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原始思维-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禁忌、仪式。

    Ⅰ

    每个人都知道,自远古以来,在中国社会中,为死人操心,给活人带来了多么沉重的负担①。在加拿大,“当村里发生火灾时,人们首先关心的是把死人转移到安全地点,如果村里有死人的话。活人们从自己身上解下一切最宝贵的东西

    ①J。

    J。

    M。

    deGrot,TheReligiousSystemofChina,i。

    p。

    658etpas-sim。

…… 360

    原 始 思 维353

    来打扮死人;他们时常启开死人的坟墓,给死人换衣服;他们宁肯自己挨饿,也要把食物送到死人的坟上和他们想象的死人的灵魂游荡的地方……他们把死尸埋在坟墓里时十分小心谨慎,要使尸体绝对不接触泥土;死者躺在那里,就象躺在围满了兽皮的小小密室里,这密室比活人的茅屋要富丽堂皇得多。“

    ①以原始人的观点看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类风俗如此普遍。对原始人来说,没有不可逾越的深渊把死人与活人隔开。相反的,活人经常与死人接触。死人能够使活人得福或受祸,活人也可以给死人善待或恶报。对原始人来说,与死人来往并不比与“神灵”或者与他在自己身上感到其作用的或他认为是服从于自己的任何神秘力量进行联系更奇怪。

    金斯黎小姐叙述说,她有一次听到一个黑人独自一人在谈话,好象他面前站着一个她看不见的对谈者。

    查究起来,这个黑人是在跟自己死去的母亲谈话,据他说,她是在面前。

    对原始人来说,他感知的客体的实在,丝毫也不决定于是否能够用我们叫做经验的那种东西来证实;而且,一般说来,正是触摸不到的和看不见的东西他才认为是最实在的东西。此外,死人甚至能够向活人的感官显露自己。

    死人可以以幽灵、鬼的形式让活人看见,也可以让活人听见,更不用说他们能够出现在梦中(如我们所知,梦是特别宝贵的知觉)。有时,死人能给活人一种非物质接触的不可言状但活灵活现的感

    ①Charlevoix,Journald‘unVoyagedansL’AmériqueSeptentrionale,i。

    p。

    372etseq。

…… 361

    453原 始 思 维

    觉。

    有时可以在风里听到他们。

    “它是看不见的;它象风一样;他们说,实际上,棕榈叶子微弱的沙沙声是鬼弄出来的,当旋风卷起尘土、落叶和稻草时,这就是鬼在玩把戏。”

    ①同样,在巴西,“盖族人(Ges)相信,簌簌的风声就是泄露死人在场。”

    ②简而言之,不管明显的事实怎样,原始人与死人的关系就象与他周围的活人的关系一样。死人是那个有着许许多多互渗的社会、社会共生体的成员(根据原始人的集体表象,死人在这个共生体中获得了地位)

    ,而且是十分重要的成员。

    由此产生了原始人的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的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假定逻辑思维渐渐得到发展(这是一个假设,底下我们还要研究它)

    ,则这个思维关于外部世界的观念终于会纳入一种“自然”中,亦即纳入一个固定不变的体系中,这个体系服从于一些可以为主体认识但看来又完全不依赖于主体的规律。有关死人的观念却不提供任何类似的东西。它们只是构成我们大有讲究地叫做“彼世”的那个模糊的总和。对原始人的思维来说,相反的,这个“彼世”和现世只是构成了同时被他们想象到、感觉到和体验到的同一个实在。

    然而,即使对这种思维来说,有关死人的观念及与之相连的风俗也是更突出地表现了原逻辑的性质。不管有关由感官提供的事实材料的其他集体表象多么神秘,不管与之相连的风俗(如狩猎、捕鱼、战争、疾病、占卜,等等)多么神秘,为了达到所希望的目的——为了战胜敌人,为了捕到猎

    ①J。

    Roscoe,“ManersandCustomsoftheBaganda,”

