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一品-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万钱?”莫说是卢照辞身后的成公公了,就是卢照辞也是一惊。十万钱也许在一个国家面前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是在私产中。却是一个相当强大的数字。更为重要的是,挣得这么多钱的人,还是一个十八的年轻人,那就更是了不起了。

“窦义,你是个经商奇才。难怪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内,你居然弄出了如此大的家产来。”卢照辞赞叹道:“如此人物,不应该藏在市井之中。”

“陛下说笑了,草民哪里有什么本事,不过是一个卑贱的商人而已。不敢劳陛下夸赞。”窦义听的卢照辞的夸赞,脸上不但没有任何喜色,反而露出一丝不安来。

“谁说商人卑贱了。”卢照辞面色微微一怒,扯了扯身上的衣服,笑道:“若是没有你们这些商人,朕的衣服又从何而来。商业如同帝国的血脉,只有血脉流动,人才有了力量,帝国才能强大起来。所谓的士农工商,本就没有本末之分,就算是孔子坐下的七十二位贤达之人,也是有商人的。窦义。,莫要妄自菲薄,经营国家其实上是和经商没有区别的。商人不是卑贱之人。现在不是,以后更不是。”

“草民代天下的行商者谢过陛下了。”窦义闻言双目含泪,嘴唇直哆嗦,满脸的激动之色。一直以来,农业为本,商业为末的观点统治着世间的一切,就算他窦义再怎么有钱,在长安城内,仍然是别人瞧不起的对象,就是连自己家的大门也只是弄了一个二手的破旧大门,生怕被那些达官贵人惦记上了。如今终于有人认可了商人的地位,而且这句话还是从皇帝陛下的口中说出来的。更是让人激动了。

“哈哈,起来,起来,窦义。”卢照辞哈哈一笑,指着窦义笑道:“放心。朕不久之后,就会提高商人的地位,从今以后,就不会有人说商人都是奸猾之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算是做官的人,也是为了一个利字,朕以为商人逐利本就是天生的。没有什么可耻的。”

“谢陛下理解。”窦义赶紧说道。

“哈哈,窦义,朕问你,当你赚了钱之后,你接着干嘛?”卢照辞好奇的指着周围的东西说道:“朕看你大厅里面的东西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啊!就是你这身袍子恐怕也是旧的吧!虽然朕看你为人低调,但是也不会低调到这种程度吧!”

“不敢欺瞒陛下,草民赚的钱都买了田地了。”窦义忐忑不安的扫了卢照辞一眼,略带得意的说道:“草民等到老的时候,就关了这些买卖,雇人回家伺候田地去,这样一来,草民的后人也能考科举了。”

“买地?”卢照辞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沉思之色,好半响,才叹了口气道:“朕明白了,窦义,朕明白了。”

“陛下。”窦义小心翼翼的望着卢照辞,却见卢照辞面色阴晴不定,吓的再也不敢说话了。

“窦义,和你一般,是这种想法的人很多吧!”卢照辞忽然幽幽的说道。

“回陛下的话,都是和草民一样。”窦义虽然不知道卢照辞会有如此想法,但是还是很老实的说道:“陛下,商人地位低下,为他人所不耻,就算有万贯家财,但是都挽回不了自尊来。所以大多赚了钱后,就去乡下购置房产田地,虽然这样一来,赚的钱少了,但是却也不为他人所看不起。”

“是啊!你们拥有万贯家财,但是却不为他所看不起。所以就会购置房产田地,虽然赚的钱财少了,但是却很安心。”卢照辞站起身来,神情有些落魄,淡淡的说道:“可是你们想过没有,正是因为你们这样的人存在,手中的大量的钱财都用来购买土地,于是乎,越有钱者,土地占有量就越大;土地占有量越大,收取的地租就越多;收取的地租越多,个人的财富就越多。所有获得的财富除一部分用于消费外,其余部分就再用来买田置地,以维持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如此循环,造成了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最终是大地主、大官僚广置美宅良田,而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农民却无‘立锥之地’,社会财富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

那一边的窦义听的,面色苍白,浑身颤抖不停。他虽然不知道这“消费”、“扩大再生产”等词汇的意思,但是也知道,自己的这种方式不被卢照辞的认可,甚至还牵扯到其他。这下窦义连死的心都有了。皇上驾临这本是天大的喜事,但是让皇上察觉到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比杀头更严重的事情了。

“陛下,草民死罪。”窦义一下子拜了下来

“窦义,你并没有错。要错,也是这个社会错了。你起来吧!”卢照辞终于明白土地兼并的原因所在,其根本不是人性的贪婪,而是观念的局限性。就是统治阶级的抑商的思想。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这种经济形态的特点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分散的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它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这种经济基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土地的私有和允许自由买卖。由于自然经济的实质就是农业经济,封建统治阶级出于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必然维护其统治的经济基础,必然维护农业经济,因而提出了“以农业为根本”的思想,作为主要的经济指导思想,这种经济指导思想表现为经济政策上的“重农抑商”行为。重视农业的发展,本身无可厚非,相反,它有利于农民的生产、生活的安定,有利于封建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抑制商业却严重阻碍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在这种经济政策下,原本成为社会经济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商业成为“末业”、成为被人瞧不起的下等职业,经营商业都被认为是“操手游食之徒”,封建统治者向其征收重税,迫使他们从事“本业”。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封建社会个人财富的象征,官僚、地主甚至包括经营有方、略有盈余而致富的个别农民,都把土地作为唯一的投资对象,纷纷买田置地。这就造成了那些普通的贫民百姓就无地可种了,也就造成了土地兼并。

