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一品-第5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他才能在十三岁的时候击败各路强敌,统一了吐蕃各族,建立了强大的政权。若是说桑布扎等人熟悉政治,尚囊等人精通兵法的话,松赞干布此人文武双全,甚至尚囊等猛将的兵法也大多是松赞干布传授的。

松赞干布脸上顿时露出一丝狰狞之色来,但是很快又摇了摇头,说道:“这些人不能杀,暂时都让这些人去泥婆国,让泥婆国主好生招待,在那里,他们就不能离开泥婆国去中原了,就算他们得到了什么消息情报也传不出来。这些汉人我们是不能得罪的,日后我还有大用。”松赞干布摇了摇头说道。泥婆国指的是如今的尼泊尔,松赞干布赢取的是泥婆罗国王鸯输伐摩之女尺尊公主。只所以如此,他明知道这些到吐蕃经商的唐人中,也许是有唐人的密探在里面,但是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因为他知道,吐蕃人要想强大,就必须要有这些唐人的商人在里面,吐蕃人要想强大,就得吸收大唐王朝先进的知识。就是他的父亲在世的时候,对唐人也是如此,若非如此,此刻的吐蕃岂能拥兵四十余万人。否则的话,此刻的吐蕃哪里有什么工匠,哪里有什么雕刻、绘画等等,就是如今自己居住的这个豪华的宫殿,也是那些俘获过来的唐人工匠和泥婆国工匠所为,这些人是不能得罪,但是同样也是不能释放的,谁知道里面哪个是奸细啊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将他们都关起来,等到大战结束。

“臣等遵命。”众人也不再说话了。

“如此一来,首先就要对付的是大非川的十五万大唐军队。”尚囊脸上露出兴奋之色,拍着大腿说道:“听说那十五万大军都是精锐军队,臣从来就没有和大唐精锐军队交手,这次倒要让他们看看,我吐蕃的精兵强将是什么样子的,不要以为在大非川剿灭了几个盗匪就以为适应了我吐蕃的气候,就能击败我们的精兵,嘿嘿。我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才是精兵强将。”将军都是喜欢打仗的,尤其是吐蕃人,生性好斗好杀,尚囊尤其是如此,凡是被他攻下过的部落城池,俘获都是很少的。

“这次我亲自领军去对付徐世绩。”松赞干布皱了皱眉头,说道:“既然大唐皇帝能将徐世绩放在大非川,说明此人确实是一把好手,否则的话也不会能独当一面了,可惜的是,此人当初不在长安,否则的话,禄东赞还能从长安得到更多的消息。这样我们对付起来也就轻松了许多。不过,大相有一点说的不错,我们不但要从北方下手,东方也是要下手,派遣一个茹,不断的袭扰大唐的边境,让大唐没有足够的力量将军队投入到南方和北方来,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

松赞干布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这种事情确确实实的发生了。锦衣卫无孔不入,他们用各种身份来掩饰自己,或为仆人,或为店小二,当然在敌国而言,他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商旅了。因为每个国家都是离不开商旅的,这种掩饰不但可以得到许多的情报,更加的方便,更加的隐蔽。无论是在草原上,或者是西南各部,甚至如同泥婆国也都有着大唐商旅的存在,这些人当中锦衣卫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还有的人自愿帮助大唐绘制各国的山川地理形势,甚至兵马防备等等,像吐蕃这样的国家更是如此了。松赞干布喜欢中原文化,对待商旅也是很开明的,所以在吐蕃,来自大唐的商旅还是很多的。他们也很自由,像吐蕃的山川地理,甚至有些本土出身的将领还没有这些商旅熟悉。这不由得不说是一个讽刺。但是仔细想想,也是一种必然。

