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得原理-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源。
    ——艾奇逊(Dean Acheson)

整合方案
    我们创制政府制度的目的,即在保障私权及国家的权利;宪法起草者万万没有想到科技
发展在二百年后,会对人类产生致命的威胁。宪法使我们拥有传统的政治体制,却没有控制
科技的能力,最后终于危及到我们的生存。
    我们破坏生命圃融的循环,把无尽的循环转变为人为直线事件的排列。
    卡门纳(Barry moner)
    政治决策之效果往往是立竿见影,但有时亦须耗费二十年或更多时间,才能发挥效果。
从长期人类生存而言,民选官员对环境问题、生态系统及其复杂成果的知识实属有限。
    在一九七○年初期,一项针对民众对总统及政府的表现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若总统的
受欢迎度或声望上升三个百分点,媒体即大肆报导并宣称民众对行政部门充满信心;但若是
落了二个百分点、大众的信赖便濒临崩溃,像这种短期的“声望比赛”,使褥投机者得以趁
机谋得最大利益:短程政策不能遏止通货膨胀、能源问题或纠纷排解,往往为未来造成更复
杂的难题。美国主义的好处即在选举。
    ——哈丁(warren Harding)
    领袖与我们相比,具有更多的机会能预见未来,一个有能力的领袖必须具备前瞻性的眼
光,能采纳众人的意见,以利自我判断,这在决策者须仰赖专家所提供的意见的时代尤其重
要。
    不论是哪一领域,每人多少都有些无知。
    ——罗杰斯(Wili Rrger)
    在一九七五年,“负责人”及“领袖,”之间有些混淆;只要在其位即可担任负责人,
但想成为一名有能力的领袖,所需不止这些;职位愈高,前瞻的能力更要愈强。
    领袖是国家理想的守护者、信仰的珍视者、永久盼望的乐观者大国家信心的维系者,借
此笼络全人民。
    ——李普曼(WaIter Lippmann)
    政治讨论、官僚组织的讨价还价、委员会、”经费补助利益团体等,不论是何动机,都
只是个别解决,而非全盘解决问题:唯有未来学学者,能利用精密的科技,收集所有有关地
球资源、人口及污染的已知因素,然后运用电脑全盘了解问题。一九七五年的未来学者研读
一系列电脑数据,都显示山雨欲来的灾难,有能力的未来学学者、科学家、系统分析家、社
会工程师及生态学家部能够了解我们身处的窘境。系统动力的应用提供了一系列全盘而理智
的方案,它们的形成都是根据大量复杂而不断变动的汛息资料而拟定的。借由系统动力及电
脑的微量分析,我们才能预测诸多政治决策会产生何种结果。“若我们想要”有效率”,就
必须根据以往的经验及知识,周延续密地思考。
    ——富勒(R。Buckminster Fuller )

荣景不再
    现在最困难的政治改变,就是对国家所面临的困境。美国人在态度上须有一基本之改
变,虽然自现在瞻望未来,前途似乎十分渺茫,但这种消极的观点或态度绝不能蔓延;我们
必须采取智慧而坚定的步伐,对摧毁我们的外力予以控制,也必须相信经济、环境、人口或
国际关系的危机并非不可克服。
    沮丧是不对的,有盼望才是正确的。
    ——卢伯克(John Lubbock)
    一九七①年代早期所弥漫的悲观主义,主要源千政府处理短期危机失败。只要美国资源
仍旧丰沛,我们就不会有被摧毁之顾忌,我们在资源及海外之军事行动,似乎都未考虑到成
本问题,直到能源告急,我们才猛然发现科技对环境的冲击及城市的恶质化,惊醒了“沉
睡”的我们,去面对社区、组织及家庭生活因“福利经济学”所遭到的破坏。
    当你是如此盛大而夸耀地开始,那结果怎会如此缓慢?
    ——洛斯卡门(W。D。Rosscmmdn)
    席德指出在一九七○年代早期,我们已有能力须知这些结果,但我们不仅不知力行,亦
不愿听从未来学学者、生态学家及其他人所提的意见与协助。一九七五年以前,美国正朝三
种潮流而行,这些潮流都反映在我们的政治政策上,最明显的就是反映在享乐主义的生活形
态上,以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程措施来处理难题,并且深信只要如此,一切都会恢复
正常。虽有一些振兴经济或克服短缺的计划,却很难恢复旧有的工业秩序,但政府仍持续地
试着恢复过去的“繁荣时光”。
    福特总统以一票领先当选,却没有人要求重新开票。
    ——锡德《Lu Cid)