    J。

    A。

    I。

    ,xi。

    p。

    73。

    ②VonMartius,BeitragezurEthnographieSüd-Amerikás,i。

    p。

    291。

    B

…… 362

    原 始 思 维553

    物等等,仍然必须使表象在某些极重要之点符合于客观实在,仍然必须使风俗在所与时刻实际上适应于所追求的目的。这就保证了这些表象的最低限度的有序性,客观性和连贯性。

    然而,这个外部标准对于有关死人的表象和风俗却是无效的。

    在这里,原始人的思维所固有的对矛盾律的不关心将无阻碍地表现出来。因而,我们将在这方面见到一些最明显地表现了这种思维的原逻辑本性的风俗。

    互渗律有无限权力地支配着这些风俗所依据的集体表象;它在这些风俗里容忍了最不可容忍的矛盾。我们已经知道,对这种思维来说,不存在任何确切符合我们叫做灵魂或人格化的那种东西。对它来说,灵魂是一个,同时又是许多,它在同一个时间能够在两个地方出现,等等。因而,我们必须料到,在他们的风俗里,我们也会发现那种以逻辑的观点看来乃是彻底混乱的东西。我们不应当努力于通过在这种神秘思维的产物中确定逻辑条理的办法来消除这个混乱,因为这种思维对逻辑条理根本不关心;而应当努力于阐明这种混乱怎样成为支配原始人的思维的互渗律的自然结果。

    首先,必须一般的指出,原始人根本不难于把死人想象成既是建立了与活人的社会完全不同的彼世的社会,又是处处混在活人的社会的生活中。例如,在托列斯海峡的土人们那里,“人死后,他的马利很快就到基布(。。。。Kibu)去,它一到那里,就有一个比他早死的朋友的马利接待它并把它藏起来。。。

    在新月的第一个晚上,这个朋友就把马利介绍给其他马尔凯。。。。。

    (markai)

    ,这些马尔凯一个跟一个拿起顶端有石头的棒槌向。。。

    他脑袋上打去,这以后,他就变成了真正的马尔凯。

    然后,他。。。

…… 363

    653原 始 思 维

    们教这位新马尔凯用鱼叉扠鱼和作其他马尔凯作的一切事。。。。。。

    ……马利或马尔凯举止行为完全象人一样,它们可以和死的。。。。。

    女人结婚。“

    ①在那个自远古以来即已保持着有关死人的观念和风俗的中国里,我们也见到了同一些矛盾。一方面,存在着鬼的世界,它是人世的翻版。那里的社会是以同样方式组织起来的,那里继续过着宗教的生活。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中占有与生前一样的地位、一样的等级。每个人都在那里实行着活人所实行的祭祖仪式②。死人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战斗、自己的坟地、自己的葬仪。人怕鬼,鬼也怕人;他们互相发生坏影响,他们双方都用供奉的办法来祓除这个坏影响。

    格罗特叙述了一个极有意思的神话:一些人钻进了阴曹地府,以自己在那里的出现引起了惊恐。那里向他们献了供品,采取了无数预防措施把他们送出了阴界③。

    但是,另方面,据这个作者说,“在中国人那里,巩固地确立了这样一种信仰、学说、公理,即似乎死人的鬼魂与活人保持着最密切的接触,其密切的程度差不多就跟活人彼此的接触一样。当然,在活人与死人之间是划着分界线的,但这个分界线非常模糊,几乎分辨不出来。

    不论从哪方面来看,这两个世界之间的交往都是十分活跃的。这种交往既是福之源,也是祸之根,因而鬼魂实际上支配着活人的命运。“

    ④这些说法表明了,人们相信死人在自己的坟墓里是活着的。

    “在

    ①TheCambridgeExpeditiontoToresStraits,v。

    p。

    357。

    ②J。

    J。

    M。

    deGrot,TheReligiousSystemofChina,i。

    p。

    48。

    924。

    ③J。

    J。

    M。

    deGrot,TheReligiousSystemofChina,i。

    p。

    802—11。

    ④J。

    J。

    M。

    deGrot,TheReligiousSystemofChina,i。

    p。

    464。

…… 364

    原 始 思 维753

    从古至今的全部中国文献中,装尸体的棺材是用‘寿材’或‘灵柩’的名称来称呼的。“

    ①没有过门而守寡的年轻姑娘,“在得到父母和未婚夫的父母的允许后,可以永远不过夫妇生活。按规矩,允许她住在死者的家里终老,并且与死了的未婚夫正式结婚。”

    ②我们听说,“从前在中国有一个奇怪的风俗,妇女死了,与她在结婚前死去的青年未婚夫并骨。”

    ③舆论如此颂扬那些追随着自己的丈夫一同进坟墓的妻子的牺牲精神,这种牺牲给家庭带来无上光荣,以至未亡人常常都想死,或者至少是愿意死,或者甚至可能被她们的家族逼着去死。

    西非的黑人相信,人死只是摆脱了自己的有形躯体和改换了住址而已,其余一切则依然如故④。多尔赛说,在北美,在苏兹人那里,“死人在一切方面都象活人……他们不是经常可以被活人看得见的。

