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一品-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这个?呵呵,只要陛下在,不管姓什么的,都是没有用处的,江山归何人所有,并不是那个人想怎么样就是怎么样的。殿下,你多心了。”徐世绩淡淡的说道。

“这是大将军的真心话?”卢恪惊讶的问道。

“那自然是。”徐世绩想也不想的就回答道:“江山永远是陛下的江山,殿下还是安安心心的做殿下的王子就是了。”

“老师,您要知道大将军虽然制定了策略,可是在我朝之中,还有内奸存在,大将军制定的策略,恐怕这个时候,已经在前往突厥的牙帐的路上了。不久之后,颉利可汗就会知道我朝用兵的计划,这样一来,大将军还能击败颉利可汗,父皇还能回转长安吗?”

“呵呵,这点东西,殿下您能想的到,难道别人就想不到吗?难道大将军就想不到吗?”徐世绩脸上露出一丝神秘之色来,笑呵呵的说道:“大将军乃是我朝除陛下之外用兵第一人,智谋之深世所罕见,陛下所发生的事情早就引起了他的警觉,他又岂会将自己的用兵计划透露给别人呢?要知道君不密则失其国,臣不密则失其身的道理吗?所以殿下的担心是太过多余了。”

“老师,您是说?”卢恪双眼一亮,忍不住站起身来,满面欣喜之色。

“这只是臣的猜测而已,殿下不必放在心上。”徐世绩眼珠转动,摇了摇头道:“不过,既然臣能做出这种反应,想必大将军也会如此的。”

“哈哈,只要父皇归来,那弟子就放心了。”卢恪站起身来,哈哈大笑,朝徐世绩拱了拱手道:“今日冒昧恰来拜见老师,得罪老师了,还请老师见谅。”只要卢照辞能安全的回归朝廷,那么卢承祖就不能继承皇位,崔仁师的阴谋也不可能得逞,而夺嫡的游戏也能继续玩下去,他卢恪还是有机会的,而且这个机会还是不小的。一想到这些,卢恪心中自然是高兴了,原本的一点顾忌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殿下说笑了。”徐世绩脸上浮现一丝莫名之色来,摆了摆手道:“不过臣心中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老师有何吩咐,弟子恭听。”卢恪止住了笑声,拱手问道。

“身为人子,当以孝道为先。东宫太子之位虽然重要,但是若是一个不孝之君入主东宫,那将是我朝的大不幸。”徐世绩忍不住点了点卢恪说道:“殿下英武,虽然,咳咳,虽然身份有些尴尬,但是只要能以孝道为先,入主东宫也不是不可能的。”

“哦?大将军之言孤记住了。”卢恪面色一变,冷冷的扫了一眼徐世绩,拱了拱手,道:“大将军恐怕还有要事在身,孤就不打扰了,先告辞了。忘了告诉大将军,孤王的身世是父皇亲口承认的,希望这句话,以后孤王不想从大将军嘴里说出来。”说着也不理睬徐世绩,转身就走。

“诶哎呀怎么忘了这件事情了。”徐世绩见状心中一怒,正待叫住卢恪,仿佛又想到什么事情,猛的拍了一下脑袋。他终于知道为什么两人说的好好的,卢恪为什么翻脸了。归根结底,还是卢恪的身世。

尽管卢照辞亲口承认卢恪乃是自己亲生的,但是在外面总是有人在胡乱猜测。说卢恪乃是前李血脉,加上多年以来,卢恪的姓名都没有更改,想卢氏之后,卢照辞的儿子们姓名之中都是“承”字之后加上一个字的,唯独卢恪只有两个字,虽然这本没有什么,但是却容易引起他人的闲话,尤其是那些有心人,更是四处传播。难怪徐世绩说了一句身世二字,卢恪的反应居然如此之大,当场就拂袖而去。这其中的根脚在这里。那徐世绩一时不查,犯了这么个低级错误,让他如何不尴尬。原本在他的意思之中,卢恪的身世指的是卢恪身怀前隋皇室和大唐皇室两家血脉,这也是有利的一方面,但是也同样也是不利的一方面,对前隋没有什么好印象的大唐官员大有人在,这些人都是十分反对卢恪成为储君的。这才是徐世绩想要表达的意思,可惜的是,生性极为敏感的卢恪,根本就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当场就勃然大怒,拂袖而去。

