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原始思维-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认为,“原始人”的思维是具体的思维,亦即不知道因而也不应用抽象概念的思维。

    这种思维只拥有许许多多世代

    列维-布留尔所说的“原始人”实际上指的是德语中的Naturvolker(自然B A民族)

    ,亦即近代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北美洲的有色人种民族(见本书第1页)。

    ——译者②见本书第6页。

    ③同上。

…… 603

    695原 始 思 维

    相传的神秘性质的“集体表象”A ,“集体表象”之间的关联不受逻辑思维的任何规律所支配,它们是靠“存在物与客体之间的神秘的互渗A”来彼此关联的。

    尤其是,这种思维完全不关心矛盾(它不追究矛盾,也不回避矛盾,它可以容许同一实体在同一时间存在于两个或几个地方,容许单数与复数同一、部分与整体同一,等等)

    ,所以,从表象关联的性质上看,列维-布留尔又把这种思维叫做“原逻辑的”

    A思维。

    总起来说,“原始人”

    的思维就是以受互渗律支配的集体表象为基础的、神秘的、原逻辑的思维。

    这就是列维-布留尔给“原始人”的思维下的定义。

    还需要说明,列维-布留尔一面把人类的思维分为两大类型,一面又肯定人类思维的机能相同,不同的只是思维的结构(类型)。

    二十年后,他在《作者给俄文版的序》中又说:“在人类中间,不存在为铜墙铁壁所隔开的两种思维形式——一种是原逻辑思维,另一种是逻辑思维。

    但是,在同一社会里,常常(也可能是始终)在同一意识中存在着不同的思维结构。“

    ①这又显然是指的全人类,其中也包括“地中海文明”。

    另外,列维-布留尔还含糊地表示了,在涉及生产和生

    列维-布留尔一再指出,所谓“集体表象”实际上不能说是表象,因为它A不是“智力过程的产物”

    ,在它的组成中还包括了情感和运动因素。

    ——译者“互渗”

    ,英译本为participation,意即“共同参加”

    ,列维-留布尔用这个A术语指的是存在物或客体通过一定方式(如通过巫术仪式、接触等)占有其他客体的神秘属性。

    ——译者“原逻辑的”

    (prélogique)按字面应译为“前逻辑的”或“逻辑前的”。

    由于A引起了误解,俄译本译成“原逻辑的”(见本书474页)。

    中译本的译法同俄译本。

    ——译者①见本书第3页。

…… 604

    原 始 思 维795

    活方面的事物时,“原始人”是运用逻辑思维的。

    只是在涉及认识问题上,特别是涉及因果律和矛盾律时则是运用原逻辑思维,集中地表现在寻求神秘原因上。

    以上是本书的主要论纲。

    列维-布留尔是以杜尔克姆为首的法国社会学派的代表者之一。

    这个学派坚持马赫主义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同一”的原则,力图通过对所谓“集体表象”的分析来建立它自己的“社会心理学”。

    杜尔克姆的社会学理论就是建立在集体表象的概念上。

    同时,这种集体表象并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是通过记忆和摹仿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集体表象”

    等于马赫主义著作中的“集体经验”或波格丹诺夫的“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经验”。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对这些观点早已作了揭露和批判。

    列维-布留尔就是具体地运用杜尔克姆的“集体表象”的概念来研究所谓原始人的思维。

    列维-布留尔抱着资产阶级的偏见,从实证主义立场出发,把“地中海文明”从全人类文明中分离出去,而把其余一切社会,不管它们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统统纳入一个所谓“低级社会”

    的模式中。

    这样一来,全人类只有两个社会类型,与此相对应的正好是两种思维类型。

    这也并非偶然。

    因为列维-布留尔的历史观是唯心史观。

    我们知道,在史学中曾经有个“欧洲中心主义”

    ,这个主义认为,苏伊士以东,整个亚、非、拉美的有色人种地区都是一片原始蛮荒之地,没有历史,更谈不上文明史。

    列维-布留尔无疑是“欧洲中心主义”

    的信奉者,这使他很难进行客观的历史考察。

…… 605

    895原 始 思 维

    我们认为,自有人类社会以后,思维的发展也是一个进化的过程。

    可以想见,刚脱离动物界的最古人类自然不会有逻辑思维。

    以后,由于劳动中共同的需要产生了言语,进而形成简单的语言和同样简单的语法,这就给逻辑思维开辟了道路。

    不过,在原始社会中,逻辑思维仍处于萌芽状态,思维中直观的因素、非逻辑的因素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还占着压倒的优势。

    但是逻辑思维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它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日趋巩固。

    果然,进入奴隶制社会以后,逻辑思维取得了第一次重大的突破,无论在西方或东方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怎么能说逻辑思维只是“地中海文明”的特产呢?

