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英雄-第8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这一轮文明死绝。”

他说完谢缵泰又道:“竟成,说真的,白人根本就不把华人当人,我与家父在澳州时,白人排华之烈,惨不忍睹。真要决断,既然白人可屠杀华人,我们又为何不能毁灭美国?”

“洋人真没有几个好的。”章太炎点头,“不过打过欧洲大战后,他们方才变得好些。可这就像强盗,年老力衰后,自己杀不了别人反会被杀时,就会满口和平人道。”

“一不做二不休,最担心的就是毁不了。”杜亚泉再道,“竟成,航母上的海军飞机能带着混元弹投至美国各州吗?”

“飞机可以,但航程不够,除非在南美仰或美洲一些小岛上起飞。”重新接手各大实验室的王季同道,“再就是混元弹如果能造小些,火箭研发出来可以用船发射,直指美洲大陆。”

“够了!”杨锐实在是听不下去了,他断喝一声道:“混元弹都还没影呢。即便成了,投出去也将杀伤无数平民,今天我们杀别人,明天很可能就是别人杀我们。”

“那就全部杀光!”杜亚泉今日出奇的残酷,“同化和屠戮并无任何不同,今日我们不毁灭美国,来日必定是美国同化我们,结局也就比印第安人好一些罢了。到时候谁还认识我们的字?谁再去读祖宗的书?子孙们只会口吐洋文、只会民主自由、只会像竟成你以前说的那样——黄皮白心,一香蕉人耳!

为保文明不灭,即便我们想的周全,可美国人以后就不会对我们指手画脚?就不会扶持孙汶这样的国贼、好建一个全盘西化的买办政府?这是绝对是可能的!我们这些人,以后必会被国贼孙汶杀尽,因为我们代表落后,而国贼代表进步,民众不但不会支持我们,反而会站在孙汶那边恨不得我们早死。竟成,你真愿意是这样的结局?”

“我当然不愿意!”杨锐大声道,“我要提醒你,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决定冒着独自承受对美战争的风险,想办法让美国陷入孤立主义,想办法让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要发生,好使美国永久的孤立下去!”

“竟成,这是不可能的!不是秦国要统一天下,是天下要秦国一统。美国再怎么孤立主义,都会重拾威尔逊主义的,甚至很可能就是因为中日同盟而重拾威尔逊主义的。”杜亚泉也大声道,“这就象郑国渠之于秦国一样,虽延缓了秦灭六国的时间,结果却使秦国国力更为强盛;而以西史观之,英国是希腊,欧洲是拉丁同盟,而中华对西洋而言就是古罗马时期的迦太基,罗马人会优待希腊、羁縻拉丁同盟,可对异教国迦太基则会屠尽焚城……”

“够了!!”杨锐看着杜亚泉,但杜亚泉也看着他,两人对视片刻,杨锐断然转头道:“我累了,各位还是请回吧。”

“竟成……”杜亚泉还想说哈,王季同把他拉住了,而后一干人鱼贯而出,远远的去了。

次日,仿佛忘却昨日一切的杨锐正和应邀上门的英国大使艾斯顿爵士笑谈风生,当前面的礼貌和客气结束后,杨锐挥退旁人正色道:“爵士,昨日有些事情还不好说,所以才专程邀请您今日来。”

“是的。昨天真是太疯狂了……”说起昨天,艾斯顿爵士就擦了把汗,人山人海下,他可是堵了三个小时才回到大使馆的,“公爵阁下,我今日来就是专门听您的高见的。”

“我没什么高见。”杨锐含笑,他还有些不适应公爵的称呼,“我只是想告诉贵国,我们对欧洲未来的一些猜测。”说到这里杨锐看了英国人一眼,对他的恭敬和郑重非常满意,他接着道:“经济危机将无法避免,而一旦经济危机发生,美国经济和欧洲经济因为战债赔款连为一体,所以,德国遭受的损失是除美国外最大的,数百万工人会因此失业,并且,经济危机不是一年两年,很可能持续数年。

于是这些失业工人会在两种方式上影响德国政治走向,一是他们加入国社党,也就是五年前发起慕尼黑暴动的那个党派;二是加入布尔什维克。以德国现在的政治体系,他们加入哪一方哪一方就能赢得大选。爵士,我想,站在我们共同的立场,所有人都会认为国社党才是最好的选择是吧?”