“哎过刚则易折。蜀王熟读诗书,居然连这点都不知道。”徐世绩猛的一叹息。在众多王子之中,大皇子残暴,二皇子刚毅,太子懦弱等等,这些都是朝臣们知道的。徐世绩原以为卢恪经过这么长时间学习兵法之后能有所改变,可惜的是,今日一见,还是让他失望了。望着卢恪的背影,他只能是深深的叹了口气。如此人物,若是不改变自己的性格,日后也恐怕难有大的成就。

“殿下,怎么样了?徐世绩可答应了,臣刚才可是看见太子殿下和崔仁师都走了,两人的脸色可并不好看啊”卢恪刚出徐府,就见武严迎了上来问道。

“走”卢恪回头望着徐府大门上的匾额,冷哼了一声,道:“事情已经办的差不多了,只是,这个徐世绩,嘿嘿走吧”

“是”武严看的分明,卢恪恐怕是在徐世绩那里受气了,自然是不敢询问,赶紧服侍卢恪上了马车,自己护卫左右,领着王府的亲卫,朝蜀王府而去。

越王府内,王珪早就等候多时,面对卢承烈,将今日徐世绩府上的事情一一报来,面容平淡,没有任何得意之色。虽然这些都是他预料到的,但是在卢承烈这个看不透心中想法的王子面前,王珪从来不敢小瞧着这位人物,因为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而是被长孙无忌调教了多年的人物。表面仁慈而有天真,但是实际上心中有什么想法,却不是他能所猜的到的,但是从那百官隐私一事上可以看的出,面前的这位王子绝对不是简单的人物,这也是他为什么要选择卢承烈这个平日里不显山露水的王子。他虽然有些年纪了,但是他必须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选上一位杰出的主子,太原王氏这个招牌不能在自己的手上丢失,就算不能做到“王天下”的胜景。但是最起码也要在关中有立足之地。

“果真如先生所料的那样,孤的那些皇兄们真的到徐世绩府上去了。”卢承烈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来,显然对眼前的王珪很是满意。臣择君,君同样要选择臣。这在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不能避免的。

“不敢当殿下如此夸奖。”王珪赶紧说道:“就算臣不说,殿下必定也会想到的。”

“恩”卢承烈点了点头,居功不自傲,最起码要比崔仁师之流要好的多,只是到底是世家出身。卢承烈一想到卢照辞历年来所施行的措施,顿时眉头又皱了起来。他开府也有段时间了,但是整个府邸之中,除掉长孙无忌之外,很少有人进入自己的幕府,不是大唐没有人才,而是卢承烈有许多的顾忌。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大唐是如何建立的,建立之后,卢照辞又施行了何种策略,那就是打击世家。当今天子为什么对太子不满意,除掉他的性格之外,最主要的就是他靠近世家,这是当今天子不满意的。所以他卢承烈要想更进一步的话,那就对世家进行妥善处理,否则的话,这个太子之位是轮不到自己的。当然,这些兵不是他所想到的,而是长孙无忌提醒到的。更有甚者,他认为自己能得卢照辞的亲睐,也是因为如此。

“太原王氏最近可好?”卢承烈望着王珪一眼,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将眼前的这位李建成的首席谋士招入自己的麾下,不过他首先要试探一番。若是因为此事而让卢照辞反感,那他宁愿不要王珪,也要恪守自己的本分。

王珪心中一跳,他跟随卢承烈不过数月之久,但是卢承烈对自己虽然很是尊敬,但是也知道,这是礼贤下士的风范,实际上,眼前的这位王子恐怕心中并不信任自己。而在这之前,卢承烈也从来没有问过关于太原王氏的事情。可是偏偏这个时候问起,是故意,或者还是仅仅是闲聊而与。王珪心中极为迷茫。