    通观全书,列维-布留尔引用来论证原逻辑思维的材料,除了语言、计数等少数几章外,差不多全是我们叫做迷信的那种东西。

    我们知道,各种宗教、迷信的产生都有其社会经济基础。

    大抵说来,在原始社会后期才有可能产生宗教、迷信。

    这是因为那时的人们对相当多的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正确知识,但是由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不可避免地把自然力神化,加以崇拜,从而产生宗教、迷信。

    恩格斯指出,宗教、哲学等等“都有它们的……

    史前内容“

    ,史前时期的“这些关于自然界、关于人本身的本质、关于灵魂、魔力等等的形形色色的虚假观念,大都只有否定性的经济基础;史前时期低级经济发展有关于自然界的虚假观念作为自己的补充,但有时也作为条件,甚至作为原

…… 606

    原 始 思 维995

    因。“

    ①由此看来,任何民族(包括“地中海文明”在内)的最早祖先都曾经历过产生宗教、迷信的时期,而且至今仍然有相当多的人为宗教、迷信的阴云所笼罩,大概要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彻底摆脱这些消极因素吧。

    有趣的是,列维-布留尔是在读过了司马迁的《史记》法文译本以后才萌发了要研究“原始人”

    的思维的念头。

    他对于《史记》中关于星象与人事直接有关的记述大为震惊。

    由于有了《史记》的“启发”

    ,列维-布留尔十分热心地进一步注意有关旧中国的材料,他研究了长期在旧中国传教的一位传教士德格罗特撰写的一部巨著《中国的宗教制度》,列维-布留尔经常在下结论前的关键时刻引用这些材料。

    可是,他竟然利用这些材料来抹煞我国人民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否定全部中国科学,宣称“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扯淡”

    ,这就清楚不过地暴露了他的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

    关于本书的材料问题。

    材料的事实部分看起来大都是真实的,可以说确有其事。

    列维-布留尔搜集的大量材料,对我们研究思维的发展是有用的,特别是来自那些最落后的社会(原始部落)的材料很有价值。

    关于语言和计数等章中的材料生动地论证了“具体的思维”

    (即不运用抽象概念的思维)。

    所以说,这部书仍然有研究的价值。

    关于列维-布留尔和他的著作的情况,读者可以参看

    ①《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473页。

…… 607

    06原 始 思 维

    《作者给俄文版的序》和后面的三篇附录。

    这四篇文章原来都是俄文本《原始思维》一书的序言,是1930年随该书的出版一同发表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给俄文版的序》。

    这篇序的第一句话就是:“‘原始思维’一语是某个时期以来十分常用的术语。”这里的“某个时期”是指列维-布留尔的第一本书《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1910年发表以后的一段时期。

    显然,这个术语是本世纪二十年代苏联人首先使用的,到1930年俄文本出版时就干脆用它做书名。

    而这又是预先取得列维-布留尔本人的同意的。

    译者这次仍然采用俄文本的书名,除了因为初稿是从俄文本译出的以外,更重要的是想要保持历史的线索。

    另外,在这篇序言里,列维-布留尔再一次明确表示:“‘人们把原逻辑的’一语译成‘不合逻辑的’这个术语,这不是为了要说明原始思维是非逻辑的,亦即与任何思维的最。。。。

    基本定律背道而驰的,它不能像我们的思维所作的那样去认识、判断和推理。“

    ①这个术语法文原文为prélogique,本来可以译成“前逻辑的”或“逻辑前的”