“谢陛下。”窦义勉强按住心中的害怕,站起身来。

“窦义,窦义。”这话时候,忽然大门处走进一个身着浅绿色的官袍的中年人,一脸的刁钻奸猾之相。

“署令大人。”窦义脸色有些难看,但是还是拱手道。

“陛下,想必是西市署的官员。”成公公小心翼翼的解释道。前隋时期,西市管理设有两个机构,一个是西市署,一个是平准局。平准局负责管理物价。西市署则从八个方面对西市进行管理,包括开市时间、闭市时间等。西市署的人员共有十八个,最高官员是从六品。根据“日中而市”的规定,到正午的时候,以“击鼓三百声”开市;日落前七刻,以“击钲三百声”闭市。眼前的这个官员身着浅绿色官袍,显然是七品官员,恐怕是西市署令下第二号人物。

“窦义,这个月的钱该交了。”那名官员大踏步的走进大厅,只是淡淡的扫了卢照辞一眼,就对窦义说道。神情极为嚣张张狂,丝毫没有将窦义这个家财百万贯的人放在心上。

“大人,这次小人要交多少银钱?您看这个月因为大军进攻洛阳,漕运中断物价上涨,小人这个月实在是亏了不少,还请大人手下留情。让小人少交点赋税。”窦义忐忑不安的看了卢照辞一眼,却见卢照辞面上没有任何异样来,心中才放下心来。

“窦掌柜,谁不知道你窦义是个大能耐人,在那秤行旁边的房子,每天收的租金都有数千之多,岂会因为洛阳商路断绝而亏本,少罗嗦,三千金。”那名西市署的官员一脸的不耐之色,张口就是一千金。

“一千金?这么多?”卢照辞惊讶的是说道:“窦义,这是几税一?”

“哼,多?这些商人不思劳作,十税一已经便宜了他们了。”那名官员冷哼道:“对于这样的人,就应该征以重税。窦义,快点交钱吧!”

“十税一,真是厉害。要是朕,恐怕也会做生意,经商了,也转行购置田地。”卢照辞自言自语的说道。这个时候,大唐王朝还是实行租庸调制,但是与前朝不同的是,大唐是重役轻税。并且从征收对象看,租庸调的课征对象是丁,主要是均田农民,而王公贵族、豪强地主,多享有免税免役的特权,不交纳租庸调。更何况,真的不行,还可以花钱免除役。这远比当着商人划算。

“窦义,谢谢你了。”卢照辞站起身来,叹了口气,也不理睬众人,就出了窦府。

“草民恭送陛下。”窦义不敢怠慢,赶紧拜道。

“陛下?”西市署的那位官员吓的不由的瘫倒在地上。

东宫之争第一百五十九回摊丁入亩

第一百五十九回摊丁入亩

“成公公,陛下心情如何?”宣室外。岑文本等国之重臣小心翼翼的问道。他们是连夜被卢照辞召来的,虽然宣德殿内也是有人值班的,若是万一皇上有旨意或者有疑问的,这宣德殿内的值班大臣就会前来禀报,但是如同像今日这样,岑文本、崔仁师、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被人称为宣德殿六执政的重臣一起前来的现象却是极少的。

“陛下今日去了长安西市,见了商人窦义。”成公公不敢得罪岑文本等人。他乃是卢照辞身边的人,虽然是个太监,但是也是地位尊贵,一些大臣都会巴结自己。但是在眼前的这六个人眼中,他还是不敢放肆的。赶紧小心翼翼的说道。

“窦义?”长孙无忌面色一动,惊讶的问道:“可是号称西市首富的那个窦义?”

“怎么,长孙大人认识这样的奸猾之徒?”崔仁师故作惊讶的问道。

“陛下也认识此人呢?”长孙无忌冷笑道:“更何况,市井之中也是有英雄豪杰,这个窦义就是一个不简单之人。”

“长孙大人所言甚是,陛下也是这么说的。”成公公领着众人朝宣室内行去,一听见长孙无忌的言语,也随声附和道。

“哦。本官知道了。”岑文本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异样来。

“岑大人知道了什么了?”崔仁师赶紧问道。

“呵呵,见到陛下自然知道了。”岑文本并没有说出什么来。而是淡淡的说道,让崔仁师碰了一个软钉子,让崔仁师心中有气不敢发,只能冷冷的哼了一声。

半响之后,众人才进了宣室内,见过礼之后,却见卢照辞端坐在几案之后,面上隐隐有一丝疲惫之色来。

“陛下心忧国事是好的,但是龙体要紧啊!”岑文本小心翼翼的说道。

“朕还年轻,现在还有精力,但是若是老了,恐怕想这样操心都没有条件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啊!诸位,坐吧!”卢照辞虽然脸上一脸的疲惫之色,但是心情也很愉悦,指着面前的几个锦凳,笑呵呵的说道。