“回殿下的话,太原王氏已经大不如以前了。”王珪决定以不变应万变,更何况,随着自己在政治上的失败,太原王氏也确实不是以前的太原王氏了。不但家族处在分崩离析的边缘,就是在钱财方面也是大有损失,若不是自己在最后关头,向卢照辞低头,恐怕过不了多久,太原王氏就会消失在大唐的朝堂之上。

“呵呵,说起来这些都是因为父皇的缘故。”卢承烈笑呵呵的说道:“若非父皇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或许这个时候的太原王氏虽然不是以前的太原王,但是也相差不了多少。先生可曾怨恨过父皇。”

王珪闻言面色一变,终于知道卢承烈如此询问自己的问题所在了。这分明就是考验,一旦考验通过,那自己就能正式的加入越王集团,但是若是考验失败,那太原王氏再也没有崛起的机会了。一想到这里,王珪额头上忍不住现出几滴冷汗来。这位曾今算计过崔氏的家伙,这个时候,也有一丝担心了。

“回殿下的话,臣有罪,曾经怨恨过陛下。”王珪一下子跪倒在地上,沉声说道。在瞬间,脑海之中转过了千百道念头,各种利害关系在瞬间想了一个通透,终于咬了咬牙齿,做出了平生中最艰难,也是最危险的选择。那就是老老实实的回答卢承烈所问话来。

“哈哈,王先生真是胆大,难道就不怕孤王告诉父皇,让父皇处置你吗?要知道,就凭借你这句话,就可以杀你十次了。”卢承烈闻言面色一愣,接着就哈哈大笑道。

那王珪见状,心中反而不再担心了,卢承烈若是悄无声息,或者说是并不表态,转移话题,那就说明日后这位主子肯定会追究此事的,但是眼前的这副模样,显然是不再追究了,倒是让王珪松了一口气。

“臣只不过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而已,不敢欺瞒殿下。”王珪赶紧说道:“臣当年老眼昏花,不知道真龙天子,才会做出许多错事来,陛下处罚臣,现在想起来,已经是很轻的了。臣已经是感恩戴德了。更何况,陛下仁慈,如今又让臣入刑部,臣万死也不能报答陛下的厚恩啊”

“恩,你如此想,孤心中甚慰。”卢承嗣看的分明,也不由的点了点头。对于王珪的直白,他还是很满意的。王珪说是他不恨卢照辞的话,那也是假话,就算他再怎么有本事,卢承烈也不敢用他。

东宫之争第三百五十一回计中计

第三百五十一回计中计

河东渡口,大军云集,帐篷无数,旌旗遮天蔽日,一个巨大的军营出现在渡口旁边,所有的行路商人都被命令改道而行。虽然也曾弄的怨声载道,但是一听的是李靖大将军率领的援军去定襄之后,纷纷绕路而行,甚至还有的商人自动花钱买了牛羊等物前来劳军,以期待李靖率领的大军击败颉利可汗,救出当今天子。毕竟自从卢照辞当政以来,朝中风气大转,对商人的态度也从以前的压制转为现在的开放,沿途的税率也减了不少。这样一来,不但使得朝廷的税收增加了不少,更为重要的是,也给了商人很大的方便,大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商人的行列。这一切都应该感谢卢照辞这样的一位好皇帝。但是一旦卢照辞这样的皇帝不在位,那朝中的政策会有什么样的变化,那就不是这些商人们能保证的了。若是让颉利这个草原霸主统治中原,更是中原百姓们的噩梦了。所以无论是从国家大义,还是从个人的利益上看,卢照辞这个皇帝都是不能有事的。所以一路行来,劳军之人甚多。

不过,面对这么多人的劳军,作为统军大帅的李靖早就被逼的烦不胜烦了,很快就将此事交给随军而来的郎中们办理,而他自己却是在中军大帐中召开诸将大会。

大帐之中,这个时候已经聚集了大唐所有的将军,上至凉王卢照应,下到一般的军校出身的校尉,数十人都聚集在大帐之中。索性大帐内建的很大,虽然人多,但是仍然很宽敞,一点都不显的拥挤。