●神秘主义
    有一部分的人便崇尚神秘主义,他们放弃理智的思考而沉浸在类似宗教的荒诞超能力
上。他们崇拜这些“准科学家”,信其能借绝食及快速疗法给予他们健康美丽。他们变成神
棍的信徒或病患,踉着他们自人类受难境界中解脱,这种神秘解决方案,承诺他的信徒能快
速得到成果而毋须经过漫长煎熬的辛苦思考、研究或推理,其实所有这些癖好都偏离了现实。
    宪法保障每个人都有摆脱愚笨的权利。
    恰尔迪(John Ciardi)

●信心疗法
    另有一群人采用自我安慰、一切如常的“信心疗法”途径。这些人不相信我们可以轻易
地摆脱困境,但深信一定有某种方法可以解困。他们潜心研究策略,以使社会各阶层能为人
类文明之延续共同努力。这些策略即包含非污染性之能源开发,爱舒太阳能农场虽非绝对完
美之能源发展,但它对摆脱进口石油之依赖确也是一项相当有意义的转变,不仅于此,对于
煤及沿岸钻探的依赖度减至很低。佛塞特市长对益精市市民服务的概念,使他执意建立市民
服务中心网络,这些研究社区中心的需要和失业者共同决定如何妥善运用他们的能力和精
力,以实践他们的需求。结果,失业科学家、工程师及技术人员因计划的开展而能从事建
设,使其才智贡献在最需要的地方;市民服务中心吸引了大批人才提供他们的创造力,并提
供工作机会,使全副心力投入在重要迫切的问题上,而毋须建构庞大的官僚体制才能解决。
    虽有些人主张回复旧有经济体制;有些坚持立即有效之方案,但理智且人性的替代方案
支持者亦逐日增多。席德认为,若非如此,则悲观主义者的论调将有可能实践。
    活得愈久,愈觉人生美丽。大地之美全在人心,若你愚蠢地忽视周围之美,你亦会觉得
自己面目可憎,万物狰狞,生命便贫乏无味;但若你聪颖地细细鉴赏品味周围美丽的事物,
美好感觉将伴随你终身。
若因国际争端而武力相向。则每一个人都是输家;若武力冲突能予以避免,则每一个人
都是赢家。相互容忍,退让一步,交付国际仲裁,便能使每一个人都在法律的保障下和平相
处。
    ——艾森豪威尔(Dwight D。Eisenhower)“我最后访问的对象是益精学院和平研究中
心主任普列士先生。他的办公室以和平鸽为主要装饰,而谦恭有礼及柔和的语调,完全看不
出他是热血澎湃的改革者,当我提及他对和平之成就时,他却帮我上了一堂“历史课”。
    我们都是历史的子民。
    ——法迪曼(Clifton Fadiman)
    他说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世界只有约二百年是人类没有杀伐征战的和平期.从古代墙上
的图画即可发觉,原始人类就开始以棍棒从事械斗,欲置对方于死地。
    他一直保持武装以随时面对争执。
    一艾伦(FredA11en)
    在人类发展的某一时期,人类变得禽尚而文明,开始制造工具,从事专业工作并重组种
族之生活,于是在族群内,有人成为猎人、牧羊人或是耕种及制造器械工具的人。而专业分
工的结果,对于食物之分享或居住财富的分配,便须订立j些规则,通常均由酋长或年长者
执行这些规则,而大部分部由男性担任此项工作,“以维持族群之结构及秩序。违反者被带
到酋长或年长者面前,经过听证,便被定罪遭受处罚,”甚至逐出族群,或只遭受口头谴
责。从现代眼光来看,我们或许不赞同这种审判及惩罚方式,但它是古代的法律制度,并且
执行良好。
    我对死刑的看法是:如果它对我父亲那一代有用,那到了我这一代有死刑又有何妨。
    ——莫瑞(Victor Moore)