钱可通神,大唐银钱无数,卢照辞对于锦衣卫又是大力扶持,对于刺探他国情报的事情,无论是文臣或者是武将,这些人都是大力赞成的。这些大唐的商旅们拿着大唐的钱财,在吐蕃四处收买可以出卖吐蕃的人物,上至官员,下至奴隶,都是他们收买的对象。数年来,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是这一切松赞干布不知道罢了。毕竟这一招太过狠毒了,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出来的。谁又能想到卢照辞数年前就将目光瞄准吐蕃呢?等到双方即将发起战争的时候,大唐已经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逻些城布局很分明,不但分了内城和外城,更重要的还有权贵区和贫民区,其中城南贫民区内成分最为复杂,吐蕃现在还是奴隶制国家。逻些城虽然是吐蕃的国都,但是还有许多的奴隶存在。这里的秩序最为混乱,试想松赞干布的禁卫军们岂会到这里来巡逻。这里也就成了三不管地带。

黑夜中,城南的一栋民宅,外表很是普通,与其他的吐蕃宅院没有任何区别。府门外,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脸上长满着络腮胡须,一副吐蕃人的打扮。他站在民宅外,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四周一眼后,见四下无人,方才敲了敲府门,一重二轻,片刻之后,就见府门缓缓打开,一个中年人小心翼翼的探出头来,将汉子迎了进去后,又小心翼翼的扫了周围一眼,见周围无人之后,方将府门关了起来。

“大人,这是今日松赞干布在大殿内商议的结果。请大人注意查收。好速速传回朝中。明日松赞干布就有可能命大人这样的商旅离开吐蕃,前往泥婆国,不得返回长安或者西域了。到时候,这些消息就不能传到长安了。”汉子小心翼翼的将腰带撕了开来,从里面取出一张来,递给中年人。

“好。张勇,这次你立下大功了。我回去之后一定禀报统领大人,为你请功。”中年人打开纸条一看,面色一阵激动,拍着汉子的肩膀说道。

“属下告辞了。”汉子不敢怠慢,轻轻喝道:“都是为陛下效命,大人不必如此。”说着转身就走,身影很快就消失在黑夜之中。

东宫之争第六百三十回李靖辞帅

第六百三十回李靖辞帅

“陛下,逻些密探发来的消息。”长安城内,卢照辞正在一块圣旨上书写着什么,一边的秦九道正在一边伺候着,忽然一个太监闯了进来,手中握着一个竹筒,用红泥包裹着。显然是有重要情况,否则的话是不会用此种东西包裹的。

“吐蕃的事情,快拿来。”卢照辞再也没有心情将手中的圣旨写下,也不待秦九道上前,径自从太监手中夺了过来。

“这个松赞干布确实是不同凡响的人物。”卢照辞看了片刻,方叹息道:“难怪此人能在十三岁的时候登基称帝,横扫整个吐蕃,创下了偌大的基业,如今看来,此人确实有点本事。若不是这份情报,恐怕要打朕一个措手不及了。”

“陛下,这个松赞干布再怎么厉害,又如何能与陛下相比较呢?”秦九道在一边不屑的说道:“陛下文韬武略远甚前辈,白手起家,就能打下偌大的江山,大唐在陛下手中繁荣昌盛,万国来朝,历代君王如何能比的上,松赞干布是什么人,不过是一个蛮夷小国的土鳖而已。仅仅依靠着父祖的声望才有了今日的成就,吐蕃本就是蛮荒之地,如何能与大唐相提并论。陛下实在是太过自谦了。”

“嘿嘿,你不懂。”卢照辞摇了摇头,说道:“看来这道圣旨是下不了了,传旨,让太子和宣德殿几位大臣都来吧吐蕃迟早是我大唐的心腹大患,朕在的时候,还是顺手解决了好,免的日后留给太子了。”秦九道不敢怠慢,赶紧去命人宣旨不提。

“臣等拜见父皇。”岑文本等宣德殿大臣先赶了过来。

“这是锦衣卫派人送来的情报。你们都看看。”卢照辞将手中的情报递给秦九道,而秦九道又将消息递给岑文本,岑文本看过之后,眉头皱了皱,然后递给魏征等人,众人依次看了下来,各个都是垂首不语。卢照辞也不催促他们。