    有时候,可以听见他们,但看不见,尽管他们与活人一起留在帐篷里。有时候他们又现形了,他们在活人中间找丈夫或妻子,他们吃、喝、抽烟,完全和普通人一样。“

    ⑤“一个年轻的达科他人正好在跟他所爱的姑娘结婚的前一刻死了。这姑娘给他服丧……鬼回来了,娶她作了老婆。不管部落在哪里过夜,这个鬼的老婆都把她的帐篷搭在离其他帐篷一定远的地方,撤营时,这个女人和她的丈夫

    ①J。

    J。

    M。

    deGrot,TheReligiousSystemofChina,i。

    p。

    348。

    ②J。

    J。

    M。

    deGrot,TheReligiousSystemofChina,i。

    p。

    763。

    ③J。

    J。

    M。

    deGrot,TheReligiousSystemofChina,i。

    p。

    802etseq。

    ④A。

    B。

    Elis,TheEwespeakingPeoples,p。

    106。

    C⑤Dorsey,“SiouanCults,”E。

    B。

    Rept。

    ,xi。

    p。

    485。

…… 365

    853原 始 思 维

    也是隔一定远的距离跟在其他人后面。鬼经常指示这个女人该作什么事,并且按时给她带来捕获的野味……人们既不能看见这鬼,也不能听见他,但是他们听见他的老婆跟他谈话。

    如果会碰上狂风暴雨,他必定给部落报信。“

    ①易洛魁人的一个神话叙述了一个跟自己的女儿谈话并给她出主意的死人的故事②。大家知道,这类事实是非常多的。

    因此,假如我们想要正确地解释原始人有关死人的观念和风俗,就必须尽可能摆脱我们所习惯的关于生和死的概念,。。

    正如我们最好是不使用灵魂的概念一样。生和死的概念对我。。

    们来说只能由生理的、客观的、实验的因素来确定,但原始人关于生和死的观念实质上是神秘的,它们甚至不顾逻辑思维所非顾不可的那个二者必居其一。对我们来说,人要不是活的,就是死的:非死非活的人没有。但对原逻辑思维来说,人尽管死了,也以某种方式活着。

    死人与活人的生命互渗,同时又是死人群中的一员。更确切地说,一个人是死是活,得看他是否存在这种那种互渗。活人对死人的所作所为,完全取决于有没有这些互渗,它们是否已经中断,或者行将中断。

    所以,我们在这里面对着的是极复杂的集体表象和风俗。

    我们不能在这里来研究它们的那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细节,因为即使在同一个地区里,不同的部族又有不同的变形。

    “葬仪的任何详细描写都不能被看成是适用于一切部族或者即使是一个部族,有些死者的年龄、声望或者地位必须得到比一

    ①Dorsey,“SiouanCults,”E。

    B。

    Rept。

    ,xi。

    p。

    490。

    ②Hewit,“IroquoianCosmology,”

    E。

    B。

    Rept。

    ,xi。

    p。

    147。

    etseq。

…… 366

    原 始 思 维953

    般人更恭敬的对待。“

    ①正因为死人继续活着,所以每个死人都要根据不同的等级、性别、年龄而受到不同的待遇,——观察者们在描写这些仪式时往往忽略了对这些情况的详细说明。此外,有关死亡和死人的风俗也许是一切风俗中最持久的。因此,当社会环境、制度相信仰改变了,这些风俗只是很慢地跟着改变。就是在他们的意义逐渐模糊起来甚至丧失时,它们也继续被遵守着。人们根据新的观念和情感来解释它们,亦即往往以相反的意义来解释它们,因而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它们和从前保留下来的部分混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种自相矛盾的东西。这样一来,在大多数社会集体中(即使不是在一切社会集体中)

    ,葬仪都表现出是一种不规则的层积物,在它里面,从远古传下来的和与极原始的思维联系着的风俗,与那些为较晚时期的概念所决定的并与这种思维相矛盾的风俗混杂在一起。最后,在极多的社会集体中,葬礼和葬仪的形式得视死亡的性质和原因,是“善”终还是“凶”死而又有所不同。

    对这些形形色色变化多端的仪式作出最详尽而完整的描写,乃是人种志学的事。在这里,只要指出所有这些仪式都是受神秘的和原逻辑的思维支配的就够了;对这种思维来说,生和死的各种不同的阶段取决于有互渗或者没有这些互渗;最后,同一个人不仅要经过两个存在阶段——其一是活着,另一是死的,而且要经过整整一系列的阶段,一系列的状态,他在这些阶段中,与我们叫做生和死的那种东西或多或少地互

    ①BroughSmyth,TheAboriginesofVictoria,i。

    p。

    14。

…… 367

    063原 始 思 维

    渗着。我们打算在这里作出的概述,只能是个粗略的初步的草图。我认为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