战争源起
    族群大部居住在供给充足目封闭的区域,随着时光消逝,族群逐渐扩展分散到较恶劣的
环境争取生存。族群之所以会分散,原因是众多人口超过了原先所能居住的环境。食物供不
应求:而有些是因为气候改变、昆虫疾病或其他自然天敌的因素,抑或是遭受异族入侵。若
族群不迁移,往往须忍受日益恶化的环境,而即使是时常搬离的族群,也同样必须去适应这
种环境恶化的情况。
    人弄脏其“巢”,是过去人类典型之情况,这尚属小规模,但现在却演变成弄脏整个世
界。
    ——鲍德材(Kenh Boudling)

●争夺食物

    族群适应了新的环境后,有的打猎、采集蔬菜水果、种植作物及饲养家禽家畜。虽然族
人知道隔避还居住着别的族群,但史前人类对大地所蕴藏的资源却一无所知。
    对无知浑,铁未觉,不知警醒,是无知者的通病。
    ——奥尔科特(Bronson Alcott)
    当猎人捕猎别族食物的储存所时,若遭逢抵抗,他们便用矛头。棍棒武力相向,赢家拿
走一切,力量就是正义,于是另一种专业——军人,于焉出现。有了军事力量,不仅掠夺强
取别人的食物,也能够借武力杀戮强占其领土的敌人,这也是赢家的定律。
    侵略他人,不须为他们留下什么,让他们保有哭泣的眼睛即可。
    ——俾士麦(Bismarck)
    有人发明了捕鱼的工具,而愈来愈大的船可以使人们出海打鱼,而“海上战士”从事征
服、强盗或强暴行为,远征他国的战斗情况也应运而生。除此之外,受钦命出征探险也视为
平常。
    人是万物之灵的证明,就是没有其他生灵曾经否认这项事实。
    ——利希腾伯格(C。C。Lichtenberg)

●致富捷径

    一些族群愈来愈热中于船舶的建造及与军事有关的事业,战士们逐渐认为掠夺别人的财
富是致富的捷径,拦截并抢夺船只后带着战利品回航,这也就是“成功”的海盗行径。
    小小的偷窃是一项危险的艺术,但大干一票却是高尚的;偷取母鸡的小鸡是卑鄙的,但
大量的偷窃却使我们成为绅士,。
    ——马歇尔(Samuei S。Marshall)
    拥有最好的战士及海盗的国家则变得所向无敌,他们掠夺许多有价值的物品、领土以及
奴隶,奴隶被使唤、种植作物、收获作物以增加主人的财富,这就是主人的致富之道。
    利物浦最成功的奴隶交易商人就是约翰,霍金斯爵士。他在西非绑架七万五千个奴隶,
他的船名叫“救世主”。
    ——狄克逊(MCNeil Dixon)

●巩固领导权”