“儿臣拜见父皇。”这个时候,卢承烈赶了过来,扫了众人一眼,脸上并没有露出任何惊讶之色。好像已经知道众人都在这里一样。

“你也看看。”卢照辞点了点头,朝秦九道扫了一眼,秦九道不敢怠慢,赶紧又将情报双手递给卢承烈。

“太子,你是大将军之徒,你也说说,此事该如何是好?朕倒要看看,你在大将军那里可学到了些什么。”卢照辞脸上了露出一丝希冀之色来。就是岑文本等人也看着卢承烈,等待着他的表现。

卢承烈面色一正,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表现机会,当下思索了片刻,方说道:“吐蕃此举的意思很是狠辣,趁着我军收复西南五部的机会,而自己趁势解决大非川徐世绩大将军的十五万大军,而我朝十五万大军正是父皇用来对付吐蕃的精锐军队,一旦这只军队被消灭,我们不但失去了大非川,就是当初被镇压的吐谷浑也要被对方所夺,前往西域的道路将会出现危机,西域各国也有可能随之动荡。当然最重要的是,父皇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在训练出十五万已经适应吐蕃气候的大军,征讨吐蕃的时间将会向后推迟,而从东线不断袭扰我朝边境的吐蕃小股部队也会让我军疲于奔命,到了最后,我朝不得不答应吐蕃的请求,和亲,让对方得到大量的财物,而且吐蕃异族也会成为匈奴、突厥一样的民族,对我朝实行欺压。儿臣认为吐蕃之祸远在突厥之上。”

“太子所言甚是有理,不错,不错。”岑文本等人也连连点头,就是卢照辞也点了点头。卢承烈能看出这些,足以说明他已经有了独立分析事物的能力,初步有了承担一个君王的责任了。

“那你且说说,作为一个大唐的皇帝,如何面对这种事情。”卢照辞又笑呵呵的问道。

“吐蕃此举虽然很是毒辣,但是实际上,却是建立在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猜想上,那就是徐世绩大将军的能力。徐世绩大将军统兵作战的能力如何,我等都是清楚的,松赞干布若是想解决徐世绩大将军的十五万大军,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旦不能解决徐世绩大将军的十五万大我军,吐蕃大部分兵马将会拖在大非川附近。儿臣曾经了解过大非川的地理情况,虽然与吐蕃气候相同,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我朝大军若是前往大非川,也仅仅是短短的一段时间不能适应,也就是说,若是我朝将决战地点选在大非川,将有利于任何一个地点。第二,在徐世绩大将军拖住吐蕃大军的时候,我朝大军可以趁势解决西南五部的兵力,从南面进攻吐蕃,虽然没有任何地利,但是也仅仅是偏师,只是起到牵制吐蕃部分兵马不能北调的作用,这点与松赞干布的算计是一样的。”卢承烈不紧不慢的分析道:“所以双方争夺的焦点就是徐世绩大将军能否抵挡的住吐蕃的数十万大军了。”

“那吐蕃的骚扰计划呢?”卢照辞又笑呵呵的问道。

“我大唐战将无数,武学中也不知道有多少的优秀将领,让他们前往,足以抵挡这些骚扰。”卢承烈不屑的说道:“既然儿臣能看出这一点,想那松赞干布未必不能看出这一点来,他派来骚扰的部队也不过是一些偏师而已。我们大可不用理会。以一员大将总领边境兵马,足以抵挡这一切。”

“不错,不错,太子殿下是长大了。”卢照辞笑呵呵的说道。显然是赞同了卢承烈的观点。

“松赞干布此人端的不凡,可笑的是当初臣还以为蛮夷之地前来大唐求亲,是因为仰慕我中原文化,今日一看,这个松赞干布恐怕不是简单的人物了。”岑文本摇了摇头道:“看来,臣也是老糊涂了。”

“先生可不是老糊涂了。”卢照辞扫了书案上的那张未写完的圣旨一眼,笑呵呵的说道:“你还是要辅佐朕的,若是糊涂了,让太子一人监国,朕还是不放心的,别看太子说的头头是道,但是也只是纸上谈兵,若是让他身临战场,能做到淡定就已经很不错了。”卢承烈闻言脸上顿时露出尴尬之色,而众人也闻之哈哈大笑,只有许敬宗扫了岑文本一眼,脸上露出一丝思索神情来。