“凉王殿下,开始吧”李靖扫了卢照应一眼,淡淡的说道。

“末将领命。”卢照应豹眼中光芒闪烁,扫了大帐内众人一眼,冷哼道:“这次出征定襄有军三十万,我们这三十万大军将在北都分成两队,一队由本王率领精锐骑兵两万人,深入草原,击杀草原各个部落,而另一队将由大将军率领,至定襄城下,伺机解除定襄之围。程知节、尉迟恭跟随本王出发,其余诸将跟随大将军出发,不知道诸位将军可有什么异议。”

“末将领命。”程咬金和尉迟恭两员猛将闻言,虎目一亮,站起身来,大声喝道。

“三位,这次是救援陛下于定襄,程将军、尉迟将军,你二人生性勇猛,但是行军途中,一定要听从凉王殿下的安排,不得抗命。”李靖在一边沉声说道。

那程咬金和尉迟恭二人闻言,嘴巴一咧,满脸的苦笑之色。他二人虽然勇猛,但是实际上,在卢照应面前,他二人也只有听命的份,若是论武力,根本就不是卢照应的对手,若是论爵位,也远在对方之下,在军中哪里有他说话的余地。但是这二人也知道,李靖之所以如此吩咐自己,那是因为这次作战关系重大,几乎可以说是关系到大唐的兴衰与成败,容不得有半点失误之处,所以才说出这般话来。

“末将明白”两人不敢怠慢,赶紧喝道。

“好,既然如此,凉王殿下,你立刻和两位将军领两万精锐骑兵立刻出发,冲进草原,凡是草原上的一切都是你们进攻的对象,屠杀的对象。”李靖双目中寒光闪闪,杀机隐现,精光爆射而出,哪里还有以前的儒将风采。

“大将军放心,末将一定会按计划行事。”卢照应闻言双眼一眯,点了点头,朝李靖拱了拱手,话音一落,转身就走。丝毫不拖泥带水。那程咬金和尉迟恭二人也朝李靖拱了拱手,也出了大帐。半响之后,就见马蹄声隆隆响起,大地传来一阵剧烈的颤抖之声,那是大队骑兵奔跑的声音,显然卢照应已经率领大队骑兵脱离了本部而去。

大营之外的一片密林之中,几个相貌普通年轻人簇拥着一个身材矮胖的中年人,死死的盯住不远处的大营。那中年人一见卢照应领着大队骑兵出动,脸上浮现一丝笑容来,对身边的一个下人说道:“马上传书给族长,就说正如李靖所说的那样,大军分为两队,只是领着骑兵的是凉王卢照应,随行的乃是尉迟恭和程咬金二人,并不是大将军李靖。看卢照应的行军方向,恐怕是过太原,深入草原的。”那身边的年轻人点了点头,半响之后,就见一只信鸽破空而出,朝长安而去。

两天之后,河东渡口已经是一片狼藉,驻扎在这里的数十万大军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只有众多的行军灶表明着这里有许多的军队在这里驻扎。大将军李靖领着数十万的精锐军队朝雁门关而去。

而在此刻的长安城内,崔仁师望着手中的情报,冷哼道:“这个李靖倒是知人善用,居然用卢照应和程咬金、尉迟恭这三个人去草原,自己却领着数十万大军去了定襄。到底是厉害的角色,让人惊叹啊”

“那是肯定的了。要入草原,就必须有精锐的骑兵,李靖虽然厉害,但是到底是年纪大了,论起杀戮的本领来,哪里有卢照应和尉迟恭他们狠,这三个人都是壮年,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都是嗜杀之辈,一旦这三个人入了草原,必定能在草原上掀起了血雨腥风,一旦颉利知道这个消息,必定会撤兵的。就算他不撤兵,其他的部族也会撤兵的。使得定襄之围不战而胜。这就是李靖的算计。”崔宏道在一边冷笑道。

“可惜的是,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都是没有用处的。在卢照应率领的大军到达草原的时候,恐怕已经接到定襄被攻陷的消息了。”崔仁师冷笑道。

“这个消息,你可传给颉利了。要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