    ,但是,俄文本编译者之一B。

    K。

    尼科尔斯基认为,在法语中,pré这个前缀涵义相当灵活,有时也有“最初”

    、“原始”的意义。

    因此俄文本把它译成“”

    (“原始逻辑的”)。

    列维-布留尔在本书B H L S N D ' U X R O ' Q第二章中也说:“我们用原逻辑的……这个术语,并不意味着我们主张原始人的思维乃是在时间上先于逻辑思维的什么阶

    ①见本书第2页。

…… 608

    原 始 思 维106

    段。“

    ①所以,他常常宁愿用“低级社会”这个术语来代替“原始社会”。

    尼科尔斯基的译法避免了在时间阶段上表态,而着重于这种思维的性质。

    中译本从俄译本,译成“原逻辑的”

    ,除了意在保持历史的线索外,还有更加着重于性质方面的含义,因为列维-布留尔毕竟不是研究逻辑思维前的什么阶段。

    第一篇附录是《“无神论者”出版社编辑部的话》。

    第二篇附录是马尔的一篇无题短文,可视为代序。

    A    马尔利用列维-布留尔的思维类型假说来论证他自己的“语言发展的阶段论”

    ,把列维-布留尔引为同道,所以恭维备至。

    最后一篇附录是本书编译者之一。。尼科尔斯基的W L《“原逻辑思维”——列维-布留尔的工作假说》一篇长文。

    这篇论文是尼科尔斯基于1930年1月31日在人种学研究所原始意识形态组(列宁格勒)

    作的一篇报告。

    这篇报告把列维-布留尔其人、他的著作、有关讨论和各方面的反应等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可以从这篇报告中了解一些历史情况。

    可是,尼科尔斯基的观点是暧昧的,主要倾向于肯定列维-布留尔的“功绩”。

    最后谈谈本书的翻译编排问题。

    这本书最初是从俄文本译出。

    俄文本译者是。,尼科尔W L斯基和。。基辛。

    他们实际上是采用编译的方法,所以在a W“版本记录页”上写的是编,不是译。

    因为是编译,个别地方难免走样。

    另外,译文也比较粗糙。

    所幸,以后找到了英文本

    ①见本书第71页。

    本书《马尔序》的标题是汉译者加的。

    ——译者A

…… 609

    206原 始 思 维

    (《Hownativesthink》,1926;《Primitivementality》,1923)

    ,我又按英文本从头到尾逐字逐句校订了一遍,改动很多。

    因此,中译本实际上是据俄文本译出,又据英文本校订定稿的。

    列维-布留尔关于原始思维的著作有三本书。

    第一本就是前面说过的《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

    第二本书叫《原始人的心灵》(《Lamentalitéprimitive》,192)。

    第三本叫《原始人的灵魂》(《L‘ameprimitive》,1927)。

    列维-布留尔的b全部理论原理都是在第一本书中提出的,第二、三两本只是用更多的材料来对第一本书中提出的理论作补充论述。

    俄文本《原始思维》实际上是列维-布留尔的著作的第一个俄文版选集,其中除了把《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全部译出(有几处作了较大的删节,另外删去第四章中的第三节)

    ,还把第二本书《原始人的心灵》中的第一、二两章和最后一章译出,放在《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一书的最后一章的前面。

    除此以外,俄编者还给俄文本搜集了53幅插图并补充了一些编者注。

    经过这样编排以后,俄文本改书名为《原始思维》(《》,。。。

    ' X H  N ^ K J M N X Z K Y S X M ' X ' N E H X E L O T ' X Q B H N Q W L。。,,。

    1930)。

    中译C ' O N S R O N D N ' a W L ' R ' M L a J X ' R J _ N R O  L D本采用了俄文本的编排方法A,还采用了书中的某些编者注,按英文本补足了缺译的地方,把俄文本卷首的四篇序中的三篇作为附录放在书末。

    但是,中文本采用了英文版的比较详细

    从本书附录尼科尔斯基的论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预先知道俄文本的编排A方法的。

    ——译者

…… 610

    原 始 思 维306

    的目录以代替俄文本的目录。

    译者水平不高,不论是这篇后记还是全书的译文都难免有错误不妥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译 者1980年1月于北京

…… 61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