没想到杨锐还会问自己,这让洗耳恭听的艾斯顿有些惊讶,但答案是无庸置疑的,他笑着道:“当然,俄国所发生的一切已经证明,布尔什维克是人类文明的疾病,他们不应该存在。”

“我也这样想的。”杨锐半真半假的点头,“中国和苏俄交好那是因为两国接壤……,我们还是说德国吧。就我的了解,国社党内大部分都是民族主义者,他们痛恨布尔什维克、犹太人,也痛恨法国人和波兰人。他们在经济危机中赢得大选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上台之后的国社党要像布尔什维克一样兑现‘面包和工作’的许诺。

布尔什维克的做法很清楚,那就是没收国内有产者的财产,然后分给支持他们上台的选民;而国社党,在不没收国内有产者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发动战争到国外抢劫,比如吞并捷克、奥地利、波兰、甚至法国……”

“哦,上帝!”艾斯顿看着杨锐,见他无比严肃,连质疑都省了。他现在考虑的是该如何向外交部汇报这件事情。

“我知道贵国不想打仗,法国看上去强横,可他们也不想打仗。国社党人必定知道这一点,他们会打着反布尔什维克和反犹太人的口号让贵国和法国妥协,而贵国和法国一定会一次次的让步,直至他们最终进攻比利时,就像上一次战争一样。”杨锐道,“爵士,我知道我说这些有点危言耸听,可历史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如果不能站在全局的立场上看,那我们看似做了损失最小的选择,可一次次的损失还不如提前打一战。”

“阁下……”艾斯顿好一会才消化完杨锐给的信息,他道:“如果我们主动开战——我不认为我们和法国能说服议会做出开战决定,而且开战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如果德国彻底转向布尔什维克,那么整个欧洲……”

“提前开战总比德国重新武装后开战好。”杨锐道,“而且,并不一定要开战,德国既然有国社党和代表布尔什维克的社会民主党,那让他们互相厮杀即可。以慕尼黑为代表的德国南部因历史和宗教的关系,布尔什维克难以立足,但在德国北部汉堡等地,因为工商业发达,社会革命党发展迅速。我认为两派的厮杀,也就是德国内战虽然最终将是国社党取得胜利,但胜利是有代价的,同时内战会使所有德国人仇恨苏俄而不是法国。

爵士,我深知贵国的策略是大陆均势,以免让法国太过强大,为此扶持德国理所应当,但不要忘记了,法国因为欧洲战争的损失,已经变得非常虚弱。一旦德国重新武装,以欧洲人民此时的厌战情绪,德国人完全能为所欲为,他们会大肆宣扬自己仇视布尔什维克,可这仅仅是一个让我们不断妥协的幌子,我们真要是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远了。”

看着凝神细听的英国人一眼,杨锐再道:“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大不列颠衰弱,那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再发生,不列颠将耗尽所有财富,失去所有殖民地,变成一个岛国。我想,这样的结果是所有不列颠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吧?我国在消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上,愿意和贵国行动一致,并提供相关支持……”

杨锐这一次谈话在二十多天后才由外交大臣奥斯丁。张伯伦复述给首相斯坦利。鲍德温,专门推开其他公务听取秘密汇报的鲍德温待张伯伦说完后问道:“奥斯丁,我希望你能告诉我:在上一次大战中,中国人赚到的钱多的无法想象,这一次杨为什么会如此好心?”

