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者的真理就是伦理“

    ,“主观的善和客观的、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善的。。

    统一就是伦理“。

    他认为,法和道德单就本身来说是没有现实性的,它。。

    们必须以伦理为基础,作为伦理的体现者而存在。

    他不懂得法、道德、伦理作为上层建筑,都应从经济基础、社会阶级根源来说明。

    就个人与伦理的关系来说,伦理作为客观精神是自由的具体实现。伦理的规定就是个人的实体性或普遍本质。伦理是个人的第二天性。

    个人对伦理的规定或伦理的力量说乃是偶性与实体的关系。

    “个人存在与否,对客观伦理说来是无所谓的,唯有客观伦理才是永恒的,并且是调整个人生活的力量。”另一方面,个人之所以有自由,之所以具有真实性,即因为他体现了伦理的实体。

    就伦理与民族的关系来说,他认为,伦理是各个民族风俗习惯的结晶,是“不成文的法律”

    ,具有神圣的性质,被认作永远正当的东西。

    对于后辈的熏陶、教育,都是伦理的功用。

    就伦理与国家的关系来说,黑格尔突出地表明了他脱离经济、社会和阶级来谈国家的唯心主义观点。他认为“国家是自觉的伦理的实体”

    ,或者说“国家是具体自由的现实性”。

    脱离了伦理之物质和社会的基础,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把伦理看成一个精神性的、活生生的、有机的世界,认为它有其自己生长发展的过程。并把它的矛盾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直接的、或自然的伦理精神——家庭,第二,市民社会——这是伦理精神。。。。。。。。。

    丧失了直接的统一,进行分化,而达于相对性的观点。市民社会是各个成员作为独立的单个人的联合,因而也就是在形式普遍性中的联合,这种联合是通过成员的需要,通过保障人身和财产的法律制度,和通过维护他们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外部秩序而建立起来的。第三,伦理精神通过分化、中介而完成的统一就是国家。市民社会表示直接。。

    或原始伦理精神的解体,靠法律来维持市民个人需要的满足,人身和财产的保障,以及特殊利益和公共福利和秩序的维持,这种“市民社

…… 17

    61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

    会“只能算是”外部国家“。必定要伦理精神或实体充分实现、完成并回复到它自身的辩证统一,这才是国家。

    家庭的基础是婚姻。婚姻既不仅只是两性的关系,也不仅只是市民契约的关系,而是一种“精神的统一”

    ,“实质是一种伦理的关系。”

    这种自我意识的统一就是爱,而这种爱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这样就可以消除爱中一切倏忽即逝的、反复无常的和赤裸裸的主观的因素。”从法的意义说,家庭是一个人格,作为人格来说,家庭就在财产中有其外部的实在性。这财产是作为家庭的遗产而延续下去,但通过遗产延续下去的不是家庭,而乃是宗族。家庭的生命必然是有时间性的,不仅是由于父母的死亡,而且也为儿女的长大成为独立的人格所决定。在教育子女中家庭完成了它的使命。这样也就正好解除它自己工作,而过渡到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是诸个人、诸家庭的聚集,是作为特殊性与差别性的阶段,所以首先显得为伦理的丧失。即使着重伦理和普遍,也是为了作为满足特殊利益的手段。但伦理性、普遍性归根到底是支配着市民社会的,所以最后在国家中又回到伦理的充分体现。

    市民社会的发展又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为“需要的体系”

    ,在这个范围内,有劳动及分工的方式;与此相联系就形成了各个等级。第二为司法。

    在市民社会中,财产关系和契约关系都有法律来规定和维系。

    市民的财产和人格都得到法律的承认,并具有法律的效力,所以犯罪不再是侵犯了个人主观的东西,而是侵犯了社会公共的东西。于是犯罪的行为就被看成具有社会危险性。一方面这种看法增加了犯罪的严重性,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本身的稳定性,罪行的损害就获得了较轻微的地位,而刑罚也就成为较轻微。

    ①第三为警察和同业公会,这是一种预防社会危险和保护生命财产的措施。

    黑格尔指出,在市民社会中,

    ①参看本书第218节及补充。

…… 18

    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71

    “好的法律可以使国家昌盛,而自由所有制是国家繁荣的基本条件。

    但是,因为我是完全交织在特殊性中的,我就有权要求,在这种联系中我的特殊福利也应该增进。我的福利、我的特殊性应该被考虑到,而这是通过警察和同业公会做到的。“

    黑格尔于讨论资产阶级的市民社会时,并进一步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

    黑格尔首先指出:“市民社会的这种辩证法,把它……推出于自身之外,而向外方的其他民族去寻求消费者,从而寻求必需的生活资料。”