“谢陛下。”岑文本等人不知道卢照辞为什么如此高兴,但是既然皇上高兴,也就是代表着自己等人不会倒霉,当然了,这也得看看自己的造化,诸如魏征这样的人,有他在,有的时候,一场本来很是欢快的气氛,到了最后也会弄的不欢而散。但是偏偏又不能缺少魏征这样的人存在。

“当初长安城中,有人传言要分封有功之臣。呵呵,他们只是传对了一半。朕当初确实想分封。”卢照辞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之色,摆手道:“不过不是想分封有功之臣,而是分封世家,将西域分给他们。”

“陛下聪明睿智,既然想分封世家,恐怕也是有所求的吧!”岑文本脸上谦和的笑容却是没有变化,而是淡淡的说道。

“不错,朕当初想要的是土地,朕赐给他们以国公之位,西域七城。但是他们得必须让出土地来。”卢照辞微微一笑,道:“朕是太天真了。”

众人闻言心中一动,脸上虽然不敢表示出来,但是心中也确实是如此想的。天下世家的土地何止千万,恐怕整个天下的六成的土地都是掌握在世家的手中。就是岑文本这些大臣们手中也是掌握着不少的土地。一旦有了多余的钱财,多是为了购买天地。渭河边肥沃的土地,多是大官僚的。西域虽然很是富有,皇上给予的条件也不是不厚,但是若是交出手中的土地,这样的条件还是有待商榷的。能不能同意还是一个未知数。卢照辞此举确实说天真也不过分。只是众人不敢说而已。

“陛下仁慈,想必是怜那些贫民百姓手中无田吧!”房玄龄闻言说道。

“玄龄所言甚是。”卢照辞点了点头。道:“百姓手中无田,就无法生存啊,可是这田地多是为世家所占,就算是朕手中都没有多少的田地可分配,万一灾荒之年,朝廷又无力赈灾,加上有心人一挑拨,这样一来,农民起义之势就会在起,重蹈隋末之事,七十二路烟尘,三十六路反王,搅的大好河山一片煞气。天下的百姓就会再次陷入战乱之中,这是朕不想看到的。”

“陛下此举虽然仁慈,恐怕是行不通的。”卢照辞面色变了变,但是却没有说话。岑文本等热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刚才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谏议大夫魏征。此人性格耿直,说话直来直去,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说话技巧来。有的时候,就是让人下不了台来。

“朕知道行不通,所以才没有颁诏。”卢照辞没好气的说道。这个老匹夫,难怪历史上,在他死后,李世民硬是借着侯君集之事,将他的墓碑给打碎了,恐怕就是为了报平日让皇帝下不了台的恨意吧!

“那陛下的意思是?”长孙无忌小心翼翼的问道。

“既然这条路行不通,那就换条路。”卢照辞言语中露出一丝兴奋来,笑道:“朕今天去了西市。那里有个大商人叫做窦义的家伙,这家伙很有能耐,数十年的时间所置下的家产,恩,恐怕有些世家大族都是比不上的。”

众人闻言却是不说话,虽然这些人都是儒家出身,但是也不像萧禹、封德彝、陈叔达等人一样,读书读傻了,张口礼制,闭口礼制的家伙,对商人虽然也很是轻视,但是却也没有说不能有商人,更何况这个时候,卢照辞突然提出这个窦义来,显然,另有下文,这个时候,更是不能贬低商人,既然如此,那就不说话。静静的听着卢照辞的下文。

“此人当初是凭借着一双织鞋起家的,到如今,都有窦家店了,欸。辅机,你号称这长安城中无论哪个犄角旮旯都知道的人物,想必这个窦义你也知道了。”卢照辞指着长孙无忌说道。

“臣知道此人,乃是一个大商人,家产万贯,相当的富有,不过为人十分的低调。所经营的种类很多,同样也是一个大粮商。”长孙无忌点了点头说道。

“此人是个经营天才。”卢照辞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就在朕就要走的时候,来了西市署的官员,啧啧。前来收税,不多,千金。一个月千金。嘿嘿,文本,朕记得当初给了你五千进,你将他送给了裴寂,裴寂让做了齐王府的主簿了吧!”

“正是。”岑文本点了点头道。

“千金啊!诸位,一个月的税收千金。朕听他们说是十税一,朕当时还以为是到了前隋炀帝的时候,十税一,那窦义就是再怎么有本事,一个月千金的税收,就足够他们吃上一壶的了。”卢照辞脸上虽然带着笑容,但是众人都能听的出来,其中的冷意。

“陛下,商人逐利,不知廉耻,不事生产,就应该收以重税。”说话的又是魏征。

“魏征,你这身衣服乃是蜀锦所织的,朕问你,若是没有商人,你这蜀锦能从蜀地千里迢迢运到长安来,然后制成官袍吗?没有商人,长安城百万人口吃什么?商人逐利本就是天性,莫说是商人,就是当官的又能怎么样,在为百姓谋福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