“首相先生,驻华大使艾斯顿曾问过他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他希望英国继续保持世界霸权,因为英国统治世界的方式是正义的自由的,中国能得到很好发展,如果换成别的国家就不是这样了。”张伯伦说着外交密函上的内容,说不清是该相信还不该相信。

“他说的别的国家应该是美国吧?”鲍德温作为一名老政治家,自然对明白杨锐嘴里的

‘别的国家’是指谁。

“是的,先生,”张伯伦对此完全同意,“中国就是欧洲的德国,他们立国的时间太短,所以担心和美国发生冲突,在华盛顿签订海军条约时,他们就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从这次对话看,杨非常不希望美国接替我们,他的国家需要时间发展。”

“中国发展符合我们的利益吗,奥斯丁?”鲍德温再问。

“并不完全符合。虽然她现在很克制,可未来的中国将是现在的美国,亚洲将是他的势力范围,我们将彻底失去印度。”张伯伦道。

“嗯。”点上烟斗的鲍德温完全同意自己外交大臣的观点,不管中国如何保证,她的崛起都会危及印度。而如果中国一直是杨锐执政的话,事情也许可以挽回,但一个半民主政权是难以遵守承诺的,切实的利益才是一切。在合适的时候,中国人一定会违背诺言。

“那我们该怎么做?”鲍德温看着他,他咬着烟斗。

“是对中国还是对德国?”张伯伦不完全明白首相的意思。

“都是。”首相大人吐了一口烟,对着外交大臣微笑。

“对德国,如果经济危机真的发生,那我们应该接受中国人的计划,让德国陷入内战,削弱他们以避免发生第二次欧洲战争;对中国,就像以前帝国防务委员会讨论的那样,最好是让美国和中日同盟发生冲突,在中国日本削弱后重新签订海军条约……”张伯伦道。

“奥斯丁,如果中国发生内乱,那么我们就要独自面对布尔什维克俄国的威胁。”鲍德温提醒道。“这并不符合我们在亚洲的利益,最少阿富汗和波斯王国存在被俄国人占领的危险,没有中国人在北方,国王们未必能维持现在的统治。”

“先生,我们将在中国削弱到恰当的时候开始调和,这只是削弱,中国人依然能帮我们阻挡布尔什维克。并且,我们在对华贸易、波斯铁路和中亚油气管道上还能获得一定的收益。”张伯伦解释着,这是数年前讨论过的东西,现在的政策也是在往这方面走。

“可我依然担心战争一旦开始就无法结束,除非其中一方彻底倒下后,就像欧洲战争一样。内乱的中国无法抵挡布尔什维克。”鲍德温继续说着自己的担忧,虽然这个计划是在他上一个首相任期内讨论通过的。

“先生,那是因为欧洲战场是陆地,而美国和中国日本的战场将是海洋。”张伯伦道,“美国陆军不可能占领中国,他们唯一可能占领的就是台湾或者舟山。阻挡布尔什维克南下需要中国陆军而不是海军,日本同样如此。当中国割让台湾后……,我想以他们的民族热情是不同意割让的,但这样美国和中国将会成为死敌,这完全符合不列颠的利益。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阻挡布尔什维克的中国,而不是一个拥有强大海军——不管是盟友海军还是自己海军的中国。”

“你赢了,奥斯丁。”鲍德温抓着烟斗微笑,“就按你说的去做吧。”

壬卷家与国第六十九章还不了

即便早就从情报局得知英国人没安好心,杨锐也还不得不做一回傻瓜,让英国人占一些便宜,如同让朝鲜、日本、中亚三国以及苏联占中国便宜一样。二战虽然可以发战争财,可再怎么发财也是便宜了美国,因此,多些时间发展,维持国际均势是中国最好的选择。