    他尽力替德国的民族扩张和称霸海上鼓吹和打气。他以激励德国资产阶级的语气写道:“对工业来说,激励它向外发展的自然因素是海”

    ,“河流不是天然疆界,这是近代人对河流的看法;其实应该说,河。。。。。。

    流和湖海是联系人群的。“

    “奋发有为的一切大民族,它们都是向海洋进取的。”

    ①

    他尽力替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政策辩护道:这种通过工业商业与遥远国家进行贸易的“扩大了的联系也提供了殖民事业的手段。。。。。

    成长了的市民社会都被驱使推进这种〔殖民〕事业——零散的或系统的“。

    “零散的殖民事业尤其见之于德国。殖民者移民美国或俄国,而与祖国一直没有联系,这种殖民对本国并无益处。第二种殖民事业与前一种完全不同,它是有系统的。它由国家主持,国家有意识地用适当办法来加以推进和调整。”其实头一种只是自然的“移民”

    ,第二种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侵略性的殖民主义。黑格尔居然特别主张后一种,足见他的《法哲学》已经为德国转变成帝国主义预先铺平理论的道路。

    (五)

    现在进而谈黑格尔的国家观,首先要就如下几点加以批判:

    ①参看本书第247节。

…… 19

    81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

    一、“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

    ,这就是说,国家是伦理精神的体现,这抹杀了剥削阶级的国家是残酷地剥削本国人民、侵略压迫他国和其他民族的机器的大量事实。这种唯心主义的国家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认国家为阶级统治的机关、为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的看法是根本相反的。

    二、“国家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东西”

    ,这就是说,国家是独立。。

    自存、永恒的、绝对合理的东西。照这样说来,资产阶级国家也是神圣的东西,资产阶级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机器和工具,也是不应该打破、推翻的东西,从而国家也就是永不会消亡的东西。很显然,黑格尔的国家学说,其目的在合理化、神圣化、永恒化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三、“由于国家是客观精神,所以个人本身只有成为国家成员才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伦理性。”这就是说,个人如果脱离国家,不接受资产阶级国家的统治,他就失掉了“客观性、真理性和伦理性”

    ,换言之,他就丧失了自由和作为市民的种种权利。后来的新黑格尔主义者根据此说来反对天赋人权说,认为不接受资产阶级国家的统治,就没有人权。

    这种为法西斯统治辩护的理论,都是导源于黑格尔的国家观。

    在谈到国家制度时,黑格尔从拥护君主立宪制度的保守立场和唯心辩证法三一格式出发,把孟德斯鸠所提出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鼎立的民主思想,予以加工改造成王权(单一)

    、行政权(特殊)和立法权(普遍)相结合的政治制度。他把司法划归行政范围,特赋予君权以独特重要的地位。在黑格尔看来,国家中的君主正是逻辑上的“绝对理念”

    ,宗教上的“上帝”的体现。逻辑理念包含有单一、特殊、普遍三环节的统一,而国家制度既是逻辑理念的体现,所以也应包含君主权(表示单一)

    、行政权(表示特殊)和立法权(表示普遍)三环节的统一。这样的国家制度就是他要论证的君主立宪制。这正如马克思所批判那样:“国家制度的理性是抽象的逻辑,……不是思想适应于

…… 20

    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91

    国家的本性,而是国家适应于现成的思想。“

    ①这就是反对黑格尔把《法哲学》作为逻辑学的应用和体现。

    黑格尔关于王权的理论完全是“朕即国家”说的逻辑的加工。他认为王权是“意志最后决断的主观性的权力”

    ,王权“把被区分出来的各种权力集中于统一的个人,因而它就是整体即君主立宪制的顶峰和起点”。王权因而成为黑格尔设计的政治制度中的主要环节。

    他强调王权作最后决断的主观性,这显然以从主观出发的唯心主义为基础的。他看不到人民的意志、群众的意志,也看不见时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只好满足于把国家大事的最后裁决,寄托在君主个人意志的主观性上。他说,古代决定国家大事,常常采取求神论、占卜的办法,这是缺乏主观性的,因此王权的决断就比神论或占卜高明,因为它有了能体现现代精神的“主观性”。

    所以他认为君主的决断是最高的,最后的,是“没有根据的”

    ,这就是说,他不提供理由和论证的。

    在这里,我们看见黑格尔理性主义的法哲学体系,却以一个非理性的、无根据的王权的主观性为根本。他认为国家的大臣或谘议机关应该提供材料、提供意见,展开辩论,为了使辩论不致相持不下,最后由君王作出主观性的最后决断(类似封建帝王的所谓“宸衷独断”)

    ,这样廷争停止,一律服从王权。他所谓君王的决断并不是基于总结群众的意见,并予提高,而是基于个人独特的武断。

    最妙的是,黑格尔说,如果君王的决断作错了,君王不负错误的责任,因为“只有这些谘议机关及其成员才应该对此负责,而君主特有的尊严,即最后决断的主观性,则对政府的行动不负任何责任”。他为了照顾君王的面子或尊严,片面地以谘议的机关和人员为替罪的羔羊,竟得出作最后决断的主观性对他的决断不负责任的离奇结论!