    乎民百姓从未要求其领导者从事战争,领袖们与海盗或是奴隶主人,现在叫作生意人及
工业家,他们知道地球上珍贵的资源储于何处,并且往往散布四处,彼此距离遥远。这些人
相信拥有珍贵资源的人必须予以征服。于是平民被训练成士兵及水手,航向外地去残杀外国
人及掠夺他们的领土与资源。并借此更加强领导者的权力。
    战争如同狡猾诡计般,付予高额红利给少数人,而战争成本均转嫁给没有获利的人们。
    ——巴特勒(Smedley Butler)
    在组织化、现代化的国度内,法律通常具有效力,偶而虽发生革命或内战,但都只是短
暂的现象,法律通常亦仅及于一国之内。美国拓荒时期,无法无天,枪弹乱发的情况直到法
律设定及发生效力为止才减少,其基本法主要就是仲裁,若先驱者违反法律,或二位农场场
主有了争执。他们即在法官前请求仲裁,法官即会作出判决,这种体制在美国也运作良好。
    当法律结束时,暴政即起。
    ——皮特(William Pitt JR。)

●有利可图

    大部分的国家均在其国内执行法律,而却在海外发动战争。即使是最有文化素养的军事
强国,亦发动攻击其他国家。虽然本国国民从未要求他们的领导者发动战争,或使国家卷入
战争,但他们基于爱国心,仍然义无反顾,捐躯成仁。早期族群领袖知道只要动员其民众并
加以武装,而且尽可能提供更大更粗豹棍棒欧矛头,就可增加族群的安全。于是,领导们便
继续扩大军备及致命武器,当军事占领或掠取奴隶不再有利可图,而研究精密武器已具相当
程度。备战或发动战争变为有利可图,发一笔战争财也变成是军火制造商极力支持之事。在
战争之后,所谓战败者在经济上或物质条件上都较战胜国好,如德国及日本就是如此。
    每一个人都知三这当原子能够不引爆,则原于是极为友善之物;因为原子只须少数聚集
而压缩,进而让一只流浪的猫轻轻触动中子则会引起一连串之连锁反应,形成致命之震爆。
    ——伍德(Robert…Wood)
    回顾以往,普列士认为一九七○年代中期是文明史中最终关键的一段时期。若我们继续
从事强权政治。军事联盟与军报协定等,那么世界即会分裂成两大军事阵容。即使我们只试
验核武器而不在真实战斗中使用,我们亦会破坏臭氧层,使我们直接受到太阳光之照射,光
是这点,我们就会日渐被淘汰灭种,毋须等到辐射落尘之伤害。
    那欢愉的十九世纪已经远逝。一个国家可保持中立与和平的日子也消逝不再。
    夏勒(William L。shirer)

订法维持世界和平
    世界和平仰赖法律的维持时刻已来到。尖端科技产生了诸多问题,而却尤一有效的法律
体系于以规范,例如,借着雷达之追踪及电子器材之研究分析,可以捕获大量的鱼,但却没
有法律规范他国灭绝传统食物的供给来源,就象鱼类,也没有法律有效保护龟类生长的区
域。这种儿进猎捕鱼群之方式是如此有效,以致于鱼苗或小鱼都难逃噩运,我们吃的沙丁鱼
罐头即是有许多非成员装于罐内,所以渔业捕捞这种传统而有价值的食物来源遭受到威协。
    若非共在就是灭亡。
    ——罗素(Bertrand Russell)

●规范穷国企业

    跨国企业崛起使问题已变成超越国界之议题。若无国际法加以规范,便会造成混乱。全
球性的企业甚至比许多国家政府还具影响力(例如,跨国企业一手策划智利的政变)。跨国
企业不仅可发动革命或战争,亦无适当之规范来阻止其贩卖军火给战争之敌对双方。
    企业对言论自由或谎言自由已混淆难辨。
    ——贝克(Carl Bbcker)
    普列士指出,规模大不一定就代表不好,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差异不大,好不到哪儿,
也坏不到哪儿。他认为其主因是法律的制度,尤其是跨国性、全球性之企业或银行在此情况
下能够为所欲为地把世界翻云覆雨,玩弄于股掌之间。反之,若多国藉企业能在国际法规范
之下而使得世界拥有和平,就能借此成为解决世界问题及稳定世界经济的手段。也就是因为
我们人类的不完美,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仰赖人类的自制力来解决国际冲突,如同我们也不能
期望每一民事案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