办法是封锁,而不是增加多少兵力。”贝寿同道:“并且我强调前面五十万人我国已花费三十多亿华元军费,再派五十万军队并坚持到战争结束,军费最少要八十亿不止,我国难以承受这么大数额的军费支出。”

“嗯,是这个意思。”杨锐点头,参战除了入伙,军费方面其实是为了将白银都花出去。真要动用外汇储备,却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的。“其实我们出了不少力了,”杨锐笑着,大言不惭:“要不是我们,巴黎战败后他们兵败如山倒,说不定德国现在就赢了。”

“是这意思。”贝寿同也笑着点头,不过他从心里就明白,远征军其实什么屁事也没做,纯粹去搞平衡的,可不说说又知道呢。“可中亚这边稳定了,他们……”

“中亚的问题,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而已,虽和布尔什维克实质上停战,但对外我们并不会承认和他们签有和约,他们真要拿中亚这边说事,就这么应付吧。”再次派兵欧洲,这是万万不可能的,而且这事情很早就定下了结论,他说罢再道:“我们不派兵,全靠美国人增兵,战事真的要到冬天才结束?”

“如果美国人一直增兵,秋天前在法国的美国军队就能达到两百万,这时候美国大量造的商船也下水了,而德军越封锁越虚弱,即便布尔什维克对其提供物资援助,但长途运输的损耗和不充足的运量,运到了德国也将难以为继。以现在美国增兵的情况看,冬天是德国的大限;如果夏天德国再遭受战役性的失利,失败可能会来得更早一些,也许秋天战争就结束了。”贝寿同道。

“美国人有那么多战车吗?现在这东西就我们和英国再造吧?”杨锐问。

“美国国内有一个大规模制造战车的计划,样车已通过了测试,是一种只有三吨左右的福特战车,它没有大炮,只有机枪,但是数量是惊人的,据闻福特公司承诺正式生产后,每天将下线一百辆此类战车……”贝寿同道,脸上露出极为吃惊的神色。

“这就是美国啊。”杨锐心中也是一叹,想着明年春后欧洲漫山遍野的福特战车默默不语。

辛卷第七十四章大限2

战争确实是要结束了,在神武八年的春天,当第一抹绿色从淤泥里、弹坑里、堑壕里冒出时,协约国军队似乎从来没有这么精神饱满过。在不断扩大的中日远洋船队以及美国船队的物资支援下,近半年没有动作的士兵几乎都有长胖的趋势;而对面的德军,虽然依旧在皇帝的荣光下恪守防线,但整个漫长冬季时不时的小规模突袭却暴露出德国人的窘迫和艰难——德军的进攻并不是为了占领土地,他们只想强夺协约国士兵的给养。

“德国人就要完蛋了!”这是所有士兵都在嘀咕的事情,不过他们以及军官们虽然乐观却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装甲师还在等待装备。中国人的豺式战车和狼式战车是所有军队都希望拥有的,但遗憾的是中国人产能不足,每年只有四千辆的产量——这还是削减了部分拖拉机产量才达成的;真正能大规模提供的是三吨福特战车,这种小家伙每个月的产量能达到三千辆,只是这种战车太小,并且没有火炮。

真正被协约国看重的是地中海造船厂制造的1A重型战车,这种在1917年就定型的战车因为避免和雷诺轻型战车抢夺资源,所以一直被政府雪藏,但巴黎被德军占领后,这个轻重之争已经不存在了,是以法国军需部长路易斯。卢舍尔所提倡的五千万法郎制造一百辆重型战车的计划不仅被通过,计划还被放大到两亿法郎六百辆的规模。

面对一个长超过八米、宽近三米,重量接近四十吨的怪兽,尤其是面对这个怪兽前部装甲三十五毫米厚和炮塔上布置的那门105mm施耐德短榴弹炮,任何人都会产生不可战胜念头,这已经不是战车的概念了,这几乎是一艘陆地巡洋舰。

作为装甲部队的创始人之一,刚刚被提升为中将的王世谦此时在法军装甲兵少将埃蒂安纳少将的邀请下参观法国新组建的重型装甲部队,一同参观的人当中,自然有英国人富勒上校。另外还有一个举止骄傲的美国中校,在介绍中,此人叫做巴顿。

“我们也曾设想过这种思路,但是……”王世谦很遗憾的说道。“总后勤部考虑到我国正在制造大规模商船,钢铁有限,所以取消了这样的方案。最大的战车,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坦克,只有十六吨。在这个重量下,战车的前部装甲只有20mm,这只能抵御德国人的K型穿甲弹,无法抵御反战车炮,那怕是37mm炮也不能。”

轰隆隆的发动机鸣叫声中,眼前巡洋舰一般的重型战车在凹凸不平的地表前进,因为它有一个两百多马力的发动机,所以速度并不比其他英法战车的速度慢,并得益于其超长的车身和类似雷诺的大诱导轮,其越障能力完全高于英国的马克八型。对此王世谦中将不得不承认,这种重型战车将是德国人的噩梦。

“我们将以四百辆1A坦克为先锋,对德国人发动致命反击。”富勒上校的眼神飘过中国人的中将肩章,而后才将目光移到他的脸上。“阁下,我希望您作为此次进攻的顾问,如果您对此不反对的话。”

中国人在洛林高原上已经完成了他们可能完成的最大使命,同时也因为凡尔登要塞,他们并不具备发动反攻的可能,特别是战略性、能起决定性的进攻。现在大家都觉得战争何时结束的将取决于美国军队。

“当然,我怎么可能会反对呢。这也是一种学习。”王世谦谦虚的道。对于一个痴迷于装甲战的军官来说,只要是装甲进攻,不管是什么方式、什么武器,都让他很感兴趣。

“先生们。看到了吧,我不认为中国人像某些人猜测的那样,在暗中支持德国人。”王世谦告辞后,埃蒂安纳少将看着阴谋论的散布者英国人和他的跟班美国人道。

“他们也并不是希望德国人赢得战争,而是希望战争持续的越久越好。”英国人对此纠正道,这其实不是他传播的谣言。而是军情六处从德国内部探听到后传到英国国内的情报。

“那就让我们早一些打垮德国狗娘养的吧!”美国人巴顿中校对于阴谋论并不感兴趣,他认为讨论这个还不如将进攻提前一些时间,虽然时间即使不提前也已经很近了。

“是的,中校,我们会这样做的。”富勒上校看着跃跃欲试的美国人,脸上全是笑意。

巴黎占领后,整个巴黎就是一个巨大的突出部,虽然在德军的攻势下,英军撤退到塞纳河畔的鲁昂,但整个巴黎依然深深楔入了联军的防线中。在反攻计划中,从巴黎东西两侧突破德军防线,动摇整个突出部就成为联军总参谋部的共识,而最为犀利的突击武器自然是法国的重型战车——从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