    黑格尔主张君主世袭制,他认为君主世袭不单是可以“预防王位

    ①《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67页。

…… 21

    02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

    出缺时,发生派系的倾轧“

    ,主要的哲学理由是,由于君主的来源是“没有根据的直接性”

    ,是不能用选举的方法产生的。

    他说:“君主选举制倒不如说是各种制度中最坏的一种”。

    黑格尔特别强调君主有“赦免罪犯的权力”。在宗教上,上帝“可以在精神上化有罪为无罪”

    ,而“在尘世中”

    ,“只有这个主宰一切的权力才有权实现这种化有罪为无罪。”

    ①这足见,他用上帝在宗教中的地位来比拟君主在政治上的地位,因而赋予政治以马克思所谓“精神的芳香”

    ,这就是替剥削的统治者擦粉。

    君主有任免大臣的权力,本来就是这样的,但是黑格尔为了神秘化君主的这种特权,强调君主最后决断的主观性,他偏说,“任免负责这些事务的人员〔指国家最高谘议机。。

    关及其成员〕是君主无限任性的特权“。

    君主一般都有颁布国家的制度和法律的权力。然而黑格尔偏要说,“国家的制度和法律”是“自在自为的普遍物”

    ,“从主观方面说,就是君主的良心”。

    ②。。。。。这就把法律制度放在君主主观任性的基础上。

    批判黑格尔论王权的章节特别重要,因为这不仅表明了他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尊君思想,也足以表明他的理性主义、泛逻辑主义的体系原来建筑在非理性的、无根据的、非逻辑的、任性的最后的主观性之上。

    谨记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王权说的批评是有教益的。

    马克思说,在黑格尔那里“任性就是王权”或“王权就是任性”

    ;③又说:“黑格尔力图在这里把君主说成真正的‘神人’,说成理念的真正化身。”

    ④因为黑格尔自己也说:“国家是在地上的精神”

    ,国家是“神〔上帝〕自身在地上的行进”

    ,很显然,君主就是精神、上帝在地上、在国家中的化身。

    ①参看本书第282节。

    ②参看本书第285节。

    ③《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69页。

    ④同上书,第273—274页。

…… 22

    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12

    王权属于政治制度中单一性环节,而行政权即属于特殊性环节。

    行政权使特殊从属于普遍,也就是“执行和实施国王的决定”

    ,亦即“贯彻和维护已经决定的东西,即现行的法律、制度和公益设施等等”。

    黑格尔论行政权的主要之点在于主张“行政权包括审判权和警察权。”。。。。

    这一点得到马克思的好评说:“黑格尔的独到之处只在于他使行政、警察、审判三权协调一致,而通常总是把行政权和审判权看成对立的东西。”

    ①

    黑格尔谈到国家行政人才的选拔问题,他认为“个人之担任公职,并不由本身的自然人格和出身来决定”

    (象君主那样)

    ,而是依靠“客观因素即知识和才能”来决定。这种对有知识和才能之人的选拔,一方面满足国家对行政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使每个市民都有可能担任公职,献身于国家事务。黑格尔承认担任公职所需的知识和才能并不是象在艺术里那样基于天才,例如一个大艺术家、演员、歌手有其独特的天才,他的职务是不能随便代替更换的,而在选拔公职人才方面黑格尔认为则有其主观性与偶然性的一面,由于有才能、知识的人很多,国家的官职较少,任命选拔时不可能得到绝对准确、公平。为了解决争职位问题,黑格尔煞费苦心又抬出国王这一“做最后决定和主宰一切的国家权力的特权”来解决困难。他最后还是归到君主的主观任性来裁决,再也找不到其他合理的办法。

    黑格尔强调“担任公职不是一种契约关系”。

    也就是说,不是雇佣关系,而有其伦理和精神的意义。因为替公家服务是“内在的东西”

    ,是有其“自在自为的价值”

    的,或者说是公民自己自由本性的实现,因此它要求个人的献身精神。

    ②

    黑格尔谆谆谈到“官吏的态度和教养”

    ,关系到民众对政府满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