“好了,就这样吧”卢照辞顿时定下腔调了,淡淡的说道:“立刻下旨,第一道圣旨给徐世绩的,让他小心防备松赞干布,在保存实力的同时,将松赞干布拖在大非川,但是不能让丢失了大非川。第二道圣旨给薛仁贵,让他担任山南道行军总管,防守来自吐蕃人突袭;第三道圣旨是给秦勇的,让他担任剑南道行军总管,防守来自吐蕃人的入侵。第四道圣旨,传旨狄仁杰破案有功,命其为洛阳留守兼宣德殿行走。第五道圣旨,传旨天下,朕决定迁都洛阳,迁都之事,由太子主持。第六道圣旨传旨天下,朕出征的日子,仍然由太子监国,宣德殿辅佐,非大事可以不用请示朕,太子可以自己决断。”

“儿臣(臣)等遵旨。”众人闻言心中一动,赶紧大声说道。

“好了,你们都退下,太子留下。”卢照辞不经意间扫了岑文本一眼,最后目光落在卢承烈身上。

“臣等告退。”众人不敢怠慢,赶紧退了下去。

“太子,你看看这张圣旨。”卢照辞指着书案上的圣旨说道。卢承烈闻言看了过去,只见圣旨还没有写完,但是上面的内容却已经猜到一个大概了。原来是赐封宣德殿首辅大臣岑文本为文郡王,不在担任宣德殿首辅大臣的职位。

“父皇,这?”卢承烈虽然心中已经有所准备,但是没有想到居然来的这么快。这个长孙无忌倒没有猜错。

“朕的这道圣旨准备是今日发出去的,但是朕现在想清楚了,还得等上一阵子。”卢照辞摇了摇头,说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呵呵其实朕就算不说,岑文本心中也是知道的。或许他早就将辞官的折子都已经准备好了呢算了,不说了,朕出征的日子,你可以尝试着处理国事了。这次出征回来,若是能解决吐蕃问题,那自然是最好了。”

“儿臣明白。”卢承烈赶紧说道。

“趁着这段时间,你可以多向岑先生请教一番。”卢照辞笑呵呵的摇摇头,说道:“迁都也是一件大事,你多有照顾不周的地方,岑先生能者多劳,狄仁杰聪慧无比,他二人足以将此事解决的妥当。这样一来,狄仁杰的资历和功劳也就足够了,等你继位之后,入宣德殿也是顺理成章了,他也可以辅佐你二十年之久。”

“儿臣多谢父皇。”卢承烈知道这是卢照辞在向他传授帝王之道,当下认真听了起来。

“只是你我二人都能遇到好的辅佐大臣,不知道朕的子孙们如何?岑文本这样的大臣可是难得啊”卢照辞笑呵呵的将面前的圣旨放在烛火之上,瞬间就将圣旨烧的一干二净,只有卢承烈脸上露出一丝思索之色来。

朱雀门外,岑文本若有所思的看了身后皇宫一眼,捏了一下怀里的奏章,深深的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又上了一边的马车。

三日上朝,文臣武将聚集左右,大殿内寂静非常,卢照辞已经决定下旨出征了,这些大臣们也将辅佐太子治理天下。如今的大殿上,经过前一阵子清洗之后,又来了许多的新面孔,原来那些人或为贬官,或为罢官等等,就算与世家有关系的,也都不敢出言。

“陛下,大将军府来人求见陛下。说大将军有要事禀报陛下。来人正是大将军之妻。”卢照辞正在宝座上讲着太子监国之后的安排后,就见秦九道在身边小心翼翼的说道。

“传进来。”卢照辞心中一愣,昨日他还去见过李靖,两人也就是叙叙旧,倒是没有说其他的,这个李靖若是有要事的话,昨日就亲口告诉自己了,为何要等到今日。而且还是红拂女亲自前来。当下不敢怠慢,赶紧命人传了进来。

“臣妾李氏拜见陛下,陛下万岁。”红拂女领着一个侍女走进了大殿,她仍然是一身红装,并没有穿自己的诰命服装,虽然岁月悠久,但是在她的身上也紧紧是满头的银发而已,脸色红润,也可以的看的出,当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