表达过后自己善意的杨锐一个月后收到了来自英国首相鲍德温的亲笔感谢信——英国人非常感谢中国能参与维护欧洲均势和世界和平,但这显然不能改变英国当下丑化华侨的某些做法。与此同时,杨锐的最后一次讲演获得了美国保守势力的不少好感,可在美华侨对此很不满意。对他们而言,美国确实不是自己的根,不过这里每天最少能挣到一美元;而在国内,即便去沪上工厂里当工人,日薪也少有超过三毛钱的。开国时为买债券倾家荡产,现在总理却站在美国人的立场说话,怎么听都让人不舒服。

当然,这种怨言一时间还传不到杨锐的耳朵里,只能传到程莐的耳朵里,不过即使传到,决策也是无法更改的。在外交部和情报局看来,就像神武十三年发生过的排华浪潮那样,侨民已是牵动中美关系的重大要素,即便是辜负这些有功之民,国家也不会因七万侨民和美国人开战。

回到通化新建的公爵府后,只有程莐在持续关注侨民舆论,杨锐每天则按例浏览情报局提供的国际动态简报和科技简报副本。新过门的陆眉无事可干,天天和男人腻在一起,这就让程莐很不满意了,即便知道此女是丈夫强上的,不娶很可能就要吃官司,可程莐依旧认为是陆眉勾引自己丈夫在前,是个不要脸的狐狸精。

“警惕唯心主义!”杨锐看着简报上关于真理报对自己文明轮回的批判,念的时候严肃,念过之后却微笑起来。此文登在真理报头版,这算是苏俄布尔什维克对他‘反社会主义’‘反人民民主’的重大批判。文章根本就是按照麦克思主义来写,即人类历史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工具三者决定的,她是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顺序发展的……文章所体现的水平在杨锐看来连大学马哲课本还不如,看来布尔什维克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

杨锐读着文章微笑,就坐他怀里的陆眉见此好奇道:“你笑什么?上面说的都不是好话呀。”

“当然要笑。布尔什维克越批判,那就是说明被他们批判的东西正好打在他们的软肋上。”女人的长相虽然不符合杨锐的审美观,可日子久了也就看习惯了,而且她与程莐不同,白纸暂未被自由民主沾染,属于可教育的那种。“麦克思对历史的解释是生产力水平决定一切,而我对历史的解释是人的精神状态决定一切。两者是相对的,属于同一个细分市场上的竞争,所以他们才会这样大张旗鼓的批判,呵呵……”

“麦克思的说法是错的?”陆眉咬着铅笔头,神情甚为可爱。——她现在相当于是杨锐的秘书,对于一些文件要事前打圈,以提高杨锐的浏览速度。

“不完全错误。”十数年的马哲教育背咏,杨锐很难说马哲是完全错误的,“但不考虑人的因素显然是种不全面的理论。最重要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文明轮回论能和麦克思主义在同一个细分市场相互竞争,并且能提出一些麦克斯主义者难以回答的东西,比如欧洲为何会从共和制演变成帝制,最后因为蛮族入侵堕落成封建制?这不是麦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能够解释的,难道说日耳曼这些原始部落的生产力能高过罗马帝国?”

杨锐说起这个有些骄傲,西方的没落他是抄斯宾格勒的,但文明轮回则是他在研究世界几大文明后思考的结果。这不但能抵御麦克思主义的侵蚀,还能抵挡西方中心论和全盘西化论的威胁。到此时,大中华国在意识形态上才算真的稳固,这使她能理直气壮的保持国粹、弘扬民族文化,而不是全身心投入西化浪潮。

“麦克思主义和自由民主难道一样有竞争力?”陆眉对男人将麦克思主义提到如此高度,有些不解。国人的心态是能打赢的才是好东西,按照这个逻辑,日本和苏俄这等手下败将,其日式个人主义和俄式社会主义都是不好的代表,唯有美国的普世民主和英国的君主立宪还被舆论放在眼里,那些留美派宣扬的美式民主在年轻人心里有一定影响。

“差不多吧,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杨锐道。“麦克思主义是李宁主义的前身,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